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北方战事不断。四方割裂,各自为王,分别是李渊建立的唐,王世充建立的郑,窦建德建立的夏,还有李密的瓦岗军。四方战争不断,都想扩大自己的领土。
这四位征战不休,为的就是想要抢占中原地区。那里土地广阔,粮食丰富,哪一方占领了那里,哪一方国力便会大大增强。此时,在江南地区正在悄悄崛起一个新的政权。
北方混乱不停的时候,江南地区新崛起一个新的政权,那就是萧铣建立的梁国。虽然建立的时间很短,却佣兵四十万,坐断江南,实力不容小觑。
一、萧铣童年经历
萧铣本身是皇族后代,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子。他的曾祖父是梁宣帝,因为他背叛隋朝跟敌人勾结,所以隋朝在平定霍乱之后,皇上便将梁其处死了。树倒猢狲散,梁宣帝一死,萧氏家族没了往日的气派。到了萧铣这一代,已经没有什么人了。
萧铣小的时候跟着祖母生活,家庭很贫穷,靠着卖书为生。萧铣不知从哪里得来的书,每到集市上,小小的他扯开嗓子大喊:“卖书,卖书啦!”。尽管这么卖力,萧铣的生意也不是很好,还经常有坏人来砸毁他的摊子。
砸毁摊子的日子,萧铣便没有收入,跟他的祖母就要饿肚子。萧铣是个极其孝顺的孩子,赚不到钱的日子,萧铣会去乞讨。讨来的饭菜,好吃的先给祖母吃,不好吃的自己留下。
萧铣是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萧铣的姑姑是隋炀帝的萧皇后。萧皇后不忍心看着小侄子受尽苦楚,于是恳求隋炀帝给他个官当当。隋炀帝看着他可怜,便让他当了一个县令。
二、天上掉馅饼
隋炀帝在位期间喜欢打仗,争夺土地。但是连年征战高丽,连年兵败而归,打仗消耗国家财力和人口。老百姓的儿子、孙子、丈夫、兄弟外出打仗,常常有去无回,所以搞得民怨沸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北方多地揭竿而起,反对隋炀帝的暴政。这时候南方也蠢蠢欲动,想要举兵起义推翻隋朝统治。南方的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许玄彻,郭华他们要起义。
这些人想要将董景珍推举为起义头领,但董景珍认为自己出身寒微,难以服众便拒绝了请求。董景珍一下子想起来萧铣,他出身高贵没人质疑,所以董景珍建议众人拥护萧铣为主。
很显然对于隋炀帝的恩惠,萧铣并不领情,立马接受董景珍的建议要谋反。萧铣是皇族后裔,早有一颗复国之心。当时的隋朝将主要精力放在李渊、窦建德、李密身上,无暇顾及江南。
趁着隋朝无暇顾及自己的时候,萧铣短时间内佣兵万人,并迅速占领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618年,萧铣自立为王,在南方称帝。他仿照后梁的制度,设置职位,分封文武百官,在江南过起自己曾经想要过的日子。
当时江南大部分地区都归萧铣统治。萧铣统治的范围十分广泛,东至三峡,南到交趾,北到汉川,旷阔无边的地域全部是他统治的地区。随后在极短时间内,他佣兵四十万,这样的兵力在当时非常罕见。
萧铣洋洋自得,对于自己的兵力很是满意。随后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广征土地,平定北方。但是萧铣有个毛病就是多疑,不信任他的手下。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他日后的失败。
三、拥兵众多,依然失败
萧铣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40万大军,在江南呼风唤雨,坐断江南。但是萧铣的军队军心涣散,主将各有心思。不甘心屈居于萧铣,密谋推翻萧铣统治。萧铣及时发现这些将军的心思,不得已“杯酒释兵权”。让这些将军们下地种田,美其名曰“休战务农”。这些将军都明白,这就是在削弱兵权,遣散回家。
这些将军对于领兵打仗还是很有才能的,深得将士们军心。萧铣把将领打发走后,将士们自然心生怨恨,不愿为萧铣卖命。其中最不满意萧铣这种做法的是董景珍的弟弟。
董景珍多次提出对“休战务农”的不满,于是他秘密谋划,想推翻萧铣的统治。萧铣早已得知,于是处死了董景珍的弟弟。看着自己亲手扶上位的萧铣,董景珍后悔不已,若不是因为自己,弟弟也不会死于非命。
董景珍对萧铣失望透顶,他也知道萧铣是个狠辣的人,而自己在长沙领兵助阵,恐怕下一个遭殃的就是自己,所以董景珍准备投降唐朝用来自保。
虽然萧铣平定董景珍的举兵投降,但是这一事件过后,朝内上下尽是猜忌,人人自危难保。失去信任的军队就像一盘散沙,无论是10万军队,20万军队还是40万军队,都会一击即破。
四、面对攻击,主动投降
唐高祖李渊派大将李恭征讨萧铣。倒不是因为萧铣的野心被人识破,而是因为他的地域阻挡了唐朝的扩大。随后唐朝攻占萧铣地域的通州和开州,并且杀了郡王。
萧铣的军队如今没有任何战斗力,唐朝的军队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萧铣的宫城。打开萧铣宫墙之门的不是敌军,而是自己的将士。唐朝军队所到哪里,哪里就投降,投降部队一直带着敌军打入萧铣宫墙。
当时萧铣身边不过有几千官兵,如何面对这泱泱敌军。远在千里的勤王兵马难以到达护驾,当初为了巩固地位又将大量官兵遣散回家,自身已是难保。所以,深思熟虑之后,萧铣手举白旗,探出城墙进行投降。
五、总结
萧铣统治的地域,不过几年功夫,就被唐朝军队的马蹄踏为乌有。萧铣坐拥的四十万大军,早在他“杯酒释兵权”之时失去军心。萧铣曾经的坐断江南,如今不过是以投降收场。
萧铣佣兵四十万,也难逃厄运。所以世人都说,他只是在名义上拥有四十万,实际上这些将士们并没有发自真心臣服于他。他由于高贵的身份登上了王位,又因为自己不识人而失败。
萧铣的才能难以服众,主动投降于唐朝是因为自己手下一个信得过的将军都没有。用人勿疑,疑人勿用,这一点是君主必须要知道的事情,但是萧铣没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