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邓艾被击败,蜀国还能延续下去吗?

如果邓艾被击败,蜀国还能延续下去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志宇 访问量:2850 更新时间:2023/12/11 10:09:50

邓艾抄小路偷袭成都,刘禅死守,姜维从后面夹击,最后或许能消灭邓艾的部队,但即便如此蜀国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从实力上来说,当时蜀国的国力已被魏国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蜀国人口不足94万,魏国人口却有443万,人口数量就决定了双方兵员数量,蜀国与魏国在兵员上来说不是一个档次的。同时双方的领土面积、经济水平也不在一个层次上,魏国领土面积远大于蜀国不说,蜀国还在姜维的带领下连年北伐,不但没能取得什么战果,还屡屡为邓艾所败,损失惨重。就在蜀国灭亡的前一年,即公元262年,姜维率军北伐,却再次被邓艾大败,此战的失败也使姜维不敢再回成都,只得屯兵沓中静待时机。

此外从政治上来说,蜀国也到了朝政昏聩的程度,后主刘禅宠幸宦官黄皓,整个蜀国朝廷已然小人当道,朝政乌烟瘴气。在魏国伐蜀之前,姜维就预判到魏国会对蜀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曾建议刘禅派重兵把守要道阳安关和阴平桥,但刘禅听信黄皓之言,认为魏国不会大举伐蜀,就没把姜维的意见当回事。

反观此时的魏国,司马昭已经大权独揽,成为了魏国实际上的核心,在他的领导下,整个魏国上下一心,决定发动一场旨在灭亡蜀国的伐蜀之战,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蜀国问题。

当时蜀国兵力总共为9万人,驻守首都及其他军事基地的部队有4万人,能机动作战的为5万人,主要由姜维统领,驻扎在沓中。

魏军打算将姜维的部队困在沓中,然后主力乘虚从东部发动进攻,直插骆谷,奔袭汉中,一旦拿下汉中,整个蜀国必将六神无主,到时候就能一举灭亡蜀国。

为此,魏国由征西将军邓艾所部为西路军,率三万兵马出狄道攻沓中,以牵制姜维主力兵团;由雍州刺史诸葛绪所部为中路军,率三万人马从祁山出击,包抄姜维后路;而伐蜀军团主力由钟会统领,共计十万人马,从东路发动进攻,由斜谷、骆谷、子午谷三路分进合击,直取汉中。

三路伐蜀大军于公元263年8月开拔,直到这个时候蜀国才确信狼真的来了,对此后主刘禅也是慌了手脚,派车骑将军廖化驰援沓中,左车骑将军张翼进驻阳平关(阳安关口),以阻挡魏军的东线进攻,其余部队集结于汉、乐两城。刘禅打算采取拖延战术,在坚壁清野的同时不与魏军交战,等到魏军粮草耗尽则可不战而胜。

但蜀国对魏军的进攻规模却估计不足,蜀国原本认为魏国的主力在西路和中路,东路军的人数与西路相当,最多只有三万人,但不想东路却是主力,足足有十万之众。即便张翼的部队及时赶到了阳平关,蜀军也很难抵挡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更何况张翼的部队其实并没有赶到阳平关。

因为张翼的部队在行至半路,打听到诸葛绪的三万人马正在包抄姜维的后路,于是张翼便滞留在了阴平,以牵制诸葛绪的行动。而由于张翼未能赶到汉中,就使得汉中的防御十分空虚,而此时蜀军在阳平关还出现了投敌分子。

此人就是协助蜀将傅佥镇守阳平关的蒋斌,他先是建议傅佥主动出击,在遭到拒绝后就亲率本部人马“出击”,说是出击,其实就是投降,蒋斌在投降了魏军后就当起了带路党,带着魏军一路攻到了阳平关,傅佥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迎战,最终阳平关失守,傅佥也力战而死。

而西线的姜维原本与邓艾对峙,当他听闻魏国出动十万大军进攻汉中的时候,就知道已经中计,但此时姜维的部队已被邓艾和诸葛绪两路围堵,要想向东突围进援汉中,一方面要挡住邓艾的追击,另一方面还要冲破诸葛绪的堵截,可谓困难重重。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姜维也是兵神附体,他大胆地出动了一支部队侧击诸葛绪后背,诸葛绪大惊,急忙率军后撤,姜维则乘此机会,乘着诸葛绪后撤留下的空档果断率军前行,将全军撤到了阴平。

