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原本效力刘备的陈群,为何成了曹魏帝国的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倔强的程序猿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3/14 20:16:24

陈群,字长文,是颍川许县人,出身名门,爷爷是陈寔,在汉末可谓是泰山北斗级的名士;父亲陈纪,在党锢时期,在家著书立说,人称“陈子”,也是天下闻名的名士。

要说起陈群是如何成为刘备的部下,可以先从他父亲陈纪的经历说起。

董卓掌政时期,征辟陈纪去洛阳入朝为官,担任侍中,后又被任命为平原相。

《后汉书·陈纪传》:董卓入洛阳,乃使(陈纪)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到京师,迁侍中。出为平原相,

也就是这个“平原相”,让陈纪与刘备有了相识的缘分。

当时陈纪对董卓不看好,得了任命书后,就赶紧离开洛阳,前往平原,后来董卓想让陈纪回来做太仆(九卿之一),陈纪都没搭理,一路向东狂奔。

陈纪到了平原国,认识了当时还是公孙瓒的麾下的刘备。

当时的青州刺史焦和已死,公孙瓒表奏田楷为青州刺史,田楷以刘备为平原令。陈纪身为名士,跟公孙瓒、田楷、刘备这些人本没有利益往来;再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恶,袁绍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与田楷开战。大概是陈纪为了避难,干脆弃了官,去投奔徐州刺史陶谦去了。

——陈纪这一走,平原相就给刘备得去了。

【刘备游戏画像】

初平四年秋(193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率大军讨伐徐州陶谦,刘备随田楷,应陶谦的邀请,前往徐州增援,后来曹操撤兵后,刘备也选择留了下来,帮助陶谦。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和陈纪又见面了。有一说一,很多年后,刘备还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在徐州时,和陈纪、郑玄等名士聊天,谈论国家大事。可见,当年在平原时,刘备和陈纪的关系还不错,不至于因为立场差异而结怨。

陈纪的儿子陈群当时也在徐州,因为家乡豫州也有战乱。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就表陈群为别驾从事,让他做自己幕僚。

后来陶谦逝世,临死前要让徐州给刘备,陈群认为徐州是个烫手的山芋,不要为好,但是刘备心有远大志向,正想拿徐州作为“创业基地”,当然听不进陈群的话。

结果,刘备得了徐州,还没多久,就被袁术攻击,而本来收留下来防卫曹操的吕布,却趁机夺走了徐州。

刘备与吕布求和,又反复交恶,只能逃去了许都,投奔了曹操。

【陈群游戏画像】

按照《陈纪传》,陈纪应该也随刘备去了许都的,或者是在天子刘协尚在安邑、或洛阳的时候,征他为尚书令,他就去了,入了朝廷。

在建安元年,曹操把朝廷迁入许都之时(也就是陈纪、陈群的老家),陈纪还去邺城表拜袁绍为太尉,却不料袁绍不肯接受,陈纪无功而返。

后来,陈纪又脱离许都,又去下邳投奔吕布了。

陈纪在朝廷混了这么短暂的尚书令,而陈群在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有可能陈群一直在徐州,跟随吕布。

反正到了建安三年(198),曹操和刘备合力攻破下邳城时,陈纪和陈群父子在城外跪拜迎接曹操,因为陈纪的名气实在太大,曹操不可能治他们的罪,而是给陈纪父子二人封官。

陈纪担任九卿中的大鸿胪。

陈群则入曹操的府中担任选拔人才的西曹掾,不久出任地方,先后担任了三处县令。

刘备在许都与将军董承互相勾结,谋划反曹;次年(199年),刘备趁着讨伐袁术的机会,脱离曹操,占领徐州,联络袁绍,宣布反曹。

从此刘备和陈群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再也没有重逢的机会了。

标签: 陈群

更多文章

  • 刘备看走眼放走了陈群,被曹操三代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张龙龙标签:陈群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定会识人用人,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达成目标。说起会用人这方面,可以说是许多开国君主的一项技能,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就是通过这个方式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蜀汉,这其中都是因为他的身边有众多能人帮助他。关于刘备识人这方面,“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最好的例子,

  •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叫我过客标签:董允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保护下,一直稳坐着蜀国的王位。但是刘禅也时常感觉到,诸葛亮的威信太过高涨,自己毫无用武之地,也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机会。在诸葛亮的才干之下,刘禅就这样毫无波澜地过了几年,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才有了一丝喘息的

