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杀死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一语已成千古典故

曹操杀死杨修后,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一语已成千古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洪莉 访问量:2091 更新时间:2023/12/15 17:42:37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贯中以一句对历史规律的精炼总结,开《三国演义》120卷浩浩荡荡的历史风云。他从东汉末年写至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群雄割据、权谋暗算刻画得入木三分,上千名英雄人物也随之跃然纸上,牵动亿万读者的心弦。

在《三国演义》中,谋士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足智多谋的周瑜、运筹帷幄的贾诩、百举百全的郭嘉……他们知己知彼、才气逼人,连君王都为之惊叹折服;他们或忠心耿耿,或审时度势,各有独特的品性和脾气,设计出各种各样精妙绝伦的权谋故事,令众人赞赏不已。他们以聪慧灵敏的头脑震撼读者的见识,也以“伴君如伴虎”的险峻人生冲击读者的心灵,真可谓《三国演义》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在众多能人之中,杨修也以其盖世文才为人熟知,可他最终却落得了被曹操处死示众的结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杨修出生于显贵的官宦世家,父亲杨彪、祖父杨震都是东汉的名臣。杨修继承良好的家风,自幼天赋过人,并且勤勉好学,年纪轻轻便成为担任孝廉、郎中等职,不可不谓年少有为。不久之后,他得到了曹操的赏识,任主簿一职,负责管理军中内外之事。

能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办事并担任要职,说明曹操对杨修是极其器重和信任的。而杨修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宠,要归功于他“读心”的本事——他总是能摸透曹操的心意,并做出迅速的反应。

比如,他能立马从曹公题写的“一合酥”中看出“一人一口酥”的旨意,也能于曹操在门上写“活”字的时候领悟“阔门”的意图,可以说在当时他对曹操的了解几乎无人能及。有一次,曹操见一字谜尚在迷惑,杨修一眼观之便得出正解。坚持自己解谜的曹操终于在走过三十里地后得出与杨修一模一样的答案,他不由得大笑,说杨修多自己“三十里地的才识”。而曹操对杨修的重视在朝野上下也是有目共睹的,正所谓“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当时杨修的地位之高、风光之盛,竟引得太子都来攀附,真是一场奇观。

有人说这些都只是小聪明,比不过其他谋士的战略大才,但若没有真学识,又怎能获得曹操的青睐?杨修的才学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的“读心之术”最终也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原来,曹操虽然看重杨修的头脑,却也不满他的自以为是,尤其是杨修总能一眼看穿他的心思并不加以掩饰地表现出来,其“炫技”之举久而久之也成了曹操的一个心患。而杨修不知收敛的做法,最终授曹操以柄,为自己的死埋下伏笔。

当时,曹操正在曹植和曹丕之间挑选世子。尽管二人的能力不相上下,但杨修自知曹操爱好文才,而曹植的诗赋文采更佳,因此他笃定地认为曹植的胜算更大,便加入了曹植的阵营,屡屡为曹植献计。杨修的猜测本也没错,曹植好几次差点就成了世子。可当曹操知道杨修参与其中,有意左右自己的判断时,更加动了杀心。后来在与刘备争夺汉中之地的作战中,曹军不敌马超,使曹操心中萌生了“弃汉中”之意。为了不伤及自己的颜面,曹操隐晦地下了“鸡肋”的口令。没想到杨修一眼看破“鸡肋”出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擅自揭穿并让军中整理行装准备撤退,令曹操勃然大怒。而最终曹操以此为借口除掉了杨修。

杨修死后,曹操召来其父杨彪,明知故问道:“你怎么瘦了?”面对这样的挑衅,杨彪无言以对,只能以“老牛舐犊”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作为谋士,揣摩君主的心意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也再重要不过的事,杨修虽精于此道,却不懂得分寸多次越界,最终让多疑残忍的曹操忌惮自己,实属不应该的失误。在那个尔虞我诈、纷争不断的年代,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拥有“读心术”的谋士,也最终因此而亡。

标签: 杨修

更多文章

  • 曹操杀了杨修后,问其父杨彪因何消瘦,杨彪轻叹一句,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咸鱼话史标签:杨修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麾下才华横溢的谋士杨修,是个聪睿超群但同时又骄傲自信的人,按理来说这样一个智者本应被惜才爱才的曹操信重,日渐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但杨修却在刚刚小有名气的时候便丢掉了性命,被曹操借“鸡肋事件”将其除之而后快。杨修死后,其父杨彪心中的丧子之痛久久难消,曹操看见了便问杨彪何故消瘦至

