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思明在凶险时刻派出大儿子啥居心:虎毒不食子,人狠却能杀子

史思明在凶险时刻派出大儿子啥居心:虎毒不食子,人狠却能杀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佳佳懂时尚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4/1/7 15:45:41

“完不成,要你命!”叛乱称帝的史思明大败唐军后,攻破长安只差最后一步,最为凶险时刻,他却派懦弱无能的大儿子去冲锋打头阵,这是为啥?

因为史思明想杀了自己的大儿史朝义

按道理来说,虎毒还不食子,况且史朝义品性谦和得人心,史思明怎会起杀心?可接下来,史思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真没有开玩笑。

761年3月9日,史朝义奉父亲之命,率兵从北路杀入长安,可到礓子坂时,遭到唐军阻击。

唐军将领卫伯玉颇为骁勇,史军屡战屡败,史朝义差点连命都丢了,现在是进退两难,他在营帐时常陷入苦闷沉思,毕竟,长安近在咫尺。

再加上这些年,他感觉父亲怪怪的,父亲为啥总是会把最难最危险的差事丢给他?

一开始,他以为父亲是为了磨砺他的能力和性情,为将来担当重任做准备,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

因为无论他多勤恳,多千难万苦地完成多少任务,父亲对他仍总是破口大骂,有时甚至拳脚相向。

而现在,如果继续和唐军硬耗,损失实在太大,史朝义别无他法,选择退至永宁。

史思明听说大儿失利后,气得跳脚:我就知道这小子成不了我的大事!但这不痛不痒的指责不算什么,大招在后面。

史思明特意把史朝义和他身边那群亲信喊到身边,撂下一句狠话:坏我好事,我迟早要让你们全部去见阎王!

史朝义站在暴怒的父亲身边,既心惊肉跳又习以为常,可他仍旧觉得父亲只是发泄情绪,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史朝义对父亲的看法。

有天,史思明交给史朝义一项任务:修筑一座三角城用来屯粮食,限期一天完成。其实这项任务根本不急,时间为何要限制的如此紧迫?

第二天早上,史思明来验收工程进度,发现三角城只剩下泥没有抹上,其他都已完备,可史思明仍暴跳如雷,狂风骤雨般地对史朝义等人开骂,这时,本来从不还嘴的史朝义,居然开口“狡辩”了。

“父亲,昨晚士兵们辛苦劳累了一晚上,孩儿是想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再把泥抹上。”史朝义低着头闷声说道。

“休息什么?就你是好人?等老子攻破长安,马上就把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毙了!”

与以往不同,史朝义这次真的害怕了,他感觉到父亲真的对他起了杀机。

史朝义和随从们慌慌张张回到住处后,手下骆悦、蔡文景等人分析目前形势,揭开了史朝义一直不敢相信的真相。

原来,父亲史思明一直厌恶自己,竟只因他的谦和忍让,在父亲眼里却是懦弱无能,于是这才想杀掉长子,让小儿子继承衣钵。

原来,虎毒也食子,原来,他真被父亲视为眼中钉。那么,史朝义还有翻盘机会吗?

接着,骆悦等人顺势劝说史朝义:“我们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杀掉你父亲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几个人就投奔朝廷,反正横竖都是死。”

史朝义听后沉默,内心却挣扎万分,最后也只说了句:“你们做这件事的时候,不要惊扰我父亲。”

骆悦等人马上开始分头行动,他们打听到史思明正在驿站休息,连忙找了个理由约见史思明身边的心腹曹将军,并告知他计划,成败在此一举。

幸运的是,曹将军一直对史朝义喜怒无常的性格反感,也害怕骆悦对他不利,于是允诺参与计划。

这日傍晚,曹将军算准史思明到点要休息,然后领着骆悦一队人马,到达史思明休息的驿站,驻守的士兵都不敢拦截曹将军。

于是,不一会儿功夫,骆悦就成功地将刚上完厕所的史思明捆住,讥笑他死期将至,并将他押到史朝义面前。

可史朝义一看到父亲,就开始胆战心惊,因为他不是父亲,无法对自己的血亲动杀机。

史思明很狡猾,他看出儿子心有不忍,于是故作亲昵地呼唤史朝义的乳名,开始求饶,还说道:“儿啊,早上是我冲动了,对不住啊,你如果要杀我,为什么不等到我攻破长安完成大业之后呢?”

