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发,聊聊韦孝宽。
都说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大地,名将辈出,韦孝宽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出色军事家。
韦孝宽20岁时,关中有人叛乱,作为武威太守之子,他跑到都城洛阳,向朝廷请战,朝廷就给了他一个统军的小官职,他也因此发迹,通过不断的战斗成为一方统帅,期间还被大都督杨侃相中,把女儿嫁给了他。
只能打架的人是做不了名将的,韦孝宽也是一个相当有头脑的人,他善用谍战,利用敌人阵营里的风生草动搞事情。他让人模仿东魏扬州刺史牛道恒的笔迹写诚心归顺西魏的假信,还刻意把这个假信搞到被毁之前抢救下来的样子,然后收买了东魏的间谍,让这个间谍带着这封信交给东魏主帅,靠着这一手谍中谍顺利除掉了这个扬州刺史,使战局出现了转机。如果说这个牛道恒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领,这一手操作是个开胃小菜,那接下来的则是让他成名的硬菜了。
首先是玉璧防卫战。玉璧是东西魏之间的战略要地,东魏丞相高欢集20万大军誓要踏平玉璧,活捉西魏国主。但生不逢时,镇守玉璧的韦孝宽让他领略到了什么叫固若金汤。高欢使尽了浑身解数,用尽了攻城招数,但韦孝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硬是让高欢部队死伤7万余人后灰头土脸的撤军,回军途中病死了,说是被韦孝宽气死的,一点也不为过。(下图是抄写的前人描述的这段历史)
经玉璧一战,东魏由盛转衰,后被高欢儿子篡朝为北齐,西魏也被宇文泰该旗易帜为北周,实力也强过他,也多次出兵北齐,但北齐也有一名名将斛律光,屡屡挡住北周的攻势,可以说是北齐最后一道长城。这时候韦孝宽出手了,他安排人编制了一首民谣,意思就是斛律光要取北齐而代之,然后让间谍在北齐传唱,北齐国主也信以为真,就把斛律光给杀了。就这样,韦孝宽不费一兵一卒又灭了一个劲敌。
名将都有头脑,有头脑的名将可不止会打仗。
南北朝的时候没有北斗定位,也没有各种导航,官道边上都是用土墩记录距离,一般都是每一里设一个土堆,但是一下雨,土堆容易被冲跑,得反复维护。韦孝宽当雍州刺史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就命人用槐树代替土堆,这样既不用维护,还可以让行人乘凉。朝廷闻知此事,很是赞赏,问他怎么想到的这主意,这哥们没说自己怎么想到的,而是洋洋得意的说:
岂得一州独尔,当令天下同之
。(这句话也是血色衣冠为其设计的台词)。于是朝廷令诸州夹道每隔一里种植一树,每十里种三棵,百里则种五棵。
优秀的人,敢于毛遂自荐;优秀的人,敢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优秀的人,更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提前的准备和策划,毛遂自荐只会变成不自量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则会变成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