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唐朝第一宰相裴寂,是如何在李世民继位后遭到疯狂打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袁带爸妈旅游 访问量:702 更新时间:2023/12/5 1:56:10

裴霁(570-632),字玄真。生于河东裴氏。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得力助手,大唐开国功勋之一,唐朝第一任宰相。这种人在贞观三年(629)被贬出京,此后三年屡遭贬。他被贬,最终在回京途中病逝。为什么这样的人会被唐太宗李世民排除在外呢?一一听我说。

1.李渊最喜欢的大臣

裴寂是晋阳第一功臣,李唐开国元勋,深受李渊宠幸。为了裴寂,李渊还害死了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靖,刘文靖也是开国功臣,可见李渊对他的信任。

“身为朝中贵戚,亲吻礼遇无可比拟!”——《旧唐书·裴寂传》

这是当时对裴寂宠幸的评价。在武德朝,裴寂第一宠臣的地位无人能撼动。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李渊封裴寂为司空,赐食五百户,年老不许还乡。

李世民即位后,对裴寂也大加宠爱。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增培姬侍一千户,共计一千五百户。

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裴寂。

2.两次训斥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到郊外祭祀。回来后,突然命裴寂、长孙无忌同乘御车,以示恭敬。裴寂被阿谀奉承,不敢听命。李世民笑着说:

“以公有性命之功,无忌也向我宣示实力,参与同骑,谁不是公?”——《旧唐书·裴寂传》

这句话看似是在恭维裴寂,实则有几分道理。

这份《左明勋章》其实是告诉裴霁:你是李渊的,不是我李世民的。很快,李世民的动作就来了。

贞观三年(629年)正月,裴寂因涉及法牙和尚“药眼”案,被免去司空职务。

这个法牙曾经得到李渊的宠幸,到了贞观时代却被冷落了。于是散布一些迷惑人心、影响社会稳定的“妖言”。结果,他被捕了,佩姬也被卷入其中。这倒是有意思,不过是一个怨天尤人的僧人,被时任兵部尚书杜如晖审讯,裴寂也牵扯进来了。杜如徽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不用说,这件事是李世民故意为之。

李世民拒绝了裴寂留在京城养老的请求,执意要搬回老家。无奈之下,裴霁黯然回到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市)。

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没过多久,裴寂又因为一个“妖怪”,也就是所谓的“命运事件”惹上了麻烦。这是裴寂的管家汇报的。李世民得知后大怒,当即宣布裴寂的四大罪状:

以三皇子之位亲近魔王法雅,是第一罪;事后气愤不已,说国有天下,是我的计谋,二罪;还;暗杀以灭口是四罪。》——《旧唐书·裴寂传》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流放到荆州(今广西梧州市)。这两句训斥,彻底把裴寂给击垮了。

3.背后的原因

当年裴寂被贬的那几年,李渊还活着!

就在裴寂第一次被贬回国后,李世民为刘文静平反昭雪,不仅下诏恢复官爵,还让儿子刘叔义继承鲁国公爵位,并许配了一个公主给柳淑仪。

这是李世民对老友的补偿,也是给李渊的耳光,因为刘文靖是李渊之命所杀。

李世民为什么要找父亲的麻烦?这与权力无关!

按理说,李渊退位之后,李世民就已经掌握了国家大权,但是李渊一直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只能在东宫工作。怎么了?太极宫是大唐皇权的象征,李世民是通过非法手段上台的。他很在意这些象征意义,但李渊不肯走,李世民也没有办法。于是他只能“祭旗”给裴寂。打压裴寂,就是给太上皇施压。

贞观三年四月,李渊主动“知性”从太极宫迁往弘一宫。原因是:

“高祖认为弘一宫山林秀丽,风雅……便迁居其中,并改名为大安宫。”——《唐会要》

弘一宫曾经是李世民的秦王府,怎么能和太极宫相比呢,道理谁都知道。

裴寂最后怎么样了?他平定了荆州的羌族叛乱,得到了李世民的谅解。皇上召裴霁回京。遗憾的是,年老多病、频繁变动的裴寂再也无法回到长安。接到诏书没几天,时年六十岁的裴寂就病死了。后来,李世民又封裴寂为相州刺史、工部侍郎、魏公。裴寂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好死,但他最后的心境一定很凄惨,他只是一个落伍势力的棋子。

标签: 裴寂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劝其父李渊起兵,找到晋阳宫监裴寂当说客,事后才知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东观校书郎标签:裴寂

