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罗贯中说了不算,陈寿告诉你答案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罗贯中说了不算,陈寿告诉你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 访问量:3832 更新时间:2024/1/2 17:33:33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作为刘备深为器重的勇将,即使是在《三国演义》中,其即战力依然可以紧随五虎上将之后。“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作为诸葛亮赞誉过的西北英才,曾经继承蜀相遗愿,九伐中原,最后身死殉国。

如果从《三国演义》来看,魏延天生就长有“反骨”,背叛了一任又一任,最后在诸葛亮妙计下被马岱斩杀。如果从演义的角度,我们很难说一个骨子里的反贼比一个北伐的斗士更厉害,小说作者的倾向性已经使这种比较变得失衡了。而《三国志》给我们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面貌,两个人有血有肉,更真实。因此笔者将从《三国志》出发,去剖析真实历史上两个人的可比之处,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飨读者。

首先,论武力,魏延胜过姜维,魏延更像是一个战士。

据《三国志》蜀书十记载,魏延归顺刘备后,“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而刘备得到汉中后,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个可不得了,当时玄德的手下都以为会是张飞去做汉中的统领。“飞亦以心自许”,翼德也以为会是他自己承担如此重要的职位,但是刘备还是给了魏延。

当时还在打天下,意气风发的玄德不会头脑一热就委以重任于一个“外人”。个中缘由其实可以从刘备和魏延的对话中窥见端倪。刘备当着众人的面问过魏延,身居要职后要做些什么。魏延回答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此等胆略震撼了当场的所有人,先主也是称赞。由此可见,魏文长之勇猛果敢,不畏强敌。

反观姜维,武力是不如魏延的,更像是一个军事指挥家。《三国志》蜀书十四记载,诸葛亮评价姜维“思虑精密”,“其人,凉州上士也”,“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这样看来,姜维具备优秀的军事理论素养,熟读兵书,才略有过人之处。可是从实战的层面,我们感受的冲击力更多的来自于魏延。因此,武力上,魏延优于姜维。

其次,论智谋,姜维比魏延厉害。除了诸葛亮的评价可予以佐证,姜维的谋略处处有体现。

当宦官黄皓想废掉他时,“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这一招属于明哲保身。当后主已经投降,姜维投降于钟会,“会厚待维”且“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投降了,还能如此受器重,可见姜维的智谋了得。更何况,他是假借投降,离间钟会邓艾,以复兴蜀国。这一招厉害极了,可保全自己,甚至有逆转大局的机会。

反观魏延,一不会明哲保身。《三国志》蜀书十三有言:“魏延作乱,一战而败”。为什么会一战而败呢?他先是执意想继续北伐,与大家尤其是杨仪有巨大的矛盾。虽想和费祎联手,但是神奇的被费祎搪塞,放他纵马而去,失去了一个盟友或者人质。及至两军对垒,己方的士兵都觉得不再理,三军不用命,四散而走。

后魏延被马岱斩杀。即使是魏延想继续北伐,也没有必要在此时兵戎相见。即使他想造反,也完全可以回到汉中,再图未来。但都没有,此时的他空有匹夫之勇,却无上将之谋。二不会变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令人遐想,如果真的学韩信暗度陈仓,也许蜀汉真的可以灭魏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数万”,“亮制而不许”。

诸葛亮不答应魏延的冒险之举,因或许能成功,但风险很大。可魏延就是每次都有这样的建议,他的战略不一定是坏的,但确实是与统帅的战略相违背的。作为孔明先生之下几乎职位最高的人,他其实可以不这么心急。魏延不是聪明人,他没有姜维那样的智谋。

最后,是看两个人对于蜀汉的影响,魏延的积极影响更大一些,姜维的消极影响更大一些。

从正史上看,魏延对于蜀汉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而且也是一心想北伐复兴汉室。因为他之所以“作乱”,用《三国志》的话说是“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初心是想继续北伐大业,只是与杨仪等人意见左。而姜维形象虽然比较正面,但是九伐中原耗费了蜀汉太多的国力,大军在外又使得防守空虚,给邓艾以可乘之机。诸葛瞻临死时一句“外不能制姜维”一语道破关键。

《三国志》每一卷结尾处有对人物的生平评价,说到文长,是“魏延以勇略任”;说到伯约,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笔者认为,二人从不同维度上看,确实各有千秋。但是从最终带来的结果看,魏延略微胜任于他的职位,他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少一些。综上,文长是笔者心中那个更厉害的角色。

睿智的读者,你持有怎样的观点呢?欢迎写下你的评论。

你是如何看待魏延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标签: 陈寿

更多文章

  • 10部高品质商战剧,《天道》排第三,陈寿亭、胡雪岩都是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秒重说车标签:陈寿

