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振 访问量:3505 更新时间:2024/3/14 20:20:59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

文|明明读历史

在三国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是被击败,可是自己的实力依旧是非常的雄厚,也就是因为这样孙权刘备二人也是一致都在保持着联盟的关系,甚至当时为了更方便和蜀军联系,也是直接就把南郡借给了蜀国刘备。后来在刘备拿下了益州以后,孙权当时看着刘备的势力也是逐渐变大,当时就要找刘备将南郡给要回来。刘备肯定是不愿意把这已经到嘴里面的肉再吐出来给他了,也就是因为这样孙刘两国也是因为这样直接就产生了矛盾发起了战争,吕蒙当时带兵占领了长沙、桂阳还有零陵三郡,可是这个时候也正是曹操要出兵去抢夺汉中的时候。要清楚汉中是蜀国的咽喉,刘备是想从蜀中出发,开始进行北伐,从而争霸天下,汉中是其必争的地方。没有办法,刘备也就只能和孙权暂时讲和,并且把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的土地都交给了孙权。

当时吴国的孙权看到刘备已经是服软了,后来就投之以桃,出兵去进攻合肥,来牵制住曹操的兵力。可是实际上,他们两家当时在荆州的领土分割的矛盾也是逐渐的都凸显出来,并且两家的联盟其实也是名存实亡。可在这个时候的刘备不光是拥有了荆州许多郡,也是在汉中战役里的获胜者,夺下汉中,同时他还下令派刘封孟达二人带兵去镇守上庸三郡。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蜀国的政权也是到达了最巅峰的时候。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关羽当时果断出兵,直接发起了襄樊战役。

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在把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安排好,将军傅(衍)士仁守公安之后,就感觉自己的后方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后来就当领在江陵驻扎的大部分荆州兵,浩浩荡荡的就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关羽就带兵到了襄阳、樊城也是都被包围了起来。关羽看到曹魏的兵马错误的驻扎在低洼地区,在这个时候的秋雨也是一直不断,后来就下令让兵马们造大船,并且调水军集结,趁着汉水报账溢岸,直接就是将于禁七军给打败。可以说,关羽这也一次可以将于禁的大军给打败,是靠着当时蜀汉政权势力的增大,还有就是当时的时机。

因为当时于禁投降,樊城也被包围,曹仁也就只能在城中坚守。要清楚假如樊城一旦失守,这也就是相当于直接将北方的大门向蜀国敞开,要是到了那个时候,广袤的平原也警示无天险可守,魏国的势力也就只能是退守到宛城。就是因为这样,曹操在知道了战况以后,都差点吓的想要迁都,后来也是直接下令让大将徐晃带兵去支援曹仁。

可是在当时徐晃却直接打败了刚刚战胜于禁的关羽,其实并不是因为徐晃比于禁要厉害很多。首先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徐晃带的兵力要比关羽多很多。虽然徐晃带的兵马基本上都是新兵,但是加起来也是有数万人,在对比之下,关羽带的兵马就是非常有限了。因为当时在成功的时候有些伤亡,并且本来荆州的兵马就不是很多,还要镇守各地,当时关羽麾下的兵马可谓是非常的少。也就是因为这样,关羽才会多次的让刘封还有孟达二人出兵救援。毕竟益州到荆州的道路也是非常的遥远,从益州出兵去支援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还有,当时徐晃也是没有和关羽直接正面冲撞。要清楚关羽麾下虽然没有多少的兵马,可是都是气势正盛,还是百战的捞面,要是正面冲突的话,徐晃麾下带领的新兵也不一定会是对手。可徐晃也是非常明白这一点,后来他也只直接使用兵力的又是去牵制住关羽,然后使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出其不意的袭击四冢,最后也是直接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最关键的是,在哪个时候关羽麾下的将士们基本上都是连番征战,早就是疲惫不堪了,看上去是一支虎狼之师,可因为长时间的征战,也是直接让士兵们不光在装备上出了一些缺漏,在体力上也是有些更不上指挥,然后再奖赏徐晃治军本来就是非常的严谨,麾下的人就算是新兵,在徐晃的带领下也是没有多少人会害怕。这也就是所谓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就这样,猛将关羽败在了徐晃的手中。

