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董于嫣 访问量:2484 更新时间:2023/12/7 17:25:41

公元219年,刘备麾下大将关羽利用地势,将汉水积蓄起来,自上而下将于禁七军淹没,战后,关羽兵不血刃地俘获了曹军统帅于禁和大将庞德,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关羽则微微一笑:你旧主马超现今在汉中,为什么不快快投诚与他团聚呢?

庞德一听,义正言辞地说道:无需多言,我庞德宁愿做国家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关羽见庞德如此坚决,便不再婉言相劝,命令下属将庞德推出营门斩首。

庞德被斩首以后,关羽双目注视着被绑缚的魏国大将于禁,语气平和地对于禁说道:文则,我们是老交情了,我不为难你,请你也不要让我难堪,好吗?

于禁犹豫了片刻,想到庞德的下场之后,于禁叹了口气,摇头道:罢了,罢了,云长,我向你投降,关羽一听,顿时心花怒放,命令侍卫为于禁松绑。

就这样于禁得以保全了自己,但是却留下千古骂名,说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连他的老上司曹操得知他兵败投降关羽之后,哀叹道:于禁跟随我三十来年了,怎么面临险境,还不如一个中途加入的庞德呢!

于禁,出身行伍,先属鲍信,后属曹操,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是曹操麾下少有的一员儒将,

他跟随曹操三十载,是曹操的嫡系将领,也是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因此曹操万分看重他,曹操曾在众人面前多次称赞于禁,夸他“胜过古代名将”,本身,于禁如果能够以这样的姿态走完人生的旅途,他必定会封侯加爵,受世人敬仰!

但是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挥军北伐,连克曹军多个重镇,剑锋直指许昌,这个时候,曹操麾下大将于禁主动请战,并对曹操夸下海口:主公,末将必生擒关羽献于阶下。

曹操一听,封于禁为征南将军,统领七路大军前去抵御关羽,同时,曹操又命西凉降将庞德担任先锋官,助力于禁。

但是这次出兵打仗不比以往,以往出兵打仗,于禁都是作为先锋官或者是副将,由曹操或者其他曹军将领主持全局,而现今于禁成为主将,亲自统兵,他相比关羽缺乏了更多的实战指挥经验,来到战场之后,他竟将兵营立于低洼地带,他所谓的战略部署漏洞百出,而反观关羽,充分利用了入秋之后的大雨,趁着襄江水涨之机,在罾口川筑坝,待于禁安营在口中,决坝水淹樊城,曹军因此死伤无数,于禁见兵败如山倒,为求自保,向关羽投降!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关羽对他并不放心,并没有委以重任,而是将于禁软禁在荆州江陵处。于禁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世英名竟然毁在一场倾盆大雨中,至此于禁过起了多年委屈求去的日子!

后续,吕蒙白衣渡江攻破江陵,击败关羽,于禁又成了吕蒙的阶下囚,被带到了东吴,吴主孙权知晓于禁的名号,知他是一员儒将,便善待与他。

但是孙权身边的将领并不待见于禁,觉得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骑都尉虞翻多次找茬,给于禁难堪,有一次,于禁受邀和吴主孙权一同骑马出游,虞翻见状,十分不满,当着孙权的面,痛斥于禁只是一个俘虏,怎配与吴主孙权并排同行,还拿着马鞭要鞭挞于禁,多亏吴主孙权是一个贤明之主,第一时间呵斥了虞翻,保护了于禁,作为于禁感到寄人篱下的痛苦,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够默默承受。

公元221年,孙权为了讨好曹魏皇帝曹丕,将于禁这名降将送还了回去,于禁想到自己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心中顿时十分欢喜,但是回到魏国之后,于禁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于禁对此,只能够“欣然承受”!

