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末最无能的帝王萧铣:拥兵40万占据半个南方,却不战而降唐朝

隋末最无能的帝王萧铣:拥兵40万占据半个南方,却不战而降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1/7 7:06:44

在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若谈起哪个时代称得上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于一体的巅峰时期,那么隋唐一定是力压群芳,夺得魁首。

在那段辉煌无比的时代中,其涌现出无数青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草莽好汉,似乎连往常身份卑微的女子,也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后人的眼中,这段群雄割据,狼烟四起,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的隋唐时期不仅为历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让无数青年儿女为之向往,渴望在那片土地上建功立业,称王道帝。

然而,即便是英雄豪杰并称的时代,也总不会缺乏懦弱胆小的鼠辈之徒。

其中,一位自称为梁帝的帝王,手中不但有40万将士,还了当时中国版图中的整个南方地区,但即便手握雄兵,却最终被与自己势力相当的唐朝所灭亡。

少年萧铣虽出身于西梁皇族,但由于当时的西梁国早已被隋朝消灭,所以幼年的萧铣空有皇族的身份,却丝毫未曾享受过皇族的荣耀。

当时的萧铣身份极为敏感,经常受到隋朝皇族的追捕,于是他不得不过着流离逃亡的贫寒日子,甚至一度要卖书谋生。

虽说这位西梁皇族的少年生活贫寒交加,但对于年迈的祖母却是极为孝顺。

如果当天的卖书生意收入欠佳,小小年纪的萧铣为了能让祖母不挨饿,便舍弃男儿尊严出去讨饭喂养祖母。少年的萧铣就在这样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与祖母相依为命。

或许是上天被萧铣的孝顺之心感动,命运之神第一次眷顾了这位贫穷的落魄皇族。

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夺得帝位后,将自己的发妻西梁皇族之后的萧氏封为了皇后,而萧铣就是这位萧皇后的亲侄子。最终,在萧皇后的求情下,隋炀帝便赏赐给这个侄子一个县令的官位。

在得到隋炀帝的赏赐后,萧铣这位落魄的皇族子弟终于摆脱了原有的贫穷生活,开始了自己的为官生涯。

由于幼年之时的贫苦经历,萧铣深知百姓的苦楚,所以他为官格外清廉,事事以百姓为重,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广泛好评。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好大喜功,苛捐杂税令全国上下民不聊生,天下豪杰纷纷揭竿而起。

此时南方以董景珍为首的草莽好汉也纷纷起义,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地号召群雄,董景珍在仔细考量后,选择拥立西梁皇族萧铣为王。

虽然萧铣是萧皇后的亲侄子,又受到姑父隋炀帝的赏识才摆脱了落魄的生活,但在看到皇帝这一词带给他的无比巨大的诱惑后,萧铣立刻接受了董景珍的建议,选择另立新朝。

昔日贫苦善良的少年,已经随着时间蹉跎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取替他的是一位真正的皇族天子。

由于当时隋朝中原地区被李渊李密等人相继觊觎,隋炀帝杨广不得不调集主将对付中原地区的谋反主力,早已无暇顾及南方地区的起义军。

而萧铣因此趁机在南方地区招兵买马,短短数月就占领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618年,萧铣在南方复西梁,称帝位。此时的萧铣仿照西梁以前的制度,分封有功之臣,俨然一副太平之世的君主模样。

由于他早年间官声好评如潮,所以也引来许多有志之士的投靠,短短几年,便在南方地区拥兵四十万。

此时手握雄兵的萧铣逐渐不再满足于只管辖于南方地区,他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他指派自己手下的大将苏胡儿攻打豫章郡,杨道生攻打南郡。随后,南方的政权版图一再扩大,直到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成为当时唐朝最大的政敌。

中国的封建皇帝向来有一个通病,就是多疑。无论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还是流氓无赖自诩的刘邦,在功成名就后无一不屠杀当日的有功之臣,萧铣自然也毫不例外。不过,自小贫困的萧铣更加清楚明白权力对于帝王的重要性。

于是,当年拥立萧铣的董景珍,就成为了这位天子眼中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祸患。

在与日俱增的猜忌下,萧铣开始大量屠杀当日拥立他的有功之臣,董景珍的弟弟就成为了第一个被萧铣所清除的大臣。

在萧铣的大量屠杀后,西梁大臣人人自危,一些功臣纷纷选择离开西梁北上中原,投靠唐朝。

此时的唐朝也在彻底消除隋朝政权后,开始盘算如何消灭南方的西梁政权。终于在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渊责令李靖等人前去收复南方西梁政权。

此时的西梁因为萧铣的屠杀,几乎再无可用之武将,而一些守城的将士也因心存怨恨,纷纷投降。

萧铣手中的四十万大军似乎成为了真正的摆设,毫无用处。唐朝军队所路过之处,犹如无人之境,不费一兵一卒便直逼萧铣老巢。

最终,身边只有几千将士的萧铣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投降唐军。这位曾经坐拥四十万的西梁天子,不过区区几年就又再次回到了一穷二白的少年郎,只是这次他再也没有当年为他求情的皇后姑姑,替他解忧灾祸了。

萧铣从身份上来说,他虽是皇族出身,但从根本上并未曾接受真正的皇族教育,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只是披着皇族外衣的普通人而已。

