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1500年前的陶弘景这篇“气功论”已将气功养生讲透了

1500年前的陶弘景这篇“气功论”已将气功养生讲透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浪久以孤 访问量:405 更新时间:2024/1/7 8:25:08

#古籍守护人#

一、吐纳

“吐纳”对我们来说,非常熟悉。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郭靖就是跟随全真七子大师兄马钰道长学习了“吐纳”功夫之后,从此走上了高手之路。

陶弘景所讲“吐纳”,也是内功,只不过这个内功,是养生的内壮功夫,不是为了打架。

陶弘景引淮南刘安的言论说,吐故纳新。

“刘君安曰:食生吐伤,可以长存。谓鼻纳气为生(口吐气为伤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常令鼻纳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

刘安曾说,进生气,吐伤气,就可以长寿了。鼻子轻微吸气是纳气,嘴巴吐气为吐伤。普通人不会服气,但早晚练习吐纳,缓慢而放松,鼻子吸嘴巴吐,也是吐故纳新,是很好的养生方式了。

卫昌国学注:需要注意的是,吐故纳新,是缓慢、轻柔,放松,最好听不到呼吸声音。我几乎每次谈调气,都说这个,是因为初学者过于急躁,往往会强呼强吸,结果反而不如自然呼吸。

陶弘景引《服气经》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

可见“微”“引”是重点,做到微而引之,才叫长息。

气为什么这么新的?

陶弘景引《服气经》

这样讲:“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伤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伤气。”“

这里强调了,养生之道,得气则得道。精满则神足。又说,夜半(大概24点前后)到中午为生气;中午到夜半为伤气。生气升时更适合练习吐纳,因此,早上练习吐纳最好。古人,大多是3-5点练习。

二、 漱咽

吐纳一般而言是和“漱咽”一起的。我之前写过一篇小哥专门讲“吞口水”“口舌生津”,就是重点强调“漱咽”新的性。

陶弘景引《元阳经》说:

“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唇齿咽之, 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

经常简单吐纳就会,口舌生津,嘴里布满时,舌头放松放在唇齿之间,咽下口水。如果一天一夜常常如此,气脉就会通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吃太饱,吃太饱,胃气上逆,气脉容易不通,会引起身体各种不舒适。

三、闭气

练习八段锦时,我常常反对“闭气”,因为,普通人往往会形成憋气,而不是自然的停止呼吸片刻。

陶弘景讲吐纳的高级阶段,就需要练习“闭气”。其实,现代瑜伽和静坐法中,讲腹式呼吸,也会说:

呼气,停止10秒钟;好,慢慢吐气,停止10秒钟;好,慢慢吸气。

但这和陶弘景所讲还不同。

陶弘景讲:闭气训练

“常以生气时正僵卧,瞑目握固 (握固者,如婴儿之拳手,以四指押拇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 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华盖明(华盖,眉也),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

这是需要在躺在床上,大概3-5点,握固,微微呼吸吐纳片刻,然后微吸一口气,闭气不息。默默数到200,再吐气。这至少要100秒左右,普通人多很难做到。可以从30下慢慢来。

陶弘景认为,闭气法作用大。

如引用彭祖曰:

“常闭气纳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

拭目

,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

彭祖说,常常吐纳,闭气练习,揉眼睛按摩身体,舔嘴唇,吞口水。如果身体不舒服,就用闭气,引气到不舒服的地方,就自然好了。

卫昌国学注:“导引闭气”也可以理解为,导引动功练习,不同姿势下闭气,会让气贯通四肢。但此闭气是舒缓状态,不是强憋气。

《养性延命录》又说:“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

足痛

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辄周身则解矣。”

这是用意念导气,或闭气引导身体自我发动。

四、行气十二法

《养性延命录》进一步的吐纳行气,这是与六字诀结合起来。

《养性延命录》讲: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这就是今天地方体育所推荐“养生气功六字诀”。

但陶弘景版本不太一样。

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养性延命录》讲: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这里讲:吹:去风,得暖。(与孙思邈《千金方》相反。)

呼:去热。

嘻:去烦躁。

呵:下气,对治气上行,火气大。

嘘:散滞,对治积气。

呬:解极,对治过度疲劳,极限,气短。

陶弘景引《明医论》说:“劳者,一曰志劳,一曰思劳,三曰

心劳

,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

由此可见,“极”是过度疲劳引起,或一时强力所致。

陶弘景进一步解释六字诀吐气法应用:

“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呼吹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身材背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基本与前一致,但讲得更详细,且和五脏对应:

心:呼、吹;肺:嘘;脾:嘻;肝:呵。

但缺少:呬字和肾。应该是流传过程中,丢字。

因为,陶弘景后面总结说:

“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依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

既然是十二法,前面是六,后面对应五脏就少了一个,因此补足“呬”对应肾脏是合理的。

卫昌国学总结: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至少可以从《养性延命录》中学习到:

1. 放松吐纳法:鼻子吸气,嘴巴吐气,都是静坐状态下,轻微呼吸。

2. 吞口水:有机会的话,给自己几分钟安静下来,轻微呼吸,心态平和,口舌生津后,吞咽。

3. 闭气练习:在呼吸的中间,可增加简单的闭气练习,如数数30下。

4. 六字诀练习:试一试陶弘景的六字诀吐气法。鼻子吸气,然后,嘴巴吐气,发声,微微发声啊。可不是现在网上视频教的,喊得喉咙都破了。

注:

