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太武帝拓跋焘:看遍南北朝百年历史,如今才识真英雄本色

魏太武帝拓跋焘:看遍南北朝百年历史,如今才识真英雄本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徐玉婷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1/17 6:04:51

(魏太武帝 拓跋焘

天赐五年,公元408年。

这一年的北方草原之上,北魏王朝的皇宫里,一个叫做拓跋焘的孩子出生了。

此时,刚刚降临人间的拓跋焘正被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抱在怀里,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啼哭。

对拓跋珪来说,王朝的男婴,是希望和未来的象征。

这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

孩子的父亲,是皇帝的儿子,即太子拓跋嗣

得儿孙之福,老皇帝同样笑逐颜开,抱着拓跋焘,留下了这样一句话:

“成吾业者,必此子也。”——《魏书》

以后能继承我的伟业的,必然是这个孩子。

也许是老皇帝有先见之明,又或者是帝王之言一语成谶,果不其然,拓跋焘长大之后果然成为了北魏王朝的新帝,即魏太武帝。

在此之前,北魏王朝已经历经两帝。

(魏道武帝 拓跋珪)

一位,是拓跋焘的祖父,道武帝拓跋珪。

这位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在乱世中发家,降服高车,抵御柔然,诛灭后燕,征讨后秦,是妥妥的北魏开拓者。

另外一位,是拓跋焘的父亲,明元帝拓跋嗣。

这同样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在位期间,修筑长城,设立北方六镇,北击柔然,南征刘宋,为北魏征辟下了极大的疆土。

拓跋嗣生于战火,死于南伐刘宋的征途,这无疑是这位一生戎马的帝王,最好的结局。

现在,新王降临,北魏即将迎来一段最为辉煌的岁月。

我们知道,明元帝拓跋嗣死前,南征的成果十分卓著,南征的战线已经推进到了黄河南岸,并且占领了山东青州,兖州等大片土地,辟地三百余里,直逼南朝刘宋的疆土。

新皇帝拓跋焘登基,是在始光元年,公元424年。

这一年,南方的东晋政权早已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刘裕建立的刘宋王朝。

(南朝刘宋)

北方平原之上,当年十六国纷争的乱局已然不见,在北魏强势崛起的情况下,只剩北燕,胡夏,北凉和西秦仍在苟延残喘。

北方四国不足为惧,而此时南方的刘宋王朝正值皇位更迭,时局混乱,正是一举南下,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

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新上台的太武帝拓跋焘做了一个让人十分大跌眼镜的决定。

皇帝放弃了时局大好的南部战场,转而集结兵力,开始北伐。

向北,是北方草原,那里盘踞着一直以来频繁滋扰北魏的柔然部落。

皇帝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柔然的频频滋扰已经牵制住了北魏的军事力量,如果不平定柔然,就会导致腹背受敌的局面。

北魏征讨北方四国,柔然就会跑到后院来杀人,北魏举兵征讨南方,柔然还会跑到后院来放火,如此循环往复,北魏将永无宁日。

(柔然人)

于是,皇帝开始了一路向北的人生。

从始光元年,即公元424年,到太平真君十年,即公元449年,拓跋焘前后十三次北击柔然,扩地六千余里,柔然败退,自此再不敢入侵中原。

朋友们,这十多年的军事行动,在浩瀚的历史中并不起眼,只被记载于《魏书》中一个小小的段落里,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是弥足轻重的。

昔年汉武帝远征匈奴,大破游牧民族,取得旷世大捷,已经过去了将近六百年的时间,而现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再次立下了如此丰功伟绩,无疑是中原王朝进攻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重大胜利。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柔然血。

现在,北疆已经平定,皇帝终于可以去实现他一统天下的伟业了。

神麚三年,公元430年,北魏灭胡夏。(西秦已经胡夏所灭)

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魏灭北燕。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

至此,北方一统!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不世功名,就此铸就!

北方不是拓跋焘的归宿,他的心中有着更大的愿景。

自西晋八王之乱开始,到五胡乱华,再到东晋十六国时代,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华夏大地已经太久没有出现过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了。

如果能攻克江南的刘宋,那么自己就是这千百年间的第一人!

如此殊荣,何人能不心动?

