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鼎立:汉末故事又重演,司马师废黜曹芳

三国鼎立:汉末故事又重演,司马师废黜曹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4/1/7 9:59:22

三国鼎立:汉末故事又重演,司马师废黜曹芳

话说魏主曹芳嗣位已十余年,仍用夏正,一切政事,俱归司马氏裁决。司马懿前杀曹爽,威震朝野,到了临死这一年,尚杀扬州都督王凌及王凌甥兖州刺史令狐愚,说他谋立楚王曹彪,请旨赐曹彪自尽并将诸王公锢置邺中,派人管束,不准与郡国交通。及司马师继司马懿辅政,权过乃父。斯时,魏主曹芳年已逾冠,一些儿没有主权,当然不乐。嘉平三年(公元251年),曹芳皇后甄氏病逝,越年,立光禄大夫张缉之女为继后,张缉不得参与朝政,反令避嫌家居,亦怀怨望。太仆李恢有子名丰,少有清名,为世所称,独李恢严令约束,饬令闭门谢客。与诸葛恪父子情迹相同。李恢既去世,李丰遂出为尚书仆射,司马师且擢他为中书令。李丰与夏侯玄亲善,夏侯玄自被召入都后,因为曹爽亲属,致削兵权,但得了一个太常职衔居常怏怏,辄与相丰秘密商议,诛司马氏,为曹爽复仇。李丰之子李韬得尚齐长公主,官拜给事中,父子常入侍宫廷,参预机要,魏主曹芳亦视为心腹与语司马氏专横情状,往往流涕。李丰虽为司马氏所拔擢,但心常属夏侯玄,隐恨司马师,更兼魏主涕泪相嘱,因此即一力担承,愿除权蠹;且使李韬转告后父张缉,联为指臂,张缉当然相从。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二月,魏主曹芳拟封后宫王氏为贵人,李丰暗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私下定谋,拟俟魏主临轩,召诛司马师,即令夏侯玄代为大将军,张缉为骠骑将军。就是假使司马师被诛,尚有司马昭在,计亦未周。

