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期说过有空聊聊司马师,害怕忘了,今天就来聊聊。
首先声明,说司马师是独眼龙没有任何歧视残疾人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司马师有只眼里长了个肿瘤,不知道是哪只眼,也不知道是否因此而失明,但从其后来的症状来看,应该对视力有比较大的影响。
比较奇葩的是,司马懿九个儿子中,不光老大司马师眼里长有肉瘤,最小的司马伦眼外也长有一个肉瘤,使其看起来像个妖怪。这一头一尾两个儿子是同父异母,司马师是原配正妻张春华所生,司马伦是宠妾柏夫人所生。如果这也算家族病的话,问题应该出在司马懿身上。
更奇葩的是,这两个长有眼瘤的都是司马家的狠角儿。
本文不聊司马伦,以后也不会单独聊,此时既然提到了,就简单八卦一下。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分别是(晋)宣帝、景帝、文帝,但都是死后追封的,司马懿和其九个儿子中,活着时当过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司马伦。
司马炎禅魏建晋后,吸取曹魏皇室在危急时刻没有宗室势力相助,导致江山易主的惨痛教训,采取分封制,封了一大批宗室子弟为王,司马伦被封为赵王。
司马伦不是不学无术,而是基本没啥文化,这在儒学传家的司马家族中实为罕见。他被当时人视为妖怪,和他脸上长的眼瘤有关,估计和他神神叨叨人品低劣行为怪异的性格也有一定关系。
但他是个王,自然有人趋炎附势来巴结,其中,琅琊临沂人孙秀就成为司马伦的宠臣。想想就知道,去巴结那样一个王的人必定是个小人,有假包换。孙秀做了许多坏事,不一一列举,说一个有趣的事,晋朝的绝色美女,鼎鼎大名的绿珠死在他手上;晋朝的绝色美男,更加鼎鼎大名的潘岳(即潘安)也是死在他手上,真是摧花杀手啊。
司马伦本来是攀附丑八怪皇后贾南风的,在孙秀的出谋划策下,设计害死太子司马遹。紧接着又发动宫廷政变,最终杀掉贾皇后及一干重臣,把持朝政。期间,复制老爹司马懿辅佐曹魏那一套,任命自己为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赵王如故。
权臣的滋味品尝到了,觉得不过瘾,要当皇帝才行。于是,将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尊为太上皇,自己当皇帝。算起来司马衷是司马伦的侄孙,却成了叔爷爷的太上皇,也很搞笑。司马伦当皇帝后对文臣武将大加封赏,以至于高级官员用来装饰帽子的貂尾都不够了,只好用狗尾巴来代替。“狗尾续貂”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司马懿其他的子孙也不是吃醋的,司马炎的分封又让这些子孙都握有军队,很快就有其他的王不服气,开始和司马伦作对。首先上场的是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自贾南风执政后期开始出现的“八王之乱”至此愈演愈烈。
司马伦没啥本事,老打不过。孙秀被齐王司马冏杀了后,司马伦更没招儿了,被关押在金墉城。司马伦的八哥梁王司马肜表奏司马伦父子叛逆,应当诛杀。因其为宗室,赐其自尽。司马伦死前以手巾覆面,不停地咕哝:“孙秀误我!孙秀误我!”边说边喝下一杯金屑苦酒而亡。
天家无情,骨肉无亲,眼里心里都只有权力。司马炎想避免曹魏覆灭的教训,分封宗室,没想到引发“八王之乱”,西晋迅速灭亡。还是那句话,制度不重要,郡县制也好,分封制也好,各有优劣,关键是看人心。
八卦完配角,开聊主角。
司马师,字子元,是司马懿长子,为张春华所生。司马师一生经历颇多,详细摆谈的话会很长,只聊最能体现他的狠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毫不手软地杀妻。
司马师前后共有三个妻子。第一个是夏侯徽;第二个是吴氏;第三个是羊徽瑜,而第一个妻子夏侯徽竟然是被司马师亲手毒死的。
夏侯徽,是夏侯渊的堂侄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母亲是大司马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以夏侯家族与曹氏家族的特殊关系,无论从父系还是母系来讲,都是宗室之女,嫁给司马师算是下嫁了。
婚姻初期,两人应该比较恩爱,共生有五个女儿。夏侯徽多大嫁给司马师的不知道,只能推算。其死时二十四岁,按一年生一个计算,那么最迟是十九岁时嫁的,如果中间有间隔的话,就可能是十七八岁。能够连续生育,表明司马师对其比较宠幸。司马师没儿子,就这五个女儿,后来过继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为子,埋下司马炎与司马攸夺嫡的隐患。
