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是投降,于禁为何遭遗臭万年?副将庞德对他的伤害最大

都是投降,于禁为何遭遗臭万年?副将庞德对他的伤害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殷嘉豪 访问量:892 更新时间:2023/12/7 17:43:58

今天的开篇,先让我简单介绍两名大将吧。

于禁:三国时期曹魏重要将领,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于禁为人耿直、刚毅、勇猛、清廉、性格也不高傲,曹操以古时名将来评价于禁。于禁性格虽好,但治军严厉而闻名。可惜,最后他在樊城之战中投降关羽,导致晚节不保。纵观于禁一生,虽然功大于过,但因投降一事,让其逝世后得了个谥号厉侯。

“厉”这个谥号是祸患、灾祸的意思,是个带有批评的恶谥,所以于禁得的这个厉侯可谓“恶谥”。

介绍完于禁,我们再介绍他的副将——庞德

庞德:三国时期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因樊城之战时常乘骑白马,故被称之白马将军;官至立义将军、关门亭侯,死后谥曰壮候。威德刚武曰壮,壮侯无疑是好谥号,比骂人的厉侯不知高了多少。

庞德早年是跟随马腾,后马腾被征去朝中,庞德便留属马超,后马超兵败曹操,就随马超一起投靠汉中张鲁,后马超因被排挤而改投刘备,庞德应该是没跟马超走,续留在张鲁手下,后张鲁投降曹操,庞德也随之投降跟随曹操,最后庞德与于禁一起兵败被关羽所擒,可是庞德却没有跟着于禁投降,而是不屈被杀。

相信有读过三国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三国演义》中更是精彩地描述了“关云长水淹七军”的故事,主帅于禁选择投降关羽,而副将庞德不屈求死被杀,结果因此一人流芳百世,一人遗臭万年。

就连如今的无数三国游戏中,没太大功绩的庞德也通常被列在名将之列,庞德的各项数值通常也高德离谱;而有着无数功绩,被史学家们甚至曹操评为魏之名将的于禁,却常常被列为“廖化”之流的武将。

从这里可以看出历朝历代所推崇的价值观,哪怕于禁曾经战功赫赫,哪怕庞德在历史上功绩平平,但在投降背主与坚贞不屈之间,人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唾弃于禁,同情忠义的庞德。成绩与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品德才是大家所推崇的。

可是细细品读这段史实,替庞德同情,唾弃于禁的朋友,有没有仔细想过,就某方面来说,于禁说不定被庞德给“卖”了呢?

其实在东汉末年,从群雄割据开始到天下归晋,“投降”并不是个很稀有的动作,就连那些最顶级、最受推崇的名将也都有过投降的记录,像是关羽与张辽等人。

在乱世中用才“唯能,不唯德”是不变的铁则,甚至蜀汉君主刘备都有过投降经历,而且不止一次。

大丈夫能屈能伸,投降算什么,没有留住性命, 哪来关羽后面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哪来张辽“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

只是这次于禁的投降真的实在是太“显眼”了,谁叫庞德死得这么壮烈,两相对比之下,于禁的这次投降自然显得特别的无耻。

别人投降就没事,甚至能换来美名,而于禁的这次投降,就因为一个庞德做出来的“珠玉在前”,而换来千古骂名,人生有时就因为做错一件事而万劫不复。

其实投降也不算什么,只要活着就还有机会翻身,但于禁实在是太衰了!