    公元616年,朝廷派李渊率军去镇压农民起义军,其子李世民劝解李渊说道:父亲大人不要在犹豫了,如果您平定不了叛乱,是您的罪过,如果能够平定,也不会得到朝廷的信任,我们还是另谋出路吧,李渊听后,显得有点犹豫,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起兵反隋。那么李渊起兵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要从他在隋朝为官的时候说起,李渊出

  • 李世民心胸开阔,为什么容不下李渊亲信裴寂,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

    历史人物编辑:明若卿兮历史标签:裴寂

    隋末时期,李渊之所以在太原起兵反隋,离不开一个人的鼓动,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裴寂。李渊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所以需要有人替他拿主意,裴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李渊掌管太原之时,刘文静与裴寂两人同在太原晋阳任职,这两个人并不是一般人,他们都有远大的抱负,并且与李渊、李世

  • 刘文静-李世民的首席谋士,他被冤杀,拉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大幕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刘文静

    玄武门一、刘文静公元568年,刘文静出生于陕西省武功县。他出身彭城刘氏,史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汉高祖刘邦刘文静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才干突出,极富权谋。隋朝末年,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晋阳就是今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古城二、裴寂当时,裴寂官拜晋阳宫监,管理晋阳行宫。刘文静、裴寂结为好友。一日,两人聊天。裴

  • 刘文静被李渊所杀,为何十年后,他的儿子被李世民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刘文静

    刘文静是太原元谋功臣,以谋反罪被李渊杀害,可是时隔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什么也以谋反罪,被李世民杀害了呢?李渊建国后,天下还没有平定,局势变化无常,刘文静的被杀,斩断了李世民第一谋士,这也使得李世民坚定了争夺皇位的心思。刘文静就是皇权路上的牺牲品。刘文静的事情,是被小妾告密的,家里宴会时,刘文静和弟

  • 免死金牌真的能够免死吗?看看大唐名将刘文静的下场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刘文静

    欢迎大家点击上方关注历史小蛀虫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如果喜欢,请记得点赞、关注,并留下宝贵的建议刘文静,唐朝开国名将,如果他不被李渊处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必有他的一席之地。由于他最早追随李渊起兵反唐,并且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唐朝建立之后,他是得到“恕二死”特权的三人之一,也就是说刘文静得到了两块免死金牌

  • 李世民凌烟阁画像二十四人,秦琼程咬金都在上面,为何没有刘文静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刘文静

    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时期,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将一大批的能臣勇将汇聚于摩下,这些不同出身、不同地域、不同政治背景的贤能之士均为其做出了贡献。在登基称帝后,这些谋臣勇将继续效力太宗,促进了盛世局面的出现。贞观十七年二月戊申,太宗令图像开国功臣和贞观重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但是为何在这些人之中最初跟着李世民

  • 李渊为什么要杀刘文静,此事真的和李世民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分享时尚标签:刘文静

    刘文静在李渊起兵争夺天下初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从突厥为李渊借来上千精兵,更是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可以说刘文静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元老级人物。但李世民机缘巧合下与刘文静相识更早,二人畅谈天下局势,都是惺惺相惜,都有起兵争夺之心,不过人单力薄,最终决定权还在李渊手中。后来又经过刘文静介绍认识斐济,三人商量

  • 揭秘元谋功臣刘文静的真正死因,与李世民无关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刘文静

    武德元年,李世民、李文静和裴寂等十七人被定为“太原元谋功臣”,其中这三人有“恕二死”的特权,而另外十四人有“恕一死”的特权。不过,到了武德二年,刘文静就被李渊下令处斩了,在临死之际,刘文静一声长叹:"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那么,刘文静的死果真冤枉吗?一直以来,刘文静的死都被想当然的定性为是李渊

  • 刘文静之死与玄武门之变

    历史人物编辑:花漫晨标签:刘文静

    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乃是中国唐朝时期一场极其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场政治事变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发展,其实还影响后世封建历史1000多年。对于这场政治事变的主角,都知道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还有诸多配角,也都是唐太宗的得力干将,而这件事情背后的真实原因,在公元626年之后,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

  • “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刘文静死前仰天长叹空悲切

    历史人物编辑:清風明月逍遥客标签:刘文静

    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在李渊阴谋起兵过程中,刘文静、裴寂等人积极参与,特别是刘文静最早提出起兵“鼓而入关,以震天下”的非常之计。为此,《资治通鉴》将太原起兵的谋划之功归于刘文静。在起兵后,刘文静代表李渊出使突厥与其联合出兵,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大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