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周军事家韦孝宽有什么功劳?他结局如何?

北周军事家韦孝宽有什么功劳?他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带你观遍世界 访问量:4635 更新时间:2024/1/23 11:14:13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升迁,后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镇守东西魏交界的军事要地玉壁(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壁,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余天,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玉壁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原本较弱小的西魏,经此战后粉碎东魏想要灭亡西魏的企图。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韦孝宽原名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 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军的先锋前去平定叛乱。朝廷很欣赏他的这种行为,便任命他为统军。

随军西征

韦孝宽随冯翊郡公长孙稚挥师西进,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被任命为国子博士,代理华阴郡太守的职务。

恰好侍中杨侃担任大都督,出京镇守潼关,让韦孝宽做都督府司马。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干感到惊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3] 永安年间,朝廷任命韦孝宽为宣威将军、给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县男的爵位。

巧用离间

北魏建明二年(531年)到北魏中兴二年(532年),韦孝宽为都督,随荆州刺史源子恭镇守襄城,因功任析阳郡守。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二人关系甚好,而且政绩出众,被荆州吏人称为联璧,传为美谈。

北魏孝武帝初年,韦孝宽以都督的身份,单独镇守襄城。北周文帝宇文泰从原州(治高平城,及今宁夏固原县)进军雍州,命令韦孝宽随大军前往。等到攻下潼关后,当即任命他为弘农郡太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与独孤信入守洛阳。又与宇文贵、怡峰应接颍州义徒,于颍川大破东魏将任祥、雄。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十一月,韦孝宽攻克东魏豫州城,俘获豫州刺史冯邕。又参与河桥之战,西魏军作战不利,时边境骚乱,宇文泰令韦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不久,迁南兖州刺史。 同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再次攻占宜阳,派扬州刺史牛道恒鼓动招诱西魏边境的百姓,韦孝宽为此深感忧虑。于是派间谍寻求到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信中说到牛道恒归顺的意图,又假造了灯灰烤焦的痕迹,就像这封信是在灯下书写的一样,又让间谍回头把这封信送到段琛的军营中。段琛得到这封信后,果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所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韦孝宽知道敌方已经离心,相互牵制,于是天天出动奇兵突然袭击,终于俘获了段琛和牛道恒等人,崤山、渑池一带于是安定了。

西魏大统五年(539年),韦孝宽进爵为侯。大统八年(542年),转晋州刺史。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八月,并州刺史王思政转任荆州刺史,并推荐韦孝宽接替他的职位,韦孝宽遂率军镇守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兼摄南汾州(故治及今山西吉县)事,进授大都督

玉壁攻守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倾山东之兵自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出发,向西魏大举进攻。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处于汾水的下游。西魏设在这里的要塞对东魏的晋州威胁很大,所以高欢决定先攻玉壁。九月,东魏军连营数十里,包围玉壁,以引诱西魏军出战,韦孝宽据城固守。

十月,东魏军攻城,昼夜不停。韦孝宽则随机应变,竭力抗御。东魏军在城南筑土山,欲居高临下攻城。城上先有二楼,韦孝宽缚木加高城楼,令始终其高于土山,并多备战具以御之,使东魏军不能得逞。 高欢派人对城中说:“纵使你把楼架到天上,我也会穿过城去捉拿你。”东魏军于是改变战术,在城南挖掘10条地道,又用“孤虚法”,集中兵力攻击北城,昼夜不息。北城向来是天险,韦孝宽挖掘长沟,切断东魏军的地道,并派兵驻守,待东魏军挖至深沟时,即将其擒杀。韦孝宽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备好火种,发现东魏军在地道中潜伏,便将木柴塞进地道,投火燃烧,还借助牛皮囊鼓风,烈火浓烟,吹入地道,地道中的东魏士卒被烧得焦头烂额。东魏军又造“攻车”撞击城墙,所到之处,莫不摧毁。虽有排楯,也无法抵挡。韦孝宽便用布匹做成帐幔,随其所向张开,攻车撞之,布受冲击立即悬空,城墙未受损坏。东魏军又把干燥的松枝、麻秆绑到长杆上,灌以膏油燃火,去焚烧帐幔,企图连玉壁城楼一起焚毁。韦孝宽则把锐利的钩刀也绑到长杆上,等火杆攻击时,即举起钩刀割之,把正点燃的松枝、麻秆全部割掉。东魏军又转用地道,在城四周挖掘地道20条,用木柱支撑,然后以油灌柱,放火烧断木柱,使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城墙崩塌处用栅栏堵住,使东魏军无法攻入城内。 东魏军尽用攻城之术,但皆被韦孝宽所破,而且还守城有余。高欢攻城不克,后派人劝降也没有成功。高欢攻城50天,士卒死亡7万人,精疲力竭,用尽心计,仍未攻克,高欢急得旧病复发。时有陨石坠入东魏军营中,东魏军惊惧,高欢遂于十一月初一解除对玉壁的包围,撤军。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于次年正月死去。

