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浮玉织史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4/11 19:41:46

中医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术士就用各种中草药给人治病,到了唐时期,中医已经十分成熟。在热播电视剧《唐砖》中,孙思邈不仅是唐代的神医,还传下一部叫《千金方》的中医名著,至今依旧是中医院校、中医从业者的必读书籍。

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明,他从一个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变化。他认为,一个人的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经过无数诊断后,孙思邈论断:指甲发生变化绝对不是小事,一定是肝脏出现问题了。

孙思邈认为,肝脏是负责人体解毒的器官。人体吃进去的食物所含的废物毒物,都必须经过肝脏分解出来。

但由于肝脏自身的再生能力比较强,即使剩下一半肝脏,它依旧可以工作,因此,肝脏出现病的时候,往往没有什么症状,会被人为地忽视。

那么,我们怎么才知道肝脏出现问题了呢?孙思邈认为,要想肝脏能持续保持良好的解毒功能,就一定要排毒。肝脏上如果有毒,完全可以通过人体上的指甲变化反映出来。

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人的指甲很坚韧和红润,在双手指甲下端,还有一个呈奶白色的月牙。

但当指甲变为凹凸不平、软薄、枯槁和各种棱形,以及月牙消失的时候,则一定要注意了,这是人体的肝脏有毒素残留在上面,如果不进行及时清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

孙思邈还认为,肝脏有毒素后,常会伴随着以下症状:

一是胸肋刺痛甚至出现肿块;二是情绪明显失控,常常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三是会发生偏头痛,一些人的脸上还会长痤疮;四是视力明显减退,双目干涩甚至肿痛。

肝脏上的毒素如排除呢?孙思邈认为,在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来排除。

一是要找到一个发泄的方式。肝脏反应在液体上时,为眼泪,因此,通过哭泣的方式,可以让肝脏上的毒素得到疏散。

二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青色的食物有疏肝的作用,因此,可以多食用,比如柠檬蜂蜜水等,就可以很好帮助肝脏排毒。

孙思邈还认为,肝脏休息的时间往往在晚上,因此,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不要通宵达旦地长时间熬夜。总之,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很好地保护好肝脏。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最大贡献,并不是救死扶伤,而是提倡毁了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孙思邈

    我国古代的医术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著名的医术和医术流传至今不断造福人类,这都离不开一代代古代医生的学习和发展。唐代的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了此前扁鹊、张仲景、华佗等人的医术和药方,并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在唐代医术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成为著名的药学家。唐初在宫廷中发生一事,当朝长孙皇后居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孙思邈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医学上比较著名的一些人,比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对医学界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其实在这些著名的医学大师中,有很多并非是从小就学医的,很多在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学医的打算。这么多医学大师中,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但是他却在临终前交代后代一定要将一个

  • 孙思邈,留下“辟邪粥”!避寒邪、湿邪、风邪,保人秋冬无病

    历史人物编辑:王乐标签:孙思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食疗方子。我把它称为“辟邪粥”。它对付什么邪气呢?就是寒邪、风邪、湿邪。它从哪里传来的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升仙石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孙思邈

    太白山剑劈峰河边一巨石,石上有一天然裂缝,形似剑劈雷击。说起它来,还有一段传说……太白山八仙台相传我国唐代有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他曾踏遍千山万水,边采药边为人们治病,并为长孙皇后、太子李治诊病痊愈后,唐太宗便封他为“药王”,并赐“冲天翅”和“大黄袍”,命他前往太白山管理皇室药圃。唐太宗手下的大将

  • 药王孙思邈医者仁心,为何临死前告诉徒弟销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孙思邈

    中医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瑰宝。早在春秋时期,中医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总结,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不仅走出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中医诊所,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的名

  • 活了140多岁的药王孙思邈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志康标签:孙思邈

    古往今来,人类对寿命和健康的追求从未停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养生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养生学的核心思想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和健康并非由天命决定,而是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框架中

  •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不忍杀生,却隐忍应用“鸡蛋黄”治疗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单欣爱运动标签:孙思邈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同时也是一位道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具有非常崇高的医德修养,他很忌讳杀生,他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他认为世间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应该珍视,伤害动物的生命,用以救治人的生命,会违背医者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他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决心

  • 药王孙思邈去世前,嘱咐弟子:一定要毁掉这个药方,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孙思邈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名医,比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施今墨等等,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药王孙思邈,快板《同仁堂》有这么几句将他的医术之高描写得淋漓尽致:“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正宫的国母得了病,走线

  • 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诫弟子,一定要毁掉这个药方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孙思邈

    从古代一直到现在,懂医学的人一直以来都是很厉害的,现在的我们医学非常的发达,所以古代的医学才一直都让我们十分感兴趣。尤其是中医,非常神奇,大家应该都知道李时珍,华佗,扁鹊这样在古代非常有名的名医了吧。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这一位在当时被人们叫做是药王,他就是孙思邈。孙思邈从小身体就非常的不好,经常需要吃药

  • 孙思邈“悬丝诊脉”?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孙思邈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传说唐朝的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有一年怀孕十个月了,可这孩子就是生不下来,大人也因此得了重病。宫里头御医开了不少药方,就是治不好。当时唐太宗心想,再这么下去我的皇后得给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