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为何给儿子取名“司马师”、“司马昭”,背后有何深意?

司马懿为何给儿子取名“司马师”、“司马昭”,背后有何深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言史话V 访问量:2040 更新时间:2024/1/16 0:54:52

一部《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把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再度拉回荧屏,成为世人的新宠,再加上演技独特的吴秀波的饰演,更是让司马懿的好评指数蹭蹭上涨。

通过这部影视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了司马懿的能忍、能熬,一下子熬死了三国的全部牛人,最后牛人都死了,天下就归了司马家族。

而且在他儿子司马昭身上有句众人皆知的歇后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于是乎,司马懿的形象就定格在了世人心中——腹黑。再加上曹操说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这更加黑化了司马懿。好像晋朝的创立,就是司马懿阴谋得逞的最好见证。

司马懿是不是真的有狼顾之相不好说,史书是后人写的,后人写的时候是否穿插了自己的情绪,让人质疑。但从司马懿给儿子取名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从侧面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司马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句歇后语把司马昭和司马懿都给黑了,但司马懿为何会给儿子取司马昭这个名字呢,背后有何深意?

说起司马昭这个名字,就要说起司马懿的一个好友胡昭。胡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隐士,而且很出名,袁绍请过他出仕,曹操曾两次请他出仕,曹芳在位时,魏国朝廷公车请他出仕,但魏国派的公车还没到,他就死了。

总而言之,胡昭就是一个隐士界的大咖,更关键的是他和司马懿是至交。司马懿出身世族大家,老家在河内郡温县孝敬里,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胡昭是颍川人,大概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县,两个人离的不太远。颍川自古出名人,尤其在三国时期,比如司马徽、徐庶郭嘉、还有荀彧、荀攸所在整个荀氏家族都出自颍川。而且在魏晋时期,荀氏家族可是中原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家族。

胡昭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隐士,其中年轻时的司马懿和另外一位周生对他都十分敬仰,常去拜访他,几个人坐而论道,不亦乐乎。

年少时的司马懿怀有谋略,又生于乱世,还是将门之后,所以常常表现出担忧天下之心。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司马懿也年也少轻狂过,再加上他有一定的谋略,所以在周生、胡昭面前往往表现出一副自己可以指点江山的模样。

胡昭和司马懿是挚友,而且胸怀也宽广、厚道,两人无隙,但出自颍川的周生看不惯司马懿那副嘚瑟的劲头,周生来自一个令人骄傲的颍川,这更加让周生看不惯司马懿。于是乎,周生就找了几个人,想偷偷干掉司马懿。

胡昭得知周生要杀司马懿的消息后,马不停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在崤山渑池一带找到了周生一伙,请求胡昭一伙放过司马懿。但起初周生不肯,一定要杀了司马懿,后来胡昭一把鼻涕一把泪,边哭边给周生讲述道理,哭的感动了周生,最终化解了周生对司马懿的怨恨。周生放下屠刀的那一刻,长叹一声:要不是你,今天司马懿非死不可。

此事过后,司马懿在语言上始终没对胡昭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从此以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亦师亦友,司马懿既把胡昭当做自己的老师,又把胡昭当做自己的生死兄弟。同时,他也明白了锋芒毕露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从此司马懿一改之前的年少轻狂,开始腹黑起来。

后来司马懿为了表达对胡昭的感恩,也为了表达对这份友情的尊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师”、“昭”,也就是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司马昭这个名字本是司马懿表示对好友,对老师的一种尊敬和怀念,是一个高尚赋予深意的名字,结果到后来恰恰成为一个富有贬义的名字。

而更戏剧性的是,这个胡昭竟然字“孔明”,这个“孔明”救了司马懿一命,却断送了另外一个“孔明”的活路。难道这都是天意吗?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学生标签:司马师

    在三国故事中,亲兄弟为了权力而互相争斗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著名的就是河北袁家了,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是出了名的不合,而袁绍自己家里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也为了争权夺利打的头破血流,白白便宜了曹操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

  • 司马师一个错误的用人策略,为西晋灭亡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师

    三国时期,一个长达上百年的大分裂时期,最终的赢家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是司马家族。在曹魏后期,曹操的后人已经是无法掌握曹魏,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家族。司马家族从曹操时期就开始发迹,一直到司马懿晚年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马懿的后代开创了西晋王朝。由此结束了大分裂时期。西晋是结束三国战乱,开辟大一统的朝

  • 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这么团结

    历史人物编辑:泾蓝杂说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忍者神龟’。熬死了曹氏政权的几代领导人,从曹操、曹丕、曹叡,到了曹芳这一代,曹魏政权已经大部分被司马氏掌控了。最重要的是司马懿还熬死了蜀汉政权的诸葛亮!然而司马懿死之后,他最重要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在权力面前反目成仇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司马懿家庭教育很棒

  •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司马师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未几,已是一年上元,庆贺方才告毕,忽报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托名讨逆,渡淮前来。司马师方病目瘤,延医割治,在府养病,闻得此报,急召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锺会等,入议军情;且与语道:“我本欲亲征叛乱,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锺会起答道:“此事非大

  • 司马懿在最后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因为司马师够狠

    历史人物编辑:俊生近代史标签:司马师

    第一、当时的世家最看重的就是礼法,司马懿也是在兄长和父亲去世后才以嫡次子的名义继承整个司马家,成为家主的。第二、司马师作为当时还是家主司马懿的嫡长子,天生就肩负着整个司马家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司马懿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情,这件事情关乎到司马家几千人口的礼法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懿作为家主才更不能因为自己

  • 考虑到这3个方面的原因,司马懿最终选择司马师当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为什么传位给司马师,而非司马0昭呢?跟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的性格更为沉静,而且更像是政治家。根据大众的眼光来看,把位置传给司马昭,比让司马师当接班人更好一点的。那为什么司马懿还是选择了司马师?主要有这三点原因:一、避免内部争斗司马懿是通过政变夺取的权力,而且还把曹魏的当权者监视起来,同时打压反对

  •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五个字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师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詹·拉·洛威尔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

  •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为何没有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之所以没有内斗,其实是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一,他们在世的时候,司马家的权势还没有达到最稳固的程度。司马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篡取曹家的权力。面对最大的敌人,自然要先团结一致。第二,这哥俩活得都不算太长,最后成功篡取曹家的,是司马昭的儿子。而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就已经挂了。所以

  • 同样是谋士,别人给主子出好主意,郭图出的主意偏专坑主子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郭图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各势力主纷纷崛起,并为争夺天下霸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哪位势力主手中掌控的谋士越多和越有能耐,那他就越有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正因为如此,当时包括曹操(即魏太祖)和刘备在内的诸多势力主才纷纷拉拢各大知名谋士入伙。而且他们拥有的谋士也确实给他们出了很多好主意,

  • 袁绍离天子最近,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弊端其实郭图看到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郭图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之后,东汉实际上就已经名存实亡了,但是无论是董卓还是李傕郭汜等人就算是曹操等人都不敢贸然称帝,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当时汉朝虽然名存实亡,可是汉廷统治天下将近400年,在士子和百姓之中还是拥有很强的人气的,贸然推翻汉朝统治必然会遭到“群起攻之”。当时淮南的袁术想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