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药王孙思邈医者仁心,为何临死前告诉徒弟销毁五石散?

药王孙思邈医者仁心,为何临死前告诉徒弟销毁五石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谭红意 访问量:2465 更新时间:2024/1/17 8:12:17

中医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瑰宝。早在春秋时期,中医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总结,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不仅走出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中医诊所,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的名医,如三见蔡桓公的神医扁鹊;为关羽刮毒疗伤的三国名医华佗;著有《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等,他的传世著作也被称为中医之魂,李时珍,游历山川,尝遍各种药草,写出《本草纲目》。我们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孙思邈,像孙思邈这样顶级的中医,有一种药是他无能为力的。

那么,孙思邈无能为力的是什么药呢?其实是“五石散”。孙思邈临死前,他对门徒说,如果他们遇到了五石散,他们必须消灭五石散。五石散实际上是张仲景开发的。这是一种用来治疗感冒的药。不过,这是曹操养子何晏无意中拿走的。经过何晏的改进,它成了当时政要中流行的一种神奇药物。

因为何晏接手后,据传实际上五石散是“日御数女”的药物。那时,那些达官显贵想找到五石散。隋朝建立后,无意成名的孙思邈隐居在太白山,苦读医术。为了在医学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孙思邈自己采集草药,同时学习药理学。孙思邈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用毕生的精力写下了《千金方》。

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思想根深蒂固。医生看病时通常不能接近妇女。医生只能听女仆的话,然后开药方。唐朝时期,长孙皇后怀胎十月不生产,就找来了孙思邈。当皇宫的医生们准备看孙思邈的笑话时,他非常平静。孙思邈先是取出一根红线给长孙皇后身边的宫女,之后详细询问病情,然后来到宫中御医面前看病历处方。

查明具体情况后,孙思邈拿出一条红线,让宫女将红线系在皇后的右手腕上。他自己拿着红线的另一端,开始在屋外“引脉”。在场的人都很震惊。没有多长时间,孙思邈便诊完脉,并吩咐宫女把皇后的左手扶出屏风外,看准皇后的穴位猛扎一针。

不到一会儿,便听见婴儿的啼哭之声,李世民大喜过望,想让孙思邈执掌太医院,无心仕途的孙思邈婉拒了,并解释自己的志向是为广大贫苦百姓治病。五石散的成分中含有砷元素。服用五石散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神清气爽,但副作用是皮肤溃烂,溃烂的原因是砷中毒。事实上,砷是一种剧毒物质,五石散的主要原料是砷。

所以实际上服用五石散与服用砒霜相似,但效果不如砒霜明显。不过,五石散的其他成分中也有上瘾成分,所以人们服用后会出现发热症状,甚至在寒冷的天气里,只要服用五石散,人们就不能穿棉袄,不怕冷。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中毒的表现,但由于发病缓慢,故不认为是中毒。五石散由白石英、紫石英、石钟乳、赤石脂和石硫黄组成。

天气又热又干。如果你吃了五石散,就会死。孙思邈研究了这个药方,发现它对伤寒等疾病有神奇的疗效,但考虑到五石散的危害太大,孙思邈让弟子们销毁这个药方,以防不讲理的人拿它来伤害身体和世界。这种药就像毒品。如果你服用它,你不仅会上瘾,还会使人产生幻觉。

孙思邈认为,这种药虽然能治疟疾,但不是一种好药。这个处方必须销毁。后来,孙思邈和他的门徒试图破坏处方。由于古代信息不发达,孙思邈临死前仍在思考这个事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个残缺的药方终于销声匿迹了。正因为如此,孙思邈知道这药,但他解决不了。因为这是一种慢性毒药,大家都不知道,所以孙思邈无法向人们解释太多,但只有孙思邈知道这个五石散不能服用,所以孙思邈不得不让徒弟在他死前销毁。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活了140多岁的药王孙思邈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志康标签:孙思邈

    古往今来,人类对寿命和健康的追求从未停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养生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养生学的核心思想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和健康并非由天命决定,而是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框架中

  •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不忍杀生,却隐忍应用“鸡蛋黄”治疗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单欣爱运动标签:孙思邈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同时也是一位道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具有非常崇高的医德修养,他很忌讳杀生,他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他认为世间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应该珍视,伤害动物的生命,用以救治人的生命,会违背医者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他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决心

  • 药王孙思邈去世前,嘱咐弟子:一定要毁掉这个药方,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孙思邈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名医,比如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施今墨等等,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药王孙思邈,快板《同仁堂》有这么几句将他的医术之高描写得淋漓尽致:“孙思邈,医术高,三十二岁入的堂朝。正宫的国母得了病,走线

  • 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诫弟子,一定要毁掉这个药方

    历史人物编辑:月影讲历史标签:孙思邈

    从古代一直到现在,懂医学的人一直以来都是很厉害的,现在的我们医学非常的发达,所以古代的医学才一直都让我们十分感兴趣。尤其是中医,非常神奇,大家应该都知道李时珍,华佗,扁鹊这样在古代非常有名的名医了吧。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这一位在当时被人们叫做是药王,他就是孙思邈。孙思邈从小身体就非常的不好,经常需要吃药

  • 孙思邈“悬丝诊脉”?背后的故事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孙思邈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传说唐朝的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有一年怀孕十个月了,可这孩子就是生不下来,大人也因此得了重病。宫里头御医开了不少药方,就是治不好。当时唐太宗心想,再这么下去我的皇后得给憋死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枣

    历史人物编辑:安安哥在深圳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药 枣◎太白山人唐朝的时候,太白山周围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桃川算是太白山下最宽阔最平坦的地方。这地方有山有树,一年四季鸟鸣不断、有河有水,流水三百六十五天哗哗作响。这里居住着许多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山民猎户,生活过得十分艰难。相传有一年,药王孙思邈采药从峨嵋山翻山越岭来

  • 药王孙思邈无意中透露的修道大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火花情感馆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不单是医道大圣手,还是一个道士,他活了100多岁,可见药王是有真本事的。药王孙思邈药王写的医学专著,千金方,也是千古流传。我在阅读药王的书时,发现了一个道家修行的大秘密,不知道药王是有意还是无意透露的。道家修行有一个新的的概念,先天一气。先天一气是什么?先天一气从哪里来?后人扯的太过玄虚

  • 一代名医孙思邈传给我们的养生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买日哈巴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出生在陕西耀县一个农民家庭,家有十来亩薄地和三孔土窑洞,生活上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孙思邈幼年天资聪慧,喜爱读书,知识广博,但是自小体弱多病,为了看病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长大后他便立志从医。后来还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为何告诫必须毁了曾救人无数的“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一画书画标签:孙思邈

    孙思邈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其声誉甚至享誉世界,举世公认。孙思邈精于医术,救人无数,被尊称为“医神”;同时,又善于药理,素有“药王”的美誉,与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齐名。孙思邈出生于南北朝时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去世于大唐高宗李治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

  • 142岁的药王孙思邈,临死前反复叮嘱弟子,切记要销毁这个药方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孙思邈

    古代的各方面都谈不上发达,尤其是在医学上面,而人吃五谷杂粮,不生病更是不可能的,伤风感冒如今就是小事情,但是在古代却是动不动就要人命的,也正是这种缘故,使得古人普遍的都不怎么长寿,而不少人为古代的医术都做出了大贡献,古代医学界的能人众多,华佗、扁鹊、李时珍、孙思邈、张仲景等等,无一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