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羽和曹仁,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战斗结果证明一切

关羽和曹仁,谁的能力更强一些,战斗结果证明一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又是秋风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3/14 20:18:58

历史上关羽最有名的一战就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过实际上在水淹七军之前,关羽和曹仁其实打过一次,看这次交战结果就知道谁更适合独当一面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对汉中发起了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七月,曹操亲自率兵西征迎击刘备。而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在曹操西征的同时,他命曹仁进驻樊城以“讨”关羽。

在《三国志》里,一般防御性的驻军都是以“屯”来记述,而“讨”字一般代表要主动进攻。因此曹仁进驻樊城是要进攻荆州。只是因为十月宛城守将侯音造反,曹仁才不得不终止南下,回军平乱。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8年)一月,曹仁将侯音击败并斩杀。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曹仁在击败侯音以后发生了什么。不过同年七月,被刘备击败的曹操就命于禁徐晃率军赶往樊城和曹仁一起迎战关羽。八月,关羽借汉水暴涨之机水淹七军,活捉了包括于禁在内的三万魏军,并杀死了庞德等人。

曹操既然命曹仁进攻江陵,而关羽又是曹操一直非常欣赏的一员武将,那么肯定不会轻视关羽,曹仁带着驻守樊城、准备南下的的兵力,就不会少于关羽。而宛城之乱规模并不大,根据《曹瞒传》记载,在曹仁大军赶来以前,宛城太守东里褒和南阳功曹宗子卿就带着州郡兵包围了宛城。按照这个叙述看,曹仁击败侯音后,损失不会太大。

而且关羽北伐襄樊时,曹仁原本计划用于南下的部队即使有所损失,但是防御战时还可以调动曹魏原本驻守襄樊的部队,曹仁的兵力肯定还是多于关羽。正常情况下至少守卫襄樊问题不大,曹操不至于在汉中战败的情况下,紧急抽调于禁、徐晃赶往襄樊。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在曹操派遣援兵前,曹仁已经被关羽击败,部队损失不小,难以守卫襄樊,才不得不向曹操求援,才会有于禁等人紧急驰援的事情发生。

结合关羽水淹七军以后,曹仁只能带着几千残兵苦守樊城看。即使说曹仁的部队不是全部损失在之前和关羽的战斗中,还有部分是在水淹七军时被关羽顺表消灭了,曹仁在和关羽的战斗中损失也非常可观了。

因此从两人的战斗结果来看,关羽的能力要远强于曹仁。

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觉得曹仁守住了樊城,而关羽没守住荆州,这一点曹仁要比关羽强。但是关羽的失败,是因为有东吴在背后捅刀。而东吴会这么干,是为了夺取荆州事先割据。这不是关羽所能避免的,换成曹仁来守江陵,一样要面对东吴的背刺,必然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即使综合比较两人的表现看,关羽也要比曹仁更优秀,更适合独当一面。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仁的武艺,在三国演义中到底是什么水平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曹仁

    说起来曹仁也是曹操手下元老级的人物了。曹操行刺董卓失败,逃离洛阳,回到老家陈留招募义兵,矫诏讨伐董卓时,曹仁就和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李典投奔曹操麾下,为他效力。而且曹仁能力也不错,所以经常独当一面。比如曹操东征徐州吕布时,就是曹仁留守许都。后来赤壁之战曹操败退江北以后,也是留下曹仁留守南郡,

  • 曹仁一支曾攀上外戚?也许你能理解曹操早期为何忠于灵帝建言献策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本文系《三国人物关系网及亲缘风云》第45章作者:正聊三国作者XXY曹魏篇第二章:曹仁一支曾攀上外戚?也许你能理解曹操早期为何忠于灵帝建言献策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顿丘令之后的官职是议郎。裴松之通过整理史料,发现曹操并非是由顿丘令直接入朝为议郎的。根据《魏书》记载,在曹操担任顿丘令刚满一年时(光和

  • 曹操命于禁去救曹仁,问谁敢为先锋,为何庞德第一个站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曹仁

    关羽击败曹仁包围樊城以后,曹操命于禁率军前去救援。在问谁敢为先锋时,庞德主动请战,并公然说要“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庞德敢第一个站出来,是因为他没见过关羽的身手,所以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庞德的武艺不错,此前在曹操收服庞德之战中,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等人车轮大战庞德,还是没法将他拿下。最后曹操

  • 汉灵帝废宋皇后导致曹操被免官,曹仁是否遭到连累不得而知

    历史人物编辑:撸猫的娜娜标签:曹仁

    光和元年(178年),中常侍王甫枉因为与勃海王刘悝结怨,诬告刘悝谋反,致使其下狱自杀,其王妃宋氏也因此丧命,而宋氏是汉灵帝宋皇后的姑母,所以王甫担心宋皇后会为姑母、姑父申冤,牵扯出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诬告宋皇后在宫中行巫蛊之术。宋皇后本不得宠,故而汉灵帝听信诬告,“后无宠而居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

  • 夏侯惇曹仁是曹操心腹将领,担负重任,他们的武艺能力谁高谁低呢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曹仁

    #三国风云录#在曹操的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是因为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造成的。但是,虽然曹操手下将领很多,可受到曹操信任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却很少。这是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他以武力起家,害怕兵权旁落。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得明白,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安全,绝对不会放弃权力的。在这

  • 曹魏大司马曹仁,年轻时战功赫赫,晚年却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曹仁

    曹仁,曹操从弟。三国曹魏的名将。一提起曹仁,人们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跟随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攻败袁术,更是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在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看了《三国志》的人大多都认为他是仅次于夏侯惇的第二大将,后来成为了曹魏的第一大司马。在《三国志》中记载,曹

  • 曹仁武力比张辽若何?后人早有定论,不服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曹仁

    曹魏武将众多,处于核心位置的不过数人,曹仁就是这样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位列大司马,夏侯惇死后,曹仁袭其位,位列大将军,军中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之五子良将之流,是要高出一截的。曹仁在演义里的形象,能攻善守,善于从侧翼配合曹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曹操在襄樊之战时,利用自己善守的特点,硬是拖住了孙

  • 驰援曹仁打关羽,徐晃昼夜兼程张辽行动迟缓,谁领会了曹操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飞雪落地无声标签:曹仁

    仔细看下关于襄樊之战的时候,是有着这样的细节,题主所问的表示认真读了书,关羽在襄樊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为了延缓关羽的攻势,曹操在损失了于禁率领的七军(相比后来给徐晃招募的新兵,都是精锐,约三万人),一边调动参加过汉中之战的徐晃前往宛城协助曹仁守樊城,一边调动驻守合肥的张辽一起前往救援樊城。很有

  • 曹操因屠城错失徐州,曹仁屠城差点让曹操迁都,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自古以来,行兵打仗,屠城、杀俘绝对是一个禁忌,但是在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的曹氏家族似乎偏爱屠城和杀俘;据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下子将袁绍的七八万降卒全给坑杀了;但毕竟这个缺乏认证,但是关于曹氏家族屠城的事件,却是有记载的,而且给曹氏集团造成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徐州大屠杀;古代的徐州,位于今天江苏北部,

  • 三国中曹操最信任的三位文臣武将,荀彧曹仁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曹仁

    曹操生性多疑,从不轻信他人,但在他的这群下属中,却有三个人能让他推心置腹,十分信任,那么这三人是谁?第三名、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与曹操是本家兄弟,从曹操起兵之时便跟随在曹操左右,夏侯惇这个人一生基本没打过胜仗,但升官却没有停过。夏侯惇虽然打仗不行,但管理能力却十分出众,曹操每次出征,基本都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