后续,于禁入魏国皇宫觐见皇帝,魏国皇帝曹丕见于禁成年轻时的英姿飒爽,变为了如今的老态龙钟,仰天长叹,岁月神偷,如白驹过隙,而这个时候于禁突然痛苦了起来,诉说着自己多年来的不容易,曹丕顿时感到黯然神伤,对于禁好言抚慰几句后,奉他为安远将军。

而于禁叩首之后,说自己想去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以弥补当年辜负的忠义,曹丕听后,欣然同意于禁前往。于禁后续来到了曹操陵墓前,眼前的一幕让他羞愧难当,曹操陵墓的壁画之上赫然画着樊城之战时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的画,于禁这下才明白,主公曹操并没有原谅他的投降行为,顿时内心失落无比,回到家中的于禁,像失了魂一样,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忧郁而终!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时降将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于禁遭到千年骂名?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于禁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古代诸侯阀割据的时代,人才争夺都是交战双方的重点。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降将。与现在公司员工跳槽一样,古代将领投降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争夺天下时,降将更是无数。可以有一位降将,他在投降后却遭到了千年骂名,这个人就是于禁。晚节不保,这是于禁身上最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因为他投降的不是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曹操得知后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需要于禁为自己而死。襄樊之战,对曹操意义非常水淹七军,是关于发动的襄樊之战中的标志性事件。史书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后,“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

  • 三国曹魏的五子良将最后结局,于禁被吓破了胆,其余人都亡于乱箭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于禁

    介绍:三国是当今历史上被提及最多的朝代,只要别人提起它可以聊一些热门话题,同时京剧、戏曲继续演绎里面的人物。,东汉末年三国之乱的时代,曹魏、蜀汉、东吴,各个霸主都有自己的一批无敌将领,像刘备有五虎将,这五个人个个都是名将,一个值一百。魏国曹操有五将,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人都是曹魏手下的

  • 曹操的大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之后,接下来的人生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于禁

    谈论于禁战败之后的命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的分析一下,剖析一下于禁跌宕起伏的人生。 于禁是如何败于关羽之手? 首先,于禁奉命救援曹仁。公元219年,关羽起兵北伐,率军进至荆州北部的襄阳郡,击败了曹仁派至的先头部队,进而围攻吕常于襄阳,攻打曹仁于樊城。为了缓解樊城的压力,趁樊城没有完全被围困之际

  • 关羽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却败于一句话,害死刘备,坑惨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古往今来V标签:于禁

    所谓的“三国争霸”,其实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魏、蜀、吴三个诸侯国。曹操自黄巾起兵,一路南征北讨打下了北方千里江山,说他是一方“诸侯国”实至名归;而“东吴”孙权是继承了其哥哥孙策的遗产,也占据着不小的一块地盘,他称为“诸侯国”也算说得过去。严格的说起来,“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其实连一方诸侯也算不上,那就更

  • 都是投降,于禁为何遭遗臭万年?副将庞德对他的伤害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殷嘉豪标签:于禁

    今天的开篇,先让我简单介绍两名大将吧。于禁: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将领,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于禁为人耿直、刚毅、勇猛、清廉、性格也不高傲,曹操以古时名将来评价于禁。于禁性格虽好,但治军严厉而闻名。可惜,最后他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导致晚节不保。纵观于禁一生,虽然功大于过,但因投降一事,让其逝世后得了个谥号

  •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于禁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文|明明读历史在三国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是被击败,可是自己的实力依旧是非常的雄厚,也就是因为这样孙权与刘备二人也是一致都在保持着联盟的关系,甚至当时为了更方便和蜀军联系,也是直接就把南郡借给了蜀国刘备。后来在刘备拿下了益州以后,孙权当时看

  • 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久史微鉴标签:于禁

    为很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的羞辱?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了解当时整个天下的形势,不是于禁不能投降,而是投降的时机不对,让曹丕很反感甚至是厌恶。于禁作为曹魏的外姓假节的大将确实投降了而且是做了两国的俘虏于禁投降还得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说起。公元219年夏天的时候,关羽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却没有“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于禁

    关羽北伐襄樊前,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不过和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相比,黄忠斩杀夏侯渊之事却没有那么轰动的效果。黄忠没能威震华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定军山之战曹军总体损失不大,其次则是汉中距离曹魏的统治核心地区太远,政治上没那么轰动。首先从损失角度来看,定军山之战黄忠虽

  • 连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为什么于禁投降就臭了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于禁

    三国的名将中,于禁算是个异类。尽管这位爷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但名气与大热的张辽徐晃比起来实在是不温不火(这种不温不火甚至还体现在了游戏数据中,三国志游戏里于禁老哥的游戏数值实在是与他五子良将的称号不符合,就是个中等武将而已),人们谈论起他来也颇多贬谪,带着些许鄙视意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