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大司马曹仁,年轻时战功赫赫,晚年却屡战屡败

曹魏大司马曹仁,年轻时战功赫赫,晚年却屡战屡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学大咖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3/14 20:08:16

曹仁,曹操从弟。三国曹魏的名将。一提起曹仁,人们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跟随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攻败袁术,更是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在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

看了《三国志》的人大多都认为他是仅次于夏侯惇的第二大将,后来成为了曹魏的第一大司马。在《三国志》中记载,曹仁在晚年时打仗遭受了惨败,不过在平时的战争中他表现得还是十分出色的,因此他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曹仁在担任将领的时候屡屡缺乏军功,所以他的地位一直不能达到自己想要到达的高度,他在刚开始投靠曹营的时候,地位确实是仅次于夏侯惇,因为在曹操的军营之中,夏侯惇的年龄最大,有一定的资质了,也有了一定的作战经验。

曹操在攻打黄巾军的时候,夏侯惇便紧随曹操四处奔波,因此在曹操拥有了势力之后,他便升夏侯惇为折冲校尉,而此时的曹仁却没有做出任何功劳,所以他也没有受到曹操的册封,所以曹仁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有的认为曹洪是曹仁的弟弟,但在历史上记载,曹洪是曹操的从弟,而曹仁也便是曹操的从弟,他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曹操当时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于荥阳失策,曹洪便舍命献出了自己的宝马,让曹操躲避了这一难。

就亲信程度而言,曹仁是比不上曹洪的,因为曹洪之前救过曹操的性命,但就能力这一方面来谈的话,曹洪是远远不及曹仁的。在历史名册《三国志》中记载,曹操在早期征战的时候,曹仁便一直跟他在一起,而且还起着将领的作用。

曹仁与于禁也是曹操的军营里比较有名的几位大将,但是曹仁和于禁的职能不同,曹仁的职责是统领骑兵,而对于于禁而言,他主要是主管步兵和攻城军队,因此他们的主管对象是不同的。这正是因为在早期曹仁能够陪着曹操一路征战,所以他的战绩在那时也是比较高的。

公元196年,曹操喜迎汉献帝,曹仁和夏侯渊两人分别担任了广阳太守与陈留太守,夏侯渊则被派遣去替曹操留守后方。但曹操并没有让曹仁守郡,却让他统领士兵,于是这便表明了曹操对待曹仁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曹仁也有了重视。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喜迎天子的第二年,骑都尉徐晃前往投奔曹操,想要成为曹操军营下的一员,徐晃的到来就意味着有人将会与曹仁争功了,徐晃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在他加入曹操的军营后屡次立功,因此在很短的时候内便得到了曹操的提拔。

在官渡之战,曹操派徐晃、曹仁、史涣等带着几千骑兵想要拦截袁绍运粮车,于是三人便一同前往,但是最终还是徐晃抢得了功劳,当然这也表明了徐晃的实力很强,但这对于曹仁来说便是不利的,因为曹仁没有立功,因而便得不到提拔。

在徐晃之后,归降曹操的张辽、张郃也全都是擅长率领骑兵的将领,因此曹仁的竞争对手又多了两个。与此同时,曹仁的弟弟曹纯也在这时期成长起来了,担任了曹操军营中最精锐的士兵将领,所以曹仁想要立功就变得更难了。

在这曹营五骑将全部聚齐之后,曹仁便基本便没有了功绩。因为这五位大将的能力也都是十分强的,所以曹仁在其中是没有优势的,通过大量的历史记载,曹仁只有在曹操建立势力的初期立下了功劳,在后期的时候没有什么卓越的战绩。

虽然论亲信程度,曹仁比不上夏侯惇、曹洪,但曹仁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这一点也是曹仁在当时的一点优势,当时曹仁作为首领在南郡时,最终也没能够守住南郡,结果被周瑜打败,为了保命弃城而走。

在事实上,在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并没有那么惨败,他在当时也给曹仁留下了足够多的士兵,想要让他留守荆州,但曹仁在与周瑜的交战中,没能完成使命,结果被周瑜给打败了,因而也失去了荆州,这便也让曹仁在曹操这失去了信心。

曹仁兵败失南郡后,曹操也看出曹仁要担任统帅仍需历练,所以他便想要让曹仁多加练习,从而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征战中便可以施展,所以在随后西征马超时,又任命曹仁为安西将军,督领诸将拒守潼关,这次便是锻炼曹仁的一次好机会。

后来曹操看曹仁已经锻炼得差不多了,于是再次派曹仁为征南将军,担当镇守荆州之重任,与刘备镇守荆州的主帅关羽对峙。当时关羽是十分强大的,荆州北部地区的许多民众都选择南结关羽,反抗曹操。因此曹操军队在当时并没有得到百姓的拥戴。

