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1/15 13:26:22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

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是一位尽职尽忠的将领,诸葛亮由于常年北伐,教育诸葛瞻的事都落在了妻子黄月英身上,黄月英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却及有才华,正是在她的教育下,诸葛瞻才一步步成长起来,诸葛亮去世之时,诸葛瞻才年仅八岁,在诸葛亮临死之际,特意写了《告子书》留给诸葛瞻,在这封《告字书》中,诸葛亮写了很多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目的也是让诸葛瞻能尽快成才,以便辅佐蜀国的江山。

时间很快到了261年,此时正是师兄姜维大肆北伐曹魏的大好时机,不过此时已经身为卫将军的诸葛瞻对于姜维的北伐事业非但没有丝毫的支持,而且还持反对态度。他反倒认为姜维北伐,不利于蜀中长治久安!如此战略眼光,怎能敢讲是诸葛武候之子!北伐战事之上,姜维身边缺少良将,身边唯有老将廖化宗预忠心以事。不过拳怕少壮,人怕老,也正是基于此北伐北伐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而曹魏方面,由于姜维数次率领大军北伐,此时的司马昭早就想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展开灭蜀之战,而这时候的蜀汉国内,由于刘禅的无能,导致黄皓弄权而不自知,姜维为了避免被黄皓羞辱,则在沓中屯田。立马上书刘禅让他立马作出军事部署,好用以防御曹魏的进攻,但此时黄皓却给刘禅讲了一大通迷信,说了一堆曹魏根本不会来打蜀国的鬼话,结果让人意外的是,刘禅竟然还相信了。

诸葛瞻临终之前曾高呼:“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目反?”他临终前一句话,道破了刘禅并不昏庸的事实,证明了诸葛亮称赞刘禅“天资仁敏”,所言非虚,只不过不知道心怀汉室的姜维,得知此言之后,会有什么想法呢?小编认为,他一定会满脸的羞愧,无比震撼吧?毕竟他虽然数度北伐无功,却是不容否认的蜀汉忠臣。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瞻拥有七万雄兵是否真实?为什么他们会败于邓艾手下的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首先诸葛瞻手下没有七万雄兵,其次邓艾手下也不只有两千残兵。 知道那个年代,七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吗?刘备称帝之后,为了夺回荆州,号称是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只有四万多人,向境内少数民族借兵一万,凑成了五万大军。 东吴要没有陆逊,刘备的五万大军都差点把东吴灭了,这说明那个年代五

  • 两万疲惫之师,为何击败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邓艾:因为勇气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诸葛瞻

    我们都知道邓艾是曹魏后期有名的名将,他一举消灭的蜀汉政权,为三国的大一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从他个人的奋斗史上来看,作为一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出身于农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后三国时期战果累累的一代名将。尤其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率领部将从悬崖滚下,奔袭成都的事迹,让人物无不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 偷渡阴平的邓艾部队,无粮草辎重,为何将诸葛瞻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诸葛瞻

    看看诸葛瞻对阵邓艾的过程。诸葛瞻带领部队从成都出发,完全可以走涪城再往北走,把邓艾堵死在左担道上。期间黄崇等人力劝,但是诸葛瞻不听,硬是把邓艾放出山,在平原上决战。诸葛瞻绝对是轻敌了。在他看来,邓艾的兵少,非常疲惫,又无粮草辎重。魏军克服重重困难,焕发出神一般的力量,把诸葛瞻的前锋打得落花流水。诸葛

  • 邓艾破蜀时,蜀汉文武为何都高喊“投降”?诸葛瞻:我有三罪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诸葛瞻

    《三国演义》是捧刘抑曹的著作。这不能怪罗贯中,他写《三国演义》时,三国的历史已经在民间发酵了一千多年,民间主流都是对刘备的蜀汉,寄予无限同情的。原因很简单,蜀汉的创建者们,是一群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尤其是蜀汉“双核”,百折不挠的刘备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与其说他俩的功绩牛逼,不如说这两人的精神力量,感染

  • 邓艾偷渡阴平很完美?诸葛瞻要听此人建议,邓艾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为国尽忠,气节让人赞叹,但应变能力很差。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奉命率军北上。邓艾军本来对蜀军并不构成致命的威胁,他们最大的致命点,就是一路走山路,而没有后勤补给,全靠赌命。蜀汉尚书郎黄崇向诸葛瞻提出一个建议,认为我们绝不能坐视魏军进入平原,越早歼之越好。办法非常简单,随便在哪个山谷险要处埋伏一处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死,蜀汉军心受到极大影响,蜀汉由此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三国结束战争,这就是对蜀战争。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汉。汉中失守后,蜀汉大将姜维退守剑阁,与魏军展开对决。为了解决僵局,魏将邓艾领兵千人偷渡阴平,奇迹般地出现在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率领数万大军和邓艾在绵竹决战。于是,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都战死,用

  • 诸葛瞻手握七万大军,为何打不过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手握七万人为何却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先来说一下这个人数问题。魏灭蜀之战中,诸葛瞻手握七万对阵邓艾两千,这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兵力数字,历史上真实的绵竹之战,诸葛瞻统帅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万人,而且还都是未经战阵的二三流部队。当时蜀汉的精锐,都在姜维手上捏着,魏灭蜀之战,双方兵力很清晰。当时魏军

  •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姜维本应共同为蜀国效力,为何两人矛盾很深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诸葛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封建统治中,即使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也需要靠不断的战争来夺取和巩固政权。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国家利益可谓是尽心尽力,在一众能臣去世后,蜀国却是风雨飘摇。此时,姜维挺身而出,扛起蜀汉大旗,但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想要除掉姜维?诸葛瞻从小缺少父亲教导,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自以为是诸葛瞻是诸葛亮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手握七万兵马,为何在绵竹之战输给了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诸葛瞻

    三国末,蜀魏大战,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前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七万蜀兵集结与绵竹,与邓艾两千人决战于绵竹,结果却是蜀军大败,基本全军覆灭,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等众多蜀将均战死,这是为何?诸葛武侯的儿子真的是废物吗?蜀魏兵力分析诸葛瞻七万对邓艾两千人是《三国演义》写的,但史实并非如此,若诸葛瞻真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实力所限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认为刘禅昏庸无能,蜀汉朝政混乱,姜维北伐又屡遭败绩,蜀汉“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决定发起灭蜀之战,以提高自己声望,为篡魏做准备。此战司马昭共出动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伐蜀:第一路是征西将军邓艾所部三万多人,负责进攻甘松、沓中,以牵制在这一带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