怎么衰?容我慢慢道来: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不久,就被吕蒙奇袭荆州,败走麦城。最后关羽不屈被杀。而被关起来的于禁不久也被东吴释放,送回魏国。以于禁的能力,以及他在魏国的资历,本应像关羽、张辽一样,寻得东山再起的机会,但可惜原来欣赏、与他相知甚深的曹操曹老板,在关羽被杀的同一年,也跟着挂了……接班的曹丕表面上对于禁和顺,实际上在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克敌、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场面于墙壁之上,于禁一看,气血上涌,没多久就挂了。

如果曹操还活着,凭于禁早期所做过的彪炳战绩,再加上多年跟随曹操培养出的默契,曹操还活着话,于禁还有挽回颜面的机会,但谁知被释放回到魏国后,天早已变了,换曹丕接班掌权。

曹丕与于禁可没什么患难相知的情感,他自然心想:“你又不是在我手上建立的功劳,又是一个降将,跟庞德比起来,实在太丢脸了。”

于禁身为前老板的班底,还有庞德这么刚烈的不屈形象在前,他的结局,也就注定是晚节不保,遗臭万年了。

而庞德的运气真的是非常不错,在我印象中的三国人物中,好像还没有一个功绩平平的人,因为不屈而死换来历史上这么高的知名度。

如果没有于禁悲愤而死这事,罗贯中还会在《三国演义》里会编出庞德与关羽单挑不相上下的桥段吗?

在三国里不屈而死的名人其实不少,比如张任,高顺审配等人,这些在死前就如庞德一样,都有赴死的气魄与豪迈的遗言,但他们都无法像庞德一样,得到如此高的历史评价。

我并没有想贬低庞德的意思,在历史上他确实可以算个彪悍的武将,在马腾军队时期,庞德常常陷阵却敌,勇冠三军,但他也不是没有投降过,实际上严格来说,庞德也算投降过二次,一次投降给张鲁。第一次投降,庞德算是没得选择,但第二次投降给曹操,他是有选择的。庞德可以找机会重投老故主马超的旗下,但庞德并没有。

是马超对他不好,还是曹操对他太好?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总之庞德并没有像关羽那样,重投故主。

实际上在乱世中谁对我好我就跟谁,投降换公司、换老板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只是庞德在马家军好歹也呆了十几年,都投降过二次的人,而且故主马超跟关羽也是一个阵营,就算重投关羽,也不算丢脸,偏偏庞德这次死不投降,只求速死,又刚好遇到个“背时”的主帅于禁投降,前后成了个强烈对比,也成就了庞德的千古美名。

一个没什么太大功绩的降将,可以流芳百世,而且在庞德死后,曹丕给他的儿子都封了侯。如果打赢关羽,还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奖赏,因为庞德只是副将,即便打了胜仗,功劳也是于禁的,从这里想,还真要感谢于禁投降得好。

我没有意思想贬低任何人,但也无意抬高任何人,只是不想用歌功颂德,用古代帝王假道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而是想用现实面,功利面,以“人”的角度来看待完这段历史,用最初最真的感觉来评论这些事。

或许有人会认为慷慨就义是件伟大的事,不该讲得如此功利,但我讲的功利面,只想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考角度。说不定遇到相同的事,我被俘后,也会选择慷慨就义也不一定,我觉得把实话说出来,比起那些口蜜腹剑的人好得多,反正现代人都是言行不一,所以我也是“言行不一”。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最后推荐一下我自己的三国专栏《曹操的热血时代》,我在其中详细地描述了庞德、于禁的故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现实是冷酷无情的,而他们两人的老板,曹操本身,何尝不是成功又失落的悲剧呢?

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下方是专栏链接,可以点击试阅↓↓↓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于禁

    樊城战役,为什么关羽可以打败于禁七军,却不能击败徐晃的援军?文|明明读历史在三国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虽然是被击败,可是自己的实力依旧是非常的雄厚,也就是因为这样孙权与刘备二人也是一致都在保持着联盟的关系,甚至当时为了更方便和蜀军联系,也是直接就把南郡借给了蜀国刘备。后来在刘备拿下了益州以后,孙权当时看

  • 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羞辱?

