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却没有“威震华夏”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却没有“威震华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雨乐 访问量:4050 更新时间:2023/12/16 6:38:21

关羽北伐襄樊前,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不过和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相比,黄忠斩杀夏侯渊之事却没有那么轰动的效果。

黄忠没能威震华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定军山之战曹军总体损失不大,其次则是汉中距离曹魏的统治核心地区太远,政治上没那么轰动。

首先从损失角度来看,定军山之战黄忠虽然成功杀死了夏侯渊,但是曹军在张郃的带领下退守阳平关,坚持到了曹操援军的到来。从这里看,此战曹军的损失应该不会太大,最多也就几千人马,否则张郃根本不可能在主将阵亡、士气低落的情况下还能稳住局势。

但是襄樊之战就不同了。襄樊之战爆发前,曹仁奉命征讨荆州,率军进驻樊城。曹仁既然要南下攻打荆州,其兵力肯定不少,至少应该和关羽相当。而在关羽北伐襄樊以后,曹仁告急,曹操又命于禁率七军来援。于禁的援军兵力也不会少于关羽。

曹仁既然在和关羽兵力相当的情况下还会向曹操求救,显然他已经损失惨重。而于禁又被关羽水淹七军杀了一个全军覆没,光俘虏就被抓了三万,曹仁只能率几千残兵困守樊城。这么算下来,在关羽北伐襄樊时起码击破了曹仁、于禁两个军团,杀死、俘虏了五六万曹军。

和演义中不同,三国时期能歼敌数万的战役聊聊无几。东吴对曹魏最辉煌的石亭之战不过歼敌一万多,已经是让孙权欣喜不已,可见关羽战果之巨大,不是定军山之战能比的。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说,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对于刘备非常重要。不过对于曹操来说,汉中远离自己的统治核心,也就是一个鸡肋,即使放弃了也可以依靠长安来控制关中、雍凉地区。因此汉中之战曹操虽然失败,却还能从容撤退。

而襄樊靠近曹操的政治统治中心许昌、洛阳,一旦关羽夺取了襄樊北上,那么对于曹操的威胁极大。而且此时反对曹操的人还不少,关羽水淹七军以后,反曹势力纷纷举事,一时间梁、郏、陆浑等地都发生了叛乱。梁、郏、陆浑都在许昌、洛阳附近,曹操都坐立不安,考虑准备迁都。

能让曹操这么狼狈的时候可不多,由此也可见关羽胜利所带来的影响之大,说威震华夏也不为过了。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连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为什么于禁投降就臭了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于禁

    三国的名将中,于禁算是个异类。尽管这位爷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但名气与大热的张辽徐晃比起来实在是不温不火(这种不温不火甚至还体现在了游戏数据中,三国志游戏里于禁老哥的游戏数值实在是与他五子良将的称号不符合,就是个中等武将而已),人们谈论起他来也颇多贬谪,带着些许鄙视意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就

  • 在曹丕对待于禁的问题上,是否有更加妥善的方式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于禁

    曹丕将于禁羞臊而死,目的就是他既要顾忌人心向背,也要让叛国者付出代价。但对比他爹曹操在官渡之战都能焚烧书信收买人心。曹丕的行为显得过于刻薄,关羽和孙权都没杀于禁,而曹丕对待一个替曹家卖命30多年的老将如此羞臊,实在是不应该,真要杀隐诛和赐死都行,何必用如此恶毒的方式逼死于禁。于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白

  • 三国中,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指责,于禁投降为何却名誉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于禁

    三国时候除了降将,还有叛将,比如甘宁这种侍三主的。不过咱今天只看那些被迫投降的倒霉蛋。投降后待遇不错的人物,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几个人,先列出来:关羽、张辽、黄权、庞林、严颜、潘濬、张郃、姜维、罗宪、孟达。被困住或者抓住反正跑不了组:关羽、张辽、严颜、潘濬。在老东家处混不下只能跳槽组:黄权、庞林、张郃

  • 于禁和张辽,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于禁

    五子良将,不见于史册,是后人的评价,在《三国志》中有所提及。《三国志》中,陈寿将徐晃、张辽、乐进、张郃、于禁五人合并,称为“五子良将”。五子良将张辽为先,见于后人的评价,但是《镇魂街》里又将于禁视作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与于禁,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争论不休。于禁原是济北相鲍信的部将

  • 曹操派于禁救援樊城,没想到他会投降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于禁

    首先在曹操看来,于禁忠诚。曹操对外姓将军还是不太放心的,总是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节制其他武将。于禁是曹操早年好友鲍信的部将,鲍信平黄巾战死,于禁跟了曹操。第二,于禁的能力很强。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参加战斗无数,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能力也是诸将中最突出的。宛城之战中,曹操大败,曹操的儿子曹昂、保镖

  • 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

  • 三国曹魏:18员猛将武力与战绩排名,于禁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于禁

    魏武帝曹操东征西讨,削平群雄,统一中原,虽说天纵神武,实赖麾下众将之力。《三国演义》虽说罗贯中尊刘贬曹,但是,曹魏猛将济济一堂,无法掩盖,其中18将,摧锋陷敌,斩将搴旗,皆不辱猛将之名。(以下依据《三国演义》)1·许褚许褚排名曹魏第一猛将,可谓当仁不让,其武力、战绩有目共睹。一个回合生擒黄巾渠帅何仪

  •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七军究竟有多少人?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于禁

    赤壁之战后,刘备与孙权各自趁曹操回退北方之际,暗暗拓展实力。公元218年,曹操领兵讨刘备。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9年,关羽领军北征。当时,蜀汉荆州可谓占据优势,关羽利用曹仁孤军发动突袭。进攻阶段时,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围攻樊城。作为三国时战斗力最强的战神,关羽表现出了超高的战斗指挥技巧。《三国志·关羽

  • 在五子良将中,为什么曹操格外敬重于禁?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于禁

    曹操兵多将广,除了曹姓、夏侯姓两家宗亲外,战功最卓著的就属其麾下的五子良将了。要问五人中谁战绩最好?见仁见智。但是,要问谁最被曹操所敬重?那非于禁莫属了。1、治军严明,不允许士兵劫略财物于禁本是曹操的好哥们儿鲍信的部下,在鲍信战死兖州后,他就带着部曲全部投靠了曹操,也成了五子良将中第一个进入曹魏集团

  • 马励武把坦克开上城墙:薛岳不让我撤,粟裕也不让我走,我就成了罾口川的于禁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于禁

    马励武让坦克爬上城墙,最后开不下来的军事笑话,发生在1947年1月的峄县之战中,把整编二十六师七辆坦克打得爬上城墙下不来的,就是被称为“战神”的粟裕。在《战神粟裕》一书中,介绍了马励武坦克爬墙的前因后果:“峄县城里尚有从漏汁湖漏网的七辆坦克,因城内火力不足,马励武便把这七辆坦克都开到城头上去,想用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