  • 鸡肋之后,司马懿的酒与杨修的真正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杨修

    “想去见杨修?”曹操凝神看着舆图,并未回身。语气虽不徐不疾,却足以让令人难以畏惧。 “相携一路走来,临到终时,理应有此一别。”司马懿语气极为恭谨,全身跪伏在地上,将脸紧紧地贴在地面,无法看清神色。曹操转过身,很认真地着司马懿,未语。司马懿陡然紧张,身体不自觉地战战兢兢,微微

  • 如杨修不事曹操,另有主公,还会被杀吗?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杨修

    如果换个人做主公,杨修的结局真不一定如此凄惨,我们看下曹操为何要杀杨修,有以下几个说法:*杨修爱耍小聪明说。一、“阔字门”,一次曹操修建花园,走到门前时,皱了皱眉头,啥也没说提笔在门框上写了个“活”字,人皆不解,唯杨修矜持一笑,道:“丞相嫌此门太窄,门内一活,岂不是阔字?”二、“梦中人”,曹操多疑,

  • 曹操杀了杨修,还笑问其父杨彪怎么瘦了?杨彪回答成千古名言

    历史人物编辑:钧儒说史标签:杨修

    三国时,曹操身边有很多谋士,杨修便是其中之一。杨修字德祖,出身汉魏名门,博学多才,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建安年间,曾任曹操府上的主簿。杨修聪明,虽才华深得曹操之心,但太过聪明能洞察人心的人,对性格多疑喜怒无常的曹操来说,不见得能有什么好前程。一开始,曹操确实非常欣赏和信任杨修。主簿这个官看起来好像不大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杨平说历史标签:杨修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问题第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第二: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一、曹操要杀杨修的理由当时魏国发生的事情,就是曹操正在准备选世子,选接班人。他的手中有两个人选:曹丕和曹植。这两个人,各有优点各有缺点。曹植聪明,诗才很好,但是做事有些浮浪,不够稳重。曹丕人比较稳重,但是格局不大,诗

  • 历史上的杨修才不是因为“鸡肋”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陈春红标签:杨修

    杨修被曹操赐死后,曹操遇见杨修他爹,看到老人家清瘦了不少,于是上前故做关心状,问:“杨公清瘦了不少啊,这是为何啊”。杨修他爹也是老江湖,知道曹操的意图,于是回答说:“我没有金日磾那样的远见,趁早除去逆子,到现在还如老牛想念小牛般想念我的儿子。”曹操听了,被这父子情打动,原本想着只要这老头有一点点怨言

  •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奇界标签:杨修

    曹操,一生戎马天下,辛辛苦苦打下了的曹魏江山,在其死后不到五十年的时间,被司马氏所窃取,其中缘由很多,但多数缘由则是来自于他的儿子曹丕。曹操既然觉得让曹丕来即位,那么他就要大力的巩固曹丕的地位,首先就是要打压曹植一党了,否则曹丕的即位不可能会顺利的。杨修作为曹植的首席心腹肱骨之人,曹操肯定会先拿其开

  • 历史探秘|杨修被杀,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吗?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杨修

    杨修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中四世太微,这让杨修在东汉末年颇具名气。他天资聪颖,学识渊博,深受曹操的赏识。曹操任命杨修为主簿,兼领相府内外的诸多事物。在三国演义中,杨修曾多次猜到曹操的想法,比如曹操在园林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被杨修猜到是嫌门太宽了。还有外臣进贡的一盒酥,被杨修解释

  • 从现代秘书的角度审视杨修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意青春梦标签:杨修

    从秘书学的角度看,杨修根本不了解秘书工作的性质,虽才华出众,却不具备领导人秘书的素质,因此难免遭杀身之祸。杨修(公元175——219年),汉末文学家。学德祖,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修生于官宦人家,杨氏几代人都是汉朝大官。《后汉书·杨震列传》评论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

  •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讨厌杨修呢?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杨修

    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不过罗贯中还是为他保留一个优点:求贤若渴。曹操曾著诗《短歌行》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表达他对于贤才的渴望。演义当中的杨修亦是一位聪明绝顶的人物,罗贯中称赞他道:“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