    历史人物编辑:久史微鉴标签:于禁

    为很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的羞辱?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了解当时整个天下的形势,不是于禁不能投降,而是投降的时机不对,让曹丕很反感甚至是厌恶。于禁作为曹魏的外姓假节的大将确实投降了而且是做了两国的俘虏于禁投降还得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说起。公元219年夏天的时候,关羽

  • 夏侯渊地位不比于禁低,为何斩夏侯渊的黄忠却没有“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于禁

    关羽北伐襄樊前,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了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不过和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相比,黄忠斩杀夏侯渊之事却没有那么轰动的效果。黄忠没能威震华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因为定军山之战曹军总体损失不大,其次则是汉中距离曹魏的统治核心地区太远,政治上没那么轰动。首先从损失角度来看,定军山之战黄忠虽

  • 连关羽也曾经投降过曹操,为什么于禁投降就臭了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于禁

    三国的名将中,于禁算是个异类。尽管这位爷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但名气与大热的张辽徐晃比起来实在是不温不火(这种不温不火甚至还体现在了游戏数据中,三国志游戏里于禁老哥的游戏数值实在是与他五子良将的称号不符合,就是个中等武将而已),人们谈论起他来也颇多贬谪,带着些许鄙视意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就

  • 在曹丕对待于禁的问题上,是否有更加妥善的方式

    历史人物编辑:贺鹏标签:于禁

    曹丕将于禁羞臊而死,目的就是他既要顾忌人心向背,也要让叛国者付出代价。但对比他爹曹操在官渡之战都能焚烧书信收买人心。曹丕的行为显得过于刻薄,关羽和孙权都没杀于禁,而曹丕对待一个替曹家卖命30多年的老将如此羞臊,实在是不应该,真要杀隐诛和赐死都行,何必用如此恶毒的方式逼死于禁。于禁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白

  • 三国中,关羽、张辽投降无人指责,于禁投降为何却名誉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于禁

    三国时候除了降将,还有叛将,比如甘宁这种侍三主的。不过咱今天只看那些被迫投降的倒霉蛋。投降后待遇不错的人物,一时间只能想到这么几个人,先列出来:关羽、张辽、黄权、庞林、严颜、潘濬、张郃、姜维、罗宪、孟达。被困住或者抓住反正跑不了组:关羽、张辽、严颜、潘濬。在老东家处混不下只能跳槽组:黄权、庞林、张郃

  • 于禁和张辽,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于禁

    五子良将,不见于史册,是后人的评价,在《三国志》中有所提及。《三国志》中,陈寿将徐晃、张辽、乐进、张郃、于禁五人合并,称为“五子良将”。五子良将张辽为先,见于后人的评价,但是《镇魂街》里又将于禁视作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与于禁,到底谁是五子良将之首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争论不休。于禁原是济北相鲍信的部将

  • 曹操派于禁救援樊城,没想到他会投降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于禁

    首先在曹操看来,于禁忠诚。曹操对外姓将军还是不太放心的,总是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节制其他武将。于禁是曹操早年好友鲍信的部将,鲍信平黄巾战死,于禁跟了曹操。第二,于禁的能力很强。于禁跟随曹操三十年,参加战斗无数,立下汗马功劳。他的能力也是诸将中最突出的。宛城之战中,曹操大败,曹操的儿子曹昂、保镖

  • 孙权是如何对待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的?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于禁

    三国时期风云变幻,英才辈出,名士将才“井喷式”爆发,共同书写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而曹魏的五子良将更是展露锋芒,为世人所惊叹。于禁,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将领之一,为曹操南征北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武力既弘,质忠性一,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可是于禁却在襄樊之战战败,向关羽投降。后来关

  • 三国曹魏:18员猛将武力与战绩排名,于禁垫底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于禁

    魏武帝曹操东征西讨,削平群雄,统一中原,虽说天纵神武,实赖麾下众将之力。《三国演义》虽说罗贯中尊刘贬曹,但是,曹魏猛将济济一堂,无法掩盖,其中18将,摧锋陷敌,斩将搴旗,皆不辱猛将之名。(以下依据《三国演义》)1·许褚许褚排名曹魏第一猛将,可谓当仁不让,其武力、战绩有目共睹。一个回合生擒黄巾渠帅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