    商战剧题材的电视剧,不仅仅是局限于商战,还会介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商战中以小窥大,以下10部高口碑的商战题材电视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的好几部。《大时代》豆瓣评分:9.3《大时代》是由郑少秋、刘青云、周慧敏、蓝洁瑛、郭蔼明等人主演的香港大型商战剧。故事聚焦方家和丁家两代人的恩怨,刘青云饰演的方展博

  • 孙策死后,留下3女1子,孙权是如何处理的?陈寿:他很不厚道!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陈寿

    孙权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根据史料,他的父亲孙坚一共有5个儿子,分别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除了孙权一口气活到了71岁,另外4位都比较短命。之后,他执掌吴国政权52年,是三国风流人物中活的最久,掌权时间最久的人。孙权的哥哥孙策可以说是三国里最完美的人物之一,不仅人长得帅还很有才干,时称“孙郎”

  • 陈寿《三国志》所表的十位谋主,刘备手下只有一位,但不是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陈寿

    谋主就是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它的出处有《左传》、《三国志》、《后汉书》等古籍,其基本含义从古文内容“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来看,谋主与“统军事”及“为将率”是有明显区别的。从陈寿及襄阳记明确所称的诸位谋主来看,谋主显然事关政治、军事、战略、治民等诸方面,可以认

  • 三国中赵云真是“吕布之后第一猛将”?我们都错了,陈寿说出实情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圈瓜王标签:陈寿

    《三国演义》中,除了刻画曹操、刘备、孙权等三国主公的形象外,还刻画了智绝孔明和义绝关云长等形象。但纵观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的形象无疑是诸葛亮之后最完美的形象,没有关羽“骄傲”的性格,也没有张飞“无脑”的行为,而且还有“吕布之后三国第一猛将”,简直就是诸葛亮之后三国里最完美的武将。但陈寿《三国志》(正

  •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为何不敢说实话?尊曹贬刘是谁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邱嘉妮标签:陈寿

    如果有一天,有一个人摁着你的手指头,非要让你给他写两句好话,你是写还是不写?一般人来说,应该就写了,可是作为一名史官,那是绝对不能写的。因为史官的职责那就是要公正客观,不带个人感情在里面。不过如果有人那把刀架在你脖子上的时候,就算你是史官他爸爸,也一定得写几句人家的好话了吧?当然了这一次的交易并不简

  • 陈寿评诸葛亮之败:蜀汉无“城父、韩信”之辈,这说法对吗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陈寿

    诸葛亮六出祁山,结局以失败告终,可谓壮志未酬!陈寿评此事,给出这样一句话:“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有兼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前半句是说诸葛亮和管仲、萧何一样,善于理政,不善于用兵,确不像两人那样,有自知之明

  • 《大染坊》幕后:陈寿亭原定张丰毅,侯勇NG次数最多,直言没自信

    历史人物编辑:花影孤自怜标签:陈寿

    《大染坊》筹拍时,陈寿亭一角本来导演王文杰属意一个男演员:张丰毅。当时张丰毅在影视圈已经颇有名气,而且演技也不错,可以说如果选用他的话,剧的流量和演技都能得到保证了。但是张丰毅看了剧本以后拒绝了,他觉得自己长相有点老成了,要从十八岁开始演起,太嫩了外形不合适。结果见第一面,王文杰就把侯勇给定下来了。

  • 从乞丐到商界奇才,《大染坊》陈寿亭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陈寿

    文:青柠图:网络电视剧《大染坊》是印染界奇才陈六子的人生传奇,但这么一个传奇人物,并不是生下来就拥有过人的智商和财富,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和筹谋,才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讨饭为生的小乞丐,到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工业者,如此巨大的人生变化,实在让人暗暗称奇。大字不识一个的陈六子到底经历了什么?他身上

  • 同样的称帝,陈寿为何只记录刘备的告天文,却不记录曹丕的?

    历史人物编辑:刘雨乐标签:陈寿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称帝前,陈寿记载了两段群臣《劝进表》,然后一段刘备即位时的《告天文》;也就是说,陈寿用三段文书,阐述了刘备称帝的“合法性”。至于在《文帝纪》中,陈寿却惜墨如金,只留存了一篇由汉御史大夫张音送达的《禅让册文》(汉献帝刘禅宣布让出帝位给曹丕),然后就是曹丕接受禅让的故事。而在

  •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陈寿

    张郃单挑赵云马超和张飞三大猛将,为何回合数不同?陈寿一语道破!《三国志》作者陈寿点评张郃: “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演义中的张郃确实如此:圆滑,该放水时就放水,该偷懒的时候就偷懒,但是一旦自己处于险境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却令人刮目相看,不妨来看几个例子:一、穰山之战此战张郃三十余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