纵观曹仁为帅的一生战绩,除去围剿一些反叛的盗贼外,在面对周瑜、关羽这样的名将,无不以惨败告终。这也就显示出了曹仁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用的实际情况了,因为他没有做出贡献,也没有太多的功劳,所以便一直不能被提拔。

魏国人当时吹捧曹仁,说他骁勇善战,作战能力十分强大,但历史上记载并非如此,他虽说能力很强,但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立下什么大的功劳,所以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需要采用客观的态度。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仁武力比张辽若何?后人早有定论,不服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曹仁

    曹魏武将众多,处于核心位置的不过数人,曹仁就是这样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位列大司马,夏侯惇死后,曹仁袭其位,位列大将军,军中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之五子良将之流,是要高出一截的。曹仁在演义里的形象,能攻善守,善于从侧翼配合曹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曹操在襄樊之战时,利用自己善守的特点,硬是拖住了孙

  • 驰援曹仁打关羽,徐晃昼夜兼程张辽行动迟缓,谁领会了曹操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飞雪落地无声标签:曹仁

    仔细看下关于襄樊之战的时候,是有着这样的细节,题主所问的表示认真读了书,关羽在襄樊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为了延缓关羽的攻势,曹操在损失了于禁率领的七军(相比后来给徐晃招募的新兵,都是精锐,约三万人),一边调动参加过汉中之战的徐晃前往宛城协助曹仁守樊城,一边调动驻守合肥的张辽一起前往救援樊城。很有

  • 曹操因屠城错失徐州,曹仁屠城差点让曹操迁都,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自古以来,行兵打仗,屠城、杀俘绝对是一个禁忌,但是在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的曹氏家族似乎偏爱屠城和杀俘;据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下子将袁绍的七八万降卒全给坑杀了;但毕竟这个缺乏认证,但是关于曹氏家族屠城的事件,却是有记载的,而且给曹氏集团造成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徐州大屠杀;古代的徐州,位于今天江苏北部,

  • 三国中曹操最信任的三位文臣武将,荀彧曹仁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曹仁

    曹操生性多疑,从不轻信他人,但在他的这群下属中,却有三个人能让他推心置腹,十分信任,那么这三人是谁?第三名、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与曹操是本家兄弟,从曹操起兵之时便跟随在曹操左右,夏侯惇这个人一生基本没打过胜仗,但升官却没有停过。夏侯惇虽然打仗不行,但管理能力却十分出众,曹操每次出征,基本都是将

  • 救曹仁,抗关羽,他勇冠诸军,死后多年曹丕还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曹仁

    从汉末黄巾起义,到司马炎统一三国,百年历史,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以曹魏为例,论武有典韦、许褚、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及五子良将等;论文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这些英雄中,有人勇猛无敌,有人谋略超群,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命运坎坷。实际上,有许多人,虽然名气不大,但也不比这些人差。只是个人命运不

  • 曹操起兵时,为何曹仁等人可以带着上千人马前来加盟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曹仁

    曹操起兵讨董卓时,曹家和夏侯家的亲族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是曹操早期手下的主要军事将领。而且他们还自带干粮,在投奔曹操时带来了不少兵马和物资。比如像曹仁就带来了千余壮丁。曹家和夏侯家能拿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曹操,其实和东汉后期豪强势力坐大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说的豪强指的是

  • 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漫漫求节之路中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现实De生活标签:曹仁

    归义军杂谈/周四更新/竹鼠 (撰文)|归义军这个政权,无论是哪家哪姓来操盘,有一个头衔是必不可少的:节度使。所以从建立归义军以来,这个政权陷入的就是一个被异族环绕的泥沼,面对的是不间断的挤压和侵扰,同时夹杂着的政权内部权力的倾轧与更迭。这些更是要求归义军的首领集团必须拥有比中原诸侯更专治,更集中的唯

  • 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阿鑫历史说标签:曹仁

    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一、跟随曹操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

  • 「每日黄诗」《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愿花间标签:曹仁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但相信每日均有所助益。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黄亚洲曹先生今天煮的“大红袍”具有真正的海拔他端坐茶桌,逐一冲泡出山风、

  • 三国名将曹仁:坚守不退,敌军望风而逃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曹仁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坚守不退、冷静果断著称,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备受人们推崇和敬仰。在曹魏的历史中,曹仁无疑是一位备受重视的将领。曹仁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世代从事军事,因此他自幼接受家族的严格训练,深谙军事战略,懂得用兵之道。曹仁的战功卓著,曾经领兵平定了黄巾起义,参加了很多重要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