或许比他人幸运的是,他有萧皇后这样一位才貌并重的姑姑才得以摆脱穷困。

历史上,开国皇帝屠杀功臣,萧铣并未算得上第一个人。然而萧铣与这些开国皇帝不同的是,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正军队。

或者换句话来说,他并未像刘邦,李世民等有着属于自己的功绩,他所谓的功绩,也只是董景珍拥立他的一个幌子而已。

萧铣爱民如子,无论是当官还是做帝王的时候,他始终能够保持自己仁爱之心。

然而这些只能证明他的确会是一位好官员,却不能说他会做一位好皇帝。

皇帝拥有民心的同时仍然需要拥有大臣的臣服之心,这显然是萧铣无法做到的。

萧铣的屠杀之心,也正是由于自己无法管理大臣,而造成的一种举动而已。

标签: 萧铣

更多文章

  • 梁王萧铣称帝后,迁都江陵佣兵40万,为何还是被唐军所败?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萧铣

    隋朝末年,北方战事不断。四方割裂,各自为王,分别是李渊建立的唐,王世充建立的郑,窦建德建立的夏,还有李密的瓦岗军。四方战争不断,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这四位征战不休,为的就是想要抢占中原地区。那里土地广阔,粮食丰富,哪一方占领了那里,哪一方国力便会大大增强。此时,在江南地区正在悄悄崛起一个新的政权。北

  • 从侍奉隋朝到跟随世民,李靖为何另寻明主,率兵覆灭萧铣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萧铣

    著名将领韩擒虎都曾感慨道:“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这里所说的斯人就是指唐初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李靖是也。这李靖本来就出生在官宦世家,自小接受良好教育。在其早年的时候,正值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李靖颇有洞察力,他敏锐地发现身为晋阳太守的李渊有谋反的念头,因此前往高发。机缘巧合之下,李靖得到李

  • 纯爱小说中字写得丑的主角都有谁?花城、贺朝、蒋丞,还有他

    历史人物编辑:解忧电影坊标签:贺朝

    哈喽,小可爱们好呀!今天霜简阁来介绍一下纯爱小说中字丑的都是谁?哈哈!人无完人,小说中的主角也一样,他们可能有主角光环,但肯定也有不足的地方,霜简阁这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小说中的主角们的字都怎么个丑法!ps:主角们的字丑是肯定的,但不分排名,只能说丑的各有特色!一号选手:花城-丑绝三界,神仙难救《天官

  • 朝廷一个什么骚操作,史思明又反,将安禄山叛乱演变成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李陈东说历史标签:史思明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史思明充当先锋,亲率精锐一路南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攻占洛阳、长安两京。安禄山称帝后,封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留守老巢,负责经略河北,占有十三郡,拥有兵马八万余众。得壹元宝安禄山被其子刺杀后,叛乱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郭子仪乘机借助回纥,后来改称回鹘人的力

  • 史思明在凶险时刻派出大儿子啥居心:虎毒不食子,人狠却能杀子

    历史人物编辑:佳佳懂时尚标签:史思明

    “完不成,要你命!”叛乱称帝的史思明大败唐军后,攻破长安只差最后一步,最为凶险时刻,他却派懦弱无能的大儿子去冲锋打头阵,这是为啥?因为史思明想杀了自己的大儿史朝义。按道理来说,虎毒还不食子,况且史朝义品性谦和得人心,史思明怎会起杀心?可接下来,史思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真没有开玩笑。761年3月9日,

  • 安史之乱史思明为何愿意支持安禄山造反?安史二人究竟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一次大叛乱,安禄山、史思明二人领导的叛军直接让强盛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和灭亡。虽然安史之乱的名声早已经是家喻户晓,安禄山和杨玉环的绯闻更是被传得玄乎其玄,但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安史之乱的第二主角史思明。实际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并不是汉人

  • 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在相州攻打史思明,竟败于一场大风?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史思明

    这场战打的很诡异,郭子仪还没有来得及布阵,结果狂风忽至,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瞬间天地间一片灰暗,然后双方撤军,唐军这边各回各地,各找各妈;叛军这边,史思明带领部队进了邺城,顺便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从表面看来,号称60万的唐军就是因为这诡异的大风败给史思明的5万大军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非偶然。

  • 为什么”安史之乱“,很少提到史思明,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史思明

    导语:古代有很多我们都知晓的战役,其中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让当时的格局,朝廷地位也发生了许多改变,这是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的。我们在通读史书的时候能了解到的安史之乱只有安禄山。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之为安史之乱?史又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安史之乱“,只知道安禄山,史是谁?他

  • 既然叫“安史之乱”,为什么人们只知道安禄山,不知道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几乎代表了整个“安史之乱”,可事实上,安禄山站在C位也仅仅是两年的时间,他在公元755年末发动叛乱,却在757年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派人谋杀,然而整一场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将近八年,所以安禄山不在了,这场闹剧怎么都要有一个新的主角。这个主角,便是史思明。但史思明始终是一个“隐性”

  • 安禄山和史思明,差点毁掉大唐江山,最后却死在2个小人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史思明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句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用人失误,导致心怀叵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悍然起兵造反,狠狠地给以唐朝江山致命一击。自此之后,曾繁荣昌盛无与伦比的盛唐迅速走向衰败。安禄山和史思明,虽被后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