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公权60岁“蝉蜕”作品,明代被破坏殆尽,传世拓本少得可怜

柳公权60岁“蝉蜕”作品,明代被破坏殆尽,传世拓本少得可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蜡笔小新动漫仓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3/12/16 3:05:58

柳公权,字诚悬,自幼酷爱书法,勤奋练字,据说他因练字,手上磨起了茧子,在他29岁时考上进士,为官之始,他也只是一个低级官吏,经过自己兄长的关系进入内府工作,后因唐穆宗偶见柳公权的书法,甚是喜爱,虽将柳公权召至长安。

柳公权自己在总结前人的书法基础上,从“二王”的书法入手,经过研习欧阳询颜真卿的书法,自己创造性的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柳体”。

他的“柳体”作为颜真卿的延续,他继承了颜体雄壮的特点,但也避开了“颜体”肥壮。一改“颜体”浑厚,他的笔画均匀瘦硬,斩钉截铁。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揖》中说“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

在当时柳公权的书法已经受到当时社会的追捧,王公贵族争相请他作书。甚至当时的外国使者,来朝拜时都专门带着财宝来求购他的书法。他的书法也得到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的重视。

唐穆宗曾问他如何用笔,柳公权说:“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句话被后世传为“笔谏”的佳话,借书法向皇帝讽谏。

《冯宿碑》是由王起撰文,柳公权所书,此时柳公权是60岁,此时柳公权开始摆脱前期的书法创作时,所追求的是“无一字无来处”,开始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前人作品的研究和学习方面。

所以有人比喻《钟楼铭》就像是柳公权所表现的宾客满堂,还觉得没有自我的统一。而《冯宿碑》,则是自家兄弟的聚会,家族相聚,血缘亲近非常和谐。

《冯宿碑》的爽利快健,笔法圆润,结体宽博端正,不再像《钟楼铭》时前期书法那样,每一笔都想在前人书法中找到根源。

这是"柳体"开始走向成熟蝉蜕前的作品,紧跟着的就是柳体的典范《玄秘塔》、《神策军》问世。

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世南)《庙堂碑》。”

《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冯宿碑》,在明代时被破坏严重,并且拓本很少。在明代前部分还可以可辨,后半部分已经被碰坏严重,到清嘉庆时,几乎变成了无字碑。《庚子消夏记》转引陕西人王宏度的话说:“碑已剥尽不可复拓”

标签: 柳公权

更多文章

  • 湖北这座寺庙,是禅宗四祖道场,内有柳公权书法石刻,却少有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文化人的生活标签:柳公权

    自公元526年达摩东渡以来,在这上千年的时候里,留下了众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文遗迹,比如说“禅宗祖庭”少林寺、“禅宗祖茔”空相寺等等,但其实众观禅宗历史,有一个小县城却是不可忽视的地方,古语曾有云:蕲黄禅林甲天下,佛教大事问黄梅。而这里的“黄梅”就是指湖北省黄冈市的黄梅县,禅宗有六位祖师,而其中的四

  • 《云襄传》柳公权一语道破真相,凌渊是狂徒,而云台才是伪善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来到南都城后,很快便找到一些蛛丝马迹,顺着线索找到了叶枭溶银的船只,进行抓捕,而叶枭却跳水逃跑了。可是在城中却被柳公权发现,被官兵包围,情急之下叶枭吞了藏在口中的毒药,当场身亡了。案子随着叶枭的死成了悬案,但是柳公权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内卫统领也不是白当的,很快锁定线索云襄。当天夜里,他便带着

  • 《云襄传》骆家庄血案浮出水面,云襄成暗棋与柳公权里应外合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明面上是奉皇帝命到南都调查水鬼劫银案,但实际上却是秘密调查福王暗地里的勾当。他与云襄达成协议后调查了水鬼劫银案的幕后凶手之后,然后到浙东一带调查了当年骆家庄的血案,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事情都与福王有关。云襄自洋州九死一生后想明白了很多事,结合自己得到的线索,再加上柳公权的结果,很快锁定了一个答

  • 有人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书法,学柳体发展不出书法家?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柳公权

    这种说法有点奇怪,既然你说历朝历代都不推行柳公权的书法,那你能不能说说历朝历代都推行谁的书法了?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非常欣赏,也非常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能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今天的地位,与李世民的全力推举不无关系。这算是历朝历代推荐前人书法的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建三希堂书房,收藏有王羲之

  • 《书法问集》1314、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这个说法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笔记标签:柳公权

    “柳公权的柳体出自颜体”是一种说法,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每个人都有格子的特点。事实上,“柳公权的柳体”并不是直接继承自“颜体”,而是在多种书法风格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首先,需要解释一下“颜体”的概念。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所书写的字体就被称为“颜体”。颜体

  • 比柳公权还硬朗的魏碑《始平公造像记》,大气阳刚,像男人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大圣标签:柳公权

    书法史上,谁的楷书最具骨力?大家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唐朝楷书名家柳公权。柳公权的楷书以骨力著称,笔画斩钉截铁,大量的使用了方笔,属于比较硬朗的一类。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再放远一点,来到南北朝时期的话,你就会发现,还有比柳公权更硬朗的楷书。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魏碑精品《始平公造像记》,这方笔,大气阳

  • 《云襄传》柳公权和福王同辈,明珠喜欢云襄?柳公权对明珠无感?

    历史人物编辑:金豆梅标签:柳公权

    明珠刚刚出现在剧中的时候,给人一种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一面,让人不自觉喜欢,刚开始以为他和会柳公权成为一对,但后来才发现他们的辈分不对,明珠管柳公权叫叔,就是说柳公权和福王同辈。这样一来也就充分说明他们不可能成为伴侣,而且明珠在遇到云襄以后,马上就表现出了她对云襄的喜爱。当云襄涉及水鬼劫银案以后,明珠

  • 苏味道写下一诗少有人知,辛弃疾效仿后,却创下一首宋词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苏味道

    在诗词的海洋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美到极致的千古名句,比如辛弃疾的词作中,最受众人喜爱的永远是《青玉案》中的那一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苏味道

    从苏宅到三苏祠成语模棱两可的原型苏味道(唐),大概无法想象自己会有一个特别有主见的后代。“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但模棱两可并不能成就政坛常青,曾登上相位的苏味道自己最终也在政争中被贬到四川眉州,并在这里传下眉州苏氏,经五代单传后,有了苏洵三兄弟,苏洵是三兄弟中的学

  • 三任宰相的苏味道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苏味道

    提起苏味道,很多人或许不熟悉。但说起成语“模棱两可”,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啥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就与他有关。苏味道是唐代大臣,文学家。他的后人中有一位名气比他大太多了,就是苏轼。苏味道是高宗时期的进士,早年为咸阳尉,在地方做官,受到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赏识。当时,突厥来犯,裴行俭带兵突厥,推荐他担任了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