再加上夏侯徽出身宗室,器度不凡,见识深远,机敏聪慧。无论司马师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有什么想法,她都能策划协助。这应该也是其夫妻恩爱的原因和表现吧。
青龙二年(234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灾害、瘟疫、地震相继出现。不少的名人死于这一年:汉献帝刘协、诸葛亮、李严、魏延、潘璋、孙奂等,夏侯徽也是死于这一年。
她因何而死呢?《晋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说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魏国纯臣,因为夏侯徽是曹氏外甥女,司马师对其非常顾忌,于是趁瘟疫横行之机亲手将其毒杀,年仅二十四岁。
古代达官贵人杀妾杀仆时有发生,当时妾、仆都没什么社会地位,均为个人私产,随意处置,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但很少杀妻。古代礼仪中,夫妻关系居人伦之首,不要说杀妻了,就是没有正当理由的休妻都有违礼仪,会受到朝野的抨击,严重影响个人形象。
司马师敢冒违背礼仪受天下人指责自毁形象的巨大风险将恩爱妻子毒杀,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啊?真是够狠。
可惜这件事情史料太过缺乏,让人困惑。首先是夏侯徽认为司马师不是魏国纯臣的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其次是司马师冒险杀妻,一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被夏侯徽发现了,或者害怕被夏侯徽发现了,才出此下策,而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
查234年时,司马懿为大将军,率军阻击蜀汉诸葛亮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并没有什么反常行为。不以结果倒推,不作诛心之论,只以史料为准,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期间绝无反叛之心,要到齐王曹芳执政时曹爽专权,胡作非为,司马懿一是为求自保,二是趁曹氏宗室无能,有可夺权之机,才发动高平陵事变,夺走曹氏权力。
如果234年时司马师就有了反叛之心的事情属实的话,说明他比老爹司马懿看得更远,下手更狠。在没有其他证据可以推翻司马师杀妻的动机与理由时,就只能得出这么个结论。
现代也有人在政见不合的情况下杀妻的,就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张灵甫。
第二件事,毫无惧色地谋逆。
曹芳正始十年(249年),装病在家已经两年的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将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攫取朝权,由此开启了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之路。
高平陵事变的前因后果本号在《曹爽的无能和荒唐使司马懿顺利夺权 》系列文章里已经详细聊过,有兴趣的读者可去找来看看,此不赘述。只说司马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表现出来的狠劲儿。
司马懿装病在家期间即开始谋划夺权之事,与谁谋划呢?就一个人,司马师,连司马昭都不知道。一直到要动手前夕,司马懿才告诉了司马昭。
司马懿也很有趣,告诉司马昭后,想知道这兄弟二人的战前反应,派人去观察,结果发现司马师像个没事人一样,倒头就睡。司马昭则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照今天的惯用语就是司马师真是大心脏啊!
第二天,司马师与叔父司马孚率兵屯住司马门,防止洛阳城内生变。司马师镇静自若地内外指挥,布置安排,井井有条。司马懿大为感叹,说:“此子竟可也!”大白话就是“我这个儿真是可以哟!”
其实这还不算狠的,真正狠的是司马师早前暗中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平时隐藏在民间,事发当天,全体聚集,成为高平陵事变的主力部队。他的保密工作做得之好,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哪来的。
组建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莫非司马师真的很早就开始未雨绸缪了?