当姜维撤到阴平的时候,汉中、阳平关已失,无奈之下只得与张翼合兵,退守第二道防线剑阁。

此时的蜀国已到了亡国的生死关头,蜀国在坚守剑阁防线的同时,也派出使臣向东吴求援。所谓“唇亡齿寒”的道理,东吴还是明白的,为此东吴一方面攻打寿春以牵制部分魏军主力,另一方面派丁封、孙异进援蜀汉。但东吴的进攻对魏国的牵制十分有限,而救援蜀汉的部队,其实还未赶到成都,刘禅就已投降。

说完了东吴,我们再看看蜀汉战事。

姜维在退守剑阁后,邓艾与诸葛绪便攻下了阴平,此时邓艾最为西路军总指挥,除了自己手上的三万人马外,诸葛绪的三万人马也受他的节制。为了尽快灭亡蜀国,邓艾想出了个绕过剑阁,直取成都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就遭到了诸葛绪的坚决反对。

诸葛绪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他们的任务是牵制姜维,不是攻占成都,其次,邓艾的作战计划太过于疯狂,率军穿越七百里的荒凉地区,这基本就等于是送死,很可能大军还没到江油,全军就已困死在蜀道的崇山峻岭之中了。

于是诸葛绪就带领他的三万人马离开了邓艾,主动投靠到了钟会那边。钟会见诸葛绪的三万人马过来了,首先想到的竟不是别的,而是吞并诸葛绪的三万人马。钟会上书朝廷,说诸葛绪畏敌不前,在当时来说,畏敌是严重的罪行,而且诸葛绪本受邓艾节制,却突然跑到了钟会哪里,这下就解释不清了,于是魏国一纸令下,诸葛绪被捕,他的三万人马就被钟会接管了。

虽然此时钟会手握十三万人马,但剑阁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口,钟会猛攻数日无果,时间拖久了,钟会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尤其是后勤补给问题,由于战线拉的太长,从关中到剑阁的路途又多是艰难险阻,钟会大军的后勤压力也猛然徒增,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看到这种情况,邓艾果断率军直插蜀国腹地,绕过了剑阁,一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率军突然出现在了江油,驻守江油的守将马邈眼见邓艾神兵天降,顿时就失去了抵抗的勇气,还没开打就直接开城投降。

邓艾大军的突然出现,也震惊了蜀国朝野,此时姜维的主力正在剑阁,一时间远水解不了近火,而朝中又无大将,刘禅便将希望全寄托在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身上,希望诸葛亮的优秀基因能发挥作用。

可惜的是,人类的基因可以遗传,但上一代的才能却无法遗传。

诸葛瞻没有多少实战经验,在临危受命的情况下凑出了一支部队开往涪县,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诸葛瞻的最佳策略应该是防守,邓艾毕竟是孤军深入,没有后勤支援,只要诸葛瞻能坚守一段时间,待到邓艾大军粮草耗尽,到时很可能就能不战而胜。

但诸葛瞻却认为邓艾率军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已是强弩之末,只要一举出击就能迅速击溃邓艾大军,如果坚守不战,反而夜长梦多。

不过诸葛瞻却忽视了两个因素,首先邓艾是百战名将,诸葛瞻只是个刚上阵的菜鸟,这就好比打竞技游戏,一个高手即便在形势不利、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击败菜鸟也是情理之中,毕竟两者的微操、作战意识相差甚远,放在实战中也是如此,战场上的临场指挥水平的差距,会直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其次邓艾的部队既然能穿越七百里无人区,能活到这会的士兵也属于精锐之师,作战意志极为顽强,而且他们也知道既然打到了这里就只能有进无退,一旦失败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所谓“置之于死地而后生”,这种境况反而会激发出平常所没有的力量。

就兵力来说,当时蜀国总共有9万人马,驻守首都及各地的军队约4万人,姜维手上有5万人,战争爆发后,张翼率军增援前线,此时诸葛瞻手上的兵力最多只有3万人,而且绝大多数应该是刚招募的。与之相比,邓艾手上的3万人马都是百战老兵,如果真的两阵对圆,诸葛瞻应该是毫无胜算的。

