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白居易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巴梓美 访问量:1515 更新时间:2024/1/16 14:30:22

人生苦短,岁月悠长。在尘世间奔波,谁都经历过艰难;于迷茫中拼搏,谁没有过低谷。俗话说,平安知足是幸福,清心寡欲是福禄。世事沧桑如溪流,莫把名利挂心头;浊酒一杯随缘过,缘聚缘散莫强求。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赠言刘禹锡,1首诗诉说3个美好愿望,也道出很多人的心声。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一年出生,也同享古稀高龄,但刘禹锡的遭际却比白居易坎坷很多。刘禹锡性格执拗,他多次被贬,却从不退却,反而愈挫愈勇,声称“种桃道士归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白居易经与他诗书往来,也知道这位老朋友的禀性难移,于是字里行间总是含蓄地开导他,希望他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旨而明哲保身。但刘禹锡岂是那种见风使舵之人,依然豪迈地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白居易难忘那些万劫生的苦难经历,如今都住在洛阳,亦官亦隐,日夕唱酬,于是兴致盎然之时挥笔疾书,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诗的前六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几天的生活情况。诗人晚年生活恬淡悠闲,经常与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彼此互相安慰和鼓励,生活简朴,心情放松。最近“三日三会面”,可谓悠闲之极,诗人“当歌聊自放”,展现出旷达不羁的情怀。

最后白居易趁着酒性,提出三点忠告:一盼天下太平;二祝身体强健;三愿年老时还能时常相聚,把酒言欢。白居易的这番话可谓肺腑之言,他早年孤苦伶仃,很多亲朋都相继离开身边。经历过颠沛流离的老人,最懂得天下太平是多么珍贵!

诗人患有眼疾,长期伏案创作也让他的身体各处都活动不便。刘禹锡几十年羁旅愁思,身体更是不堪重负。好在他们都很豁达,白居易又晚年参禅,学会了如何调整身心,于是才能古稀之年依然健在。

祝福的话语不怕多说几遍,在此也将大诗人的这番良言送给大家,一盼国泰民安,二祝身体健康,三愿快乐闲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但也要一步步走,生活需要细水长流;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但也要身体健康,人生才能斗志昂扬!

标签: 刘禹锡

更多文章

  • 周末逛公园,邂逅李商隐刘禹锡,最后一首壁上的诗有几人识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烟波标签:刘禹锡

    西出郑州十里,即到荥阳。荥阳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但是小编去荥阳,完全是冲着两座公园,和公园里的诗。这首诗只要稍识文字的人,都应该认得。李商隐的代表作,美到极致的情诗。和偶像站在一起,真是舒坦。每个毛孔都熨帖,每个细胞都自在。“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展开”。李商隐这一生郁郁不得志,他原本就是文曲星下

  • 白居易一生有三位知己,湘灵已经无处寻觅,元稹和刘禹锡却能长存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刘禹锡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公元840年,这一年知己好友元稹已经去世了9年,69岁的白居易,满头白发,坐在窗前,一阵阵沙哑的咳嗽声从窗边传出,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很不好了。他在怀念过去的日子,也想到了这一生最重要的好友元稹。他们曾经一同高中进士,也曾经一同被贬谪外地,贬谪期间依旧能够写诗互诉衷

  • 刘禹锡的两首情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唐代文学家,他的《陋室铭》和《乌衣巷》这两篇作品都被选入中学课本,除了这两篇作品外,他还有两首情诗也流传甚广,这两首诗一首写了初恋的喜悦,另一首却是失恋的痛苦。这两首情诗为《竹枝词》组诗中的两首,《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形式,就采

  • 刘禹锡纪念馆,藏在中学校园中的名胜古迹,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好运连连啊标签:刘禹锡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路过广东最北端的城市连州,决定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小城转转。发现有一处名为刘禹锡纪念馆的地方,感觉很好奇,为什么如此偏远的地方会为这位唐代诗人建一座纪念馆呢?跟着导航来到这里,发现竟然是连州中学,以为AI一定是出了错,没敢贸然闯入。先来到旁边的博物馆参观,顺便了解下情况。原

  • 刘禹锡的这首诗,尽管只有四句,但传递出了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刘禹锡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他的很多诗作都自有一种豪气冲天的感觉,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一点,还有就是他的诗作中,自有一种无比坚强的精神,这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那是极其难得的一种精神。我们都知道唐朝的很多诗人,他们都是属于那种郁郁不得志的人,很多的诗人在创作时,往往会把自身的遭遇,全部的写进自己的作品中,从而也就

  • 刘禹锡:64岁时大彻大悟,写了一首诗,把人生活明白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刘禹锡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却能够延续至今,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我们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这其中,汉字的功不可没。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古人也在使用,只不过在细微之处略有变化。所以现代人读起古代的文章,除了文言句式上有阻碍以外,整体并不不需要耗费太大的心力。通过古人写的文章或者诗歌,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

  • 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刘禹锡

    提到白居易,大家一定都会想到元稹。为啥?因为他们俩是那个时代最浪漫的CP。两人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吟风弄月,一起写诗撩妹。其实白居易还是个“多情之人”,除了元稹这位CP外,白居易还有一位很重要的CP,那就是刘禹锡。白居易和刘禹锡,自从在扬州互相看了彼此一眼后,就再也没能忘记彼此的容颜。此时元稹不

  • 做人要低调!“诗豪”刘禹锡被流放的一生:原来是祸起这两首诗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刘禹锡

    在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之后,接下来的朝代都延续了这一选拔官员的制度,尤其是唐朝把科举制,也就是相当于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完善并发扬光大,这使得在唐朝时期都比较重视文化的学习,这一阶段也为中华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唐代科举制的考题最主要的就是唐诗,因此诗在唐朝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大诗人,大文豪。如

  • 刘禹锡是大诗人,却因“话多,口无遮拦”,葬送了一生的仕途

    历史人物编辑:李梅说历史标签:刘禹锡

    众所周知,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千古骈文,一直被世人传颂。刘禹锡有宰相之才,也有清净如水的清廉品质,爱民如子的情怀,然而在仕途上,确实几度浮沉,最后跌落到只有虚名的边州司马一职。很多人,可能为其打抱不平,可是小编认为,完全是咎由自取,改变不了“话多”的毛病。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刘禹锡非常的

  • 刘禹锡一句感叹,揭示了世族门第的兴起与衰落,过程引人唏嘘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甲一方文史标签:刘禹锡

    世族是魏晋南北时期地主阶级的统称世族是两汉到魏晋南北的说法,与寒门是相对的关系。南北朝时代,世族已发展成一种具体而完整的社会阶级,与其他阶级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如果只是针对从魏晋到隋唐时代,朝代会兴起和败落,而世族却可以长期存活下来,可能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为这些地主也阶级掌握着社会资源,土地、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