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胡十六国中汉赵的刘熙刘胤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最后双双被俘

五胡十六国中汉赵的刘熙刘胤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最后双双被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文清说历史 访问量:2482 更新时间:2023/12/27 9:46:01

人们总是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皇家,为了争夺这个最高权力,父子、兄弟、母子之间反目成仇的情况屡见不鲜,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所以如果发现有感情不错的人的时候总会十分感叹。在皇室中,兄弟情深的莫过于唐玄宗兄弟、清世宗与胤祥了。清文宗登基后和恭亲王奕之间虽然有点尴尬,但是也算是兄友弟恭,还开了亲王入主军机的先例,虽然目的是为了让他收拾烂摊子,不过总体上说这二人关系也不错。其实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是汉赵的刘熙刘胤兄弟二人。

刘胤和刘熙都是前赵昭文帝刘曜的儿子。刘曜,汉国的宗亲,备受刘渊刘聪父子宠信,他的妻子卜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俭,字义真;次子刘胤,字义孙。

永嘉五年(311年),刘曜因为灭亡西晋的功劳,封中山王。还因为这场战争俘获了西晋皇帝司马衷的皇后羊献容,刘曜见羊献容美貌,就收为小妾。

刘胤

刘胤长得很好,史书说美姿貌,善机对,年十岁,身长七尺五寸,眉鬓如画,很受汉国皇帝刘聪的待见,刘聪就对刘曜说:次子刘胤很不错啊,你应该立二儿子做世子继承你,想想周文王放弃伯邑考而立周武王的原因。

刘曜说:我作为藩王,只要继承人忠厚安稳,能够守住祖宗的祭祀就足够了,怎么能够废长立幼呢?刘聪夸刘胤:以后义孙会做出顶天立地的大功勋的,你也不是一般的宗亲藩王,就立义孙为世子吧,朕也不会亏待义真的。刘聪就封刘曜的长子刘俭为临海王,立刘胤为刘曜中山王的世子。

建武二年(318年),外戚靳准弑君自立,新皇帝刘被杀,靳准还大肆屠杀刘氏宗亲,很多皇室都被杀,刘曜当时在长安驻守,鞭长莫及,眼看着自己的老父也被杀,而敏捷的刘胤竟然逃出虎口,流落到黑匿郁鞠部,隐瞒身份生存下来。

这一切,刘曜并不知道,只是以为自己心爱的二儿子和老父亲一样被靳准杀害。满腔怒火去为亲人报仇,消灭靳氏自己称帝。第二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和刘渊父子的汉国合称汉赵。称帝后的刘曜迁都长安,当时他的妻子卜氏已经死去,就立宠爱的小妾西晋的皇后羊献容为皇后,这个羊献容也是个传奇人物,五废六立成为两国皇后也是史无前例的。

羊献容

羊献容也生育了三个儿子,刘熙、刘袭、刘阐。当时刘曜以为长子刘俭次子刘胤都死了,就立老三刘熙做了太子。

刘熙十分忠厚,尊重大臣,恭谨好学,很受臣子的好评。永昌元年(322年),羊献容去世,刘曜非常伤心,还给了一个美谥:献文。

就在第二年,大家都以为死了的刘胤突然回来了,长大后的刘胤更是长得威武帅气,还力大无比,还擅长骑射。和现任太子刘熙一比,刘熙就显得太忠厚老实,而刘胤实在太英武了。

刘曜觉得恭谨儒雅的太子刘熙一来年纪小,二来看着太文弱,恐怕不能担当太子的重任,而刘胤呢,年长明德,先前又是名正言顺的世子,应该继续做太子。

因此,刘曜就跟大臣商量,觉得他应该学习周文王和光武帝,把太子换了。大臣也有觉得这乱世中应该立一个英武的太子,而不是一个文雅的太子,就以太傅呼延晏为首的一群大臣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而刘胤的亲舅舅左光禄卜泰、太子太保韩广等人反对。

刘曜

刘胤哭着向父亲说:慈父对待儿子们不是应该一视同仁么?现在父亲偏爱于我,要废黜弟弟让我取代他,这怎么能使我心安呢?如果陛下一定要这样,儿子我请求死在这里以明心迹。陛下如果认为我还有一点能力,难道就不能好好辅佐弟弟继承圣业吗?