小编觉得,关羽最后是被徐晃给打败了,不光是和关羽带兵的能力还有士兵们的随之有关系,而且还和那个时候的政治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只是可惜在那个时候蜀国的实力也是逐渐强大,吴国还有魏国肯定是不会看着蜀国的势力强大起来的,也就是因为这样当时樊城战役,蜀国也是注定会要失败的。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久史微鉴标签:于禁

    为很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的羞辱?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了解当时整个天下的形势,不是于禁不能投降,而是投降的时机不对,让曹丕很反感甚至是厌恶。于禁作为曹魏的外姓假节的大将确实投降了而且是做了两国的俘虏于禁投降还得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说起。公元219年夏天的时候,关羽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却没有“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于禁

    关羽北伐襄樊前,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不过和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相比,黄忠斩杀夏侯渊之事却没有那么轰动的效果。黄忠没能威震华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定军山之战曹军总体损失不大,其次则是汉中距离曹魏的统治核心地区太远,政治上没那么轰动。首先从损失角度来看,定军山之战黄忠虽

  • 连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为什么于禁投降就臭了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于禁

    三国的名将中,于禁算是个异类。尽管这位爷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但名气与大热的张辽徐晃比起来实在是不温不火(这种不温不火甚至还体现在了游戏数据中,三国志游戏里于禁老哥的游戏数值实在是与他五子良将的称号不符合,就是个中等武将而已),人们谈论起他来也颇多贬谪,带着些许鄙视意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就

  • 在曹丕对待于禁的问题上,是否有更加妥善的方式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于禁

    曹丕将于禁羞臊而死,目的就是他既要顾忌人心向背,也要让叛国者付出代价。但对比他爹曹操在官渡之战都能焚烧书信收买人心。曹丕的行为显得过于刻薄,关羽和孙权都没杀于禁,而曹丕对待一个替曹家卖命30多年的老将如此羞臊,实在是不应该,真要杀隐诛和赐死都行,何必用如此恶毒的方式逼死于禁。于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白

  • 三国中,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指责,于禁投降为何却名誉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于禁

    三国时候除了降将,还有叛将,比如甘宁这种侍三主的。不过咱今天只看那些被迫投降的倒霉蛋。投降后待遇不错的人物,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几个人,先列出来:关羽、张辽、黄权、庞林、严颜、潘濬、张郃、姜维、罗宪、孟达。被困住或者抓住反正跑不了组:关羽、张辽、严颜、潘濬。在老东家处混不下只能跳槽组:黄权、庞林、张郃

  • 于禁和张辽,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于禁

    五子良将,不见于史册,是后人的评价,在《三国志》中有所提及。《三国志》中,陈寿将徐晃、张辽、乐进、张郃、于禁五人合并,称为“五子良将”。五子良将张辽为先,见于后人的评价,但是《镇魂街》里又将于禁视作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与于禁,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争论不休。于禁原是济北相鲍信的部将

  • 曹操派于禁救援樊城,没想到他会投降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于禁

    首先在曹操看来,于禁忠诚。曹操对外姓将军还是不太放心的,总是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节制其他武将。于禁是曹操早年好友鲍信的部将,鲍信平黄巾战死,于禁跟了曹操。第二,于禁的能力很强。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参加战斗无数,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能力也是诸将中最突出的。宛城之战中,曹操大败,曹操的儿子曹昂、保镖

  • 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

  • 三国曹魏:18员猛将武力与战绩排名,于禁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于禁

    魏武帝曹操东征西讨,削平群雄,统一中原,虽说天纵神武,实赖麾下众将之力。《三国演义》虽说罗贯中尊刘贬曹,但是,曹魏猛将济济一堂,无法掩盖,其中18将,摧锋陷敌,斩将搴旗,皆不辱猛将之名。(以下依据《三国演义》)1·许褚许褚排名曹魏第一猛将,可谓当仁不让,其武力、战绩有目共睹。一个回合生擒黄巾渠帅何仪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究竟有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于禁

    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各自趁曹操回退北方之际,暗暗拓展实力。公元218年,曹操领兵讨刘备。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9年,关羽领军北征。当时,蜀汉荆州可谓占据优势,关羽利用曹仁孤军发动突袭。进攻阶段时,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围攻樊城。作为三国时战斗力最强的战神,关羽表现出了超高的战斗指挥技巧。《三国志·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