第三件事,毫不犹豫地废立。
奇特的是,二十年后,夏侯徽的哥哥夏侯玄也被司马师杀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密谋刺杀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司马师辅政。此事本号《女人宫斗是争宠,男人宫斗是夺权 ——闲聊曹魏宫廷政变:李丰谋刺司马师》一文中有详细聊过,有兴趣的读者可去找来看,此不赘述。
司马师察觉少帝曹芳曾参与此事,果断废立,要求明元郭皇后下诏废掉曹芳,改立彭城王曹据为帝。因曹据是郭皇后叔叔辈,郭皇后拒绝,提出立侄子辈的高贵乡公曹髦。司马师此时只求废立,稳定时局,不在乎立谁,同意了郭皇后的提议,立曹髦为帝。(可参阅本号《三国时横尸街头的皇帝——曹髦》)
大臣擅自废立皇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汉末关东联盟群起而攻董卓,其中指控董卓的罪名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擅自废立。司马师敢于那么做,既是其胆量魄力,也就是狠,也是客观环境下的产物:司马家族实力在手,曹氏家族无力抵抗,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曹丕打压曹氏宗亲势力的恶果。
第四件事,忍常人所不能忍之痛。
255年初,继王凌淮南一叛之后,毌丘俭、文钦又发动淮南第二叛。司马师此时刚动完眼瘤手术(非现代意义上的手术),创口非常疼痛,有人建议由太尉司马孚带兵前去,太常王肃、尚书仆射傅嘏、中书侍郎钟会极力劝司马师亲征,司马师遂以司马昭为中领军留守洛阳,自己带病亲率十多万大军亲征。
此时毌丘俭、文钦已经占领河南项城,却莫名其妙地驻军不前。司马师令镇南将军诸葛诞率豫州驻军从安风津(淮河古渡口。今安徽省霍邱县)向寿春进攻;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徐二州驻军从谯、宋(今安徽省太和县,在项城南面)之间出军,截断叛军退回寿春的归路。监军王基率领先头部队驻扎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县北五十里)。自率主力驻扎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
布置完毕后,采用光禄勋、领宗正郑袤(毋丘俭作尚书郎时的同事)的建议,下令各路人马坚壁清野,不准出战。
这个战略部署很明确,就是将毋丘俭包围在项城,同时攻下寿春,夺取其根据地,使其无处可逃。
司马师所率诸将想建功立业,纷纷请求进攻项城,司马师不准,说:“淮南将士本来没有反心,我军速战反而促使他们齐心造反,不和他们开战,他们内部就会发生有利于我军的变化。”
司马师不让各军主动出战,却让先期占领乐嘉(项城西南)的兖州刺史邓艾率领泰山诸军一万多人示弱引诱毋丘俭、文钦。
驻守兖州的邓艾怎么跑豫州来了呢?原来毋丘俭在起兵前曾派人去联络邓艾一起举事,邓艾杀了信使,不等朝廷命令,在司马师大军到来之前,率军占据了乐嘉,搭建好浮桥。司马师悄悄带兵从汝阳赶到乐嘉与邓艾会合。
文钦不知道司马师也在乐嘉,见邓艾兵少,果然在夜晚率军来偷袭。文钦的二儿子文俶(小名鸯,故称文鸯。没有大儿子的记载)当年十八岁,武艺高超,勇冠三军。他与父亲文钦分为两队,夹击邓艾军。
文鸯率前队先到,冲入敌营,大呼司马师的名字,引发敌军恐慌军中震扰。司马师受到惊吓,创口破裂,眼珠滚出眼眶,疼痛难忍。他担心引起部下的恐慌,就用被子蒙头,痛得受不了就咬被子,把被子都咬破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文钦的后队迟迟不来。天亮后,文鸯见孤军作战不利,率军撤退。撤退途中才遇到姗姗来迟的文钦,二人一同撤走。
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一作琏)率领八千精锐骑兵迅速追击,将军乐林等率领步兵紧随其后。文钦真是个冒牌将军,见追兵来了想加速逃跑,文鸯说:“不先打压下他们的气势,不能走”,仅率十多名骁骑士兵回身杀敌,进出六七次,所向披靡,逼退追兵。
最终虽然比较顺利地平定了这次叛乱,但司马师的伤情却加重了,那个时候面对眼珠滚出眼眶的伤情基本无法医治(不知道现代医学有没有办法,活命应该没问题,眼睛估计是保不住了),也没什么有效的止痛药消炎药抗生素什么的,不知道司马师怎么忍得住无法消除的痛?
255年3月23日司马师回师到许昌时,再也忍不下去了,惨痛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司马家族能够篡夺曹魏江山,固然是司马懿开的头,但司马懿夺权后两年就死了,根基并不牢固,全靠司马师有胆有谋,才稳固了司马家的统治。换成司马昭估计就危险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就差一点丢了兵权,要不是傅嘏、钟会等谋臣的提醒建议,也许后来就真没司马家什么事了,曹髦还真能稳坐帝位,中兴曹魏呢。
司马师早年与当时著名的玄学名士夏侯玄、何晏齐名。何晏曾评价司马师说:“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此言不虚。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