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虽说作者陈寿尊奉曹魏为正统,其实,出身于蜀汉的陈寿,在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故国情怀。
1·一般主流观点认为,陈寿在晋朝为官,晋承魏祚,所以全书只有魏书有本纪,而蜀书、吴书之刘备、孙权皆冠以列传。然而魏、蜀、吴各自成书,互不统属,地位相同,可谓用心良苦。陈寿亡国羁旅,孤危一身,入朝为官,虽说全书对于曹氏、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其实,寄人蓠下,亦是无可奈何之事。
2·且看蜀书,对于先主刘备的评论:“弘毅宽厚,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评价之高,比美魏武帝曹操,而吴大帝孙权则难于企及。
3·评论诸葛亮:“……然亮才,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矣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
历来论者每以陈寿贬损诸葛亮“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其实纵观全书,人臣唯诸葛亮、陆逊二人获此殊荣单独立传。陈寿称: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可谓推崇备至。而比侔管、萧,管仲首霸春秋,光照千古:萧何功冠群臣,声施后世。二人才略,功业,堪称一代名臣,论功比美,诸葛亮其实还差强人意。而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证明陈寿评论客观公正。假使诸葛亮如韩信那样征伐四克,所向无敌,自然不会“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诸葛亮传,陈寿对于诸葛亮除实事求是外,多有溢美之词,仰慕之情。目看一样单独立传的陆逊,评价却是简单笼统。
4·陈寿评论关羽、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并有国士之风”。纵观《三国志》全书,并获虎臣、国士此殊荣唯关羽、张飞两人而己。而曹营众将夏候惇、夏候渊、曹仁、曹洪等等,仅用“并以亲旧腑肺,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五子良将之张辽、徐晃大名鼎鼎,无虎臣、国士之荣名,又未作任何评价。而以毅重、骁果、巧变评价于禁、乐进、张郃,可谓简单粗暴。
5·记载定军山黄忠斩杀夏候渊:“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忠摧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众,一战斩渊。”对于黄忠可谓情有独钟,而描写催锋斩将,可谓绘声绘色。
6·另外评价姜维:“粗有文武,志在功名。而玩众黜旅,明断不,终致损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然可屡扰乎哉 ”
以上评价,有责备姜维之意。然于到传里面,连篇累牍叙述姜维事迹,例如襄武斩杀徐质、洮西大破王经,又在篇未附上卻正的评论,在《三国志》全书可说绝无仅有。卻正之论明显是赞美姜维,称为一时之仪表。并说凡人之谈,誉成毁败,故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总结陈寿对蜀汉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姜维六人的评价,字里行间,依稀可见作者良苦之用心及其深沉的故国情怀。可说身在晋廷心在汉,不忘故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