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玉壁初战,韦孝宽对战高欢,成就史上最精彩的城防战

玉壁初战,韦孝宽对战高欢,成就史上最精彩的城防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骆春琴 访问量:435 更新时间:2024/1/18 23:37:59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在讲事件之前,小编想要提一下玉壁城的由来。它是西魏非常著名的防守家王思政提出修建的,因为当时的西魏实力还比较弱小。害怕遭不住东魏的打击,于是采用保守的策略是比较稳妥的。

而玉壁的地理位置十分的优越,三面都是巨大的深沟险壑。是一个绝佳的、非常易守难攻的地方。而且玉壁城坐落于黄河的东边,正好可以阻挡组高欢向西进军的道路,玉壁城其实就是西魏防守线的第一道。

韦孝宽颇有谋略,被王思政举荐为玉壁守将

王思政修筑完玉壁城,在他离开玉壁之前,向宇文泰推荐了韦孝宽作为玉壁的守将。彼时的韦孝宽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将因为玉壁而响亮,他的荣耀将因玉壁而辉煌。

在公元546年,已经50岁高龄的高欢还没有死心。重新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想要再次讨伐西魏。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西魏给剿灭了,安定整个北方。而玉壁城自然是他不能绕过的前卫了。

为了成功的拿下玉壁城,高欢这个老滑头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方法与手段。不过都被韦孝宽用机智的谋略所化解,这两个人一攻一守的对决,成了古代攻城防卫战中最为精彩的一战。

高欢陈兵玉璧,将汾河水改道,引韦孝宽组织挖井

众所周知,断粮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水都没得喝。被断了水源的人们,最多只能坚持三天。所以在两军刚刚开战交锋的时候,老狐狸高欢就已经把视线放在了玉壁城北边的汾河上。汾河作为玉壁城最为主要的水源,为玉壁城内的军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生活用水。

高欢为了让玉壁城内的军民早日投降,开凿了新的河道。将汾河的水引流到别的地方,断了城内的水源。而汾河作为玉璧城内的重要水源,为城内军民提供日常用水。突然水源被东魏军这么一切断,西魏军军中确实也闹起了不小动静。

不过这区区小事难不倒韦孝宽这个足智多谋的守将,原来他仗着玉璧地理条件特殊,拥有多条纵横的地下暗河。于是组织了人员在城中挖了井,从井中取水喝,照样保证了将士们的日常用水。

高欢组织造山,引韦孝宽组织造楼

前文已经说到玉壁城的地势十分优越,三面都是沟壑断崖。东魏大军于是在唯一能进攻的城南建起了一个高高的土山,从土山上面向下射箭,攻到玉壁城内。韦孝宽便命令属下的人伐木,用木板来把自己城内原有的木楼给加高。搞的比土山还高,东魏自然就无法再用居高临下的箭攻了。

高欢军使用地道战,韦孝宽军“守株待兔”

高欢看到这一个计谋也落空了,于是在城南挖了数十条的地道。同时又故意用全力攻击城门,想要让韦孝宽放松警惕。但是韦孝宽没有让高欢得逞,不仅识破了高欢的诡计,还顺势沿着城也挖掘了一些地道。在敌军以为已经从地道中顺理到达城内的时候,西魏军主动进行攻击。

当东魏军探出脑袋时,直接枭去他们的首级。而当东魏军蜷缩在地道当中时,就选择用火去烧或在地道口处堆放木柴,并采用鼓风机源源不断的向地道内吹烟,进行烟呛攻击。如此一来,东魏军被“守株待兔”的西魏军给绞杀了许多。

高欢军使用“冲车”,韦孝宽军“以柔克刚”

高欢一计不成又生意计,用上了一种由巨大木头制成的攻城神器,名为“冲车”。东魏的军队推着冲车,一次一次的撞击着城墙。眼看这样下去,城墙就会倒塌。这样的危机情况也并没有难到韦孝宽,他用布匹做成宽厚的帷幔。然后从城墙上面放下去,遮住城墙,靠着布匹的韧性化解了冲车的冲劲。

高欢军使用竹竿放火,韦孝宽军“将计就计”

高欢见冲车失去作用,便用火烧帷幔。东魏军将干燥的树枝、麻杆绑在长杆上,灌上燃油点燃,以其烧掉帷幔。而韦孝宽则命守军将钩刀绑在长杆上,割掉点燃物。火球落下,烧死不少东魏士兵。高欢用火焚烧帐幔,希望火势蔓延到城墙上。韦孝宽割断帐幔,城墙下的大火反而阻挡了东魏军的进攻。

高欢军改用地道焚柱法,韦孝宽军“亡羊补牢”

高欢还不死心,又再次派人挖地道。这次只挖到城墙边,然后用木桩顶住墙体。等东魏军都撤出后,他再让人烧掉木桩。等木头毁掉以后城墙就开始大面积塌陷。而韦孝宽这次在已经形成缺口的地方死死的用栅栏抵住,死也没有放敌人进城。

高欢劝降韦孝宽无果只得撤军,韦孝宽成就史上最精彩的城防战

这么多招数和套路用了一遍,但是玉壁城依然屹立不倒。丝毫都没有破绽,高欢看强行攻进去是不行了,于是就采用了攻心大法。先是派说客进城去找韦孝宽谈,韦孝宽自然是宁死都不肯投降。

高欢又派人往城里射箭,让玉壁城中的军民看,高价悬赏韦孝宽的人头。韦孝宽自然不会吃亏,依葫芦画瓢的把箭射了回去,劝高欢的手下取下高欢的人头。高欢实在耗不下去了,直接拉出韦孝宽的侄子。如果韦孝宽不肯投降的话,就立刻杀掉他的侄子。韦孝宽连理都没有理他。

