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历史了,人们从书中,电视中,甚至民间传说中都可以很容易的了解到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国是一个乱世,但越是乱世越出英雄。英雄者,无外乎冲锋陷阵,运筹帷幄,救黎民于水火。而关羽就是三国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之一。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民间的各种传说,武圣关羽的武器都是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甚至还有人煞有介事的说关羽有一个绝技名为拖刀术,可以对付后面追来的敌将,在敌人接近的瞬间,趁敌不备,瞬间回身挥刀,能将敌人一刀两断。所以,身跨枣红马,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羽早已经深入人心。
甚至前些年关羽墓的出土都引起了三国迷或者关羽迷们的关注,人们也希望能从关羽墓葬的出土文物中能够找到能够证明关羽武器是青龙偃月刀的蛛丝马迹,甚至更加希望青龙偃月刀能够随关羽一起下葬而被出土,可是人们最终还是失望了,关羽的墓葬中并没有出现有关于他所用武器的任何线索。
其实,三国时关羽所用的武器根本就不是青龙偃月刀,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青龙偃月刀的来历
青龙偃月刀是偃月刀的一种,原为“掩月刀”,其刀身上刻有装饰用的龙行图案,得名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真正出现在历史中,是在唐宋的时候,作用也不是战斗,而是锻炼士兵的挥刀,劈砍的训练用刀。有网友说偃月刀来源于陌刀,但比陌刀重,是专门用来训练陌刀手劈砍骑兵用的刀。
接近事实的目击证人陈寿
陈寿的三国志为大家保留下来很多三国时期的真相,陈寿是西晋时期的史学家。应该会以很客观的态度去写《三国志》的。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有这样的描述,是三国志中为数不多的有关战斗的描绘: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大多数人都知道,刀,特别是马上用的长刀根本就不能用来刺,更何况当时颜良肯定是穿有铠甲的,用刀去刺一名穿铠甲的大将军,极有可能失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关羽用的是矛或者与赵云一样,用的是枪。才能在万军之中对颜良一击必杀。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剑斩下颜良的头颅。
当时环境的影响
汉代虽然不禁刀剑,但却是不禁止短的刀和剑,但是铠甲和长兵器(马上兵器)还有弩皆在禁止的行列,而且关羽的出身又不是非常高,说实话没机会接触这一类长兵器。而关羽在家乡并州惹事后,逃到外乡以卖枣为生。既然卖枣就少不了下乡去收枣,很有可能就是在长期的收枣过程中,使用长的木杆打枣,练就了一身的力气与武艺。而与长杆最为相似的兵器就是长矛或者是长枪。所以关羽的武器极有可能是一柄长枪。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陈寿在三国志中那句“刺良于万众之中”关羽作为当时的名人,陈寿很容易就会知道关羽所用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