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北朝时期两大名将:韦孝宽PK斛律光,谁更胜一筹?

南北朝时期两大名将:韦孝宽PK斛律光,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谭永来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3 15:32:05

我们常说“乱世出英雄”,这话很有几分道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一段乱世,从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朝,近70年间各个政权互相攻伐,涌现出一大批乱世英雄人物。

北周名将韦孝宽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是公认的北周第一名将,也有人称其为南北朝时期第一名将。但熟悉南北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同一时期,北齐名将斛律光,似乎战功更显。

北周和北齐是死敌,多年来互相攻伐,作为北齐第一名将,斛律光多次率军出战,其对手也大多是北周军,基本每次都取胜,是名符其实的“常胜将军”。

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不少人却称韦孝宽为南北朝第一名将呢?

下面,我们通过两人的经历和战绩,看能否找到答案。

一、作战功绩对比:两人都是早年成名,作战勇猛,战功赫赫,率军作战难分高下

韦孝宽生于509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三朝。

斛律光生于515年,比韦孝宽小6岁,历经北魏、西魏、北周,两人同是北魏末年人,年龄相仿,都历经三朝。

韦孝宽:一战成名,气死高欢,玉壁之战成经典

北魏末年,韦孝宽20岁时,萧宝夤在关右发动叛乱,韦孝宽主动请战,以统军身份随军出征,作战立功,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华阴郡太守。当时,侍中杨侃镇守潼关,十分欣赏韦孝宽的才能,将其调到自己手下任司马,并将女儿嫁给他。

后来,东魏统帅高欢率十万大军西征,攻伐潼关。韦孝宽奉命率两万人迎战,在众寡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韦孝宽巧用伏击战,以小股兵马佯装败逃,将敌人前锋部队引入埋伏圈,一举全歼东魏前锋部队,活捉大将窦泰。

之后,韦孝宽又在颍川大败东魏将领任祥、雄;攻下东口,夺取豫州,活擒豫州刺史冯邕。因屡立战功,韦孝宽不断升迁。

韦孝宽最负盛名的一场战役是玉壁之战。546年10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重兵围攻西魏玉壁,意图拿下战略要地玉壁,打通西进关口。镇守玉壁的西魏守将韦孝宽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取综合防守策略,坚守城池。

这场战役,高欢采取了土攻、火攻、地道战、心理战等多种攻击手段,韦孝宽沉着应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高欢围城近两个月,将士精疲力竭,十几万大军因受伤、患病折损一半,高欢无计可施,气火上身而病倒,只好趁夜溃退,回去后不到两个月,因愤恨恼怒,抑郁病亡。“神武苦战六旬,伤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发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北史》)

韦孝宽在玉壁保卫战中,审时度势,智破敌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防守战例。玉壁之战也让韦孝宽一战成名,至今为后人乐道。

斛律光:“射雕英雄”,作战勇敢,百战百胜威名传

斛律光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武艺高强。17岁时,跟随父亲斛律金进攻关中,斛律光飞马射中西魏宇文泰部将莫孝晖,将其活捉,深受高欢、高澄父子赏识。

一次,斛律光跟随高澄出猎,看到一只大雕在空中飞翔,弯弓搭箭,一箭射下,从此,“落雕都督”的美称不胫而走,因功先后升为征虏将军、左卫将军。

北齐文宣帝时期,斛律光曾以5000兵力攻下北齐边境的天柱、新安、牛头三个边城戍所;后又率兵夺取了北周的绛川、白马、浍交、翼城等四戍。562年底,周武帝宇文邕派尉迟迥、宇文迟,率十万大军进攻洛阳,斛律光以五万骑兵迎击,在邙山相遇,大败周军,斩获三千首级,将尸体堆成京观,威震四方。

之后,斛律光又在洛阳大败北周大将宇文梁士彦、梁景兴;在宜阳大败北周宇文宪、拓跋显敬,俘虏宇文英、越勤世良等北周将领,斩杀北周名将梁景兴。史载其“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北齐书》)——从作战以来,从未失利过,敌人都很畏惧他。

特别是老对手北周,作战时遇到斛律光,甚至不战而逃。562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进攻平阳,斛律光率步骑三万兵马迎战,达奚成兴听闻斛律光出战,闻讯退逃。斛律光乘势追击,深入北周境内,俘获二千多人而归。

北周武帝宇文邕早有吞并北齐之心,在斛律光生前,多次较量,败多胜少,只好耐心等待时机。572年,斛律光死后,宇文邕高兴得大赦天下。五年后宇文邕率兵攻灭北齐,特意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宇文邕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攻下邺城来?”“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一个将领,能让对手如此忌惮、敬佩,充分体现了斛律光的作战本领和威名远扬。

