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今天:侯景之乱结束;此一人错生帝王家,却让陶渊明为后世熟知

历史上的今天:侯景之乱结束;此一人错生帝王家,却让陶渊明为后世熟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闲言碎语说历史 访问量:2398 更新时间:2024/1/21 8:11:07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552年5月26日,侯景之乱结束

历史上才华横溢而又做了亡国之君的不在少数,最著名的怕要属南唐后主、千古词帝李煜,以及发明了“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了。此二人皆在艺术造诣上天赋极高,却偏偏生在帝王家,落得个亡家破鼎的结局。

皇帝犹是,太子亦如此。中国历史上文学才华排在前列的太子,当有南朝此人。

他就是南朝萧梁太子,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萧统少聪慧,爱读书,五岁即能诵读五经。而且藏书丰富,据说有三万余册,羡煞读书人。

不仅如此,他还编了本影响后世文学甚大的《昭明文选》,此后历代文人雅士,舞文弄墨,都能或多或少在《昭明文选》里找到些许影子。就是到了民国,不少文人拍电报时用的四六骈体文言文,都依旧受《文选》的影响。

我们今天熟悉的一位大诗人,也是得益于萧统的推崇,才得以流芳百世,否则,我们今天可能都不知其是谁人了。

这位大诗人就是南朝著名隐士,千古闻名的陶渊明了。正是在萧统的极力推荐下,陶渊明的大名才在死后为世人所知,也留名史册,让这位田园派诗歌开山鼻祖为后世隐士诗人大力推崇。

如此有文才的萧统在百姓中也声望颇高,他曾私访民间,关心百姓疾苦,政声不错。只可惜天妒英才,不到三十一岁就死了,活活比他爹萧衍早五十五年。

梁武帝萧衍早年取萧齐代之,励精图治,一扫南朝颓势。但坐皇帝久了,朝政日废,变得越来越荒唐,甚至多次出家为僧,到庙里住着,还要大臣交钱给自己赎回来。

如此折腾之下,终于惹得侯景反叛,攻入帝都建康,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直到公元552年的5月26日,后来取梁而代之的陈武陈霸先北上伐侯,才得以平息战乱。

在如此荒唐而又耐活的皇帝老子阴影下,萧统是难有作为的,不过不幸也是大幸,得亏死得早,不然就算能从他爹手里接过帝位,他萧统真能力挽狂澜吗?

我看悬,没错他是有些能力,不过当时南朝大势已是偏安之局,在北朝威胁之只能图一时之安稳,任你才华盖世也是回天乏术的。他弟弟萧纲怎么样?同样是才华横溢,一目十行的成语就是从他这来的,结果还是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国破家亡。

要是当年坐皇帝的是萧统,十有八九也是亡国之君,名声绝不会比现在好,大概归于李煜,赵佶那一类去了。时也势也,命也;幸也不幸,然也。

标签: 陶渊明

更多文章

  • 隐士中的偶像陶渊明是怎么一步步被塑造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胡轻松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让后世之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因该就是他品性高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虽然充满着政治理想,但受制于当时朝廷的昏暗,他宁愿自己过着清贫的隐士生活也不为钱粮而从政。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想问,到底谁让陶渊明成为了隐士的代表和偶像?谁又传播了陶渊明精神?其实寻找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在宋晋之际,陶渊明其实已

  • 陶渊明辞官隐居并非因官场腐败,其实是躲灾避祸

    历史人物编辑:杨峰品车标签:陶渊明

    东晋名士陶渊明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是东晋文人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品德高洁的隐士的典范。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主动辞去彭泽令的故事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称道,也称为了中国文人中有骨气的代表。因此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一提到陶渊明,立刻就会

  • 不慕富贵只羡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唐宋风华标签:陶渊明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秦四晃生活在东晋将亡、故国南北分裂时期的陶渊明,被誉为中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鼻祖。不慕权贵,不恋权栈,毅然决然丢下乌纱帽而回家种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得其乐,活出了人生的另一番精彩。据《晋书》记载,东晋安皇帝的义熙元年(公元405年),陶渊明受命担任彭泽县

  • 《向往的生活》首播风味依旧,假装陶渊明,其实装蒜又悬浮

    历史人物编辑:佳豪说科技标签:陶渊明

    5月8日夜间,慢综艺《向往的生活》第四季首播。这档综艺备受期待,原因也相对简单,城市生活的观众太需要一种田园式的内容来完成大家对于农村人文自然风景的想象力了。只从这个观众特定需求来看,《向往的生活》绝对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慢综艺节目,能够让大量观众欲罢不能。这档综艺的最大精髓,就是黄磊给大家做饭。第一精

  • 大明舰队宣威于四海,巧遇陶渊明写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蕾蕾搭配秀标签:陶渊明

    郑和的船队在公元一四零六年的七月中旬拔锚驶离了爪哇,朝着西北的方向前进,目的地是满剌加,满剌加又称马六甲。三天之后,大明舰队抵达了麻逸冻列岛。郑和原本要赍玺书赐物给该地的首领,后来看到这小岛服属于爪哇,而且除了煮海水为盐,酿甘蔗为酒之外,并没其他珍贵的方物,于是仅停留了一天,观察一下岛上的田野民俗,

  • 寨沙侗寨,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来种花标签:陶渊明

    《20230323阴-从寨沙侗寨到遵义》《万里随行录22-从寨沙侗寨到遵义》昨夜春雷雨密音,晨山远雾沐青林;淙淙流水黄花近,向上梯田望谷深。昨夜梵净山雷雨,惊雷伴着雨声淅淅沥沥。晨山云雾缭绕,雨后山色愈新,春草、新芽衔露珠,河水潺潺尽欢声。跨过锦江河,寨沙侗寨近在咫尺。河边银杏树绿绒垂挂,新芽伴生,

  • 陶渊明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一名潜。世人称赞他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曾经任职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当了八十多天,因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弃职归隐,躬耕田园。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田园隐逸诗人。陶渊明自幼学读儒家的各种经典书籍,喜欢思考事情,有自己

  • 安徽池州有一座陶公祠,为纪念陶渊明而建造,可以感受陶公遗风

    历史人物编辑:落榜进士标签:陶渊明

    疲于奔波的现代人都向往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的代表人物、田园派诗歌的祖师爷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的一生,归隐前后是重要分水岭,归隐前其在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的经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对其之后的人生有着非常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池州东流镇,在东晋时为彭泽县黄菊乡,陶渊明曾在这里当县令,留下了“采菊

  • 采菊东篱,种豆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义熙元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经过八十五天的“煎熬”之后,终于大澈大悟,毅然挂冠弃职而去。自此,东晋官场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山水田园间却多了一个潇洒不羁的诗人。陶渊明从二十几岁出仕开始,经历了十余年的官场浮沉,先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等末流小官,时

  • 陶渊明的那一块没有干扰的田地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用他对菊花的热爱让普普通通的菊花成了高洁的象征。但是作为山水田园派的开山祖师,陶渊明最大的成就却是他的那一方“田地”。这是一块超脱世俗干扰的精神净土,也是一块现实的士大夫躬耕的农田。今天,我们就说说陶渊明的那一块没有干扰的田地。陶渊明的出身并不差,渊明曾祖或为陶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