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伤农》不输李绅《悯农》,农民之艰辛仍然要去感同身受一下!

《伤农》不输李绅《悯农》,农民之艰辛仍然要去感同身受一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先锋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4/1/21 9:26:05

至于某些人抛出“我们几代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言论我是非非常的反感,你几代人努力就要凌驾?就要优越?农民子弟考上大学哪个不是经过三代甚至八代人的努力,人家不努力?你有什么好优越的?垄断了优越资源却来讽刺挖苦普通百姓?

在农民要自己集资修路,交提留款时代,义务教育学费时代,农民供一个学生上到初中高中,有多吃力你知道吗?你那努力我不否认,但是你凭什么就认为别人不努力?别人的家庭没努力?你是司马衷吗?不讲农民,就是普通百姓有多少人不是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扩招前出个大学生都是至少三代人的心血和努力付出的。所以我建议有些人要收起你那所谓的“高傲”,收起你那井底观天的作风。

正是一个现在贪官的典型路数。据相关资料显示,绅当年还是热血青年,但是后来却是堕落了。

晚生李绅多年的唐代隐居诗人郑遨的《伤农》血淋淋直接指出的农民的辛苦劳作的收获却被挥霍糟蹋

伤农唐代:郑遨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红稻”指红色的稻米,不仅清香好吃,且富营养,多供贵族、富豪之家食用。大约相当于现在炒得所谓珍贵大米吧。

相对于李绅的《悯农》的相对含蓄,《伤农》难能可贵的是直抒胸臆。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

这里不用一碗,而用一粒,便含有农民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有人们碗中之餐,粮食得来粒粒都含着辛苦之意,用词着意甚深。记得《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情节:主持方丈有一段讲“米”字的来历,米拆出来就是“八十八”,是指农民要经过八十八道工序才能变成大米,简单易懂来教育要爱惜粮食。注:日同汉字同源,很多字相同。

“牛颔血”,牛在耕田时下巴被套绳磨出血来,高强度的劳作,连牛都吃不消,况人更是辛苦,这儿的“牛颔血”何尝不是说的每粒粮食都包含了农民的血?

比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有冲击力和求震撼力。

在任何制度任何社会任何国家,有几人不努力?二流子懒汉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在努力的。何人给你的勇气来只看到自己的努力,却否认别人的努力?眼中只有你的努力看不到别人的努力吗?普通百姓的达到的目标付出的艰辛努力比你辛酸多了,你有何资格高高在上的这样说?“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富贵豪门家的奢侈与浪费。他们当成一种理所应当,一种常态!甚至成为社会一种追捧的主流文化追求!不得不说挺悲哀的。奢侈奢华之风充斥于媒体和网络。“珊瑚枝下人”指的便是大富大贵人家的男男女女了,他们终日极尽奢华。

“衔杯吐不歇”天天行酒作乐,吐了喝,喝了吐,那饱含农民血汗结晶的红米被他们在纵酒行乐时如同废物一般吐了出来。

在古诗及古文中,有几大手法:

一类白描,朴素之中的魅力无穷,越读越有味道。高精之作非常之儿。一类鲜明对比,比如用动衬静,用静衬动,两种对立情景出在同一诗文中,或者两种对立情绪烘托另种情绪。白描往往是语言朴素、形式短小,含义深刻。这首诗与李绅的《悯农二首》相比,诗意接近,虽不及李诗影响大,但对农民的疾苦是深切同情,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是深表愤怒的。整首诗朴实、直率地写出悲愤交加的感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标签: 李绅

更多文章

  • 小学课本中写出《悯农》的李绅是个大贪官?让我们了解真实的李绅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李绅

    你有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传言,在小学课本中写下《悯农》的李绅是个大贪官,一顿饭只吃鸡舌头,一顿饭就要扔掉300只鸡头,浪费的食物在院子里面都堆成了山!你是不是曾在网络上看到过,说李绅是个生活奢靡、滥施淫威的贪官酷吏,而被李绅写下的《悯农》这首诗也被说成了是鳄鱼留下的眼泪,惺惺作态。那么,李绅到底是不是如