  • 蜀汉有四位“虎贲中郎将”:除了董允,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董允

    虎贲中郎将,这是一个统领虎贲禁军的官职。东汉时期,侍中一开始兼任虎贲中郎将一职,后来则是多由贵族和外戚担任。当然,这也容易理解,因为该官职直接掌管都城的禁军,皇帝必须要授予给充分信任的人。到了三国时期,蜀汉历史上有四位“虎贲中郎将”,除了董允,你还知道哪一位?一、董允董允(?~246年),字休昭,南

  • 吴质死后,魏朝官员为何落井下石,给他定了一个“丑侯”的恶谥?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吴质

    魏明帝太和四年,吴质病逝,魏朝官员趁机落井下石,在魏明帝曹叡的默许下,给吴质定了一个恶谥——“丑侯”,其子吴应为此事前后奔走了二十余年,朝廷才将其谥号由“丑侯”改为“威侯”。吴质是谁?曹丕的密友、谋臣,曾在“丕植争立”这个重大问题上为曹丕积极奔走、出谋划策;与曹丕身边的另外三人司马懿、陈群、朱铄,并

  • 曹丕夺嫡成功受益最多的人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吴质

    “太子四友”的说法来自《晋书·宣帝纪》,指的是四个为曹丕夺嗣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司马懿、陈群、吴质和朱铄。其实除了这四位,曹丕能够顺利成为太子,贾诩才是功劳最大的那个,但这五人中受益最多的既不是贾诩,也不是司马懿,而是吴质。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转封临菑侯。七月,曹操攻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

  • 诸葛亮五次北伐花费多少?难怪蒋琬和费祎不愿北伐,刘禅口袋空了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费祎

    蒋琬和费祎,显然是诸葛亮钦定的两位接班人。蒋琬比诸葛亮小不了几岁,没几年就退位让贤了。所以诸葛亮的接班人大体上就是费祎了。在蒋琬和费祎统治蜀汉的那些年里,始终都没有看到蜀汉大规模北伐的迹象,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诸葛亮的遗志他们是不想完成了么?蒋琬和费祎都有自知之明,自己不是带兵的料子,但又不好放权。

  • 费祎被刺姜维是最大受益者,这件事和姜维有没有关系,你怎么看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费祎

    确实如此,从蜀汉政局来说,费祎被刺最大获益者。但不能就此证明姜维就是刺杀费祎的主谋和凶手,不能以谁是最大获益者就是有罪推论者。更为确切地说,费祎被杀绝对是政治谋杀,但绝对是曹魏所为,但也只是推导。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深得诸葛亮器重。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先后任中

  • 费祎一生最耀眼之战?曾对决曹爽伐蜀铁骑,无愧诸葛亮接班人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费祎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在我们的印象里,季汉(蜀汉)政权自从诸葛亮去世后,几乎都是姜维在北伐。姜维总共发动过十一次北伐,却从没有一次向关中方向攻去,一直在打陇右。但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军仍然有一次杀进了关中。是什么时候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公元244年,曹爽出骆谷道伐蜀,在汉中地界的兴

  • 从蜀汉大将军费祎被杀,看当时三国政局,解开真凶是谁的千古谜题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费祎

    在三国志中,对当时费祎的死,只做了简单几个字的介绍。主要的内容就是他宴请众臣,在酒宴之下,被曹魏那边来的降将郭循给刺杀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介绍了,这件事对蜀汉来说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因为费祎当时所担任的职务是大将军。其实也就相当于当年诸葛亮所担任的官职差不多,那可是军政一把手。这在任何地方都

  • 费祎被魏将轻易刺杀?蜀汉最后的靠山也倒塌,果然没多久就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费祎

    #头条中国史#费祎,蜀汉四相之一,诸葛亮第二顺位继承人,继诸葛亮、蒋琬后蜀汉最大的权臣,按理说这种地位的人,会被保护得很好,怎么会魏将被刺杀呢?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温文尔雅、儒生风范费祎年幼丧父,只能靠族父费伯仁接济,勉强度日。费伯仁和刘璋又是亲戚,刘璋就邀请费伯仁去帮他,费祎也就跟着费伯仁去找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