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府名将檀道济被杀,刘义隆哀叹,此人若在北魏焉能如此

北府名将檀道济被杀,刘义隆哀叹,此人若在北魏焉能如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德友 访问量:3461 更新时间:2023/12/7 20:26:28

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和北府第一名将当属檀道济,提及檀道济必说三十六计,以及那一句:““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这是北府第一名将檀道济死前最后的哀鸣。檀道济很能打。但出道很晚,刘裕起事发家的时候并没有檀道济,那时候刘宋名将是王镇恶,王中德,刘道贵,沈田子沈林子等人。还轮不到檀道济出名。檀道济真正出彩是在刘裕死后,宋文刘义隆帝在位的时候。

檀道济,刘宋名将,开国元勋,北府军出身。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后来跟随大兄投靠刘裕,最初并不显眼,跟随刘裕南征北战,从起兵讨伐桓玄开始,到剿灭天师道,斩杀司马休之,而后进军长安,灭后秦,以功累迁太尉主簿、以咨议参军身份为刘北伐前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得以升迁迁虏将军、琅邪内史。刘裕篡位之后封永修县公。出为南兖州刺史。

刘裕在位两年驾崩,檀道济成为托孤大臣里面最后一位(徐羡之,傅亮,谢晦),但也是唯一一位掌控实际兵权的武将。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四位辅政大臣真对得起刘裕,短短两之后就杀了宋少帝刘义符,也杀了刘义真,四位一商议改立刘义隆为帝,也就是宋文帝。檀道济加封为征北将军。而后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进位司空。公元436年,刘义隆杀檀道济。

檀道济为何被杀,不是因为他功高盖主,而是他参与诛杀少帝刘义符。刘裕设立四位辅政大臣都死于宋文刘义隆之手,很显然,在宋文帝刘义隆看来,你们四人今天能废宋少帝,他日就能废我,做为托孤重臣最后却废立皇帝。这事无论在哪位皇帝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自己皇帝之位还牢不牢靠。如果说其他三人还有情可原的话,檀道济是绝对不能饶恕的。除了他是京口集团和北府军的领军人物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是少帝刘义符的嫡系“豫章公世子为征虏将军镇京口,道济为司马、临淮太守。又为世子西中郎司马、梁国内史。复为世子征虏将军司马,加冠军将军。”这样的人居然不忠于少帝,以他在废立事件中的行为也就注定了他活不过文帝一朝,这样的人在关键时刻是绝对靠不住的。尤其是一个武将。

一句话,檀道济被杀完全就是咎由自取。虽然事后宋文帝刘义隆后悔,并有那一番感慨,但如果再来一回,宋文刘义隆还得照杀不误,换成你也是一样。檀道济托孤重臣连杀两个皇子(包括一个皇帝),谁知道你会不会杀第三个,在宋文帝刘义隆眼里,檀道济和吕布区别不大,但最初刘义隆只能隐忍,先是拉拢檀道济,让檀道济以废弑君主之名诛杀了徐羡之,傅亮和谢晦。这由此也看出了檀道济政治上的幼稚,没有看出这是刘义隆借刀杀人。晚年的刘义隆虽然也知道檀道济忠心不二但怕自己死后檀道济无人可制,只有处死了檀道济。

檀道济作为顾命大臣,直接把皇帝杀了。然后又背弃同盟,把自己的盟友杀了。进退失据,自以为是北府最后的名将,国家不敢动他,自诩万里长城,终究还是难逃一死。檀道济的死标志北府兵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等到后来刘义隆杀了檀道济之后,武帝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刘义隆站在建康城头面对北魏纵马横行,不禁哀叹,如果檀道济还在,北魏焉能如此。这有什么用,檀道济早就死了。由此也可见檀道济的军事能力。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刘义隆

更多文章

  • 刘宋北魏,以下克上,拓跋焘被太监弑杀,刘义隆被儿子割了脑袋

    历史人物编辑:奇妙旅途美景标签:刘义隆

    拓跋焘返回平城,改元正平,将五万多户投降的兵民,分别安置在平城附近居住,以示威武,夸示功绩。北魏自拓跋嗣时开始强盛,拓跋焘继位之后,国势日益强盛,究其原因,其实是汉人宰相崔浩辅佐之功。崔浩在拓跋焘南下以前,已被诛杀。什么原因促使拓跋焘对崔浩痛下杀手呢?这得从鲜卑人修史说起。拓跋焘是一代雄主,虽然是鲜

