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同时也是一位道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具有非常崇高的医德修养,他很忌讳杀生,他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他认为世间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应该珍视,伤害动物的生命,用以救治人的生命,会违背医者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他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决心(这里的“含灵”就是指人类),还要求自己应该“无欲无求”,这种大医情怀,后世无人能及。
孙思邈提倡不杀生,就连鸡蛋,他也觉得是有生命的物体,所以,只有在他认为对于改善病情而言,鸡蛋黄的应用非常重要的情况下,才会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就尽量不用。那么,鸡蛋黄究竟有什么样的功效,能够让这样一位仁慈的医学家,“不得已隐忍而用之”呢?
鸡蛋黄,中医叫做“鸡子黄”,在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当中,记载着这样一首方剂,叫做“黄连阿胶汤”,其组成非常简单,只有五味药: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这个方子应用于治疗少阴热化证,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有滋阴清热安神的作用,应用于治疗虚劳虚烦睡眠不好的症状,效果非常好。
这个方子里面,黄连、黄芩清热泻火,阿胶养血滋阴,芍药敛阴柔肝养血,鸡子黄有养血滋阴的作用,在这里它的作用非常重要。鸡子黄,如孙思邈所言,是属于混沌未开之物,古人认为混沌未开,就如天地最初的样子,天地人还没有分开成形,互相交融在一起。这时候的样子,有一种相互交感、影响的意思。鸡子黄以这样的形态存在,就有一种交通心肾的作用。
交通心肾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中医认为,肾之水,要往上走,引心火下行,心肾相交,就不至于心火上炎,出现失眠心烦这样的症状,鸡子黄,就有这样的作用。换言之,鸡子黄能够调和药物的阴阳、寒热,使处方当中,不同药性的药物,能够配合的更好,从而发挥更好的疗效。
清代医家吴鞠通,著有《温病条辨》,书中记载一首方剂叫做“小定风珠”,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有夜间低热,手足蠕动这样的症状,方子组成:鸡子黄、阿胶、龟板、童便、淡菜。在这个方子里面,我们认为鸡子黄、阿胶,都属于血肉有情之品,能够滋阴熄风。吴鞠通认为,鸡子黄“血肉有情,生生不已,乃奠安中焦之圣品,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其气焦臭,故上补心,其味咸寒,故下补肾”。他的另一个方子“大定风珠”,也是以鸡子黄、阿胶作为君药,用于治疗温病后期,真阴大亏之证。
鸡子黄还能够安胎,可以治疗虚劳吐血、呃逆、下痢、肝炎。鸡子黄煎油,可以收敛生肌,应用于治疗乳头皴裂、手足皴裂、湿疹痒疮、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经常有些病人对我应用鸡蛋黄心存疑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他们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