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五石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袁军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3/12/19 15:28:06

“药王”孙思邈是少有的长寿人,但关于他的具体寿命史书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他活了101岁,另一说是他活了141岁。

这位神医之所以有“药王”的美誉,自然与他善于用药有关。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最擅长用药的神医竟在晚年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嘱咐后人“毁一味药”,这味药便是曾名震魏晋几个朝代的名药“五石散”。

在这本备急方里,孙思邈写到:

“有进饵者,无不发背解体,而取颠覆。余自有识性以来,亲见朝野仕人遭者不一,所以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明其有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从孙思邈留下的这段文字便可看出:服用五石散的人,通常会在用药后宽衣解带、行为乖张,原因是这药有剧毒。鉴于此,孙思邈嘱咐后人:若看到这个药方定要焚烧销毁,切不可留之。

至于这五石散的毒性究竟有多强,可以让孙思邈用“大大”、“猛”来形容就不得而知了。但既是医界权威药王所说,这五石散定是有剧毒无疑了。

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可这“大大”、“猛”毒显然超出了常人的认识范围。那么问题来了,五石散究竟有何剧毒,它又为何会让孙思邈“不明说”呢?

答案其实藏在五石散的五石上。

一味药能产生怎样的药效通常只要看它的成分便能有个大概了解,要搞清楚五石散的药效和作用也是如此。

根据史书记载,五石散的五石分别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钟乳、硫磺。这五种“石”除硫磺外四石的主要功效作用具体如下:一,紫石英功能主治:镇心,安神,降逆气,暖子宫。治虚劳惊悸,咳逆上气,妇女血海虚寒不孕。

二,白石英功能主治: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 忘,生肌。

三,赤石脂功能主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

四,石钟乳功能主治: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

从以上可以四石的功效便可看出,这五种“石”有一个共同作用,那就是助阳。所以,从此便可知,五石散必定要助阳的功效。如此一来,它能在几个朝代成为神药一般的存在便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任何一个朝代尤其高层人士对助阳药物的需求永远是长盛不衰的,所以,就连秦始皇求得的仙药的主要功能也是助阳(还阳)。

助阳药本身蕴含毒素,所以所有服用此类药物者都会被叮嘱一句:切不可大量服用。原因很简单,因为大量服用能致死。《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便死于过量服用助阳药,它的死法是“精尽人亡”。

但,若五石散单纯只是助阳,孙思邈绝不会在书里特意叮嘱还指示后人要将它焚毁,显然,这个药绝不止“助阳”这么简单。没错,真正让五石散非同一般助阳药晋升为剧毒的是五石中的最后一石:硫磺。

硫磺是现代人常听到的一个词,今天还有很多家庭在使用硫磺肥皂消毒杀菌。但硫磺在现实生活中共的出现并不代表它是安全的东西,相反,它的危害性几乎是超乎普通人想象的。

硫磺的化学元素符号是S,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它的性质比较活泼且可燃烧。它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作硫酸、硫化橡胶、黑火药、火柴、硫化物等。

说完了硫磺的化学相关,接下来说说它在医学上的功效作用,根据医术记载,硫磺的功能主治是:疥癣、湿疹、皮肤瘙痒,同时它还可治男阴囊或女子外阴疾病,它还能促进胃肠粘膜兴奋导致腹泻。

硫磺的这一医学特性让它和五石散中的其他四石合上了,实际上,这五石的剧毒也是在加入硫磺后升级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硫磺本身可以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讲述完了这些再来看历史上有记载的服用五石散后的人的反应便非常好理解了,根据《晋书·皇甫谧传》中的记载,皇甫谧服用五石散七年后的反应如下:

“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之咳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

这话翻译得“白”一些便是:大冬天皇甫谧都得敞开衣襟、露出胸脯吃冰冷食物,夏天烦热时,经常咳个不停且拉肚子拉个不停,而且还会全身浮肿四肢酸痛无知觉。

毫无疑问,皇甫谧已经因为长期服用五石散重了剧毒了。再往前走,他的下场便和所有过量服用五石散者一样瘫痪致死了。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服用五石散会导致这般结果,皇甫谧等为何不停止服用呢?答案是:这种药久服会上瘾。

《晋书》中的这段文字也很好地告诉了世人为何五石散又会被叫做“寒食散”:因为服用的人都燥热难耐非得食寒冰食物不可。

想想,服用这本就有剧毒五石散得用酒送服,服用完了之后还食用寒食,即便这五石散没毒,一般人的身体也经不起这般折腾啊。

说完了这些接下来着重讲讲这五石散为何会让人上瘾,《晋书》记载,服用五石散的人都会出现一定的幻觉,即飘飘欲仙的感觉。所以,喜服五石散的魏晋名士多看起来放浪形骸且飘忽,他们还喜欢袒胸露乳地高谈阔论。

服用五石散后这种飘飘欲仙的幻觉加上高涨的情欲,普通男子怎能不上瘾?