(宋文帝 刘义隆

别说拓跋焘十分心动,就连刘宋王朝的皇帝,宋文帝刘义隆也有点动心了。

这位刘宋王朝的第三任皇帝素有文治,登基伊始,将刘宋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一度十分繁荣。

卓越的治国成就让这位皇帝同样有了一统天下的野心。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大都是汉武帝的粉丝。

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效仿汉武帝“钩弋夫人”的故事,建立了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

而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同样熟读《汉书》,打小儿就有着收复北方,封狼居胥的梦想。

于是,还没等拓跋焘出手,刘义隆就开始北伐了。

刘义隆之北伐,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南朝政权,生在江南水乡之地,以文治国,以发展文化经济见长,论领兵打仗则是短板一块。

而北朝纷乱多年,北魏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祖祖辈辈的杀伐征战,鲜卑族本来就擅长打仗,又是在十六国混战的乱局中成长起来的,人家搞经济可能不行,但论领军作战,真可谓是天下无出其右。

既然刘义隆不信邪,那么拓跋焘只好给他上两课。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刘义隆北伐,战线推进至河南,被北魏反攻,力战不敌,只好撤退。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刘义隆第二次北伐,打到长江沿岸,又被北魏反攻,相持不下,于是又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

拓跋焘饮马长江,刘义隆仓皇败逃,北魏用事实和实力证明了,谁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人。

崔浩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要另外提到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崔浩。

崔浩,字伯渊,河北故城人,时任北魏太常卿。

崔浩同志是北魏王朝的老资格,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又在太武帝拓跋焘一朝成为了皇帝的心腹重臣。

皇帝几乎一生所有的治国方略,以及军事行动,都是在崔浩的帮助和指点下施行的。

可以说,没有崔浩,就没有皇帝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成就。

按作者来看,崔浩无疑是南北朝时代极为杰出的政治家。

崔浩之功,不亚孔明,而崔浩之谋,不输张良

而就是这样一位旷世雄才,能为国而谋,却不能为自己而谋。

崔浩同志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书。

他在北魏上班,自然要为北魏编修一部国史。

在崔浩看来,史书是苍茫天地之证,岁月痕迹之显,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务必严谨求实。

于是,他大手一挥,把北魏王朝的十数年的历史变迁,全都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而这其中,不乏很多记叙北魏皇室同族相残、统治残暴的内容。

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来看,崔浩同志的行为实在是没毛病,因为他写史不弄虚作假,也不谄媚君王,实在是一个正直的人。

但在皇帝拓跋焘的眼里,崔浩的行为无疑变成了一种顶撞。

历代先祖们的黑历史,我平时都不敢提,区区崔浩,不过是给北魏政权打工的,你敢揭我们的老底儿?

于是,崔浩因此获罪,下狱处死。

崔浩之死,实在惋惜,而太武帝拓跋焘的人生也随着崔浩的离去,即将落下帷幕。

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资治通鉴》

这位曾经远征柔然,一统北方,迎战刘宋的帝王,人到晚年,开始变得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最终被宫中的宦官所刺杀。

(宗爱 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刺杀皇帝的宦官,名字叫做宗爱。

这位仁兄堪称中国宦官行业的集大成者,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更是历史上唯一一名手刃了两位皇帝的宦官。

是的,之后的北魏皇帝敬寿帝拓跋余,也就是拓跋焘的儿子,也是这位宗爱弄死的。

当然了,这是后话。

现在,让我们为这段故事做一个总结。

南宋历史学家李焘曾在自己的著作《六朝通鉴博议》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元魏之强,无如佛狸,其臣之贤,则有崔浩。

北魏之所以强盛,是因为有像魏太武帝拓跋焘这样的君王,而北魏的臣子中如推选大贤大能之才,非崔浩莫属。

但现在,崔浩死在了自己修编的国书上,而拓跋焘死在了阉宦小人的手里。

一个群臣联手缔造辉煌的时代,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一个时代的结束,即代表另外一个时代的兴起。

现在,历史打开了它新的篇章。

(北魏王朝)

东晋十六国的时代已经远去,南北朝并立,一番轰轰烈烈的中原和江南政权对决,将要在这片土地上轮番上演。

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家国情仇,多少爱恨离骚,多少历史传奇。

北魏,这个傲然于天地的鲜卑族政权,你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继续走!别停下!

