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史思明为何愿意支持安禄山造反?安史二人究竟有何关系?

安史之乱史思明为何愿意支持安禄山造反?安史二人究竟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黎承龙 访问量:4828 更新时间:2024/1/16 8:29:21

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十分著名的一次大叛乱,安禄山史思明二人领导的叛军直接让强盛的大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和灭亡。

虽然安史之乱的名声早已经是家喻户晓,安禄山和杨玉环的绯闻更是被传得玄乎其玄,但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人,那就是安史之乱的第二主角史思明。

实际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并不是汉人,他是一名突厥人原名为“窣干”,史思明这个名字是后来唐玄宗亲自赐给他的汉族名字。

史思明早年原本只是一名平凡的突厥人,甚至还因为欠了官府的钱而被迫背井离乡的逃亡,然而在逃亡的途中他无意间落入了奚族人的手中。

奚人是当时生活于唐朝边境的一个民族,他们和唐朝的关系和诸多边境民族一样屡战屡降,有便宜可占的时候就拿上刀抢一把,等到唐军赶到就直接投降。

不过奚族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十分的排斥外族之人,史思明被抓住之后奚族人的首领便准备把他当作祭品杀掉。

就在生死一线的关头史思明急中生智地说自己是大唐皇帝派来与奚族人和亲的使者,唐朝皇帝准备把最漂亮的公主许配给奚族人的首领。

唐朝时期大唐王朝的威势在周边民族中还是很大的,奚人首领听说史思明是唐朝的和亲使者大喜过望,不仅没有杀他还以最高规格款待了他。

在招待了一番之后奚人首领询问史思明什么时候能把公主送来完婚,史思明却说需要奚族人派出使者跟他回去面见大唐皇帝迎亲。

奚人首领不疑有他便答应派人跟史思明回去,然而史思明又表示一般的奚人太过粗鄙,需要派遣奚人中才华最高的将领琐高带着300前往大唐。

已经被“大唐公主”冲昏头脑的奚人首领自然不会横加干涉,史思明只要不是要他的命其他的什么都一律照办。

于是史思明就带着琐高以及300名奚族人的迎亲队伍返回了大唐,然而等他们进入大唐境内抵达平卢之时史思明却直接跑到了唐军的驻地“告发”琐高要带人偷袭平卢城。

当时唐军驻守在平卢的守将名叫裴休子,他听到有人告发有异族准备偷袭自然不敢怠慢,随后他便带着人和史思明一起赶到了奚族人的住所将300名奚人全部斩杀并生擒了琐高。

裴休子认为斩首300余并生擒了奚人名将琐高(基本上相当于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是大功一件赶紧将战报和琐高一起上交给了幽州节度使张守珪。

当然裴休子也没有忘记把“功劳”给他送上门的史思明,他不仅在战报中夸奖了一番史思明还让他亲自押送琐高到张守珪之处。

张守珪见到琐高被生擒也是非常的高兴,对于“足智多谋”的史思明自然也是青睐有加,史思明自此开始官运亨通,而这个张守珪便是安禄山的养父。

史思明被张守珪看重之后在唐军之中也是名声鹊起,史思明这个名字便是他在向唐玄宗讲述自己“智擒”琐高之后被赐予的。

然而当时的史思明并不知道的是,后来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张守珪或者唐玄宗,而是那个他客意巴结的顶头上司的养子安禄山。

标签: 史思明

更多文章

  • 郭子仪、李光弼等率兵在相州攻打史思明,竟败于一场大风?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史思明

    这场战打的很诡异,郭子仪还没有来得及布阵,结果狂风忽至,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瞬间天地间一片灰暗,然后双方撤军,唐军这边各回各地,各找各妈;叛军这边,史思明带领部队进了邺城,顺便杀死了安庆绪自立。从表面看来,号称60万的唐军就是因为这诡异的大风败给史思明的5万大军的,但实际上,唐军的失败并非偶然。

  • 为什么”安史之乱“,很少提到史思明,他比安禄山差了点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史思明