二、才智谋略对比:韦孝宽智勇双全,治军、理政谋略过人;斛律光勇猛无比,但才智谋略远逊于韦孝宽

韦孝宽除了作战勇猛,还很有才智谋略,是个智勇双全的儒将。韦孝宽的才智在军事、理政方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韦孝宽在军事上善于“用智”。韦孝宽是个“谍战”高手,曾多次使用间谍战、离间计,让对方内斗,削弱战斗力。任宜阳太守期间,东魏将领段琛攻战宜阳,派阳州刺史牛道恒鼓动西魏边境百姓叛乱。韦孝宽派间谍找来牛道恒的笔迹,模仿其笔迹写了一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内容是牛道恒想投降西魏。

韦孝宽还把信中弄了些被火星烤灼的痕迹,看起来像是在灯下写的。然后派间谍将信件投到段琛军营。段琛看到后,果然对牛道恒产生怀疑,就处处限制牛道恒的行动。牛道恒也因此恼怒,互相提防。韦孝宽趁其内斗,突然发兵,大获全胜,生擒段琛、牛道恒等人。

北周最忌惮北齐大将斛律光,多次败于其手。为了除掉斛律光,韦孝宽就编造了一首谣言“百升(斛)飞上天,明月(斛律光字明月)照长安”“高山(北齐皇帝高纬)不摧自崩,槲(斛)树不扶自竖”,派间谍到北齐都城到处传唱,诬陷斛律光有不臣之心。

谣言传到北齐朝廷,北齐宰相祖珽正好和斛律光不和,就借机向后主高纬谗言,说斛律光早就有谋反之心。昏庸的高纬不辨真假,诛杀了斛律光及其全族。

韦孝宽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北周最大的威胁。

韦孝宽的才智还体现在理政上。任雍州刺史期间,他看到当时记录里程的标志,都是每隔一里设置一个土堆,每次下雨都因冲塌需要修补,就下令种植槐树代替土堆,既科学又省事。周文帝宇文泰看到后,大加赞赏,下诏全国推广。

任勋州刺史时,他对内安抚百姓,对外利用北齐的求和心理,双方商定边境通商,和睦相处,放还当地胡人抢夺的北齐人口,说服北齐送还了此前扣押的北周皇室亲族数人。

斛律光勇武过人,主要体现在战场上。他率军和北周作战20多年,基本百战百胜。和韦孝宽在战场上正面对阵,史书明确记载不多,最有名的是汾水之战,大败韦孝宽。

571年,韦孝宽率步骑一万多人,进攻平陇。斛律光在汾水北边迎战,将韦孝宽打得大败,俘获、斩杀周军上千人。斛律光乘胜追击,夺取北周领土数百里。“柱国韦孝宽等步骑万余,来逼平陇,与光战于汾水之北,光大破之,俘斩千计。”(《北齐书》)

斛律光作战有勇有谋,战场上所向披靡,是有名的常胜将军,但才智学识不如韦孝宽。他入朝任北齐丞相后,虽然多次向朝廷提建议,但因为朝政被祖珽、陆令萱等奸佞之人把持,后主高纬又昏庸荒唐,斛律光在理政方面没有什么明显政绩。

三、性格处事对比:韦孝宽性情温和,有才有识,为人处事老成稳重;斛律光性情刚烈,暴燥严厉,威严有余不善回旋

史载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性格沉稳,又有才学,在治军作战上勇谋兼备;在理政处事上,善于笼聚人心,人际关系融洽,从间谍、士兵到领导,对他都很信任。

任析阳郡守期间,与时任新野郡守的名将独孤信同处荆州,两人亲密无间,政绩也都很出色,被当地人称为“联璧”,声名远扬。他镇守边城多年,对内善于抚慰边民,对外多次抵御外敌侵犯,附近百姓多有前来归附者。晚年任行军总管时,他进军淮南,刚到达不久,南朝陈国边城守将就主动派人联系,表示降服。因此朝廷和百姓都称赞他,他72岁善终,死后被赠封为太傅。

斛律光的性格和韦孝宽相反。他性情耿直,刚猛急燥,对手下很严厉,治军带兵主要靠威严和刑罚。在筑城守边时,他常常鞭挞役夫,极其残暴。“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督众,唯仗威刑。版筑之役,鞭挞人士,颇称其暴。”(《北齐书》)这种性格特点,虽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能打胜仗,但不容易归笼人心,特别是在日常,刚直有余,灵活不足,很容易得罪人。

他与朝臣的关系就体现了这点。因为性格耿直,一向看不惯朝廷中的小人作恶,经常斥骂他们,人际关系搞得很僵,终被祖珽、陆令萱等诬陷谋反,丢了性命。

韦孝宽能否称得上南北朝第一名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作战、谋略、处事等方面,与斛律光相比,韦孝宽的综合素质无疑高于斛律光。

读者朋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北齐书》《北史》《周书》)

