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天祥 访问量:4056 更新时间:2023/12/9 19:33:26

不是华佗,不是扁鹊,也不是孙思邈,这个古代医生的贡献最大!

古往今来,闻名于世的名医很多,比如说华佗。

华佗的医术非常精湛,极为擅长外科,还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的措施,因此华佗被后世公认为“外科鼻祖”,如今提起神医,往往都能够联想到华佗。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那是一段惊世骇俗的名场面。

另外华佗为了给曹操治病,提出用利斧劈开脑袋取出“风涎”的办法,但曹操却认为华佗是为给关羽报仇想要加害于他,就将华佗打入了死牢。

但很遗憾,关羽中箭毒的11年前,华佗就死了。所以,这应该是罗贯中为了进一步塑造神医形象,就将这一历史事件强加在了华佗身上。

而华佗为曹操治病的事情,确实记录在《三国志》当中,不过没有提及用利斧劈开脑袋取出“风涎”的事情,这也应该是罗贯中的艺术处理。

再说一下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是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的人物,《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文章。但是,经过后世考古论证,扁鹊在历史上很可能不是指一个人,历史上的扁鹊很可能是一种医学门派,而门派的领导者因为其高超的医术而被尊称为“扁鹊”。

再说说孙思邈,孙思邈是唐代的著名医药学家,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其他的名医还有很多,比如张仲景,葛洪,李时珍等等。

当代也有很多名医,比如在多次疫情中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钟南山。

这些就不再详细说了,咱们回到题目上,作者到底说的是谁?

我想说的是这个人,不是在医学上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中国历史进程当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只是一个很小的举动,却保证了中国历史的正确进程。

他就是秦代的夏无且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会感到一脸懵逼,那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你一定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可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公元前227年,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首见,著名的“徐夫人匕首”,而且淬有剧毒,但没想到义士荆轲一击不中,秦始皇夺路而逃,于是在秦始皇的大殿上展开了一场夺命追逐赛,秦王嬴政在前拼命奔跑,荆轲在后死追不舍。

而秦律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佩戴武器上殿,而大殿外的武士们也因为没有皇帝的诏令不能上殿,眼看秦始皇的小命就要交代在荆轲手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背药囊上殿的御医夏无且,突然解下身上的药囊,冲着荆轲用力砸了过去。

也就因为这一掷,才让秦始皇有了短暂的喘息,并在大臣们的提醒下,拔出宝剑,并最终瞎掉了荆轲。

而躲过一劫的秦始皇在这之后,开疆扩土,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成为开创中央集权的千古一帝。

试想,如果没有医官夏无且的那奋力一掷,哪怕秦始皇被荆轲的剧毒匕首刺中一点肉皮,秦始皇都会绝气身亡,春秋战国的那种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不知还要存续多少年。

一统天下,靠实力靠野心,但统一之后,如果没有统一的社会制度标准,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等等,如何能对天下进行有效治理?

古往今来的皇帝,又有谁有这种眼光和格局?尤其是统一制度,如果各地法律法规都不一样,罪犯在甲地有罪,在乙地又无罪释放,这天下岂不大乱?

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是统一各种制度的载体和手段。当你用着华为手机不巧没电时,而手边只有一个苹果充电器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另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似乎不杀开国功臣的只有秦始皇了。

因此,秦朝御医夏无且虽然在医学上没留下什么记载,但他的一个很小举动,却保证了历史进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去。从这点上来说,他对历史的贡献是极大的!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活到142岁,临终前告诉徒弟要毁了五石散,咋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食堂标签:孙思邈

    提到孙思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因其高超的医术,被世人称为药王,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信仰之一。他一生活到142岁时才去世,可见他对自己的身体也非常照顾。但是在他临终前,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且听小编细细道来。五石散还有一个名字叫寒食散,原本是张仲景发明的一

  • 唐代药王孙思邈有一助眠古方,调理失眠,真是绝了!

    历史人物编辑:辉子的萌宠标签:孙思邈

    “凌晨三点了都睡不着,我快崩溃了!”现在的社会,太多太多的人连睡个好觉都成了一种奢侈!中国睡眠研究会给了我们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3亿国人正忍受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折磨。不管是高管白领,还是普通上班族,亦或者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党,还有日夜操劳的宝妈一族,睡

  • 唐朝神医孙思邈:指甲上的月牙形状消失后,身体一定出问题了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孙思邈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术士就用各种中草药给人治病,到了唐宋时期,中医已经十分成熟。在热播电视剧《唐砖》中,孙思邈不仅是唐代的神医,还传下一部叫《千金方》的中医名著,至今依旧是中医院校、中医从业者的必读书籍。孙思邈的医术十分高明,他从一个人的指甲就能知道一个人的身体变化。他认为,一个

  • 药王孙思邈最大贡献,并不是救死扶伤,而是提倡毁了这个方子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孙思邈

    我国古代的医术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其中著名的医术和医术流传至今不断造福人类,这都离不开一代代古代医生的学习和发展。唐代的孙思邈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了此前扁鹊、张仲景、华佗等人的医术和药方,并且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在唐代医术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成为著名的药学家。唐初在宫廷中发生一事,当朝长孙皇后居

  •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要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孙思邈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医学上比较著名的一些人,比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等,他们对医学界的贡献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其实在这些著名的医学大师中,有很多并非是从小就学医的,很多在小时候根本就没有学医的打算。这么多医学大师中,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了,但是他却在临终前交代后代一定要将一个

  • 孙思邈,留下“辟邪粥”!避寒邪、湿邪、风邪,保人秋冬无病

    历史人物编辑:王乐标签:孙思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华药海》、《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食疗方子。我把它称为“辟邪粥”。它对付什么邪气呢?就是寒邪、风邪、湿邪。它从哪里传来的

  •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升仙石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摄影师乐民标签:孙思邈

    太白山剑劈峰河边一巨石,石上有一天然裂缝,形似剑劈雷击。说起它来,还有一段传说……太白山八仙台相传我国唐代有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他曾踏遍千山万水,边采药边为人们治病,并为长孙皇后、太子李治诊病痊愈后,唐太宗便封他为“药王”,并赐“冲天翅”和“大黄袍”,命他前往太白山管理皇室药圃。唐太宗手下的大将

  • 药王孙思邈医者仁心,为何临死前告诉徒弟销毁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孙思邈

    中医在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汉族人民创造的瑰宝。早在春秋时期,中医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后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总结,在中国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不仅走出国门,而且在世界各地开设了中医诊所,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充分认可。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的名

  • 活了140多岁的药王孙思邈是怎么保养身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王志康标签:孙思邈

    古往今来,人类对寿命和健康的追求从未停息。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道家养生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养生学的核心思想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人的生命和健康并非由天命决定,而是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体状态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在道家养生学的理论框架中

  •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不忍杀生,却隐忍应用“鸡蛋黄”治疗疾病

    历史人物编辑:单欣爱运动标签:孙思邈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同时也是一位道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具有非常崇高的医德修养,他很忌讳杀生,他说:“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他认为世间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应该珍视,伤害动物的生命,用以救治人的生命,会违背医者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他有“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