  • 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吃一顿饭,要宰杀上百只鸡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李绅

    大唐诗人有才华而无德行的,也不在少数,其中,李绅是最突出的一位。《悯农》将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和悲苦表现得淋淋尽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首唐诗,短短的四句话,就把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的悲苦全部诠释了,也指出了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辛苦劳作的人不得食。在当

  • 陈子昂花高价买了一把琴,一摔成名,从此成了大唐第一“网红”

    历史人物编辑:唯剩荒芜终落尽标签:陈子昂

    古时候的人要想一夜蹿红,而后名扬四海,可比玩微博、抖音的现代人难多了。古代人只有当了官,或者诗文写得超级棒,才算得上名人。古代社会的文艺青年要想像小沈阳当年那样火得一塌糊涂,简直比找个三条腿的蛤蟆都难。现代人精于炒作之道,比起现代人来,古人一点也不逊色。唐太宗李世民本来含有鲜卑血统,却口口声声说自己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一种怎样的悲凉心境?

    历史人物编辑:金冠华标签:陈子昂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算起,历经九百年左右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初唐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唐初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卿卿我我和靡靡浮华的诗歌形式,通过寄情大山大河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为首的一大批中青年诗

  • 诗人陈子昂两次落榜,当众砸百万古琴,漂亮的营销让他一夜成名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陈子昂

    唐朝诗人陈子昂进京赶考,见一位老头卖一把古琴,竟喊价100万。路人纷纷围观,但又不知这琴是否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灵机一动,干出一件爆人眼球的事情。陈子昂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一位谏官、大诗人,他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诗作,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则是他那首《登幽州台

  •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一种人生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姜亮亮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为曾担任过右拾遗一职,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的诗风诗骨大气磅礴,苍劲挺力,寓意深远,主张批判南北朝以来浮华绮靡和空无一物的文风。他与李白、孟浩然、司马承祯、卢藏用、王维、宋之问、王适、毕构、贺知章被合称

  • 陈子昂靠一场自我营销,成功进入唐朝官场,却斗不过一个小县令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年轻的时候,那就是个乡村古惑仔,从来不读书,就喜欢舞刀弄剑。由于他武功高强,所以总是在外面跟同乡的古惑仔们打架斗殴。这一不小心,就把人家给打残了。估摸着是被对方家长给讹上了,告到官府以后老陈家为此赔了一大笔钱。陈子昂第一次意识到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在那个和平年代,练武除了惹事儿,没什么太大用

  • 陈子昂为什么被誉为大唐营销鬼才?他用这种方法3小时名满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掉进书堆的小胡标签:陈子昂

    文丨柳汀雪一、营销鬼才陈子昂公元684年,长安。寒凉的秋风激起一地落叶,滚到一双黑色云头靴下。靴子的主人,是个白衣书生,正站在客栈门口,注视着街上你来我往的商贩,眉头隆起一阵凝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大凡货物,各自有价。而他陈子昂,自诩才华横溢,在这偌大的长安却无人问津,白白蹉跎年华。忽然,对面的一家

  • 陈子昂身居国家高官,却为何被一小县令活活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鲲鹏历史阁标签:陈子昂

    陈子昂算是历史上唐朝知名的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这位大才子带领着唐朝诗人们冲破过去齐梁的糜烂风尚,真正开启了专属于大唐的盛唐之风,这一方面让诗坛将其视为先行者,开创了属于唐朝诗人们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是让国家变得焕然一新。陈子昂不但在诗歌上有如此成就,在政治上也是不断有建树,在二十多岁,他便是成为太后面前

  • 读书台上见“真”陈子昂,一块石头,遗臭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陈子昂

    初唐四杰之首之陈子昂,生于斯逝于斯。 最耳熟能详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独登幽州台,在各种因素刺激下感受到天地四方、往来古今的自己。在朝之时,陈子昂目睹武氏集团的作为而不能匡正,无端入狱所造成的心理打击,虽然在边疆叛乱之时慷慨从军,但前期的遭遇使得他不能无所触动。尤其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