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两万疲惫之师,为何击败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邓艾:因为勇气

两万疲惫之师,为何击败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邓艾:因为勇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锦 访问量:1366 更新时间:2024/1/31 23:11:16

我们都知道邓艾是曹魏后期有名的名将,他一举消灭的蜀汉政权,为三国的大一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从他个人的奋斗史上来看,作为一个从小没有父亲的孩子,出身于农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了后三国时期战果累累的一代名将。

尤其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率领部将从悬崖滚下,奔袭成都的事迹,让人物无不为他的勇气所折服。

而在奔袭成都的时候,蜀汉大将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疲惫之师?下面笔者就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诸葛瞻率领蜀汉御林军,为何打不过邓艾的一两万疲惫之师?

第一,曹魏三路三军围攻蜀汉,蜀汉军队分散防守,致使诸葛瞻所率蜀军人数有限,并没有在数量上对邓艾形成压制。

司马昭发动灭蜀汉之战,总共派出了18万军士,而蜀汉的军士为9万余人,曹魏组成三路大军围攻蜀汉,第一路是曹魏邓艾率领的是3万人马,第二路的诸葛绪也是三万人马,第三路是钟会率领的12万人马。

这个时候钟会和诸葛绪已经合并一处,共计15万人马,蜀汉的主帅姜维就将蜀汉的主力部队移到了钟会和诸葛绪带领的曹魏军队面对,双方在剑阁持相持之势。

而这个时候的老将邓艾,则是在旁人的指引之下,找到了从悬崖穿过姜维正面守军的路,邓艾从自己所带的三万人马中挑选出了最有即战力的两万人马,用毛毡将这两万人裹住,从高处翻滚落下,就这样,邓艾和他的这两万人马就杀到了姜维守军的大后方,先是不战屈人之兵,降服了驻守在江油关的蜀将马邈,后续又依靠人数和即战力的优势,击败了成都最后的一位蜀将诸葛瞻,诸葛瞻虽然说率领的是成都的近卫军,但是这支近卫军人数有限,又缺乏实战经验,兵败就成了一个顺利成章的事情。

第二,蜀将诸葛瞻实战经验不足,邓艾成名已久,经验丰富,诸葛瞻不是邓艾的对手!

诸葛瞻虽然说有星二代的加持,但是他的个人能力有限,并且又没有什么实战的带兵经验,蜀汉实战经验丰富的,也仅仅只有老将姜维。

而邓艾成名已久,是后三国时期有名的良将,他有的是经验,作为一个老将,他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双方这场仗,从一开始,蜀汉就已经输了,毕竟诸葛瞻并没有先发制人,而是采取的以逸待劳的战术打法,这就给邓艾留了很多部署军队的时间,因此诸葛瞻率领的蜀汉御林军无法对邓艾的两万人马构成实质性的阻击。

第三,狭路相逢勇者胜,邓艾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击败蜀将诸葛瞻。

蜀将诸葛瞻与邓艾交战的时候,曾经短暂占过战事的上风,但是曹魏将领在邓艾的鼓励之下,三军齐心协力,狭路相逢勇者胜,一鼓作气击败了诸葛瞻的率领的蜀汉御林军,而在这场战役中,邓艾与儿子邓忠,以及部将们身先士卒,拼命冲锋,击败了蜀将诸葛瞻。

此役,诸葛诞和张飞之子张遵战死,蜀汉最后的希望也就此破灭,邓艾趁势拿下成都,结束了蜀汉统治益州的时代。

第四,邓艾和他的两万人马属于孤军深入,不成功,便成仁!

我们都知道邓艾这次属于远程,完全没有后续支援,一旦无法击败蜀将诸葛瞻,将会形成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自身将会被蜀汉的军队合围吃掉,这是邓艾不想看到的结局,因此,作为一个70岁老将,他身先士卒,勇敢昂扬,不气馁,不叫苦,使得全军将士们都保持一个旺盛的士气,最终依靠这勇气和信念,击败了蜀将诸葛瞻和他的蜀汉御林军。

我们从这场战役中,就能够看出邓艾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将领,他并没有因为遭遇困难,而半途而废,也没有丧失军人的尊严,不仅仅完成了个人的丰功伟绩,也助力三国实现大一统!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偷渡阴平的邓艾部队,无粮草辎重,为何将诸葛瞻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有点点乱标签:诸葛瞻

