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不成,要你命!”叛乱称帝的史思明大败唐军后,攻破长安只差最后一步,最为凶险时刻,他却派懦弱无能的大儿子去冲锋打头阵,这是为啥?
因为史思明想杀了自己的大儿史朝义。
按道理来说,虎毒还不食子,况且史朝义品性谦和得人心,史思明怎会起杀心?可接下来,史思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真没有开玩笑。
761年3月9日,史朝义奉父亲之命,率兵从北路杀入长安,可到礓子坂时,遭到唐军阻击。
唐军将领卫伯玉颇为骁勇,史军屡战屡败,史朝义差点连命都丢了,现在是进退两难,他在营帐时常陷入苦闷沉思,毕竟,长安近在咫尺。
再加上这些年,他感觉父亲怪怪的,父亲为啥总是会把最难最危险的差事丢给他?
一开始,他以为父亲是为了磨砺他的能力和性情,为将来担当重任做准备,但后来,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
因为无论他多勤恳,多千难万苦地完成多少任务,父亲对他仍总是破口大骂,有时甚至拳脚相向。
而现在,如果继续和唐军硬耗,损失实在太大,史朝义别无他法,选择退至永宁。
史思明听说大儿失利后,气得跳脚:我就知道这小子成不了我的大事!但这不痛不痒的指责不算什么,大招在后面。
史思明特意把史朝义和他身边那群亲信喊到身边,撂下一句狠话:坏我好事,我迟早要让你们全部去见阎王!
史朝义站在暴怒的父亲身边,既心惊肉跳又习以为常,可他仍旧觉得父亲只是发泄情绪,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彻底改变了史朝义对父亲的看法。
有天,史思明交给史朝义一项任务:修筑一座三角城用来屯粮食,限期一天完成。其实这项任务根本不急,时间为何要限制的如此紧迫?
第二天早上,史思明来验收工程进度,发现三角城只剩下泥没有抹上,其他都已完备,可史思明仍暴跳如雷,狂风骤雨般地对史朝义等人开骂,这时,本来从不还嘴的史朝义,居然开口“狡辩”了。
“父亲,昨晚士兵们辛苦劳累了一晚上,孩儿是想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再把泥抹上。”史朝义低着头闷声说道。
“休息什么?就你是好人?等老子攻破长安,马上就把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毙了!”
与以往不同,史朝义这次真的害怕了,他感觉到父亲真的对他起了杀机。
史朝义和随从们慌慌张张回到住处后,手下骆悦、蔡文景等人分析目前形势,揭开了史朝义一直不敢相信的真相。
原来,父亲史思明一直厌恶自己,竟只因他的谦和忍让,在父亲眼里却是懦弱无能,于是这才想杀掉长子,让小儿子继承衣钵。
原来,虎毒也食子,原来,他真被父亲视为眼中钉。那么,史朝义还有翻盘机会吗?
接着,骆悦等人顺势劝说史朝义:“我们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杀掉你父亲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几个人就投奔朝廷,反正横竖都是死。”
史朝义听后沉默,内心却挣扎万分,最后也只说了句:“你们做这件事的时候,不要惊扰我父亲。”
骆悦等人马上开始分头行动,他们打听到史思明正在驿站休息,连忙找了个理由约见史思明身边的心腹曹将军,并告知他计划,成败在此一举。
幸运的是,曹将军一直对史朝义喜怒无常的性格反感,也害怕骆悦对他不利,于是允诺参与计划。
这日傍晚,曹将军算准史思明到点要休息,然后领着骆悦一队人马,到达史思明休息的驿站,驻守的士兵都不敢拦截曹将军。
于是,不一会儿功夫,骆悦就成功地将刚上完厕所的史思明捆住,讥笑他死期将至,并将他押到史朝义面前。
可史朝义一看到父亲,就开始胆战心惊,因为他不是父亲,无法对自己的血亲动杀机。
史思明很狡猾,他看出儿子心有不忍,于是故作亲昵地呼唤史朝义的乳名,开始求饶,还说道:“儿啊,早上是我冲动了,对不住啊,你如果要杀我,为什么不等到我攻破长安完成大业之后呢?”
史朝义听后动摇了,毕竟血溶于水,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要走上弑父这条路。
骆悦等人看出史朝义犹豫不决,怕误大事,对史思明说道:“多留你一天,我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说完,直接拿着缰绳,将史思明勒死。半生纵横沙场的史思明,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吊诡的是,他的造反好搭档安禄山,也是死于自己儿子安庆绪之手,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
只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