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夏侯惇曹仁是曹操心腹将领,担负重任,他们的武艺能力谁高谁低呢

夏侯惇曹仁是曹操心腹将领,担负重任,他们的武艺能力谁高谁低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聪 访问量:4857 更新时间:2024/2/5 12:37:29

#三国风云录#

在曹操的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这是因为曹操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造成的。但是,虽然曹操手下将领很多,可受到曹操信任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却很少。这是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以及他以武力起家,害怕兵权旁落。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说得明白,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安全,绝对不会放弃权力的。在这些权利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军权莫属。

因此,曹操手下,虽然是五子良将,也很少手握重兵,独当一面。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只有三人。这三个人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曹操家族的亲人,而且和曹操关系深厚,从曹操一起兵就跟随在曹操的身边,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三人在曹操眼中一视同仁,都被放置在最关键的地区,掌握一个独立的方向。夏侯惇驻军摩陂,关注淮南地区,曹仁驻军襄樊,关注荆州地区,而夏侯渊兵出关中、汉中。在曹操的后期,由于身体不好,大部分的军事责任都压在了这三人的身上。

结果因为夏侯渊战死汉中,使得曹操只得亲自去汉中与刘备交战,才救出汉中的军队。而作为夏侯渊之死的连锁反应,关羽北伐襄樊之时,曹操无大将可派,自己也分身乏术。曹操只得让于禁率领三万人马去救援曹仁,在于禁覆没后,就无人能够再带领重兵救援。

这就给了关羽可乘之机。曹操人为的形成了兵家所忌的“添油”作战,使得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险些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等到曹操回到关东,在他的亲自指挥下,形势才逐渐好转。这一切,都说明了曹操用人的特点,也说明了这三员大将对曹操的重要性。

那么,排除夏侯渊以外,曹仁和夏侯惇两个人哪个在曹操阵营更重要一些,武艺、带兵能力更强一些呢?如果要真的进行一番比较的话,还是夏侯惇要更强一些。

先说武艺。我们从两人的历史看,就会发现曹仁虽然勇猛,但是很少见到他和其他勇将单挑的场面。在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曹仁和手下迎战。结果一开战就中了关羽的诱兵之计,丢了襄阳。曹仁在撤军的时候,迎面遇见关羽,他居然不敢交锋,赶快从小路逃走。关羽不去追杀,才饶了曹仁一命。

而夏侯惇则是从以跟随曹操,就屡打恶仗。在曹操的手下,夏侯惇可谓是一员悍将。他是曹操手下和吕布交手较多的,也是敢于主动挑战吕布的人。虽然夏侯惇打不过吕布,这也难能可贵了。

夏侯惇最佳的战果是在徐州之战中,和吕布手下的第一员大将高顺的单挑。在这一场交锋中,夏侯惇四五十合就打败了高顺。至于说和关羽的交手就更多了。在后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夏侯惇要为部下秦琪报仇,主动单挑关羽。从这一点来看,夏侯惇根本不惧关羽。相比于曹仁看见关羽就望风而逃,两人的武艺高低一看便知。

再从带兵作战来比较。曹仁战争生涯最出色的一仗,就是在江陵迎击东吴周瑜的先头部队的一仗。在这一仗中,曹仁先派部将牛金率领三百人去迎击吴军。在这三百人被围的时候,曹仁亲自率领几十人不顾别人的劝阻,去救出这三百部下。

我们可以看到,在孙权率领军队攻打合肥的时候,张辽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可那一次张辽杀得孙权闻风丧胆,最后狼狈败逃。而曹仁则是不但没有打退周瑜的进攻,还丢了江陵。在这一点相比,曹仁要比张辽还要稍逊一筹。

而夏侯惇自从加入曹操阵营之后,就被委以重任,作为裨将使用。他不但在战场杀敌,还被曹操委以地方事务,是曹操手下难得的军政两用人才。他治理地方,开屯田,使得曹操足食足兵,保证了曹操战争的需要。后来他被任命为河南尹,被曹操给予便宜用事的权力,可见曹操对他倚重之深。

夏侯惇在曹操称王后,主动要求担任曹操魏王的官职,曹操认为对夏侯惇来说,是委屈了夏侯惇的功劳。夏侯惇坚持要求,最后曹操让他担任了自己的前将军。夏侯惇对曹操的忠心与荀彧正好做出了鲜明的对照。

夏侯惇能力出众,又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当然对他加以重用。到夏侯惇最辉煌的时候,他统辖下的曹操的军队竟达到二十六个军之多。几乎占了曹操的绝大多少的人马。而相比之下,曹仁只统领七八千人马。这中间的差别,是不言而喻的。

结语:

夏侯惇和曹仁两人都是曹操信任的大将,也都担负的独立方向的作战任务。但是,两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高低之分的。不管从任何方面来说,夏侯惇都要比曹仁要强得多。当然,曹操也对两个人的使用有着差别。

在武艺上,夏侯惇的武艺要比曹仁高得多。曹仁没有和一流武将交手取胜的记录,更不要说像吕布那样的超一流的将领。而夏侯惇战败高顺,单挑吕布,和关羽交手,都显示了他的武艺高强。

