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有后人,为何还要传位给司马昭?

司马师有后人,为何还要传位给司马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春秋以降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4/1/30 7:44:42

司马师只有五个女儿,却没有儿子,但有过继之子,是弟弟司马昭的第二子。据《晋书》记载是:“景帝(司马师)无子,命(司马)攸为嗣。”

至于继承王位,王位的继承者归到了司马昭、司马炎一系。不过作为司马师名义上的孩子,司马攸还曾经有继承晋王位的可能:

初,攸特为文帝(司马昭)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晋书》)

也就是说,司马昭非常喜欢司马攸,不仅因其个人品德高尚、能力出众,也与其是司马师的过继子有关,屡有传位于他的意思。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司马昭一时的想法而已,后来的太子(世子)是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

在司马昭决定把晋王之位给司马炎后,也常常为司马攸这个“潜在威胁”(对司马炎而言)的未来感到担忧,在临终时,司马昭“为武帝叙汉淮南王(刘安)、魏陈思(曹植)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司马昭始终放心不下自己这个儿子,他不愿意看到兄弟残杀的结局在之后出现,于是在还清醒时,以前朝的例子告诫司马炎,希望他能善待弟弟。而对此有深刻认识的不仅有司马昭,还有司马昭的妻子,也就是司马炎、司马攸的生母王元姬(武帝初年被尊为太后,谥号文明)。史料记述:

及太后(王元姬)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王元姬在268年就逝世了,她临终前,同样对次子的命运感到忧愁,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流泪劝长子司马炎:“桃符(司马攸小名)性子急,而你这个做兄长的又爱护弟弟,我如果死了,担心你一定不能容他。所以我把他交给你了,你千万不要忘了我说的话。”

父母都深知司马炎难容贤名远扬的弟弟,但却终究改变不了结局。早在西晋建立之初,司马攸便“总统军事,抚宁内外,(人)莫不景附焉”,他参与朝廷重要事务十余年,其实整个的定位就是周公之流。

但周公辅政时尚且有流言难避,更何况是司马攸头上还有个大权在握的多疑兄长。司马炎的子嗣质量不佳,史称“诸子并弱,而太子(司马衷)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司马)攸”,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攸仍是一副以天下为己任、排除奸佞的姿态,自然就被司马炎调出了朝廷,遣回了封国。

前面也说了,司马攸性急,这一气之下便患病了,又请求为亲守陵不得。御医们也都合伙骗说没病,司马炎看到弟弟告辞时仍仪态从容,也就信了。没料到,刚出宫门数日,便吐血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影响恶劣,直到东晋时期,仍是一个时人讨论的热点话题。比如东晋名将桓温就曾与众人一起议论过“晋武帝出齐王(司马攸)之与立惠帝(司马衷)”,这两件事,那件后果更加严重。大家大都认为是立了痴愚的惠帝,只有桓温说:“并非如此,让儿子承袭父业,弟弟治理国家,这有何不可!”当然,不论何种想法,都只是空谈,毕竟结局早已注定。

标签: 司马师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何给儿子取名“司马师”、“司马昭”,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人物编辑:茶言史话V标签:司马师

    一部《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把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再度拉回荧屏,成为世人的新宠,再加上演技独特的吴秀波的饰演,更是让司马懿的好评指数蹭蹭上涨。通过这部影视剧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到了司马懿的能忍、能熬,一下子熬死了三国的全部牛人,最后牛人都死了,天下就归了司马家族。而且在他儿子司马昭身上有句众人皆知的歇后

  •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谁厉害,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学生标签:司马师

    在三国故事中,亲兄弟为了权力而互相争斗的事情可以说层出不穷。著名的就是河北袁家了,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是出了名的不合,而袁绍自己家里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也为了争权夺利打的头破血流,白白便宜了曹操就像曹操一样,司马懿的“称帝之梦”也是在儿孙辈手里实现的。除大家熟悉的司马师与司马昭外,尚有“八王之乱”

  • 司马师一个错误的用人策略,为西晋灭亡埋下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师

    三国时期,一个长达上百年的大分裂时期,最终的赢家不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是司马家族。在曹魏后期,曹操的后人已经是无法掌握曹魏,取而代之的是司马家族。司马家族从曹操时期就开始发迹,一直到司马懿晚年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司马懿的后代开创了西晋王朝。由此结束了大分裂时期。西晋是结束三国战乱,开辟大一统的朝

  • 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这么团结

    历史人物编辑:泾蓝杂说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是三国时代的‘忍者神龟’。熬死了曹氏政权的几代领导人,从曹操、曹丕、曹叡,到了曹芳这一代,曹魏政权已经大部分被司马氏掌控了。最重要的是司马懿还熬死了蜀汉政权的诸葛亮!然而司马懿死之后,他最重要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在权力面前反目成仇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司马懿家庭教育很棒

  •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司马师

    三国鼎立:司马师亲征毋丘俭,大权复归司马昭未几,已是一年上元,庆贺方才告毕,忽报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托名讨逆,渡淮前来。司马师方病目瘤,延医割治,在府养病,闻得此报,急召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锺会等,入议军情;且与语道:“我本欲亲征叛乱,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锺会起答道:“此事非大

  • 司马懿在最后将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因为司马师够狠

    历史人物编辑:俊生近代史标签:司马师

    第一、当时的世家最看重的就是礼法,司马懿也是在兄长和父亲去世后才以嫡次子的名义继承整个司马家,成为家主的。第二、司马师作为当时还是家主司马懿的嫡长子,天生就肩负着整个司马家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司马懿一个人就能决定的事情,这件事情关乎到司马家几千人口的礼法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懿作为家主才更不能因为自己

  • 考虑到这3个方面的原因,司马懿最终选择司马师当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司马师

    司马懿为什么传位给司马师,而非司马0昭呢?跟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的性格更为沉静,而且更像是政治家。根据大众的眼光来看,把位置传给司马昭,比让司马师当接班人更好一点的。那为什么司马懿还是选择了司马师?主要有这三点原因:一、避免内部争斗司马懿是通过政变夺取的权力,而且还把曹魏的当权者监视起来,同时打压反对

  • 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司马昭却不内斗?司马懿五个字说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司马师

    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詹·拉·洛威尔自古帝王无亲情,因此才有了无数皇室血案的发生,子杀父,在皇室家族也不过寻常事,更何况兄弟之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时的千古一帝唐太宗,不就是如此,杀了哥哥弟弟不说,还让无数侄儿陪葬。那么事情真都如此,还是也有特例?其实特例还是有的,那就是司马懿

  • 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为何没有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之所以没有内斗,其实是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一,他们在世的时候,司马家的权势还没有达到最稳固的程度。司马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篡取曹家的权力。面对最大的敌人,自然要先团结一致。第二,这哥俩活得都不算太长,最后成功篡取曹家的,是司马昭的儿子。而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早就已经挂了。所以

  • 同样是谋士,别人给主子出好主意,郭图出的主意偏专坑主子

    历史人物编辑:烟花谈历史标签:郭图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各势力主纷纷崛起,并为争夺天下霸权而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哪位势力主手中掌控的谋士越多和越有能耐,那他就越有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真正的霸主。正因为如此,当时包括曹操(即魏太祖)和刘备在内的诸多势力主才纷纷拉拢各大知名谋士入伙。而且他们拥有的谋士也确实给他们出了很多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