西魏文帝元宝炬特派殿中尚书长孙绍远、左丞王悦前去慰问,并晋升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忠郡公爵,以奖其守玉壁之功。

进攻南梁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九月,韦孝宽以大将军的身份与柱国大将军、燕国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领兵5万进攻梁朝。十一月,攻克江陵(今属湖北),韦孝宽因功被封为穰县公。回军后,韦孝宽拜尚书右仆射,赐姓宇文氏。西魏废帝四年(555年)四月,宇文泰北巡,命韦孝宽还镇玉壁。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就是后来的孝闵帝,国号周,史称北周。韦孝宽官拜小司徒。明帝初年,韦孝宽升麟趾殿学士。

与齐谈判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邕即帝位,为北周武帝。周武帝以韦孝宽在玉壁之功,于玉壁置勋州,并任命韦孝宽为勋州刺史。北齐派使者到玉壁,要求两国彼此往来互通贸易。晋公宇文护认为两国相战已久,互不往来,而且皇姑和宇文护的母亲皆在北齐,此时北齐忽然派人来求交易,所以怀疑北齐别有用心,于是派司门下大夫尹公正到玉壁,与韦孝宽商讨对策。韦孝宽于是在郊外设置供帐,派尹公正接待使者,并谈及皇姑和宇文护母亲的事情,北齐使者对于此事很是和颜悦色。当时有汾州胡人抢掠到关东人,韦孝宽将其全部放还,并致书北齐,同意两国之间的交易,北齐也派人将皇姑和宇文护的母亲送回北周。

北周武成二年(560年)闰九月,韦孝宽进位柱国。当时,晋公宇文护欲东讨北齐,韦孝宽认为不可,并派遣长史辛道宪前去劝阻,但宇文护并未采纳。周军出师后,果然不利。后来孔城被攻陷,宜阳被围,韦孝宽对将帅们说应该赶紧在华谷和长秋筑城,以杜绝敌人的野心。韦孝宽于是画地形,劝说宇文护依计行事,但宇文护不采纳韦孝宽的建议,此事遂作罢。 次年三月,韦孝宽进封郧国公

攻陈淮南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欲灭北齐,统一北方。二月,韦孝宽上书陈三策。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伐北齐时,路过玉壁,察看御敌之所,深为叹羡。韦孝宽认为自己熟悉北齐虚实,便请为先锋。但周武帝认为玉壁为军事重地,非韦孝宽无人能守,所以没有同意。后及赵王宇文招率兵伐稽胡,与大军成掎角之势,周武帝才让韦孝宽为行军总管,围守华谷以做接应,韦孝宽攻克北齐四城。周武帝平晋州后,仍让韦孝宽镇守玉壁。后因为韦孝宽年老,于是诏命随驾还京。五月,韦孝宽拜大司空,出为延州总管。北周建德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宣帝继位。九月,韦孝宽进位上柱国。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二月,韦孝宽为徐兖等十一州十五镇诸军事、徐州总管。九月,宣帝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领行军总管宇文亮、梁士彦等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十一月,韦孝宽分遣杞国公宇文亮自安陆攻黄城,郕国公梁士彦攻广陵,自己率军攻打寿阳。陈帝陈顼命南兖州刺史淳于量为上流水军都督,中领军樊毅都督北讨军事及其他将领一起,率军抗击周军。不久,韦孝宽攻克寿阳(今安徽寿县),宇文亮攻克黄城,梁士彦先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继取霍州(今安徽霍山北)等地。陈军难以抵挡,遂将南、北兖、晋三州以及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山阳(今江苏淮安)、平阳(今江苏宝应西)等九郡民众徙往江南。周军乘势攻下谯州(今安徽蒙城)、北徐州(治燕县,今安徽凤阳东北)。至此,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三月,周军回师,至豫州时,宇文亮谋反,准备突袭韦孝宽,兼并其众。宇文亮的部下茹宽知道此事后,告之韦孝宽,韦孝宽于是暗中设伏。宇文亮于夜间派数百骑前来偷袭,韦孝宽将其追斩。

平定叛乱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北周静帝宇文阐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 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高素有声望,恐有异图,于是就以会葬北周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 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想要举兵讨伐他。不久便公开起兵反对杨坚。

同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动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向东讨伐。七月,军队驻扎在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打败了他们。又进军驻扎在怀县永城桥的东南。那座城既已处在要塞地带,城墙坚固,尉迟迥又已派兵把守它。众将士认为这座城处在要害,请求先攻占它。 韦孝宽说:“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如果没有攻下,那么会削减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主力部队,这座小城里的军队又能有什么作为呢?”于是带领军队驻扎在武陟,大败了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尉迟惇快马逃到了邺城。尉迟迥亲自出战,韦孝宽又打败了他。尉迟迥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游豫园被活埋。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十月,军队胜利回到京城。