    看看诸葛瞻对阵邓艾的过程。诸葛瞻带领部队从成都出发,完全可以走涪城再往北走,把邓艾堵死在左担道上。期间黄崇等人力劝,但是诸葛瞻不听,硬是把邓艾放出山,在平原上决战。诸葛瞻绝对是轻敌了。在他看来,邓艾的兵少,非常疲惫,又无粮草辎重。魏军克服重重困难,焕发出神一般的力量,把诸葛瞻的前锋打得落花流水。诸葛

  • 邓艾破蜀时,蜀汉文武为何都高喊“投降”?诸葛瞻:我有三罪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诸葛瞻

    《三国演义》是捧刘抑曹的著作。这不能怪罗贯中,他写《三国演义》时,三国的历史已经在民间发酵了一千多年,民间主流都是对刘备的蜀汉,寄予无限同情的。原因很简单,蜀汉的创建者们,是一群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尤其是蜀汉“双核”,百折不挠的刘备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与其说他俩的功绩牛逼,不如说这两人的精神力量,感染

  • 邓艾偷渡阴平很完美?诸葛瞻要听此人建议,邓艾必死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为国尽忠,气节让人赞叹,但应变能力很差。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奉命率军北上。邓艾军本来对蜀军并不构成致命的威胁,他们最大的致命点,就是一路走山路,而没有后勤补给,全靠赌命。蜀汉尚书郎黄崇向诸葛瞻提出一个建议,认为我们绝不能坐视魏军进入平原,越早歼之越好。办法非常简单,随便在哪个山谷险要处埋伏一处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死,蜀汉军心受到极大影响,蜀汉由此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三国结束战争,这就是对蜀战争。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汉。汉中失守后,蜀汉大将姜维退守剑阁,与魏军展开对决。为了解决僵局,魏将邓艾领兵千人偷渡阴平,奇迹般地出现在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率领数万大军和邓艾在绵竹决战。于是,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都战死,用

  • 诸葛瞻手握七万大军,为何打不过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手握七万人为何却打不过邓艾的两千人,先来说一下这个人数问题。魏灭蜀之战中,诸葛瞻手握七万对阵邓艾两千,这是《三国演义》里面虚构的兵力数字,历史上真实的绵竹之战,诸葛瞻统帅的兵力顶多也就一万人,而且还都是未经战阵的二三流部队。当时蜀汉的精锐,都在姜维手上捏着,魏灭蜀之战,双方兵力很清晰。当时魏军

  •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和姜维本应共同为蜀国效力,为何两人矛盾很深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诸葛瞻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封建统治中,即使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也需要靠不断的战争来夺取和巩固政权。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国家利益可谓是尽心尽力,在一众能臣去世后,蜀国却是风雨飘摇。此时,姜维挺身而出,扛起蜀汉大旗,但为什么诸葛亮的儿子想要除掉姜维?诸葛瞻从小缺少父亲教导,虽然聪明过人但是自以为是诸葛瞻是诸葛亮

  •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手握七万兵马,为何在绵竹之战输给了邓艾两千人?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诸葛瞻

    三国末,蜀魏大战,魏将邓艾偷渡阴平,前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率领七万蜀兵集结与绵竹,与邓艾两千人决战于绵竹,结果却是蜀军大败,基本全军覆灭,诸葛瞻及其长子诸葛尚等众多蜀将均战死,这是为何?诸葛武侯的儿子真的是废物吗?蜀魏兵力分析诸葛瞻七万对邓艾两千人是《三国演义》写的,但史实并非如此,若诸葛瞻真

  •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到底是能力不行,还是实力所限

    历史人物编辑:真相史料馆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魏国实际掌权人司马昭认为刘禅昏庸无能,蜀汉朝政混乱,姜维北伐又屡遭败绩,蜀汉“国小民疲,资力单竭”,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决定发起灭蜀之战,以提高自己声望,为篡魏做准备。此战司马昭共出动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三路伐蜀:第一路是征西将军邓艾所部三万多人,负责进攻甘松、沓中,以牵制在这一带屯田

  • 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不能抵挡,实力差距是重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增加自己威望,决定向蜀汉发起进攻。司马昭命钟会率主力10余万攻打汉中,而邓艾率军3万进攻沓中,牵制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率军3万进攻阴平、桥头,切断姜维退向汉中的退路。钟会的进攻很顺利,除了汉城、舒城的蜀军据城死守外,汉中大部分都被顺利攻占。而邓艾虽然击败了姜维,不过姜维还

  • 诸葛亮那么厉害,邓艾为何轻松打败诸葛瞻呢,廖化一句话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略知一二标签:诸葛瞻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第一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后来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前后夺占荆州和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