  • 两朝风云檀道济功勋赫赫,为何遭到刘义隆猜忌而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刘义隆

    中国历朝历代都是名将辈出的,在南北朝这种战火连天的时代,更为名将处世创造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南朝刘宋的名将檀道济便是这个时代名将中的佼佼者,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的说法就是源于他。然而这位名将在为刘宋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却没有得到好的结局。在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时期,遭到皇帝的猜忌,最终被

  • “唱筹量沙”的典故出自哪位名将,宋文帝刘义隆为何要害将他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刘义隆

    公元430年3月,北魏政权因为要应付北方战事而削减了黄河以南的驻军,这样就使黄河中下游的魏军兵力空虚。宋文帝刘义隆趁机命到彦之率五万宋军,走水路进入黄河,想收复黄河以南各镇失地。北魏主动放弃滑台、虎牢、洛阳、碻磝等四镇,退往黄河北岸。到彦之轻松获得四个重镇,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北方防线,并且派出先头部队

  • 两朝风云刘骏文武双全战功彪炳,为何得不到刘义隆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趣读标签:刘义隆

    在元嘉北伐失败之后,刘宋陷入了内乱之中。先是皇太子刘劭弑父自立为帝,然后是刘骏杀兄夺位,使得刘宋在元嘉之治中积蓄的国力,在动乱中消耗殆尽。对于这场内乱的最终胜利者,孝武帝刘骏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从史料上看,他是刘义隆儿子中少有的文武双全之人,也在抗击拓跋焘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是皇子中最为卓越的人之

  • 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什么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

    历史人物编辑:怪味胡豆史标签:刘义隆

    战争打的就是钱粮,也是综合国力。试想在元嘉北伐之前的汉武帝北伐匈奴和之后的明成祖五征漠北,都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最后都落得个劳民伤财的下场。要知道西汉和大明都是大一统的强盛王朝,远非南朝宋这样的割据政权能比。我就来简单说说总计三次的元嘉北伐吧。1、北伐大致过程在刘裕去世之后

  • 三皇子刘义隆,到底凭借什么顺利继承大统?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句词讲的是刘义隆发动元嘉北伐,本想着一举平定中原,却遭到了北魏的强烈反击,将刘宋大军打回了长江以南。其实三皇子刘义隆本人在经济和政治上还是很有一套的,不过是军事水平低了一些。早年间,他的上位也是伴随着无尽的朝堂争端。刘寄奴本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将大

  • 两朝风云刘义符登基仅两年,为何被四位顾命大臣联手废杀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刘义符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之一,不但割据势力遍地,战争非常频繁,而且在政治上波动也非常强烈,废帝弑君的事情并不少见。本文要讲的宋少帝刘义符便是其中的典型,他登基不到两年便被四位顾命大臣联手废杀,留下了不少的历史疑团。这些历史疑团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为什么四位顾命大臣要联手废杀这位登基仅仅

  • 东晋司马德文:当了22年影子皇帝,转正才一年就被人捂死

    历史人物编辑:老杨聊网事标签:司马德文

    公元396年,东晋第九位皇帝司马曜被宠妃用被子捂死,15岁的太子司马德宗继位。而司马德宗却是一位“智障人士”!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弱智;一个连冬夏时节都不能分辨的傻子。《晋书》载:“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由于司马德宗是嫡长子,因此才5岁就被立为太子。司马德宗从小衣食起居、

  • 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最后一个皇帝,他懂事得让人心疼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司马德宗一奶同胞的亲弟弟。不知道为啥俩人同一个妈生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晋书》是这么描述司马德文的: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时人称焉。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哥哥的智力有问题,所以弟弟常常陪伴左右,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不过,司马德文可不是生来优秀,他曾经自己也是个问题青

  • 谢灵运之死:才也?时也?命运捉弄你时连胡子都不放过

    历史人物编辑:韩振华标签:谢灵运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替频繁,是个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苦厄的历史时期。现实的艰难压抑,精神的困顿无寄,让人们更急切地想寻找新的出路,或纵情山水、或崇信佛道、或杀伐征战、或以文载道……在这个名将高士辈出的时代,谢灵运含着“官三代”的金钥匙出生了。一、年生十八有重封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琅琊王氏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