大象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韦孝宽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使持节、太傅、上柱国、怀衡黎相赵洺贝沧瀛魏冀十一州诸军事、雍州牧,谥襄公。

参考资料:《周书·韦孝宽列传》

标签: 韦孝宽

更多文章

  • 玉壁初战,韦孝宽对战高欢,成就史上最精彩的城防战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韦孝宽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在讲事件之前,小编想要提一下玉壁城的由来。它是西魏非常著名的防守家王思政提出修建的,因为当时的西魏实力还比较弱小。害怕遭不住东魏的打击,于是采用保守的策略是比较稳妥的。而玉壁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三面都是巨大的深沟险壑。是一个绝佳的、非

  • 南北朝时期两大名将:韦孝宽PK斛律光,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韦孝宽

    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这话很有几分道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一段乱世,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朝,近70年间各个政权互相攻伐,涌现出一大批乱世英雄人物。北周名将韦孝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公认的北周第一名将,也有人称其为南北朝时期第一名将。但熟悉南北

  • 浅谈中国历史冷门名臣强将之韦孝宽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韦孝宽

    第九发,聊聊韦孝宽。都说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大地,名将辈出,韦孝宽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出色军事家。韦孝宽20岁时,关中有人叛乱,作为武威太守之子,他跑到都城洛阳,向朝廷请战,朝廷就给了他一个统军的小官职,他也因此发迹,通过不断的战斗成为一方统帅,期间还被大都督杨侃相中,把女儿

  • 两朝风云韦孝宽受到宇文氏重用,为何支持杨坚篡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韦孝宽

    杨坚因为开启隋朝江山,统一天下,结束了华夏在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对立和混战,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但是他篡夺北周宇文氏皇位的事情,也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讨论此事的时候,有位历史级名将对杨坚的支持一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韦孝宽。如果没有韦孝宽的支持,杨坚甚至不能在宇文赟的猜忌下全身而退,更不要说在宇

  • 第一次元嘉北伐,刘宋和北魏结怨,檀道济唱筹量沙助宋军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檀道济

    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采纳崔浩的建议,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安定无事,忽然传来柔然国入侵、攻陷云中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将柔然国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交代。柔然国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先辈中有一个叫木骨闾的人,曾是魏太武帝远祖的骑兵,因为受牵连,要被处以死刑。木骨闾摆脱魏人的控制,从大西北逃往大草原。魏人

  • 自称刘宋长城的檀道济,为什么会落得被宋文帝擒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檀道济

    身为“刘宋长城”,檀道济为这个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然而他的结局却是被自己所忠心得君主下令处死。从后续的恶果来看,宋文帝杀掉檀道济之举可谓是自毁长城,元嘉27年12月,北魏大军直逼长江北岸,宋文帝亲自带兵登上石头城,他见到大军压境的时候后悔不及。若是当初自己没有随意杀掉檀道济,如今北魏的这些

  • 宋文帝开创元嘉之治,为何要杀檀道济?绝非功高震主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刘宋一代名将。他出身南朝王牌军北府军,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起兵时,檀道济便是创业元从功臣之一。檀道济一生在历史和文化界留下两个著名的成语,其一是唱筹量沙,其二是自毁长城。唱筹量沙说的是他率兵北伐时,因为部队缺粮,他便在夜里用沙子假作粮食,一边用斗称量,一边高声唱数,用以迷惑敌人。自毁长城

  • 南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一生忠君爱国,最后的结局却如此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檀道济

    刘裕自立门户,把都城定在了建康,国号是“宋”,就被称为刘宋政权。刘宋的建立终结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在以前的朝代中,刘宋政权的疆域面积是十分的辽阔的,被李贽誉为“乱世之君”,多年混乱的局面,终于由他终结了,百姓为之庆幸,为他欢呼。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明主犯了,所有开国皇帝都犯的错误,就是猜忌那些有功

  • 宋文帝:你懂个屁 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 不杀就改朝换代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檀道济

    中国一部史书,写满了权谋诈术。人性的阴暗面在历史进程中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许多国之干城常毁在自家人手上,留下无数让人扼腕叹息的冤案。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南方是刘裕代东晋建立的刘宋帝国。宋之大将檀道济,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

  • 刘宋“万里长城”-檀道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檀道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刘宋的建立者,刘寄奴,当年挥师北上而战无不胜,诚然离不开刘裕的文治武功,但是麾下那些名将的光芒,也注定无法被掩埋,比如王镇恶(前秦王猛之子),比如那位战功赫赫却功高震主而死的檀道济,自号刘宋万里长城,笑刘义隆自毁长城,果然之后刘宋进入守势,刘义隆后悔不已,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