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安史之乱“,很少提到史思明,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为什么”安史之乱“,很少提到史思明,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崔博文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3/12/26 11:40:19

导语:古代有很多我们都知晓的战役,其中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让当时的格局,朝廷地位也发生了许多改变,这是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的。我们在通读史书的时候能了解到的安史之乱只有安禄山。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之为安史之乱?史又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为什么”安史之乱“,只知道安禄山,史是谁?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一、安禄山野心勃勃,不顾尊严,拜杨贵妃为母

安史之乱的一个参与者就是安禄山,安禄山在历史上的记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因为当时唐玄宗的贵妃也就是我们历史中的杨玉环

安禄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顾及自己的尊严称小他十几岁的杨贵妃为母亲,更为可笑的是,杨贵妃因此还洋洋自得为她的这个“大儿子”行对自己婴儿的礼数,其中包括让安禄山裸身躺在大浴桶中,自己亲自为安禄山洗澡。

在为安禄山洗完澡之后还亲自把他包起来放进襁褓之中,这在当时也成了百姓们的饭后的闲聊笑点。这样一个野心勃勃让百姓诟病的一个人,这才让人们在安史之乱中记住了他。

二、安禄山溜须拍马,取悦唐玄宗,史思明与帝后交集较少

那么史思明也就是安史之乱中的“史”。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会像安禄山一样这么的疯狂,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抛弃尊严与人格吗?其实史思明在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并没有过度的社交,要说有社交那就是唐玄宗为他赐名称他为思明,这也是人们不能记住他的原因之一。

而且当时安禄山有意勾搭唐玄宗,面对唐玄宗的想法他从来都是赞同没有反驳,说的不好听就是安禄山一直在拍唐玄宗的马屁,让唐玄宗心情愉悦。这让唐玄宗无论是在朝廷之中还是带兵打仗都十分看重安禄山,安禄山这在当时成为了唐玄宗心中的第一将领。

就像人们都喜欢第一而对第二毫不知道一样,有了安禄山这么一个强烈的对比,史思明也就显得微不足道。在这以后,才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安禄山在唐玄宗的看重下,顺利登上了帝位,可惜好景不长当时无论是史思明还是安庆绪都对安禄山这样的小人有很大的偏见。

安禄山造反后,有意打压史思明,也减少了他的知名度

他们都认为安禄山这个地位是靠抛弃尊严放弃人格而得来的,尤其是安禄山登上帝位之后一直打压史思明,这让他心中更加不满。安庆绪终于不能再忍受了他决定谋杀安禄山好让自己登上帝位,果然他的计划成功了,他刺杀安禄山让安禄山再也没有机会登上帝位的可能。

但是安庆绪在登上皇帝之位后,并不珍惜,他甚至想要将史思明除掉,以防他来抢自己的地位。史思明明白后就假意归顺朝廷,这让安庆绪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战争安史之乱中的史思明,史思明在假意归顺朝廷之后私底下招兵买马,想要除掉安庆绪。

自己登上皇帝之位,在经历了好长时间的潜伏之后,史思明突然,召集所有的兵马向安庆绪开战,安庆绪毫无还手之力。为了保命安庆绪,只能将皇帝之位让给了史思明,这就是历史中的安史之乱。虽然思明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

但是在他登上皇帝之位后,还是将安庆绪的家人赶尽杀绝。而且在他当上皇帝之后,没有大臣的相互扶持,也没有美人的陪衬,所以在历史上显得并不是很出名。

说书上评价史思明说他是一个搅乱唐朝历史的人。在他当上皇帝后,既不关心国家朝政,也没有在后宫养美人来陪衬自己,所以后人对他的关心并不是很多。

总结:这些是我们通过史书所可以了解到的,当然还有一些当时发生的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只能说在他最为活跃的那几年中,并不是,历史所记录中人们比较感兴趣的阶段。