史朝义听后动摇了,毕竟血溶于水,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要走上弑父这条路。

骆悦等人看出史朝义犹豫不决,怕误大事,对史思明说道:“多留你一天,我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说完,直接拿着缰绳,将史思明勒死。半生纵横沙场的史思明,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吊诡的是,他的造反好搭档安禄山,也是死于自己儿子安庆绪之手,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

只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标签: 史思明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史思明为何愿意支持安禄山造反?安史二人究竟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一次大叛乱,安禄山、史思明二人领导的叛军直接让强盛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和灭亡。虽然安史之乱的名声早已经是家喻户晓,安禄山和杨玉环的绯闻更是被传得玄乎其玄,但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安史之乱的第二主角史思明。实际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并不是汉人

  • 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在相州攻打史思明,竟败于一场大风?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史思明

    这场战打的很诡异,郭子仪还没有来得及布阵,结果狂风忽至,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瞬间天地间一片灰暗,然后双方撤军,唐军这边各回各地,各找各妈;叛军这边,史思明带领部队进了邺城,顺便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从表面看来,号称60万的唐军就是因为这诡异的大风败给史思明的5万大军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非偶然。

  • 为什么”安史之乱“,很少提到史思明,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史思明

    导语:古代有很多我们都知晓的战役,其中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让当时的格局,朝廷地位也发生了许多改变,这是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的。我们在通读史书的时候能了解到的安史之乱只有安禄山。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之为安史之乱?史又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安史之乱“,只知道安禄山,史是谁?他

  • 既然叫“安史之乱”,为什么人们只知道安禄山,不知道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几乎代表了整个“安史之乱”,可事实上,安禄山站在C位也仅仅是两年的时间,他在公元755年末发动叛乱,却在757年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派人谋杀,然而整一场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将近八年,所以安禄山不在了,这场闹剧怎么都要有一个新的主角。这个主角,便是史思明。但史思明始终是一个“隐性”

  • 安禄山和史思明,差点毁掉大唐江山,最后却死在2个小人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史思明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句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用人失误,导致心怀叵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悍然起兵造反,狠狠地给以唐朝江山致命一击。自此之后,曾繁荣昌盛无与伦比的盛唐迅速走向衰败。安禄山和史思明,虽被后人称

  • 郭子仪收复洛阳、长安,李光弼打败史思明,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史思明

    题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不得已提前即位当上了唐肃宗,主持收复失地。郭子仪、李光弼作为唐肃宗的哼哈二将不辱使命,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和长安,李光弼打败叛将史思明,他们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那么这二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郭子仪两次收复唐朝首都长安在戏剧

  • 安史之乱:史思明兵临洛阳、李光弼凭什么打败百万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史思明

    大唐王朝凭借着民众的力量,历经近八年的时间,最终镇压了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在平定这场旷世已久"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之中,最有名的是唐将李光弼。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叛军占领了河南地区的大片土地,又指挥着叛军向洛阳猛扑过去。李光弼率领驰援的唐军来到洛阳。他观察了一下形势,认为敌人数量太多,声

  • 安禄山、史思明都曾担任过的“互市牙郎”,是个什么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自少年起,就一同在营州长大,并建立了童年的友谊。因为他俩都会说多种民族的语言,据说史思明会六种,安禄山会九种,比史思明还要多三种。他俩成年以后,都曾经被任命为“互市牙郎”,这是一种负责边境地区贸易的官职。两位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年,就这样一下跨入了唐朝的体制内。后来他俩因为,在唐朝

  •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史思明

    这两对父子,可以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形容。无论是安禄山父子,还是史思明父子,都是小家子出身,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他们总以为自己篡位,夺了江山,这个江山就真的是他们的了。要知道那时候大唐是在蒸蒸日上的时候,经过安禄山的叛乱,一下子坍塌了下来的。可以说这时候百姓的内心还是渴望大唐的统治的。安禄山就是一

  • 史思明向此战神炫耀马匹,战神:派500匹母马,把它们都勾搭走!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这个人大家都清楚吧,安史之乱中的“史”指的就是他,他在与此人对战中,为了炫耀自己的马匹多军士猛,就故意让马匹在河里洗澡,此人看见了,下令从军营中寻找500匹母马,然后等史思明的马下河后,让母马也下河,这些母马的小马驹却留在军营,这样一来母马就不停的叫唤,母马一叫不要紧,史思明的马匹就飞速的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