终于,高欢黔驴技穷了,浩浩荡荡的率领二十万大军想要歼灭西魏。没想到连人家的第一个门都没进去,还白白损失了一半多的人马。看着堆积如山的自家将士们的尸体,高欢感到十分悔恨。高欢也因为此次战役气坏了自己的身子,在撤军之后没多久,他就一命呜呼了。

总评:

通过玉壁城的这一场战役,一下子扭转了东魏和西魏的形势。东魏因为这一场大战损失十分惨重,停止了对西魏的讨伐。而西魏趁机大力的发展国力,进行改革,最终整体实力超过了东魏,成为了宇文泰统一北方的转折点。

韦孝宽与高欢你来我往的攻城守城战,情节起伏刺激,看的人不禁拍手为韦孝宽称快。从此韦孝宽的名讳也就与玉壁城挂上了钩,但凡提到韦孝宽或者守城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紧张刺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玉壁之战啊!各位看官有何其他高见,欢迎在评论区与小编一同讨论交流。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标签: 韦孝宽

更多文章

  • 南北朝时期两大名将:韦孝宽PK斛律光,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韦孝宽

    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这话很有几分道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一段乱世,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朝,近70年间各个政权互相攻伐,涌现出一大批乱世英雄人物。北周名将韦孝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公认的北周第一名将,也有人称其为南北朝时期第一名将。但熟悉南北

  • 浅谈中国历史冷门名臣强将之韦孝宽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韦孝宽

    第九发,聊聊韦孝宽。都说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大地,名将辈出,韦孝宽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出色军事家。韦孝宽20岁时,关中有人叛乱,作为武威太守之子,他跑到都城洛阳,向朝廷请战,朝廷就给了他一个统军的小官职,他也因此发迹,通过不断的战斗成为一方统帅,期间还被大都督杨侃相中,把女儿

  • 两朝风云韦孝宽受到宇文氏重用,为何支持杨坚篡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韦孝宽

    杨坚因为开启隋朝江山,统一天下,结束了华夏在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对立和混战,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但是他篡夺北周宇文氏皇位的事情,也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讨论此事的时候,有位历史级名将对杨坚的支持一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韦孝宽。如果没有韦孝宽的支持,杨坚甚至不能在宇文赟的猜忌下全身而退,更不要说在宇

  • 第一次元嘉北伐,刘宋和北魏结怨,檀道济唱筹量沙助宋军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檀道济

    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采纳崔浩的建议,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安定无事,忽然传来柔然国入侵、攻陷云中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将柔然国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交代。柔然国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先辈中有一个叫木骨闾的人,曾是魏太武帝远祖的骑兵,因为受牵连,要被处以死刑。木骨闾摆脱魏人的控制,从大西北逃往大草原。魏人

  • 自称刘宋长城的檀道济,为什么会落得被宋文帝擒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檀道济

    身为“刘宋长城”,檀道济为这个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然而他的结局却是被自己所忠心得君主下令处死。从后续的恶果来看,宋文帝杀掉檀道济之举可谓是自毁长城,元嘉27年12月,北魏大军直逼长江北岸,宋文帝亲自带兵登上石头城,他见到大军压境的时候后悔不及。若是当初自己没有随意杀掉檀道济,如今北魏的这些

  • 宋文帝开创元嘉之治,为何要杀檀道济?绝非功高震主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刘宋一代名将。他出身南朝王牌军北府军,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起兵时,檀道济便是创业元从功臣之一。檀道济一生在历史和文化界留下两个著名的成语,其一是唱筹量沙,其二是自毁长城。唱筹量沙说的是他率兵北伐时,因为部队缺粮,他便在夜里用沙子假作粮食,一边用斗称量,一边高声唱数,用以迷惑敌人。自毁长城

  • 南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一生忠君爱国,最后的结局却如此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檀道济

    刘裕自立门户,把都城定在了建康,国号是“宋”,就被称为刘宋政权。刘宋的建立终结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在以前的朝代中,刘宋政权的疆域面积是十分的辽阔的,被李贽誉为“乱世之君”,多年混乱的局面,终于由他终结了,百姓为之庆幸,为他欢呼。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明主犯了,所有开国皇帝都犯的错误,就是猜忌那些有功

  • 宋文帝:你懂个屁 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 不杀就改朝换代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檀道济

    中国一部史书,写满了权谋诈术。人性的阴暗面在历史进程中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许多国之干城常毁在自家人手上,留下无数让人扼腕叹息的冤案。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南方是刘裕代东晋建立的刘宋帝国。宋之大将檀道济,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

  • 刘宋“万里长城”-檀道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檀道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刘宋的建立者,刘寄奴,当年挥师北上而战无不胜,诚然离不开刘裕的文治武功,但是麾下那些名将的光芒,也注定无法被掩埋,比如王镇恶(前秦王猛之子),比如那位战功赫赫却功高震主而死的檀道济,自号刘宋万里长城,笑刘义隆自毁长城,果然之后刘宋进入守势,刘义隆后悔不已,而这

  • 弱不禁风一老将,屡败北魏胡狼兵 南梁名将韦睿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韦睿

    韦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出身望族门,少年以孝始名闻。初仕雍州主簿职,为官清正身自廉。南齐末年避祸乱,重回故乡守上庸。追随萧衍灭南齐,辅佐萧衍成梁帝。立国有功拜廷尉,封赏爵位都梁子。六十三岁始领兵,豫州击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