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吃一顿饭,要宰杀上百只鸡

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吃一顿饭,要宰杀上百只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晋凯 访问量:3479 更新时间:2024/1/21 12:09:26

大唐诗人有才华而无德行的,也不在少数,其中,绅是最突出的一位。

《悯农》将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和悲苦表现得淋淋尽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首唐诗,短短的四句话,就把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的悲苦全部诠释了,也指出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辛苦劳作的人不得食。

在当时,作为一个诗人,能把笔端触及到社会的底层,并为他们的不平发出呐喊,可以说是不多见的,而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底层人民的困苦,加深人们对他们的同情,这是诗人的良心。

所以,这首诗的作者李绅,完全担得起人民诗人这个神圣的称呼。他不仅写了这首《悯农》诗,而且还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个同情底层人民生活的系列诗,这绝对不是才华无处安放,而是寄予了对劳动者的无限关爱和同情。因此,李绅在诗人中的名声,一被认为是不错的。

李绅私德无一是处

唐诗出现以来,就具备了一个标签,那就是内容要反应心声,并和作者的品行是一致的。但现实中许多诗人的德性低下,很难想象出那些美好的诗篇出自他们的笔下。

李绅能创作出《悯农》诗,表明他的兴趣不在风花雪月,而在社会底层的大众身上,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经历,才能写出体现底层人生活状态的诗歌。

但是,现实却和我们在开玩笑,李绅虽然能写出同情社会底层人的诗歌,但他自己绝对不是生活在生活底层的人。

李绅不仅具有诗人的才气,还是一个在仕途上得意的人物。他的官做得很大,属于有能力向上爬的人,而仕途的顺畅,让他有能力追求奢华的生活排场,这就导致他成为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也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名声。

李绅出身于官宦世家,家族做官生涯开始于其曾祖父,并延绵不绝。但到了李绅这一代,仕途开始出现不顺,属于那种没品级的一类官员了。

李绅早年丧父,家境也陷入了贫寒,好在他有一位好母亲,知道读书的用处。因此,即便再贫穷,也没有让李绅辍学。作为母亲,她希望李绅能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

也正是曾经穷过,所以李绅能广泛地接近社会底层,了解他们所遭遇到的命运,这也是日后他能写出《悯农》诗的原因。

如果李绅能一直延续这样的生活状态,或许他今后的诗歌创作将会走底层路线,为我们揭示大唐时代所存在的不公平。

飞黄腾达的李绅,彻底迷失了自己

李绅成年后,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上了进士,有了做官的资格。或许是家族做官的传统使得李绅具有与生俱来的行政管理能力,在日后的仕途中,李绅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官也越做越大,竟然当上了宰相。而且由于政绩突出,他竟然还获得了封爵,成为越国公,当上了贵族。

成为公爵在大唐的诗人中,绝对属于凤麟角,仅凭这一成就,李绅就能在大唐诗人排行中占一把交椅了。

按理说,李绅受过穷,在当了宰相后,应该知晓底层大众生活的不易,在政策制定方面,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但是,当上高官的李绅,显然属于忘本一族,他不但不关心底层人的生活,相反,还在追求奢华和享受。

李绅穷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当了宰相后,不再为吃饱肚子发愁,却开始追求食物的精美。他喜欢吃鸡舌头,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个能上台面的嗜好,但李绅在这方面,却创造出让后人咂舌的奢华和排场。

为了满足这一奇怪的口腹之欲,李绅专门在家里开设了养鸡场,每次要吃鸡舌头,都要现场宰杀上百只鸡,一只鸡,只要鸡舌头,其他的都舍弃,这其中的浪费几乎难以估计。可以说,他这一顿饭的花费,就要几万钱。这种奢华程度,还能让人相信他就是那位写出《悯农》诗歌的作者吗?

同样,在做人方面,李绅的所作所为一样让人不齿。在他没有发迹前,为了混饱肚子,他经常到朋友家蹭饭。由此,他认识了一位叫李元将的有钱人,因为是同姓,为了能让对方照顾自己,李绅主动喊对方为叔叔。

后来,李绅发达了,觉得自己当年的行为实在是难以齿。于是,就不再和李元将来往。李元将却不愿意就此放弃和一位高官交往的机会,也知道李绅为什么不理睬自己。为了让李绅有面子,他主动降低自己的辈分,喊李绅为叔叔。

李元将以为这样就可以扯平了,让李绅能善待自己,不想李绅觉得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只当对方的叔叔,还是有些下不去,所以,依然对他不理不睬。李元将没办法,索性把自己的辈分再一次降低,喊李绅为爷爷,都当孙子了,李绅不好再挑刺,这才开始搭理李元将。