而且诸葛瞻还采取了最笨的打法,正面硬刚,跟邓艾打起了野战,所以这一战也没啥悬念,一战下来诸葛瞻惨败,随后退守绵竹,但兵败如山倒,邓艾很快就乘势攻下了绵竹,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成都就此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诸葛瞻父子战死后,蜀汉朝廷而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大批百姓还未等到魏军赶来,就已纷纷逃到深山老林避难,蜀汉朝廷也是议论纷纷,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也不是守城,而是逃亡。

逃到哪去呢?如果是逃到东吴,组成流亡政府就只能寄人篱下,而且谯周也出来说,东吴灭不了魏国,而魏国能灭亡东吴,与其投奔东吴不如投降魏国。因为投奔东吴,当了东吴的臣子,到时候东吴被魏国灭了,他们就只能是臣子的臣子,而投降魏国,只是做了魏国的臣子,地位显然要比投奔东吴更好。反正是投降,投降魏国是投降一次,而投奔东吴,到时候就要投降两次,何苦来哉?

如果逃到南中呢?谯周又说,南中都是蛮人,他们想什么我们怎么知道,如果到了哪里,他们对我们不利怎么办?

所以说来说来说去,还是投降魏国的好,这个意见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于是刘禅就投降了魏国,蜀国至此灭亡。

那么如果当时情况出现了变化,邓艾很倒霉,在攻到成都平原的时候被蜀军消灭了,那又能如何呢?魏国只是损失了邓艾一路3万人马,而钟会手上的13万大部队却兵马未损,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蜀国失去了战略要地汉中,本身就不大的领地还失去了“半壁江山”,此后面对魏国的时候就基本没有还手之力了。

击败了邓艾,只是暂时解除了蜀国的危机,但蜀国的危机还会长期存在,魏国在占据了汉中之后,还会不断地对蜀国打动进攻,剑阁防线虽然险要,但恐怕也只能守住一时,并不能保住蜀国一世。

更为重要的是,此时蜀国军心民心已失,蜀国百姓跟随刘备集团,多年来连年征战,而多年的战争下来又没什么战果,早已困苦不堪。

再拿蜀国的统治集团来说,在刘璋入蜀之前,蜀地由本地贵族统治,是为益州集团。刘璋入蜀后,他带来的东州集团成为了蜀国的统治阶层,益州集团便在东州集团之下。刘备入蜀后,刘备带来的荆州集团又成为了蜀国的统治阶层,地位最高,其次是东州集团,最次为益州集团。

当蜀国的统治延续到刘禅末期的时候,益州集团其实早就对荆州和东州集团强烈不满了,在蜀国内部,他们不但处于底层,受荆州和东州集团的压迫,还长期要承担出兵作战的义务,早已苦不堪言。所以他们需要推翻荆州和东州集团的统治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谯周便是益州集团的代表。

对于荆州和东州集团来说,他们毕竟是蜀地的外来户,虽处在统治地位,但只占少数,蜀地绝大多数都是益州集团的人,如果这些人起来造反,当起带路党,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之前投降曹魏的蒋斌就是益州集团的人,他的投降其实也说明了,在蜀国内部早已出现了严重的撕裂和动摇。

再加上外部魏国的不断进攻,内忧外患之下的蜀国,灭亡其实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标签: 邓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子孙战死疆场,被邓艾枭首示众三日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御今标签:邓艾

    四川绵竹县,有诸葛瞻父子墓。诸葛瞻是诸葛亮之子,《三国志》等史书,对诸葛瞻父子的事迹,有详细叙述。诸葛瞻,为诸葛亮四十七岁时所生长子,自幼“聪慧可爱,才识敏捷,诸葛亮为使他成才,曾写下著名的《诫子书》。诸葛瞻十七岁时,娶刘禅之女为妻。诸葛亮死后,诸葛瞻在蜀汉有相当高的声誉。史载,每当朝廷有什么善政佳

  • 邓艾比刘备厉害吗?为何邓艾用两千人就能灭蜀,而刘备要用几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邓艾

    邓艾比刘备厉害吗?为何邓艾用两千人就能灭蜀,而刘备要用几万人大家都知道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蜀地,从古至今都地广人众,物资丰富,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汉中成郡后,更是进入了你争我夺的白热化时期。草根皇帝刘邦就是从此处开始大业初见成效,为他争夺天下提供了充足的军事物资。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家平分了荆

