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晋一百名人图】为什么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有雄才大略

【三晋一百名人图】为什么说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有雄才大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叻影视 访问量:3607 更新时间:2024/1/22 18:28:36

拓跋珪(371-409)

鲜卑族拓跋部,北魏朝的建立者,

使落后的鲜卑族一跃进入先进明行列。

对结束北方十六国长期混乱局面,走统一,起了积极作用。

文可订国制,武能拓四疆。

原本业游牧,跃进封建行。

拓跋珪,字涉珪,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王朝的建立者,史称道武帝。拓跋珪刚生下时,“保者以帝体重倍于常儿,窃独奇怪。弱而能言,目有光耀,广颡大耳,众咸异之”(《魏书·太祖纪》)。

鲜卑原为我国北方一个“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的游牧民族,占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广大区域。自东汉起,常与汉族接触;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接受西晋封号,称代王,曾都繁峙(今山西浑源)。376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兵灭代,拓跋珪流落漠北。838年,前秦在“淝水之战”大败后崩溃,北方大乱。素有“兴复洪业,光扬祖宗”之志的拓跋珪乘机而起,于386年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大会诸部落,受众酋长拥戴,恢复代国,即代王位。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正式称帝。

拓跋珪雄才大略,文能理国,武能拓疆,即代王位后,迅速采取诸多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很快在北方建立起一个封建大国。

在军事上,建魏次年(387),即实行“班赐制”,按战功赏赐群臣将士虏获物,使拓跋部成为惟他是从、勇猛好战的集团。他依靠这支强悍的军队,四面征讨,几乎每战必胜。388年,攻库莫奚(东胡种);389年,攻解如部;390年,攻高车回纥;391年,攻刘卫辰部(南匈奴的别支)。均获大胜,得男女人口及牛马羊杂畜无数,黄河以南(河套)众部落皆来归附。自395至398年,挥师东向,经三次大战,攻占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不久,又攻克并州(今太原西南),黄河以北广大州郡尽归所有。

在政治方面,拓跋珪“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他潜心寻求汉族士人的支持,建立正规的封建制度和政治机构:“典官制,立爵品”;“定律令,申科禁”;“撰郊庙、社稷、朝觐、飨宴之仪”;“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事太学生员三千人”;“定律吕,协音乐”;“造浑仪,考天象”等等。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官员,一般皆用汉族文人;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督察,派员巡视各州郡,查办不法。在京都“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接纳众多汉儒学士,或著书修史,或讲学授业,“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使平城成为北魏的政治文化中心。

在经济方面,拓跋珪很重视农业,实行“息民务农”的农业政策。在平城四周,划定“东至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及善无(今山西右玉)、南极阴馆(今山西代县)、北尽参合(今山西阳高)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按农业成绩,评定部帅的功过。“散诸部落,始固为编户”,使游牧的鲜卑部民定居于土地之上,主要从事农业。又“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鲜卑慕容部)、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伎巧十余万口,以充京师”,计口授田,发给耕牛。拓跋珪还亲耕籍田,特为百姓做出表率。

拓跋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推行新政策,使本属野蛮落后的鲜卑族迅速走向文明,使鲜卑族的原始部落制度不可逆转地步入封建化的轨道。拓跋珪是鲜卑族一位推动本民族社会前进的伟大人物。同时,他建立的强大的北魏王朝,为结束十六国的长期混乱局面和统一中国北方创造了良好条件,因而,他对中国历史也是有巨大贡献的。

在拓跋珪推动鲜卑族迅猛前进、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鲜卑贵族与皇帝间、汉族与鲜卑族间的种种深刻矛盾也深深困扰着拓跋珪。在他因“服寒食散”,“药数发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鲜卑族失去特权的贵族守旧势力,通过他的逆子拓跋绍将他杀害了。是时,拓跋珪年仅39岁。

标签: 拓跋珪

更多文章

  •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姨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什么要娶自己的姨母,这是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夫妻关系是严格受制于制度和伦理规范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个历史上的传说,以及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汉族宗法制度中姻亲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在传统汉族文化中,夫妻关系是属于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在宗法制度中,

  • 拓跋珪建立北魏的过程中,其母亲做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拓跋珪

    在南北朝的乱世中,北魏之所以能够从北方的诸多政权中脱颖而出,这和北魏早期领导人出色的军事政治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北魏早期的即位帝王不但能够在战争中保持出色的战绩,而且很好地重建了其内部的政治秩序,使其从游牧民族逐渐转变为成熟的封建政权。在这个过程中北魏建立者拓跋珪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其在前秦失势之后迅

