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璋献出成都时,为何让刘备善待成都百姓?难道他比刘备更仁义吗

刘璋献出成都时,为何让刘备善待成都百姓?难道他比刘备更仁义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玉奎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1/5 3:24:03

慈不掌兵,仁义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但绝对不能成为你唯一的特点。尤其是在三国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光有仁义就能立足了吗?当然不可能!

刘备之所以能够傲立于世,绝对不是因为他仁义,而是因为他有多方面出色的能力,仁义只是他的众多标签之一罢了。

反观刘璋,除了仁义以外,还能找得出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吗?刘璋压根就不是做主公的料子,他就适合找个小县城养老。这样的人生在乱世,要不是在益州的话,分分钟就被灭了,因为他不管事儿。

一、刘璋荒废政事,早晚是要被灭的。

刘焉是有称王之心的,他到了益州以后,让手下张鲁前往汉中,阻断了益州和中原的联系,显然就是要在这里称王了。隔壁的刘表看着眼红,所以常常写信举报他,毕竟刘表得的这块地是四战之地荆州。

刘焉有4个儿子,最小的是刘璋,所以按道理怎么都轮不到他继位。可是在益州本土官吏赵韪的推荐下,刘璋成为了益州牧。

那么刘璋是怎么治理益州的呢?不好意思,没空治理,有时间都拿去吃喝玩乐了。至于益州,全都交给了赵韪来打理。

这事儿是有问题的,为啥?因为刘焉的部下们,是东州派,而赵韪是益州本土势力。原本刘焉父子以外来汉的身份入主益州,就会有益州人表示反对。

靠着东州兵勉强压住了益州本土势力。结果你刘璋倒好,一上台就把大权都交给了益州本土势力,这会造成东州集团的利益严重受损。

因此不久之后,赵韪就带着益州本土的豪族们发动了叛变。一时间益州上下到处都在叛乱之中,刘璋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多亏了他老爹留下的东州兵,为了自身利益,这才平定了赵韪的叛乱。要不刘璋早就被人给灭了。

原本张鲁是刘焉的部下,按道理是要听从刘璋号令的,结果张鲁发现刘璋是个混吃等死的人,所以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结果刘璋为了出气,居然把张鲁的母亲和弟弟给杀了。

这事儿彻底造成了汉中和益州之间的仇怨,今后多年,刘璋一直派人攻打张鲁,全都被张鲁给击败了。刘璋依旧是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

二、赤壁之战时,刘璋在搞什么玩意儿?

这或许是天下诸侯最感兴趣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包括刘表集团,都参与了战争,结果刘璋在干啥呢?

不好意思,刘璋忙着在益州吃喝玩乐呢!没空去管天下局势的变化,在东汉末年,老刘家就这么一两个有实力的,刘璋就是其中之一。结果一穷二白的刘备在努力上进,可实力雄厚的刘璋,却安于享乐。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居然在赤壁之战前,主动讨好曹操,从而被曹操封为振威将军。倒向曹操也就算了吧,没多久他又因为张松的一句话,就改变态度倒向了刘备。

这事儿可真够无奈的,作为一方诸侯,手下数百万的百姓,居然是个如此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之人,这么下去,能有什么发展呢?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刘璋可以做个太平主子,可那是在乱世,刘璋只能投身于战斗,才能保住自己的江山,可惜他表示做不到。

三、刘备可不光是仁义那么简单。

不少人看了点专家的评论,就说刘备假仁假义。其实用仁义来评判一位枭雄,根本就是十分幼稚的一种说法。

但凡能够成为枭雄,身上就不可能只有一种标签。刘备身上的确是有仁义,不过要看对谁,这才是一位枭雄应该具有的品质。

对任何人都仁义,那叫老好人。老好人是不可能成为枭雄的,所以刘备的仁义是相对的,值得他仁义的人,他才会仁义对待。

1、对陈登

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名士陈登,早年在徐州极力支持刘备做徐州牧,两个人关系很好。可是曹操霸占徐州以后,陈登也就离开了刘备,成了曹操的手下。

多年以后,陈登已经去世了,刘备在荆州刘表手底下混饭吃。刘表搞了一场荆州版的煮酒论英雄,刘备的同事许汜在提到陈登的时候,十分不屑。

结果刘备果断站出来为陈登说话,不惜得罪自己现在的同事,也要为一个已经离开自己并且去世多年的朋友仗义执言,这难道不是仁义吗?

2、对十万军民。

曹操南下时,刘备带着十万军民逃难,这也是仁义的体现。因为三国君主里,曹操屠城是出了名的(至少有6次),孙权也有两次屠城的记录,唯独刘备从来没有屠过城。

从不胡乱伤害老百姓的人,被说成假仁假义,没事儿就屠城的人,却成了真正的大英雄?

3、对关羽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被杀。刘备明知道伐吴是错误的选择,还是在养精蓄锐以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伐吴。为什么?因为刘备心存对关羽的义气。

他当然有夺回荆州的想法,但是绝对也有为关羽报仇的心思。这个没当过兵的人不能体会,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被人家把脑袋砍下来送给敌人了,这种事你能忍吗?

但是刘备在夺取益州的时候,就没有那么仁义了,为啥?因为他需要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就必须要攻城略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曹操的地盘拿不下来,益州的地盘更好得手。没啥遮遮掩掩的,就是来抢你的地盘的!

再说了,你刘璋有什么值得刘备对你仁义的吗?要求别人仁义的同时,你得先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枭雄之间,绝没有单纯的仁义,那是一种互相欣赏的惺惺相惜罢了。

总结:给刘璋打工,看不到希望。

刘璋众叛亲离,这是真的。别看他在献出成都的时候,还扬言是为了保护老百姓。其实他就跟后来的刘禅一样,单纯是懦弱罢了。

知道对老百姓好,为啥当初什么都不管呢?导致益州到处都是兵祸,难道就是对老百姓好?风凉话谁都会说。就好像崇祯自尽前,还写着别伤害我的老百姓。大哥啊!那些人你平时各种压榨,临死前说这么一句风凉话,有什么意义吗?

