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瑰宝。早在春秋时期,中医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总结,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不仅走出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中医诊所,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的名医,如三见蔡桓公的神医扁鹊;为关羽刮毒疗伤的三国名医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等,他的传世著作也被称为中医之魂,李时珍,游历山川,尝遍各种药草,写出《本草纲目》。我们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孙思邈,像孙思邈这样顶级的中医,有一种药是他无能为力的。
那么,孙思邈无能为力的是什么药呢?其实是“五石散”。孙思邈临死前,他对门徒说,如果他们遇到了五石散,他们必须消灭五石散。五石散实际上是张仲景开发的。这是一种用来治疗感冒的药。不过,这是曹操养子何晏无意中拿走的。经过何晏的改进,它成了当时政要中流行的一种神奇药物。
因为何晏接手后,据传实际上五石散是“日御数女”的药物。那时,那些达官显贵想找到五石散。隋朝建立后,无意成名的孙思邈隐居在太白山,苦读医术。为了在医学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孙思邈自己采集草药,同时学习药理学。孙思邈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用毕生的精力写下了《千金方》。
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思想根深蒂固。医生看病时通常不能接近妇女。医生只能听女仆的话,然后开药方。唐朝时期,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不生产,就找来了孙思邈。当皇宫的医生们准备看孙思邈的笑话时,他非常平静。孙思邈先是取出一根红线给长孙皇后身边的宫女,之后详细询问病情,然后来到宫中御医面前看病历处方。
查明具体情况后,孙思邈拿出一条红线,让宫女将红线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他自己拿着红线的另一端,开始在屋外“引脉”。在场的人都很震惊。没有多长时间,孙思邈便诊完脉,并吩咐宫女把皇后的左手扶出屏风外,看准皇后的穴位猛扎一针。
不到一会儿,便听见婴儿的啼哭之声,李世民大喜过望,想让孙思邈执掌太医院,无心仕途的孙思邈婉拒了,并解释自己的志向是为广大贫苦百姓治病。五石散的成分中含有砷元素。服用五石散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神清气爽,但副作用是皮肤溃烂,溃烂的原因是砷中毒。事实上,砷是一种剧毒物质,五石散的主要原料是砷。
所以实际上服用五石散与服用砒霜相似,但效果不如砒霜明显。不过,五石散的其他成分中也有上瘾成分,所以人们服用后会出现发热症状,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只要服用五石散,人们就不能穿棉袄,不怕冷。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中毒的表现,但由于发病缓慢,故不认为是中毒。五石散由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和石硫黄组成。
天气又热又干。如果你吃了五石散,就会死。孙思邈研究了这个药方,发现它对伤寒等疾病有神奇的疗效,但考虑到五石散的危害太大,孙思邈让弟子们销毁这个药方,以防不讲理的人拿它来伤害身体和世界。这种药就像毒品。如果你服用它,你不仅会上瘾,还会使人产生幻觉。
孙思邈认为,这种药虽然能治疟疾,但不是一种好药。这个处方必须销毁。后来,孙思邈和他的门徒试图破坏处方。由于古代信息不发达,孙思邈临死前仍在思考这个事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个残缺的药方终于销声匿迹了。正因为如此,孙思邈知道这药,但他解决不了。因为这是一种慢性毒药,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孙思邈无法向人们解释太多,但只有孙思邈知道这个五石散不能服用,所以孙思邈不得不让徒弟在他死前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