标签: 拓跋焘

更多文章

  • 刘宋第二次元嘉北伐失败,拓跋焘饮马长江,檀道济若在,何至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拓跋焘

    元嘉北伐,刘宋兵败滑台,宋廷召回柳元景大军,因为王玄谟溃败,柳元景军不宜独自深入,所以命他们东归。柳元景不便违命,下令全军折返,前军变后队,后队变前军,令薛安都率部断后,徐徐退归襄阳。魏军见宋军全线后退,趁机全力南下,攻克尉武,直逼寿阳城下。宋南平王刘铄固守寿阳。魏主拓跋焘将豫州军事交托魏永昌王拓跋

  • 拓跋焘出征前不听大臣劝阻,战场失利后,为何将大臣夷灭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拓跋焘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历史上的一些皇帝是很自负的,一方面是帝王家天生的自信;另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夸赞,而很少有人敢说他们不行。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认知,从而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另外,我国古代的一些皇帝,他们穷兵黩武,关键

  • 拓跋焘:凶猛奸诈的拓跋家族扛把子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拓跋焘

    公元408年,北魏道武帝天赐5年,拓跋焘呱呱坠地,出生于平城东宫。他是拓跋珪嫡长子拓跋嗣之子,天生就有高贵的血统。出生的时候,抱给拓跋珪看了,又惊又喜,此儿不是平凡人啊体态比普通婴儿大几倍,容貌古怪。拓跋珪大喜,说了将来成就大业,必定是此儿了。这句话说出来,就等于做了一个政治预言,拓跋嗣的皇帝位稳了

  • 终结“胡虏无百年之国运”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继承其祖父道武帝拓跋硅创下的基业,以拓跋鲜卑一部的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北魏国祚延续149年,以北周宇文觉接受西魏禅让算上,延续171年,是南北朝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一举破除了汉族正统“胡虏无百年之国运”的魔咒。公元423年,

  • 《锦绣未央》中,你认为李常茹和拓跋余都属于哪类人?

    历史人物编辑:知秋一故标签:拓跋余

    《锦绣未央》是克顿影视、丰璟传媒联合出品的一部古装宫斗剧,改编自秦简所著小说《庶女有毒》。由李慧珠执导,唐嫣,罗晋,吴建豪,李心艾,毛晓彤,田丽主演。讲述了亡国公主心儿在遭逢国破家亡的变故之后,阴差阳错成为“李未央”,回到尚书府与仇敌斗智斗勇的故事。李常茹是整部剧中最大的反派,但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

  • 拓跋洛侯景穆帝拓跋晃之子,降服高句丽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拓跋晃

    拓跋洛侯景穆帝拓跋晃之子,降服高句丽在350年后,拓跋晃在高句丽臣服,他以自己的加封安国公为名转出疆土,说服晋国放任高句丽。同年,高句丽主初动向中原求和,但被晋国威慑而未敢动手。晋献公皇后常氏为守节而决定独当一面。穆国王兄弟惨死被立为继承人,战胜匈奴,提供物资倾倾国力称霸天下,随后攻取幽燕,势如破竹

  • 两朝风云拓跋焘逼死拓跋晃,并非听信谗言,而是皇权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的哈皮哥标签:拓跋晃

    南北朝时期的皇权斗争非常惨烈,为了皇权甚至出现了父子相残的悲剧。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景穆太子拓跋晃父子相残的故事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也表现出了皇权斗争的残酷性。对于这场斗争在史书上落笔很少,而且在不同的史料中也呈现不同的说法,因此让历史爱好者们感到疑点重重。主流的历史观认为拓跋焘是听信了中常侍宗爱的谗

  • 3岁封储,12岁继位,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惨死——拓跋弘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豆豆子标签:拓跋弘

    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我们从他的履历中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位短命的少年天子。3岁封储,12岁继位,14岁生子,18岁禅位,23岁惨死,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实权的太上皇。3岁封储北魏献文帝拓跋弘,454年七月初五(8月14日)—476年7月20日,北魏王朝第六位皇帝,文成帝

  • 凤囚凰:拓跋弘深藏不露,一计看破容止弱点,送康王去领盒饭

    历史人物编辑:好想陪在你身边标签:拓跋弘

    《凤囚凰》小皇帝拓跋弘真是深藏不露,外人都以为他是不管政事的软蛋皇帝,其实他才是那位藏得最深的人。知道康王有心取代他,于是便顺着康王的意思,给他安排一场刺杀皇帝的好戏。没想到康王心思太单纯,过于相信别人,于是这样被拓跋弘关门打狗,毫无翻身之地。齐太妃正在庆祝康王得天下,没想到好心情却被一个不速之客打

  • 两朝风云拓跋弘为何十七岁禅让皇位,成为最年轻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拓跋弘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可以说是北魏史上谜题最多的皇帝,他的一生极为短暂,却在史书上留下了很多历史疑案,甚至成为现代历史题材影视剧中改编的故事原型。他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长子,十一岁继承皇帝位,二十三岁突然暴毙,在位时间七年,却留下了一大堆让人难解的历史之谜。其中他在十七岁时突然下诏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拓跋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