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瞻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大智若愚

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瞻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大智若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雨说史 访问量:4202 更新时间:2024/1/24 8:39:34

说起三国时期,可以说是诸雄争霸,战火纷飞。此后刘备去世,诸葛亮更是不得不辅佐他的儿子,刘禅。而在古代,更是有很多的词语典故,被人们流传至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和“乐不思蜀”,可以说很是典型了。而乐不思蜀,这一典故,或许很多人都并不清楚。根据不少史书上的记载,皆说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那么刘禅真的是昏君吗?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行为或许更为明智。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强权面前,顽强的抵抗,并不是明智之选。再加上,当时的局势紧张,他的地位更是敏感。如果一不小心,惹怒了掌权人,他就可能难逃一死了。而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说,刘禅不是假昏庸,而是真无能。

他不仅对司马昭唯命是从,更是轻信宦官黄皓,这是帝王的大忌。可不妨细想,当时司马昭大权在握,但他却对刘禅很是忌惮。就在这个时候,他想要刺探刘禅会不会动摇他的权力,才出了乐不思蜀这一个词来考他。而当时,蜀汉的一些旧的臣子,为了维护体面,便教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他就怎样说。

就说他的祖先都在那里,怎么会不想念呢,刘禅也就照样做了。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司马昭却突然说,你的语气,跟卻正很是相像。刘禅听了,立刻瞪大眼睛说,你怎么知道。就这样,司马昭可以说看穿了刘禅的心了,放下了戒备。或许很多人又会质疑他,对于宦官黄皓的宠幸。

孰不知当时,费袆去世。姜维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人独大。他掌握着兵权,可以说令刘禅很是忌讳。加上当时国土的人数本就不多,北伐的大业看起来,更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刘禅不得不提拔黄皓,让他有能力去制衡各方。

那么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他说出的话可能更有说服力。诸葛瞻在临死前说出了真相,他说:“其实刘禅并不昏庸。”虽然诸葛瞻并没有完全继承诸葛亮的机智聪慧,但刘禅仍让他担任自己的左膀右臂。更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给了他不小的权力。

原来刘禅并不昏庸,他只是大智若愚,他重用诸葛瞻,形成三方权力的制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他的统治。因此,更是有很多人觉得,刘禅并不是无所作为的。而他的种种举措,更是被人解释为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法则。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瞻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大智若愚。

(版权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瞻约三万蜀军以逸待劳,为什么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诸葛瞻以三万人之兵防御绵竹,抵御偷渡阴平成功的魏征西将军邓艾,结果轻敌冒战,诸葛瞻及子诸葛尚全部战死,绵竹失守,邓艾率军长驱直入,很快便兵临成都城下。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归,遭诸葛瞻与董厥弹劾,以连连北伐,劳而无功,国内兵疲民乏为由,上表

  • 诸葛瞻拥有七万人的雄兵,为什么会败于邓艾两千残兵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诸葛瞻

    说实在的,诸葛瞻要是真的有七万雄兵,即使拿木棍也能击败邓艾的两千残兵。实际情况是,诸葛瞻的兵力远远低于7万之众,而且士卒并不精锐,谈不上是雄兵,而邓艾的兵力也远远高于两千,因此在历史上,诸葛瞻确实败得非常惨,这个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至于他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我们就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站在诸葛瞻

  •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是一位尽职尽忠的将领,诸葛亮由于常年北伐,教育诸葛瞻的事都落在了妻子黄月英身上,黄月英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却及有才华,正是在她的教育下,诸葛瞻才一步步成长起来,诸葛亮去世之时,诸葛瞻才年仅八岁,在诸葛亮临死之际,特意

  • 诸葛瞻拥有七万雄兵是否真实?为什么他们会败于邓艾手下的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首先诸葛瞻手下没有七万雄兵,其次邓艾手下也不只有两千残兵。 知道那个年代,七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吗?刘备称帝之后,为了夺回荆州,号称是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只有四万多人,向境内少数民族借兵一万,凑成了五万大军。 东吴要没有陆逊,刘备的五万大军都差点把东吴灭了,这说明那个年代五

  • 两万疲惫之师,为何击败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邓艾:因为勇气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诸葛瞻

    我们都知道邓艾是曹魏后期有名的名将,他一举消灭的蜀汉政权,为三国的大一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从他个人的奋斗史上来看,作为一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出身于农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后三国时期战果累累的一代名将。尤其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率领部将从悬崖滚下,奔袭成都的事迹,让人物无不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 偷渡阴平的邓艾部队,无粮草辎重,为何将诸葛瞻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诸葛瞻

    看看诸葛瞻对阵邓艾的过程。诸葛瞻带领部队从成都出发,完全可以走涪城再往北走,把邓艾堵死在左担道上。期间黄崇等人力劝,但是诸葛瞻不听,硬是把邓艾放出山,在平原上决战。诸葛瞻绝对是轻敌了。在他看来,邓艾的兵少,非常疲惫,又无粮草辎重。魏军克服重重困难,焕发出神一般的力量,把诸葛瞻的前锋打得落花流水。诸葛

  • 邓艾破蜀时,蜀汉文武为何都高喊“投降”?诸葛瞻:我有三罪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诸葛瞻

    《三国演义》是捧刘抑曹的著作。这不能怪罗贯中,他写《三国演义》时,三国的历史已经在民间发酵了一千多年,民间主流都是对刘备的蜀汉,寄予无限同情的。原因很简单,蜀汉的创建者们,是一群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尤其是蜀汉“双核”,百折不挠的刘备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与其说他俩的功绩牛逼,不如说这两人的精神力量,感染

  • 邓艾偷渡阴平很完美?诸葛瞻要听此人建议,邓艾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为国尽忠,气节让人赞叹,但应变能力很差。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奉命率军北上。邓艾军本来对蜀军并不构成致命的威胁,他们最大的致命点,就是一路走山路,而没有后勤补给,全靠赌命。蜀汉尚书郎黄崇向诸葛瞻提出一个建议,认为我们绝不能坐视魏军进入平原,越早歼之越好。办法非常简单,随便在哪个山谷险要处埋伏一处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死,蜀汉军心受到极大影响,蜀汉由此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三国结束战争,这就是对蜀战争。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汉。汉中失守后,蜀汉大将姜维退守剑阁,与魏军展开对决。为了解决僵局,魏将邓艾领兵千人偷渡阴平,奇迹般地出现在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率领数万大军和邓艾在绵竹决战。于是,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都战死,用

  • 诸葛瞻手握七万大军,为何打不过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手握七万人为何却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先来说一下这个人数问题。魏灭蜀之战中,诸葛瞻手握七万对阵邓艾两千,这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兵力数字,历史上真实的绵竹之战,诸葛瞻统帅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万人,而且还都是未经战阵的二三流部队。当时蜀汉的精锐,都在姜维手上捏着,魏灭蜀之战,双方兵力很清晰。当时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