谁知事机不密,为司马师所闻,立遣舍人全羕引兵召李丰;李丰也知谋泄,不敢不往。既与司马师相见,一再盘诘,李丰不禁动恼道:“汝父子包藏祸心,将图篡逆,可惜我无力诛汝,死亦当为厉鬼以击贼。”司马师勃然大怒,便令武士执着刀环,猛击李丰腰,李丰即刻晕毙。司马师遂遣吏收捕夏侯玄,及后父张缉,交付廷尉锺毓。锺毓亲自讯夏侯玄,夏侯玄正色道:“我有何言?随汝定谳罢了。”锺毓乃令夏侯玄系狱,自作谳词,流涕示夏侯玄,夏侯玄不加辩论,当即点首。待至谳词呈入,公卿等都惮司马师威权,不敢异议,遂将夏侯玄、张缉二人,斩首东市,夏侯玄面色不变,引颈就刑。夏侯玄之子夏侯韬以尚公主赐死,再执苏铄、乐敦、刘贤等,一体交斩,并夷三族。司马师意未足,带剑入宫,见了魏主曹芳,便瞋目道:“张女何在?”曹芳战栗道:“谁为张女?”司马师厉声道:“就是张缉女儿!”曹芳起揖道:“张缉有罪,该女并未知情,乞大将军宽恕。”皇帝丢脸,但亦忆及乃祖逼宫时候?司马师又说道:“逆犯女儿,就使未尝知情,亦岂可为国母?应该即日废置。”曹芳俯首无言,司马师竟逼令张后出宫,可怜张后毁妆易服,哭辞魏主,由内侍拥出宫门,幽锢别室。与伏皇后何异?司马师方才趋出,始令词臣草诏,废去皇后张氏,不到数日,张氏暴亡,想是被司马师谋死了。毒逾乃父。魏主曹芳无法可施,只得册王氏为贵人,即将王氏续立为后,后父奉车都尉王夔,迁官光禄大夫,受封广明乡侯。但曹芳虽不能制司马师,始终怀嫌,司马师亦心下忌曹芳,潜谋废立。适蜀将姜维复出陇西,收降魏狄道长李简,进拔河间、临洮诸县,司马师接得警耗,拟调亲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引兵拒蜀。当即入白魏主,请旨召司马昭,司马昭留守许昌,奉召入见,魏主曹芳至平乐观劳师,中领军许允与魏主左右侍臣,欲乘间杀司马昭,勒兵收师,当下密奏曹芳,曹芳亦允议。及司马昭入辞行,曹芳见他威风凛凛,不由的胆战心惊,因将密谋搁起未敢遽发。偏司马昭乖刁得很,微有所觉,退白乃兄司马师,司马师嘱暂留洛阳,觇察内外动静。一时查不出什么确音,只有许允屡次入内,与魏主背地私议,乃即诬他擅散官物,谪戍乐浪郡,且遣壮士夤夜追上,把许允刺死。会接陇右守将徐质军报,与蜀兵连战数次,击死蜀将张嶷,蜀兵已退,姜维三次无功,即从魏将口中叙过。司马师乐得上表留亲弟,与议废立事宜。司马昭狠戾不亚乃兄,极口赞同,司马师遂入朝,大会群臣,首先倡议道:“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几与汉昌邑王相同,若长此守位,必危社稷,敢问诸公意见何如?”群僚并皆畏司马师,只好随声附和道:“伊尹太甲霍光废昌邑王,俱为安定社稷起见;今日事亦惟公命。”司马师欣然道:“诸公既以伊霍望师,师亦何敢避责呢?”说着,即从袖中取出奏稿,令众署名,众见奏稿,是请命太后,说得曹芳如何昏愚,如何淫乱,明明是十有九虚,但欲违司马师之命必致诛夷,乃依次署讫。使人呈入永宁宫,郭太后本不预外政,看到这般奏本,默不一言。司马师在朝堂候信,且与群僚议定,将迎立彭城王曹据为嗣君,惟太后复命好多时不见颁到,因再遣大鸿胪郭芝入问。郭芝驰至永宁宫,见太后与魏主曹芳对坐,并带愁容,郭芝竟顾曹芳道:“大将军欲废陛下,改立彭城王。”太后道:“待我面见大将军,从容决议。”郭芝作色道:“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已与群臣商决,勒兵坐待,尚有何言?”简直似太上皇训令。太后无词可答,不禁泪下俄而复有人驰入,手持齐王印绶,交与曹芳,令他退就旧藩,曹芳知不可留,拜辞太后,与郭芝同至殿中,别过百僚,出乘王车,竟赴故邸。为主无权,不如勿为。有几个忠厚官员,送了一程,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余亦未免欷歔;独司马师昂然自若,复使郭芝往索玺绶,太后与语道:“彭城王曹据是武帝庶子,为先皇季叔,若果迎立,试问将我置诸何地?且明帝从此绝嗣,大将军想亦未安,我意不如迎立高贵乡公曹髦,髦系文帝长孙,明帝从子,准诸古礼,小宗应继大宗可与大将军谨议,再来报我。”郭芝听了此言,倒也不便驳斥,便出告司马师。司马师也觉正论难违,只好依命,使郭芝再白太后,仍取玺绶。太后道:“高贵乡公小时,即由我见过他,既入嗣,我当亲交玺绶便了。”徒保玺绶,也是无益。郭芝复出告司马师,司马师乃遣使持节,往迎高贵乡公曹髦,一面肃清宫禁,降王皇后为齐王妃,勒令出宫就邸,专待曹髦到来。曹髦系明帝弟,东海定王霖子,正始五年,受封高贵乡公,年才十四,既至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曹髦下车答拜,礼官谓不必答礼,曹髦正色道:“我亦人臣,今奉太后征召未知何事,怎得见了群僚,便不答拜呢?”十四岁便能如此,聪慧可知。说着,即步行入殿,郭太后早已闻知,在太极殿东堂坐待,及曹髦拜见后,嘱咐数语,交与玺绶,曹髦固辞不获,方受玺易衣,御殿登座,朝见百官,即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公元254年),大赦天下。假大将军司马师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其余文武百官,亦封赏有差。废立既得增封,何妨篡弑?