因为刘璋的不作为,使得益州的群臣们看不到任何希望。唯独刘备入川以后,大家才看到了希望,因为刘备管理严格,有夺取天下之志。

大家跟着刘璋混,最后只能是东倒西歪,没有前途可言。但是跟着刘备混,那极有可能成就霸业,留名青史。孰是孰非,一眼就看得出来了。拿刘璋跟刘备比,简直就是在侮辱刘备。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读三国历史,除了《三国演义》外,建议读一读《三国志》。第一手资料,更贴近历史真相。

标签: 刘璋

更多文章

  • 刘备围困成都,数十日都未曾拿下,为何马超一来刘璋就投降了

    历史人物编辑:悦龙先声标签:刘璋

    前一篇文章讲述了刘璋不顾众人反对,听从张松的建议,断绝曹操邀请刘备入蜀的意图是为了震慑有异心的蜀中将领,以此来稳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今天我们来讲下刘备是如何与刘璋决裂,刘备一路攻城拔寨,直逼成都时,数十日都都围攻不下,为何马超一来刘璋就不再坚守立马投降了呢?刘璋与刘备的决裂想一想公元211年刘备刚入

  • 刘璋对张松和法正不薄,为何二人却要勾结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刘璋

    张松和法正是汉末三国时期益州军阀刘璋的手下,一个是益州别驾,一个是代理军议校尉。两人的待遇虽然说不上位高权重,但也是职位不低,拿着刘璋的高工资,吃喝不愁,生活的非常舒坦。刘璋对两个人信任有加,被任命为特使分别出使曹操和刘备两大阵营。可以看出,刘璋对他们两人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张松,他每次忽悠刘璋,刘

  • 刘璋据城观望,为何马超一到绝望而降?只看刘备便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访谈录标签:刘璋

    刘备在经过雒城的艰苦奋战之后,终于来到了成都城下。此时,诸葛亮也率荆州兵马前来,二有汇合后,为防止张鲁趁机夺取蜀地,便分兵把守蜀中各处要道,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并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此时的刘璋坐在成都城内益州牧府内如热锅上的蚂蚁,可谓是心急如焚,在文武众臣的吵闹声中,是战是降他始终拿不定主意,

  • 刘备和邓艾兵围成都时,为何刘璋和刘禅都选择了献城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刘璋

    刘备、邓艾兵逼近成都城时,刘璋、刘禅不投降只能自毁。当然,刘璋的投降和刘禅的投降是有本质区别的。按理说,刘璋的本事,堪比刘禅。刘璋懦弱多疑,刘禅软弱无为。两人都是昔日的益州诸侯,但处理政务和管理地方却有着天壤之别。刘璋的领导能力严重不足。他从一开始就逼迫汉中和张鲁独立,想要互相攻打。但是,国外的东洲

  • 刘备围攻成都,刘璋尚有三万守军,为何听说马超归刘便献城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刘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末秋初,刘备率军用近1年的时间攻破雒城后,遂挥师直扑成都。刘备和奉命自荆州溯江西援的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各统大军分别从北、东、南3个方向会师于成都城下,准备发起夺占成都、全取益州的最后一战。当时,成都城中尚有精兵3万,粮草充裕,足可支撑一年作战之用。刘备、诸葛亮率军

  • 孟子说“仁者无敌”,三国军阀刘璋就非常仁义,为何败给了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刘璋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是当时一位贤明之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魏国国力蒸蒸日上。魏惠王曾经接见当时著名的儒家宗师孟子,向他咨询治国之道。魏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使得魏国强大起来,成为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国强国?孟子从容回答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出卖刘璋的张松,在曹操和刘备之间,为何选择势力弱小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百年史说标签:刘璋

    刘备能成功占领西蜀,不能没有张松的功劳。曹操在谋求汉中时,就是张松建议益州牧刘璋与刘备搞好关系,并引刘备进蜀,以刘备的兵马对抗张鲁和曹操。最终,刘璋把狼引了进来。刘备进入西蜀后,没有为刘璋效力,反而谋求了刘璋的益州。张松以益州别驾的身份赢得了刘璋的信任,但背叛了刘璋。那个行动被后人鄙视。说到张松背叛

  • 刘璋坐拥十万兵马,占领益州,抵抗曹操时为何还要刘备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刘璋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气的人,他们有的非常擅长筹谋,而有的则擅长武力,更有的在用人这一方面非常的擅长。而当说起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知道你的脑海中会首先想起谁呢,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想起刘备吧,毕竟他这个人还是有点儿实力的,名气也是非常的大,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来的。而对三

  • 刘备只有3万兵马,为何能击败拥兵10万的刘璋呢?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刘璋

    “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这是刘璋在开城投降刘备的时候说的话,从此,益州还是益州,益州还姓刘,但此刘非彼刘。说起来,刘备能占据益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璋的引狼入室。乱世就在一个乱字,你攻我打,战火不断,一个地方今天属于你,说不定明天就易主了,争

  • 刘璋手中的王牌大将,用计谋杀死庞统,誓死不降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张家伟标签:刘璋

    认识卧龙,凤雏的人很多,但认识张任的人少之又少,知道他们之间的恩怨更少。是的,张任是射死凤雏的人,也是刘备西川遇到的最大障碍,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第六十回,刘璋为张松把刘备引进四川而感到骄傲,“时部下将佐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等一班文武官”提醒刘璋小心刘备,刘璋不相信。三国时期,刘、曹、孙三人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