在带兵上,曹仁最多时,加上于禁的援军也就四万人马。而于禁因为他的错误指挥,驻扎在樊城外十里的低洼地区,遭受了覆灭的惨剧。而夏侯惇不但军政全才,在他指挥军队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二十六个军之多,占到了曹操绝大多数的军队。因此,在曹丕建立魏朝的时候,封夏侯惇为曹魏军队最高的职务大将军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标签: 曹仁

更多文章

  • 曹魏大司马曹仁,年轻时战功赫赫,晚年却屡战屡败

    历史人物编辑:史学大咖标签:曹仁

    曹仁,曹操从弟。三国曹魏的名将。一提起曹仁,人们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跟随曹操多年,为魏朝立下汗马功劳。攻败袁术,更是生擒吕布的部将刘何,在官渡之战中,在隐强打败刘备军、在鸡落山之战又战胜袁绍军。看了《三国志》的人大多都认为他是仅次于夏侯惇的第二大将,后来成为了曹魏的第一大司马。在《三国志》中记载,曹

  • 曹仁武力比张辽若何?后人早有定论,不服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曹仁

    曹魏武将众多,处于核心位置的不过数人,曹仁就是这样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位列大司马,夏侯惇死后,曹仁袭其位,位列大将军,军中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之五子良将之流,是要高出一截的。曹仁在演义里的形象,能攻善守,善于从侧翼配合曹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曹操在襄樊之战时,利用自己善守的特点,硬是拖住了孙

  • 驰援曹仁打关羽,徐晃昼夜兼程张辽行动迟缓,谁领会了曹操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飞雪落地无声标签:曹仁

    仔细看下关于襄樊之战的时候,是有着这样的细节,题主所问的表示认真读了书,关羽在襄樊前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为了延缓关羽的攻势,曹操在损失了于禁率领的七军(相比后来给徐晃招募的新兵,都是精锐,约三万人),一边调动参加过汉中之战的徐晃前往宛城协助曹仁守樊城,一边调动驻守合肥的张辽一起前往救援樊城。很有

  • 曹操因屠城错失徐州,曹仁屠城差点让曹操迁都,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曹仁

    自古以来,行兵打仗,屠城、杀俘绝对是一个禁忌,但是在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的曹氏家族似乎偏爱屠城和杀俘;据说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一下子将袁绍的七八万降卒全给坑杀了;但毕竟这个缺乏认证,但是关于曹氏家族屠城的事件,却是有记载的,而且给曹氏集团造成了巨大影响。 首先是徐州大屠杀;古代的徐州,位于今天江苏北部,

  • 三国中曹操最信任的三位文臣武将,荀彧曹仁不在其中

    历史人物编辑:电工与机械维修标签:曹仁

    曹操生性多疑,从不轻信他人,但在他的这群下属中,却有三个人能让他推心置腹,十分信任,那么这三人是谁?第三名、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与曹操是本家兄弟,从曹操起兵之时便跟随在曹操左右,夏侯惇这个人一生基本没打过胜仗,但升官却没有停过。夏侯惇虽然打仗不行,但管理能力却十分出众,曹操每次出征,基本都是将

  • 救曹仁,抗关羽,他勇冠诸军,死后多年曹丕还念念不忘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曹仁

    从汉末黄巾起义,到司马炎统一三国,百年历史,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以曹魏为例,论武有典韦、许褚、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及五子良将等;论文有贾诩、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这些英雄中,有人勇猛无敌,有人谋略超群,有人平步青云,有人命运坎坷。实际上,有许多人,虽然名气不大,但也不比这些人差。只是个人命运不

  • 曹操起兵时,为何曹仁等人可以带着上千人马前来加盟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曹仁

    曹操起兵讨董卓时,曹家和夏侯家的亲族确实起了很大作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都是曹操早期手下的主要军事将领。而且他们还自带干粮,在投奔曹操时带来了不少兵马和物资。比如像曹仁就带来了千余壮丁。曹家和夏侯家能拿出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支持曹操,其实和东汉后期豪强势力坐大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说的豪强指的是

  • 曹仁是个怎样的人?他在漫漫求节之路中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现实De生活标签:曹仁

    归义军杂谈/周四更新/竹鼠 (撰文)|归义军这个政权,无论是哪家哪姓来操盘,有一个头衔是必不可少的:节度使。所以从建立归义军以来,这个政权陷入的就是一个被异族环绕的泥沼,面对的是不间断的挤压和侵扰,同时夹杂着的政权内部权力的倾轧与更迭。这些更是要求归义军的首领集团必须拥有比中原诸侯更专治,更集中的唯

  • 曹仁:魏之肱骨之臣,智勇双全立功无数

    历史人物编辑:阿鑫历史说标签:曹仁

    导语:说起曹仁,经常有人把他和曹真的事迹搞混,曹仁是曹操的弟弟,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大众所熟知的曹仁是三国演义中被丑化的形象,真实历史中他的能力甚至不输三国中的绝大部分名将。一、跟随曹操曹仁生于公元168年,卒于公元223年,字子孝,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曹仁从小就擅长弓马,武艺超群很多同龄

  • 「每日黄诗」《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

    历史人物编辑:执笔愿花间标签:曹仁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亦见仁见智,仅供参考,但相信每日均有所助益。作客曹仁军茶叶公司黄亚洲曹先生今天煮的“大红袍”具有真正的海拔他端坐茶桌,逐一冲泡出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