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

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惜缘小历史 访问量:2286 更新时间:2024/1/3 22:36:06

魏延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

文|少年带你读历史

在三国的后期,有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魏延被杀,而杀他的杨仪也是被后世称为了小人,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觉得魏延是冤枉了,而杨仪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但实际上,杨仪和是被冤枉的一个人。

众所周知魏延这一个案件是一件冤案,很多人都觉得是杨仪陷害了魏延让蜀汉失去了一员大将,实际上杨仪并没有陷害他,而杨仪自己也有委屈的地方,只要我们将这些事情捋清楚了之后就会发现杨仪也是被冤枉了。都知道魏延和杨仪这两个人是出了名的不对付,这事情甚至连东吴的孙权也知道,只要两个人坐在一起,就吵的不可开交。当时在蜀汉军营中魏延可以说是盛气凌人。

他在蜀军中是谁都不服,并且别人也很是怕这个人,但杨仪就不一样了,他就是不肯向魏延屈服,而这两个人也是因此积怨已深。每次两人的吵架的时候,魏延每每是盛气凌人,将杨仪给骂的是体无完肤,但并没有一个人去帮助杨仪。有一会魏延就当众羞辱杨仪,并且将杨仪给骂哭了。这样一来,魏延一直打压杨仪,这样一来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更何况是一个蜀汉大将。

而杀魏延杨仪也并没有什么过错,其实他也是完全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去执行了,但最后的黑锅也都让杨仪给背完了。再加上,当时魏延抗命的时候,杨仪也并没有招惹他,而魏延也是突然南下一把火烧了杨仪的退路,而这时的杨仪可以说的前有追兵后又堵截的。之后杨仪回去搞魏延的状也并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是事情的真相,而魏延的死可以说与他自己有脱不了的关系。

而就是这样,杨仪就成了后人口中杀忠臣魏延的一个小人,而上边所说的也就是杨仪的委屈之处,作为一个大将被人骂就无所谓了,而在关键时刻还被自己的队友出卖了,这个事情搁谁的身上都不爽。而杨仪也是因此落了一个小人的称号,这实在是过于的冤枉,如此一来,杨仪和魏延的关系就捋清楚了,而杨仪自己也是有苦说出来,而他也是在之后被费祎冤枉致死。可以说重蹈了魏延的冤案。

经过上边所说的,杀魏延的杨仪并不是一个小人,作为一个性情中人,魏延的死被后世说成冤枉了,而杨仪的死却被说成了活该,这样的结局是时候颠覆一下了。杨仪也是被冤枉的一个蜀汉武将。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魏延的死,是因为“反骨“,还是他跟杨仪的个人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与宠物相伴的日子标签:杨仪

    魏延为什么会死?不仅仅是他与政敌杨仪有冲突。同时也不仅是因为它有反骨,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官场上的人,不懂得变通,非常的死脑筋。在这种情况之下得罪了非常非常多的人。同时他的性格也非常的直爽,这种性格在喜欢他的人和欣赏他的人眼里是一件非常优良的品德,但如果这种性格放在讨厌他的人眼中,就是一个非常鲁莽形象

  • 诸葛亮刚一去世就都上表称对方谋反,盘点魏延、杨仪恩怨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杨仪

    建兴十二年(234),一代贤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他去世后,蜀汉军队很快便因为撤军问题爆发了内讧。当时,长史杨仪奉诸葛亮遗命率领大军撤退,而原本应当负责断后的征西大将军魏延却坚决反对撤军,甚至还率领自己的部队抢先烧毁栈道以阻止杨仪返回成都。随后,魏延与杨仪都上书后主刘禅指控对方谋反,而这场闹剧最终

  • 杨仪魏延二人相争,魏延失败被杀,获胜的杨仪为何最后也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杨仪

    杨仪此人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诸葛亮死后,他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和姜维的密切配合,才让诸葛亮第五次带出去的蜀汉精锐主力平安的撤回到国内。不仅如此他还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成功的斩杀了魏延,防止蜀军因此的内斗,避免国家实力进一步损耗。魏延是不是真的如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并不忠心

  • “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指着魏延的头颅,狞笑着说了这7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杨仪

    三国,毋庸置疑,绝对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群雄荟萃、济济一堂的时代,你只要有本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你的一片天地,不怕没机会,就怕没本事,毕竟在那个时候,有太多平时不起眼的人,忽然得到机会,从而一鸣惊人、扬名天下。关羽斩华雄,酒能尚温,卧龙算八卦,天下三分。有了本事,是能够成名的第一步,但要想成

  • 杨仪为何如此讨厌魏延?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狠毒设计灭了魏延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杨仪

    导语:魏延的死,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争议的。所谓争议的焦点,无非就在于他是否死有余辜。他的死是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还是杨仪策划的一场阴谋呢?我认为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无关,主要是杨仪的阴谋所致。因为诸葛亮没有任何理由杀掉魏延,魏延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谋反的迹象。01魏延是季汉王朝最后的大将,

  • 诸葛瑾屡战屡败,为何孙权却任命他为大将军?好好先生,牵制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诸葛瑾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陆逊是东吴的国之柱石,任上大将军没问题,但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纵观诸葛瑾领兵作战的经历,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屡战屡败的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同胞兄长,然而他的能力却不如自己的

  • 孙权称帝,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诸葛瑾

    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229年挟此大胜之威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当时东吴军中一大批宿将都已经去世,四大都督只剩陆逊一人,十二虎臣也只有潘璋和丁奉在世,今天来说一说此时东吴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上大将军陆逊大骠车卫,四方四征四镇四安四

  • 孙权曾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向刘备求和,刘备为何没有答应呢?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文史真相标签:诸葛瑾

    三国时期,天下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只有两个国家联合起来,他们才有希望对抗强大的魏国。可夷陵之战的出现让这一切都成为泡影。那吴国和蜀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一场吴国和蜀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吴国的背刺。当时关羽正和曹丕打得不亦乐

  • “常败将军”诸葛瑾,能力平平却官至东吴大将军,孙权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诸葛瑾

    自古以来能征好战的将军不在少数,他们大都凭借着丰功伟绩得以加官进爵,但也有少数人没有什么战绩却意外地官路顺利,这其中就包括诸葛瑾。了解诸葛瑾的人都知道他这一生几乎是屡战屡败,但还是得到了大将军的职位。有人说他上位纯粹是因为孙权的庇护,因为他和孙权特别聊得来,但在孙权看来他是个有才之人,说他嘴贫还是不

  • 诸葛瑾前来劝降时,关羽为何不扣押他借此突围呢?事实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黑夜中标签:诸葛瑾

    据史料记载,刘备打下西川和汉中之后,威震华夏,成为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此时驻守荆州的关羽,为了响应西线的战事,居然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大家都知道,关羽将樊城的曹仁打得是节节败退,并且还斩杀前来救援的曹军先锋庞德,更是水淹七军,活捉了名将于禁。然而正在此时,曹操却暗中联合孙权,曹魏大军和东吴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