可叹,当今世人都以为魏晋这些名士喜欢袒胸露乳、裸体狂奔是真风流,其实却仅仅是因为服用了五石散热且皮肤受不了衣物的摩擦。

为何服用五石散会受不了衣物的摩擦呢?答案其实前文讲到硫磺相关时就已经说了:因为硫磺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所以,这些魏晋名士经常袒胸露乳多是因为燥热且因五石散中硫磺作用导致肌肤异常敏感。说来,也真真只有富贵人才能用这五石散,这倒并非因为它巨贵,而是与服用它后的副作用有关。想想,服用这种药后皮肤连衣襟的摩擦都会溃烂,这种人还能进行劳动生产吗?

没有史书统计过因五石散丧命的人究竟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曾害了无数人的性命。这样的结果大概是五石散的最初发明人张仲景怎么也想不到的。

最初,张仲景发明五石散仅仅是为了治疗伤寒症,可这药传到三国时曹操继子兼女婿的何晏手里并被改良后就完全变了样了。

何宴图

遗憾的是,这五石散是怎么被何宴改良的,改良之后的具体处方究竟怎样已经无人能知了。

因为,在孙思邈写下《备急千金要方》叮嘱后人要焚毁五石散后,它真的就此慢慢绝迹了。不得不说,五石散的绝迹,真真是孙思邈医者仁心的体现啊!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血管好人长寿,141岁药王孙思邈说:养血管,这样运动才有效

    历史人物编辑:再娜甫汗买吐地标签:孙思邈

    古代圣医历来提倡运动养生,《吕氏春秋》强调,人之精血以通利流畅为贵,精血郁塞则百病由之而生。血管是气血传输通道,血管好人才能健康长寿。唐代141岁药王孙思邈之所以长寿,除积德行善、起居饮食科学外,非常注重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每天走步适宜为度。“四时气候和畅之日

  •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孙思邈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

  •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一助眠古方,调理失眠,真是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辉子的萌宠标签:孙思邈

    “凌晨三点了都睡不着,我快崩溃了!”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连睡个好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中国睡眠研究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3亿国人正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折磨。不管是高管白领,还是普通上班族,亦或者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党,还有日夜操劳的宝妈一族,睡

  • 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孙思邈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术士就用各种中草药给人治病,到了唐宋时期,中医已经十分成熟。在热播电视剧《唐砖》中,孙思邈不仅是唐代的神医,还传下一部叫《千金方》的中医名著,至今依旧是中医院校、中医从业者的必读书籍。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明,他从一个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变化。他认为,一个

  • 药王孙思邈最大贡献,并不是救死扶伤,而是提倡毁了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孙思邈

    我国古代的医术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著名的医术和医术流传至今不断造福人类,这都离不开一代代古代医生的学习和发展。唐代的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了此前扁鹊、张仲景、华佗等人的医术和药方,并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在唐代医术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成为著名的药学家。唐初在宫廷中发生一事,当朝长孙皇后居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孙思邈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医学上比较著名的一些人,比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对医学界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其实在这些著名的医学大师中,有很多并非是从小就学医的,很多在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学医的打算。这么多医学大师中,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但是他却在临终前交代后代一定要将一个

  • 孙思邈,留下“辟邪粥”!避寒邪、湿邪、风邪,保人秋冬无病

    历史人物编辑:王乐标签:孙思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食疗方子。我把它称为“辟邪粥”。它对付什么邪气呢?就是寒邪、风邪、湿邪。它从哪里传来的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升仙石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孙思邈

    太白山剑劈峰河边一巨石,石上有一天然裂缝,形似剑劈雷击。说起它来,还有一段传说……太白山八仙台相传我国唐代有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他曾踏遍千山万水,边采药边为人们治病,并为长孙皇后、太子李治诊病痊愈后,唐太宗便封他为“药王”,并赐“冲天翅”和“大黄袍”,命他前往太白山管理皇室药圃。唐太宗手下的大将

  • 药王孙思邈医者仁心,为何临死前告诉徒弟销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孙思邈

    中医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瑰宝。早在春秋时期,中医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总结,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不仅走出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中医诊所,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