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路遇五岩山景区,看到了稀奇古怪的文字,寻找到孙思邈的隐居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刘看剧集 访问量:1309 更新时间:2023/12/9 20:38:08

出行路上总有会意想不到,正是这种意外的发现,才使旅行有了特殊的意义,值得记录,值得回忆。

本来,要去北斗七星康养旅游度假区施家沟村的。开车上山的途中,看到了一块旅游指示标志——五岩山风景区。这个景区没有去过,我们想去看看,转弯下路十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口。经询问得知,停车费10元,60岁以上老人只需买3元保险,便可进景区游览参观。景区内有观光车可乘,每人十元。我们没有乘坐,原因是距离不远只有两公里,出行户外本来就是来锻炼身体的,来回40元是不是有点小贵。

我们沿着河谷步道攀援上,一路上有不少小的景观,加上绿树掩映,凉风习习,再有药湖,药王池潺潺流水的加持,登山并不寂寞,心情倍儿爽!

事物总有两面,好坏总是参半。让我失望的是五岩山石窟。根据路牌上的说明,该石窟源自魏朝,有若干佛像和佛龛,其内容之丰富,年代之久远,让我来了精神头儿。老伴儿看着那望不到尽头的台阶,她放弃了。我不行,既然来了,景点介绍又是如此诱人,怎能轻易放弃,我决定独自前往。从关帝庙侧边上山,一路台阶不断转折,好像总也走不到头,我也心虚了。等我走到韦驼像处,已经看到药王殿了,哪里有什么石窟,难道是我走错了方向?上山右转?一身臭汗,一脸茫然,内心充满了错过的遗憾。只好打电话给老伴儿,让她继续向前去药王殿,我便由此下山与她会合。

当枯燥的台阶如此煥彩,行走于此该是怎样的体验?你来试试。

景区有N多个这样的路标,每每经过人们的心情轻爽不少。

据说,这是孙思邈亲自种下的桑树,历经千年,依然茂盛,在这里树也成了神仙。

在这里有一个老君碑,是刻在石崖上的那种。远观是密密麻麻的字,走近一看这些字一个也不认识。经过细读景点介绍,才知道这是老君碑。目前只有安徽亳州和陕西有,是十分珍贵的文字瑰宝。因为,碑文的翻译较长,恕我偷懒了,在此不做列举了。网上能够查到碑文的译文,请移步查找便是。

传说中,孙思邈隐居此地,这里有许多的景点用来佐证这一传说。我不想去较真它的真伪,来到这里就是体会这里的空灵,神圣和经典。拾级向上,仿佛也在提升自己,躬身向下,仿佛也在成就自我。双手合十于大殿之上,就是一种恭敬。弯腰鞠躬于塑像之前,就是一种敬仰。我知道人神是合一的,因为合一成就天下。

最后说说药王洞。这里是一个溶洞。洞长有500米左右。老人是不免费的,需要10元门票才能入内。

洞内供奉有众多神像,在灯火的烘托下,显得金碧辉煌。入洞参观只能单向行走,因为洞里大部分地方极其狭窄,一个体重正的人勉强可以通过。体重大的人请谨慎前往。

从药王洞出来,我们的整个参观过程就要结束了。总的感觉景区景点比较紧凑,人文价值珍贵,历史故事众多,自然环境优良。我们的评价是值得一游,不虚此行。返程我们走的是公路,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因为路的陡峭非常费腿,两公里让我们经受了行走的折磨。建议大家顺河谷下山。

到了停车场,我们便开车离开景区前往施家沟。

写于2023.5.8施家沟游客中心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临终前立下遗嘱,此药方不能留在世上

    历史人物编辑:刘倩爱历史标签:孙思邈

    导语: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庭贫困。他从小身体较弱,久治不愈,为了治病花费了家里大量钱财。同时也让他看到许多穷苦人家因为没钱看不起病,得不到救治不幸去世,从而下定决心想要学医,为民除病。孙思邈苦读医书,在山间学习认识百草,很快他的医术就得到了累积。他凭借自己的医术帮邻

  • 孙思邈最大贡献不是《千金方》,而是销毁1张药方,不愧是“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逸凌人物集标签:孙思邈

    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医文化更是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在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如“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药王”孙思邈等。他们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更在于留下了珍贵的医学典籍,这些医学典籍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更促进了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

  • 血管好人长寿,141岁药王孙思邈说:养血管,这样运动才有效

    历史人物编辑:再娜甫汗买吐地标签:孙思邈

    古代圣医历来提倡运动养生,《吕氏春秋》强调,人之精血以通利流畅为贵,精血郁塞则百病由之而生。血管是气血传输通道,血管好人才能健康长寿。唐代141岁药王孙思邈之所以长寿,除积德行善、起居饮食科学外,非常注重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每天走步适宜为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

  •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孙思邈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

  •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一助眠古方,调理失眠,真是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辉子的萌宠标签:孙思邈

    “凌晨三点了都睡不着,我快崩溃了!”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连睡个好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中国睡眠研究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3亿国人正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折磨。不管是高管白领,还是普通上班族,亦或者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党,还有日夜操劳的宝妈一族,睡

  • 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孙思邈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术士就用各种中草药给人治病,到了唐宋时期,中医已经十分成熟。在热播电视剧《唐砖》中,孙思邈不仅是唐代的神医,还传下一部叫《千金方》的中医名著,至今依旧是中医院校、中医从业者的必读书籍。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明,他从一个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变化。他认为,一个

  • 药王孙思邈最大贡献,并不是救死扶伤,而是提倡毁了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孙思邈

    我国古代的医术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著名的医术和医术流传至今不断造福人类,这都离不开一代代古代医生的学习和发展。唐代的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了此前扁鹊、张仲景、华佗等人的医术和药方,并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在唐代医术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成为著名的药学家。唐初在宫廷中发生一事,当朝长孙皇后居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孙思邈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医学上比较著名的一些人,比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对医学界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其实在这些著名的医学大师中,有很多并非是从小就学医的,很多在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学医的打算。这么多医学大师中,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但是他却在临终前交代后代一定要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