这件事情传开后,立刻成为官场的笑料。李元将自然是人们眼里的下流人物,但李绅也好不到哪去,也被当时的人认为丧失了人伦。

以李绅如此的的人品,自然不能指望他在宰相的位置上能有什么好的政绩,相反,为了维持奢华的生活,他开始贪污受贿,成为一名赃官。

这还不算,在为官生涯中,李绅几乎是无恶不作,到最后,就连皇帝都觉得李绅要是继续当宰相的话,大唐的江山就保不住了。不仅剥夺了他的爵位,还祸及子孙,不许他的后代再做官。这样一来,李绅算是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了。

李绅所遭遇的一切,其实是咎由自取,因此,我们推崇诗品和人品的一致性,李绅就应该算是一个特例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悯农》诗不可能是李绅写的。

【春哥趣说史】作者小A。

标签: 李绅

更多文章

  • 陈子昂花高价买了一把琴,一摔成名,从此成了大唐第一“网红”

    历史人物编辑:唯剩荒芜终落尽标签:陈子昂

    古时候的人要想一夜蹿红,而后名扬四海,可比玩微博、抖音的现代人难多了。古代人只有当了官,或者诗文写得超级棒,才算得上名人。古代社会的文艺青年要想像小沈阳当年那样火得一塌糊涂,简直比找个三条腿的蛤蟆都难。现代人精于炒作之道,比起现代人来,古人一点也不逊色。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含有鲜卑血统,却口口声声说自己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陈子昂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算起,历经九百年左右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初唐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唐初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卿卿我我和靡靡浮华的诗歌形式,通过寄情大山大河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为首的一大批中青年诗

  • 诗人陈子昂两次落榜,当众砸百万古琴,漂亮的营销让他一夜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陈子昂

    唐朝诗人陈子昂进京赶考,见一位老头卖一把古琴,竟喊价100万。路人纷纷围观,但又不知这琴是否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灵机一动,干出一件爆人眼球的事情。陈子昂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位谏官、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诗作,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则是他那首《登幽州台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为曾担任过右拾遗一职,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的诗风诗骨大气磅礴,苍劲挺力,寓意深远,主张批判南北朝以来浮华绮靡和空无一物的文风。他与李白、孟浩然、司马承祯、卢藏用、王维、宋之问、王适、毕构、贺知章被合称

  • 陈子昂靠一场自我营销,成功进入唐朝官场,却斗不过一个小县令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那就是个乡村古惑仔,从来不读书,就喜欢舞刀弄剑。由于他武功高强,所以总是在外面跟同乡的古惑仔们打架斗殴。这一不小心,就把人家给打残了。估摸着是被对方家长给讹上了,告到官府以后老陈家为此赔了一大笔钱。陈子昂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在那个和平年代,练武除了惹事儿,没什么太大用

  • 陈子昂为什么被誉为大唐营销鬼才?他用这种方法3小时名满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掉进书堆的小胡标签:陈子昂

    文丨柳汀雪一、营销鬼才陈子昂公元684年,长安。寒凉的秋风激起一地落叶,滚到一双黑色云头靴下。靴子的主人,是个白衣书生,正站在客栈门口,注视着街上你来我往的商贩,眉头隆起一阵凝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大凡货物,各自有价。而他陈子昂,自诩才华横溢,在这偌大的长安却无人问津,白白蹉跎年华。忽然,对面的一家

  •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算是历史上唐朝知名的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这位大才子带领着唐朝诗人们冲破过去齐梁的糜烂风尚,真正开启了专属于大唐的盛唐之风,这一方面让诗坛将其视为先行者,开创了属于唐朝诗人们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是让国家变得焕然一新。陈子昂不但在诗歌上有如此成就,在政治上也是不断有建树,在二十多岁,他便是成为太后面前

  • 读书台上见“真”陈子昂,一块石头,遗臭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陈子昂

    初唐四杰之首之陈子昂,生于斯逝于斯。 最耳熟能详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独登幽州台,在各种因素刺激下感受到天地四方、往来古今的自己。在朝之时,陈子昂目睹武氏集团的作为而不能匡正,无端入狱所造成的心理打击,虽然在边疆叛乱之时慷慨从军,但前期的遭遇使得他不能无所触动。尤其是6

  • 高风亮节的“诗骨”陈子昂,有哪些轶事流传于世?

    历史人物编辑:丑丑鱼游戏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文学家,字伯玉。是梓州的射洪人,也是今天的四川人。因为曾经担任右拾遗,又被后世之人称之为陈拾遗。陈子昂年轻的时候就很杰出,生在富裕之家,年少的时候相当侠士,因此不爱读书。后来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努力读书,因为对政治有着空前的热情还有远大的抱负理想,陈子昂在他24岁的时候

  • “我们六大政治家”之一的李德裕,凭的是什么能跟张居正等人并列

    历史人物编辑:小松的工地生活标签:李德裕

    在古代社会有很多王侯将相,他们个个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朝廷的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但对他们的功绩后人一直没有定论。直到近代以来,作为思想家的梁启超,提出了我们六大政治家的说法。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但有一位唐朝的宰相也被列入其中,他到底是谁呢?他有怎样过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