  • 三国后期一生的对手,姜维与邓艾比谁更厉害?仅这一点姜维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邓艾

    三国之战,历史上有很多文臣武将,司马懿、荀彧,还有一些国师,还有一些武将关羽、吕布。当然,说到三国,诸葛亮也算是永远的一个不及格的神了。诸葛亮一生致力于蜀汉的发展,最后积劳成疾而死。那一年诸葛亮只有54岁。刘备死后,诸葛亮奉命辅佐不合时宜的儿子刘禅。可以说,诸葛亮必须事事亲力亲为。公元228年,诸葛

  • 姜维邓艾不愿成对手?姜维何为九次北伐都失败?邓艾用计打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邓艾

    司马懿剪除了曹爽的势力之后,很快又开始策划着对夏侯氏家族开刀动手。夏侯渊的长子、大将军夏侯霸走投无路,只好带着本部军队逃亡汉中,投降了蜀军。姜维问夏侯霸:“司马懿父子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夏侯霸告诉他:“司马懿一家人现在一心想着怎么闹政变,揽大权,并不想打仗。可是,朝中两个年轻的将领,一个叫钟会,另

  • 三国名将邓艾之死,警示后人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贪吃的骆驼V标签:邓艾

    三国名将邓艾,人生起伏颇大,尤其是他的巅峰期十分短暂,仿若暗夜流星,转瞬即逝。爬得高摔得狠,是邓艾悲惨人生的一个真实写照,他奇袭得手,名垂青史,却最终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有人将邓艾之死归咎于钟会,认为是钟会的嫉妒和陷害,才令邓艾落得个凄惨的结局。邓艾之死固然与钟会有关,但这毕竟只是直接原因,关于邓艾

  • 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的三员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邓艾

    在众多民间传说里,诸葛亮堪称神话般的存在,他似乎永远能洞察先机,凭借高超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地为人们破解难题,为蜀国出谋划策。然而,民间口耳相传的诸葛亮过于完美,与史实中的诸葛亮形象有着不小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并不至于导致对立,但也确实对诸葛亮的全方位才能有所夸张。在蜀汉政权艰难时期,当国家急需人才之

  • 如果刘禅不投降,等待姜维从剑阁回军,前后夹攻邓艾,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邓艾

    假设刘禅不投降,等待姜维从剑阁回军,前后夹攻邓艾,邓艾必败。司马昭灭蜀之战,做了周密的部署,他兵分两路:1:邓艾在沓中和姜维纠缠,诸葛绪截断姜维回援的退路。2:钟会率魏军主力长驱直入,取汉中,灭蜀汉。司马昭选择的这个时机非常好,灭西蜀最大的障碍就是姜维。而此时蜀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黄皓玩弄权术,和右

  • 邓艾与姜维谁更厉害?根据正史记载,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幼幼悠悠标签:邓艾

    三国兴衰多舛,风起云涌话沧桑。三国时期群英荟萃,人才百出,用现在的话来说可谓是“神仙”打架的年代,三国时期的辉煌灿烂无一不得益于当时的诸多人才。正是由于当时的君主善于发现人才并且善用人才,才给后世带来了流传芳古的美名佳话,根据正史的记载,对比一下邓艾和姜维谁更厉害,其实两人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出身上的

  • 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有四个选择,为何他却偏偏选择了不战而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邓艾

    263年8月,司马昭三路伐蜀,东路钟会十余万主力大军攻入汉中,西路蜀汉大将军姜维迅速摆脱邓艾追兵,一路退守至阴平并且和赶来支援的廖化、张翼、董厥等援军汇合奔赴剑阁挡住了钟会主力,尾随而来的邓艾没有选择和钟会汇合,而是奇兵偷渡阴平小道,连续突破江油、涪城、绵竹兵临成都城下,当时后主刘禅有四个选择:一是

  • 邓艾率军灭掉蜀汉,四川人自发祭祀他1千年,是感谢他灭掉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邓艾

    游戏里的邓艾形象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一个话题:四川人不仅在诸葛亮死后祭祀诸葛亮,而且在曹魏灭蜀主帅邓艾死后还自发祭祀了邓艾一千多年。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这是因为之前笔者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主旨是诸葛亮是刘备的忠臣,对刘备父子确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诸葛亮执政蜀汉12年,四川老百姓也因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