  • 两朝风云拓跋绍弑父不只因拓跋珪残暴,更重要是皇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辟了北朝时代,被认为是为北魏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英雄人物。由于在执政后期常服食一种叫“寒食散”的补药,导致他身体日渐虚弱,而性格也越发暴虐,最终使其被次子拓跋绍所杀,不到四十岁便英年早逝。对于拓跋绍选择弑杀拓跋珪原因,各种历史书上都有所记载。主流的意见认为,拓跋绍弑父是因为拓跋珪的残

  • 两朝风云拓跋珪以魏为国号,为何不继承祖上代王的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拓跋珪

    如果说刘裕建立宋国是南朝开始的标志,那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魏国便是北朝的中流砥柱。这两个国家分南北而对峙,以后有多次改朝换代,组成了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仔细查看北朝历史,却发现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拓跋珪建立的魏国被称为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国家。然而从鲜卑拓跋氏的历史来看,拓跋氏在祖上所采用的封号

  • 评历代帝王系列之北魏太祖拓跋珪:我眼中拓跋珪忘恩负义残忍暴虐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拓跋珪

    拓拔珪是鲜卑族人,北魏的开国皇帝,一代雄主,一生南征北战,降服草原诸部,灭慕容后燕逐鹿中原,战姚氏后秦欲霸天下。史书对拓拔珪的评价还是蛮高的。但我对拓拔珪的评价就是忘恩负义残忍暴虐。为什么我对拓拔珪有这样的评价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为什么说拓拔珪忘恩负义?因为拓拔珪对帮助过自己的后燕恩将仇报

  • 刘裕北伐后秦,向拓跋嗣借道,军师:卞庄刺虎,让他们过去吧

    历史人物编辑:黑马娱乐标签:拓跋嗣

    公元417年,这一年正是北魏的泰常元年,东晋的皇帝司马德宗派太尉刘裕北伐后秦,这是《魏书》中的描述,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东晋,太尉刘裕早己掌控了东晋的朝政大权,北伐后秦完全是刘裕的决策。刘裕兵分七路大军,水陆并进,自己亲率东晋军主力从彭城出发,乘水军战船自淮水、泗水入黄河,准备逆黄河西上进军洛阳,刘裕

  • 拓跋焘之耻:十万人围攻只有千人守军的小城42天,死伤万人没攻下

    历史人物编辑:芳家家的喵标签:拓跋焘

    拓跋焘,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称得上是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先扫夏国,继灭北燕,后平北凉。屡次出兵柔然、高车,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拓跋焘用了十五年时间统一北方各族,结束了十六国时的割据局面,与南方刘宋政权对峙。公元450年,拓跋焘也想要学苻坚一统天下,亲自率步骑10万南下攻宋。拓跋焘的

  • 魏太武帝拓跋焘:看遍南北朝百年历史,如今才识真英雄本色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拓跋焘

    (魏太武帝 拓跋焘)天赐五年,公元408年。这一年的北方草原之上,北魏王朝的皇宫里,一个叫做拓跋焘的孩子出生了。此时,刚刚降临人间的拓跋焘正被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抱在怀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啼哭。对拓跋珪来说,王朝的男婴,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这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孩子的父亲,是皇帝的儿

  • 刘宋第二次元嘉北伐失败,拓跋焘饮马长江,檀道济若在,何至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拓跋焘

    元嘉北伐,刘宋兵败滑台,宋廷召回柳元景大军,因为王玄谟溃败,柳元景军不宜独自深入,所以命他们东归。柳元景不便违命,下令全军折返,前军变后队,后队变前军,令薛安都率部断后,徐徐退归襄阳。魏军见宋军全线后退,趁机全力南下,攻克尉武,直逼寿阳城下。宋南平王刘铄固守寿阳。魏主拓跋焘将豫州军事交托魏永昌王拓跋

  • 拓跋焘出征前不听大臣劝阻,战场失利后,为何将大臣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拓跋焘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历史上的一些皇帝是很自负的,一方面是帝王家天生的自信;另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夸赞,而很少有人敢说他们不行。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认知,从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另外,我国古代的一些皇帝,他们穷兵黩武,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