标签: 韦孝宽

更多文章

  • 浅谈中国历史冷门名臣强将之韦孝宽

    历史人物编辑:利利历史标签:韦孝宽

    第九发,聊聊韦孝宽。都说乱世出英雄,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大地,名将辈出,韦孝宽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出色军事家。韦孝宽20岁时,关中有人叛乱,作为武威太守之子,他跑到都城洛阳,向朝廷请战,朝廷就给了他一个统军的小官职,他也因此发迹,通过不断的战斗成为一方统帅,期间还被大都督杨侃相中,把女儿

  • 两朝风云韦孝宽受到宇文氏重用,为何支持杨坚篡夺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雅俗共赏容标签:韦孝宽

    杨坚因为开启隋朝江山,统一天下,结束了华夏在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对立和混战,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但是他篡夺北周宇文氏皇位的事情,也成为历史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在讨论此事的时候,有位历史级名将对杨坚的支持一定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韦孝宽。如果没有韦孝宽的支持,杨坚甚至不能在宇文赟的猜忌下全身而退,更不要说在宇

  • 第一次元嘉北伐,刘宋和北魏结怨,檀道济唱筹量沙助宋军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檀道济

    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采纳崔浩的建议,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内安定无事,忽然传来柔然国入侵、攻陷云中的消息。这里有必要将柔然国的来龙去脉作一个简要交代。柔然国是匈奴人的一个分支,先辈中有一个叫木骨闾的人,曾是魏太武帝远祖的骑兵,因为受牵连,要被处以死刑。木骨闾摆脱魏人的控制,从大西北逃往大草原。魏人

  • 自称刘宋长城的檀道济,为什么会落得被宋文帝擒杀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檀道济

    身为“刘宋长城”,檀道济为这个王朝可谓是鞠躬尽瘁、忠心耿耿,然而他的结局却是被自己所忠心得君主下令处死。从后续的恶果来看,宋文帝杀掉檀道济之举可谓是自毁长城,元嘉27年12月,北魏大军直逼长江北岸,宋文帝亲自带兵登上石头城,他见到大军压境的时候后悔不及。若是当初自己没有随意杀掉檀道济,如今北魏的这些

  • 宋文帝开创元嘉之治,为何要杀檀道济?绝非功高震主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大百娱乐谈标签: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刘宋一代名将。他出身南朝王牌军北府军,刘宋王朝开国皇帝刘裕起兵时,檀道济便是创业元从功臣之一。檀道济一生在历史和文化界留下两个著名的成语,其一是唱筹量沙,其二是自毁长城。唱筹量沙说的是他率兵北伐时,因为部队缺粮,他便在夜里用沙子假作粮食,一边用斗称量,一边高声唱数,用以迷惑敌人。自毁长城

  • 南朝第一名将檀道济,一生忠君爱国,最后的结局却如此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以史为鉴的背后标签:檀道济

    刘裕自立门户,把都城定在了建康,国号是“宋”,就被称为刘宋政权。刘宋的建立终结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也是在以前的朝代中,刘宋政权的疆域面积是十分的辽阔的,被李贽誉为“乱世之君”,多年混乱的局面,终于由他终结了,百姓为之庆幸,为他欢呼。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明主犯了,所有开国皇帝都犯的错误,就是猜忌那些有功

  • 宋文帝:你懂个屁 杀檀道济是自毁长城 不杀就改朝换代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檀道济

    中国一部史书,写满了权谋诈术。人性的阴暗面在历史进程中堂而皇之地记录下来。许多国之干城常毁在自家人手上,留下无数让人扼腕叹息的冤案。南北朝时期,北方是强大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南方是刘裕代东晋建立的刘宋帝国。宋之大将檀道济,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

  • 刘宋“万里长城”-檀道济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檀道济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说的就是刘宋的建立者,刘寄奴,当年挥师北上而战无不胜,诚然离不开刘裕的文治武功,但是麾下那些名将的光芒,也注定无法被掩埋,比如王镇恶(前秦王猛之子),比如那位战功赫赫却功高震主而死的檀道济,自号刘宋万里长城,笑刘义隆自毁长城,果然之后刘宋进入守势,刘义隆后悔不已,而这

  • 弱不禁风一老将,屡败北魏胡狼兵 南梁名将韦睿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韦睿

    韦睿 (442年-520年9月20日),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韦睿出身望族门,少年以孝始名闻。初仕雍州主簿职,为官清正身自廉。南齐末年避祸乱,重回故乡守上庸。追随萧衍灭南齐,辅佐萧衍成梁帝。立国有功拜廷尉,封赏爵位都梁子。六十三岁始领兵,豫州击败北

  • 军事家韦睿,怎样带兵解钟离之围,展现军事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韦睿

    姚察曾言道:“韦睿起上庸以附义,其地比惔则薄,及合肥、邵阳之役,其功甚盛,推而弗有,君子哉!”在当初南梁政权建立之时,这韦睿虽然并没能在战场上展露自己的出色才华,但他却坐镇后方,使得梁武帝无后顾之忧。面对南梁方面势力范围不断的扩大,北魏方面自然也不会做视不管,其中钟山王等人集结大量军队,对钟离发起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