《养性延命录》版本较多,不少有错漏或将古人注解当成原文内容。本文所用《养性延命录》参考了,字节跳动,识典古籍:云笈七签卷32《养性延命录》内容。感谢。

卫昌国学:原创最美。

2023年

标签: 陶弘景

更多文章

  • 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为何会因争风吃醋而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袁齐妫

    袁齐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生性极为善妒。皇帝后宫嫔妃众多,为了挑选嫔妃侍寝,宋文帝刘义隆采用了晋武帝司马炎首创的“羊车望幸”之法,潘淑妃则利用技巧使得羊车总能停在自己门前,于是日渐受宠。在宋文帝宠幸潘淑妃超过自己后,善妒袁齐妫竟然就此病倒,最终一命呜呼。 刘义隆采用“羊车望幸”之法,

  • 高欢明明有个杀掉尔朱兆的绝佳机会,为何白白放走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尔朱兆

    北魏孝庄帝杀了尔朱荣以后,他的军队就转到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手里。尔朱兆为了报仇,从晋阳举兵进发洛阳,企图杀掉孝庄帝。出发时,尔朱兆命令尔朱荣生前的手下大将高欢率兵一起攻取洛阳。然而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高欢根本不愿发兵,他派遣长史孙腾告诉尔朱兆,托辞说:“绛蜀、汾胡一带的民众图谋造反,所以现在不能发兵洛

  • 尔朱荣被杀后,侄子尔朱兆趁势进攻孝庄帝

    历史人物编辑:史话笑侃标签:尔朱兆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前言:谈之色变的“河阴之变”,让尔朱荣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它将花天酒地自诩文明的那些汉化鲜卑贵族和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而尔朱荣所立的孝庄帝元子攸,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一两千人都挂了,估计自己也不够塞牙缝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傀儡作用。尔朱荣

  • 尔朱兆糊涂透顶,高欢借平叛摆脱控制,反杀尔朱兆

    历史人物编辑:谏史标签:尔朱兆

    尔朱兆是北魏权臣尔朱荣的侄子,他有勇无谋。高欢是尔朱兆的部下大将,他富有雄才大略。尔朱兆非常嫉妒高欢。他们心里都很明白彼此不能相容,共事不可能长久。高欢想要施展自己的才华,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他总想摆脱尔朱兆的控制。很快,接二连三的机会就来了。一次,晋州一带爆发了农民起义,搞得尔朱兆焦头烂额

  • 尔朱兆被困晋阳,高欢派兵增援,志在十几万六镇流民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尔朱兆

    文|历史回忆室(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尔朱兆遭到纥豆陵步蕃痛击,派人请求高欢支援尔朱荣死后,尔朱氏一族的势力大减。但是百足大虫死而不僵,尔朱兆手中仍然有部分的实力。但是话又说回来,尔朱氏的势力已经随着尔朱荣的覆灭不如从前。再加上尔朱兆这个人有勇无谋,在跟纥豆陵步番几次的交战

  • 尉迟迥拥有10多万大军,为何只坚持了68天?杨坚:吃瓜群众的

    历史人物编辑:蔡振标签:尉迟迥

    我就纳了闷了!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王朝,为啥如此顺利?简直比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时,还要舒坦。难道北周就没有一个有血性的宗室和忠臣,起来反抗一下吗?哪怕是象征性的反抗也没有吗?当然是有的!这个人就是尉迟迥。尉迟迥何许人也?他至少有4重身份:第一,尉迟迥是宇文泰的亲外甥,宇文泰是北周的奠基人。第二,尉迟

  • 北周重臣尉迟迥坐拥数十万兵马,为什么依然不能击败篡权的杨坚?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尉迟迥

    引言隋朝虽然是终结了南北朝的大一统王朝,但是真正为隋朝奠定统一基础的其实是其之前的朝代北周,在周武帝宇文邕领兵消灭了北齐之后,那时的北周已经有了经略南方的能力了,不过宇文邕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其子宣帝宇文赟又难堪大用,终于将国家的统一大业耽搁了下来。隋国公杨坚宣帝和宇文邕一样早逝,其幼子当时尚不能独

  • 韦孝宽为隋文帝杨坚打败尉迟迥,为杨坚称帝扫平障碍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尉迟迥

    杨坚父子两辈都是北周的大臣,被封隋国公,到了杨坚这一代,更是到了顶峰,杨坚继承隋国公的爵位,并且自己的女儿当了皇后,在皇帝死后,假诏掌握了北周的大权,将北周的五位王爷给除掉,基本上掌握了朝中的大权,但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一个外戚拥有者强大的军事实力,一呼百应,这个人就是尉迟迥,但是很快尉

  • 尉迟迥占据天时地利,名将云集拥兵数十万,仅2个月却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有得观史标签:尉迟迥

    公元580年,北周第四任皇帝宇文赟因病驾崩,终年二十一岁。此时作为国丈的杨坚,已经总揽北周大权多年。觉得皇帝驾崩,杨坚感觉篡位时机已经成熟,随即联合宇文赟身边的近臣刘昉、郑译矫诏。他们对外宣布先帝留有遗命,命三人托孤辅政。为了铲除威胁,随后杨坚等人又以为先帝举行葬礼为名,召集宇文家族的掌权藩王、地方

  • 南北朝时期,最具传奇的武将——东魏大将慕容绍宗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慕容绍宗

    说实在的南北朝时期的慕容家族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家族,慕容家族属于鲜卑族的一系,这个家族或者说这个部族能够在南北朝时期建立起,前后西南北五个大燕国,五个朝代总计99年,慕容家族是第一批问鼎中原的鲜卑统治者,尽管他们曾经占据过历史的高位,可后来却黯淡收场了。十六国中有五个是慕容家族建立的,都是慕容家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