    导语:古代有很多我们都知晓的战役,其中安史之乱就是一个。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让当时的格局,朝廷地位也发生了许多改变,这是历史上我们都知道的。我们在通读史书的时候能了解到的安史之乱只有安禄山。那么为什么后人称之为安史之乱?史又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安史之乱“,只知道安禄山,史是谁?他

  • 既然叫“安史之乱”,为什么人们只知道安禄山,不知道史思明?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史思明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几乎代表了整个“安史之乱”,可事实上,安禄山站在C位也仅仅是两年的时间,他在公元755年末发动叛乱,却在757年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派人谋杀,然而整一场安史之乱持续的时间将近八年,所以安禄山不在了,这场闹剧怎么都要有一个新的主角。这个主角,便是史思明。但史思明始终是一个“隐性”

  • 安禄山和史思明,差点毁掉大唐江山,最后却死在2个小人物手里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史思明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两句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安史之乱”。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用人失误,导致心怀叵测的安禄山和史思明,悍然起兵造反,狠狠地给以唐朝江山致命一击。自此之后,曾繁荣昌盛无与伦比的盛唐迅速走向衰败。安禄山和史思明,虽被后人称

  • 郭子仪收复洛阳、长安,李光弼打败史思明,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史思明

    题记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跑路了,太子李享不得已提前即位当上了唐肃宗,主持收复失地。郭子仪、李光弼作为唐肃宗的哼哈二将不辱使命,郭子仪收复了洛阳和长安,李光弼打败叛将史思明,他们双双成了大唐中兴名将。那么这二人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郭子仪两次收复唐朝首都长安在戏剧

  • 安史之乱:史思明兵临洛阳、李光弼凭什么打败百万叛军?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史思明

    大唐王朝凭借着民众的力量,历经近八年的时间,最终镇压了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在平定这场旷世已久"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之中,最有名的是唐将李光弼。公元759年,史思明带领叛军占领了河南地区的大片土地,又指挥着叛军向洛阳猛扑过去。李光弼率领驰援的唐军来到洛阳。他观察了一下形势,认为敌人数量太多,声

  • 安禄山、史思明都曾担任过的“互市牙郎”,是个什么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太空科技芯发现标签:史思明

    安禄山和史思明自少年起,就一同在营州长大,并建立了童年的友谊。因为他俩都会说多种民族的语言,据说史思明会六种,安禄山会九种,比史思明还要多三种。他俩成年以后,都曾经被任命为“互市牙郎”,这是一种负责边境地区贸易的官职。两位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青年,就这样一下跨入了唐朝的体制内。后来他俩因为,在唐朝

  • 为什么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与史思明最终被自己儿子干掉了?

    历史人物编辑:玉兔侃史标签:史思明

    这两对父子,可以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来形容。无论是安禄山父子,还是史思明父子,都是小家子出身,没见过什么大的世面。他们总以为自己篡位,夺了江山,这个江山就真的是他们的了。要知道那时候大唐是在蒸蒸日上的时候,经过安禄山的叛乱,一下子坍塌了下来的。可以说这时候百姓的内心还是渴望大唐的统治的。安禄山就是一

  • 史思明向此战神炫耀马匹,战神:派500匹母马,把它们都勾搭走!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这个人大家都清楚吧,安史之乱中的“史”指的就是他,他在与此人对战中,为了炫耀自己的马匹多军士猛,就故意让马匹在河里洗澡,此人看见了,下令从军营中寻找500匹母马,然后等史思明的马下河后,让母马也下河,这些母马的小马驹却留在军营,这样一来母马就不停的叫唤,母马一叫不要紧,史思明的马匹就飞速的跑向

  • 历史上的史思明,安史之乱的二把手,他是真正的奸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史思明

    史思明作为安史之乱的二把手,也是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是真正的奸雄!如果史思明多活几年,恐怕唐朝都会提前灭亡。两次叛唐,最终兵变被杀,这位奸雄也算死得其所。史思明初出茅庐,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出生于西域,懂得多种语言,骁勇善战却又诡计多端,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史思明初出茅庐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甚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