(本篇完)

标签: 曹芳

更多文章

  • 为何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5年,曹魏出一个曹芳就大权旁落?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曹芳

    三国时曹魏政权大权旁落,最终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这和曹魏皇帝曹芳年幼有很大关系。然而,东汉王朝频频出现小皇帝,出现了宦官和外戚轮流干政的局面,但为何能维持上百年没有灭亡?其实,这和两个王朝的统治根基有关。其一:大汉王朝根基数百年,人心思汉。自从刘邦建立大汉后,东西两汉王朝统治天下长达400年,在当时

  • 如果法正不死,刘备攻打孙权还会不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法正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帮助刘备完成了许多大事,在当时,诸葛亮的名号响彻各国,就在今天看来,提及诸葛亮,人们也不得不赞其智谋。可以说,拥有诸葛亮是刘备的福气,然而,刘备手下其实还有一号人物,他总是出奇制胜,有着许多奇招妙招,也有非同寻常的智谋,这个人就是法正。刘备同时拥有着两个贤才,因此在通常情况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牛?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句公道话

    历史人物编辑:田径董力文标签:法正

    提起三国,很多人都会想起刘备、关羽、张飞,想起智谋出众的诸葛亮,还有奸诈狡猾的曹操。其实,三国时期,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外,还有一些人,能力本事同样不俗,但却名气远远没有达到上述几位。而法正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足智多谋的法正”法正有多么厉害?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曾经赏赐了四个人最高的赏赐,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究竟有多厉害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句公道

    历史人物编辑:灵纹谈娱乐标签:法正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帐下有两大得力干将,诸葛亮和庞统。此二人大智如愚,胸怀谋略。前方军事后方统筹,相互配合,堪称完美。而二人的结合果然也不负众望,使得刘备能在三国那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里称霸一方。但人们都自动忽略了历史上同样有着出色谋略更是直接给刘备带来直接效益的谋士—法正。他不仅为了刘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厉害?你看曹操是怎么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杨宗辉标签:法正

    历史的延变,朝代政权的更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史书中,也能够知道,一些历史人物,是如何影响历史和时局变化的。三国时期,刘备的帐下,除了诸葛亮之外,还有着一位非常重要的谋士:法正。史书中曾高度称赞法正,认为:倘若法正不死,就不会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了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牛?公元219年曹操说了公道话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法正

    人们对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很多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这本书了解的,但实际上,被称为四大名著的这本书,其实跟真正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诸葛亮是蜀国刘备身边的第一谋士,但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并没有像书中所言那般高的建树。当时颇受蜀国刘备尊敬,并且有着相当出色的谋略,给刘备带来直接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且看曹操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法正

    得益于《三国演义》,诸葛亮可以算得上是三国中最出众的人物,他被世人称为卧龙先生,刘备为了请他三顾茅庐,诸葛亮可以说是除了刘备外蜀国的灵魂人物。可是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他的军师,是他的智囊团,但是真要比起来还是法正在他心中的地位更重,因为法正对于刘备来说是从龙之功,他甚至可以改变刘备的想法。乱世择良木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的法正真的有如此恐怖吗?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法正

    法正是一个可以以一己之智改变天下格局的人物。“假如”之叹汉中之战,曹操被刘备搞得很郁闷。得知刘备是以法正之谋取胜后,曹操恍然大悟:我就说刘备没这么牛逼嘛!原来是有法正在教他呀!后来,法正死了,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大败。诸葛亮叹息:假如法正还在,他一定能劝阻刘备,即使劝阻不了,大军也不会大败!曹操以为:

  • 法正不死,则无三国?法正如果活着,真的能帮刘备一统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法正

    诸葛孔明此等身怀经天纬地之才者,尚不能助蜀汉一统天下,更不必说一个小小的谋士法正。近年来随着“三国文化”的热度不断攀升,许多三国中的“奇才”被不断发掘,先有所谓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来暗示诸葛亮怕郭嘉怕得要命;后有所谓的“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仿佛只要法正在,刘备一统天下便是板上钉钉的。这些论调

  • 法正:刘备的幕后首席军事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法正

    说到刘备的军事高参,人们首先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的他几乎被神化,自然也就没有谁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以“锦囊妙计”见长。事实上,当他和庞统同为军师中郎将时,在阵前出主意的更多是庞统。刘备入益州征战,随行所带的也是后者,而将诸葛亮“留镇荆州”(《三国志·蜀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