标签: 史思明

更多文章

  • 既然叫“安史之乱”,为什么人们只知道安禄山,不知道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几乎代表了整个“安史之乱”,可事实上,安禄山站在C位也仅仅是两年的时间,他在公元755年末发动叛乱,却在757年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派人谋杀,然而整一场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将近八年,所以安禄山不在了,这场闹剧怎么都要有一个新的主角。这个主角,便是史思明。但史思明始终是一个“隐性”

  • 安禄山和史思明,差点毁掉大唐江山,最后却死在2个小人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史思明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句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用人失误,导致心怀叵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悍然起兵造反,狠狠地给以唐朝江山致命一击。自此之后,曾繁荣昌盛无与伦比的盛唐迅速走向衰败。安禄山和史思明,虽被后人称

  • 郭子仪收复洛阳、长安,李光弼打败史思明,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史思明

    题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不得已提前即位当上了唐肃宗,主持收复失地。郭子仪、李光弼作为唐肃宗的哼哈二将不辱使命,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和长安,李光弼打败叛将史思明,他们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那么这二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郭子仪两次收复唐朝首都长安在戏剧

  • 安史之乱:史思明兵临洛阳、李光弼凭什么打败百万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史思明

    大唐王朝凭借着民众的力量,历经近八年的时间,最终镇压了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在平定这场旷世已久"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之中,最有名的是唐将李光弼。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叛军占领了河南地区的大片土地,又指挥着叛军向洛阳猛扑过去。李光弼率领驰援的唐军来到洛阳。他观察了一下形势,认为敌人数量太多,声

  • 安禄山、史思明都曾担任过的“互市牙郎”,是个什么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自少年起,就一同在营州长大,并建立了童年的友谊。因为他俩都会说多种民族的语言,据说史思明会六种,安禄山会九种,比史思明还要多三种。他俩成年以后,都曾经被任命为“互市牙郎”,这是一种负责边境地区贸易的官职。两位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年,就这样一下跨入了唐朝的体制内。后来他俩因为,在唐朝

  •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史思明

    这两对父子,可以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形容。无论是安禄山父子,还是史思明父子,都是小家子出身,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他们总以为自己篡位,夺了江山,这个江山就真的是他们的了。要知道那时候大唐是在蒸蒸日上的时候,经过安禄山的叛乱,一下子坍塌了下来的。可以说这时候百姓的内心还是渴望大唐的统治的。安禄山就是一

  • 史思明向此战神炫耀马匹,战神:派500匹母马,把它们都勾搭走!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这个人大家都清楚吧,安史之乱中的“史”指的就是他,他在与此人对战中,为了炫耀自己的马匹多军士猛,就故意让马匹在河里洗澡,此人看见了,下令从军营中寻找500匹母马,然后等史思明的马下河后,让母马也下河,这些母马的小马驹却留在军营,这样一来母马就不停的叫唤,母马一叫不要紧,史思明的马匹就飞速的跑向

  • 历史上的史思明,安史之乱的二把手,他是真正的奸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二把手,也是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是真正的奸雄!如果史思明多活几年,恐怕唐朝都会提前灭亡。两次叛唐,最终兵变被杀,这位奸雄也算死得其所。史思明初出茅庐,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出生于西域,懂得多种语言,骁勇善战却又诡计多端,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史思明初出茅庐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甚至因

  • 浅谈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便是让大唐王朝从巅峰走向衰落的直接推手,著名的安史之乱指的便是这两位。他们俩自小就相识,长大后因为出去闯荡所以就各奔东西,但是两个人因为同一个人又在一起,这个人是唐朝当时的范阳节度使张守圭,此人把安禄山收为义子,又机缘巧合把史思明收入麾下效力,如此一来,安禄山和史思明再一次走到一起,

  • 已经归降朝廷的史思明为什么又反?

    历史人物编辑:希平讲史标签:史思明

    1、安禄山得力干将唐玄宗的失误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从开创了“开元盛世”这点来看,唐玄宗李隆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能干的皇帝,但他统治后期所犯的一个错误,不可谓不大。这个错误就是:为了开发边疆,他的天平过度朝边疆倾斜,大量增加边镇节度使,导致节度使们拥有的军队数量急剧增加,10个节度使拥兵达近50万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