说完刘胤悲伤流涕不能自已,大臣也被他感动,刘曜就追封刘胤的生母卜氏为元悼皇后,封刘胤为永安王,署侍中、卫大将军、都督二宫禁卫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号皇子。又嘉奖他舅舅卜泰,拜上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

并让太子刘熙对刘胤行家礼,从此,这对兄弟的亲密关系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咸和三年(328年),在与后赵的战争中,刘曜被俘,刘胤刘熙兄弟据守长安,因为刘胤错误地判断局势,贸然退出长安逃奔上邽,导致全线崩溃,局面不可挽回。

次年,在反攻长安时失败,兄弟一起被后赵石虎俘虏,当年九月,刘胤刘熙兄弟及将相诸王卿士公侯三千余人全部被石虎杀死,前赵灭亡。

标签: 刘熙

更多文章

  • 汉景帝刘启年少时,用棋盘砸死吴王太子刘贤,是阴谋还是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趣史揭秘标签:刘贤

    《史记》吴王濞列传中记载: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皇太子刘启因为下棋,与吴王太子刘贤起了争端,用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很多专家解释刘启是“失手”,但是仔细分析,我认为是一场谋略。刘启的身份背景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

  • 刘贤称邢道荣为上将,到底是不是名符其实

    历史人物编辑:徐玉婷标签:刘贤

    在《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或者是力敌万人,但是实际上其实只是自我吹嘘而已,实际武艺水平一般的武将,而邢道荣就是其中之一。邢道荣出场,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刘备趁着曹仁和周瑜大战之机夺取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地以后,伊籍向他举荐了马良等人。马良果然很有见识,提出荆襄是四面受敌之地,不可久守,

  • 作为汉高祖长子长孙,刘襄的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为何无缘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刘襄

    刘邦既是流氓又是亭长,朱元璋放牛要饭又当和尚。无论是亭长还是和尚,二人最终都做了皇上,成为屌丝逆袭的千古榜样!刘邦干了7年革命,当了7年皇上,朱元璋干了15年革命,当了30年皇上。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老朱比老刘要强一点,当然这也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多劳多”和“规模效应”的基本规律。相隔一千五百年的两

  • 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刘襄被灌婴安抚回齐地是对是错?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刘襄

    哀王嗣立,其力不量。在我国历史上,汉朝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遗憾的是,汉朝建立时,戎马一生的高祖年事已高,来不及治理方方面面的问题,所以这个新创立的朝代很多地方存在着隐患。果然,高祖死后,无数尖锐的矛盾喷薄而出,外部,汉朝面临着匈奴和南越的威胁,内部,诸吕之乱败坏了朝纲风气。在这关键时

  • 作为刘邦长孙,首倡诛灭诸吕的齐王刘襄,却因一人与皇位擦肩而过

    历史人物编辑:香茗史馆标签:刘襄

    齐哀王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在吕后执政期间,齐国屡遭割地,因此在吕后去世后,刘襄首倡诛除诸吕,并起齐国倾国之兵西进。然而,在诛灭吕氏之后,刘襄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刘襄乃齐王刘肥长子,父亲去世后承袭王位 早在刘邦迎娶吕雉之前,便与外室曹氏生有一子刘肥,刘邦称帝立国之后,由于燕王臧荼

  • 诛灭诸吕有功的齐王刘襄与代王刘恒谁更有资格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刘襄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这时因吕后而兴起壮大的外戚吕氏集团与刘氏皇族集团矛盾爆发。其实在吕后临去世之前,她都明了缺少了她这位强有力人物的镇压,刘氏皇族与大臣必定会发难于诸吕,因此吕后临终之前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寄希望于诸吕通过控制军队来避免刘氏皇族与大臣的逼宫。可

  • 名正言顺、功劳大的刘襄,为何当不了皇帝?看他究竟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沟崖在则标签:刘襄

    在历史上,第一位执掌大权的女性,就是吕后吕雉了。吕雉势力极大,直到去世以后,她的势力才被铲除。在平定诸吕之战中,功劳最大,势力最强的当属刘襄了。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中,功劳是最高的,刘襄是第一个发兵起势的,起到了关键的带头作用。他是第一个以平定诸吕的名义,正式向朝廷进兵的人。刘襄还让诸吕把兵权交到灌婴手

  •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长孙,为什么刘襄会继承不了帝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刘襄

    皇帝之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谜题,正是因为刘襄按道理讲处于绝对优势,这一天生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难免会遭人嫉妒打压,也就如同一个人太正直了,世界上没人能够与之相比。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为物极必反的过客,何况当时在整个大汉朝,也并非只有他们刘氏家族说了算,自己爷爷都忌惮的势力,何况是他

  • 大臣和宗室最早选择的都是刘襄,为何最后抛弃他,选择刘恒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襄

    吕后去世,刘襄在得到两个兄弟刘章和刘兴居的通风报信后,立刻举兵造反,准备进京诛杀诸吕。吕禄、吕产把军队交给灌婴,让灌婴前去平定刘襄之乱。但是灌婴走到半路,就按兵不动了,还暗中与刘襄联络,虽然没有直接说投降刘襄,但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希望刘襄杀到京城,诛杀诸吕后,朝中大臣就拥戴刘襄当皇帝。京城里,陈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刘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字数:11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吕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年月,身为刘邦长孙的齐王刘襄,确实早早布局,一边把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安排在长安做内应。一边果断起兵,目标也很明确:诛灭吕氏外戚,浑水摸鱼拿下皇位。但等到吕氏家族伏诛后,立了大功的刘襄,只是得到了城阳,琅琊,济南三城,反而是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