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长孙,为什么刘襄会继承不了帝位呢?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长子长孙,为什么刘襄会继承不了帝位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流年 访问量:909 更新时间:2023/12/29 11:52:02

皇帝之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谜题,正是因为刘襄按道理讲处于绝对优势,这一天生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难免会遭人嫉妒打压,也就如同一个人太正直了,世界上没人能够与之相比。

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为物极必反的过客,何况当时在整个大汉朝,也并非只有他们刘氏家族说了算,自己爷爷都忌惮的势力,何况是他一个毛头小子呢?

那么,为什么刘襄已经是长子长孙了继承不了帝位?

首先,刘襄在嫡庶制度上不占优势对于汉高祖刘邦大家并不陌生,他本来的正妻应该是吕氏,尽管当时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长子,但他是由刘邦与自己的情人曹夫人所生。

所以呢,就只能排在庶长子之列,刘邦与吕后的儿子刘盈,自然从家世背景上更具优势,毕竟他才是真正的嫡系皇子。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刘襄从父亲辈上就已经与皇室有点距离了。

其次,吕后专权时期影响力过于巨大汉高祖刘邦当年最怕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尽管立下了白马誓约,但他自己提前撒手人寰,无疑是给了吕后极大的机会。

在吕后专权时期,对于整个刘氏皇亲的态度,其实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打压态势,尽管当时的刘恭、刘弘都先后被立为少帝,但其实他们也不过是吕后选中的傀儡,真正的朝中大权还掌握在吕家手中。

再次,刘襄竞争力太强势必会影响他人尽管种种迹象表明,按照当时的皇权归属,怎么也落到了刘襄的头上,毕竟当时最有优势的汉惠帝刘盈的后代,因为各种原因先行离世,所以皇位继承当从庶出长子为尊。

但是,就因为刘襄如此优秀,那么皇位就不应该给他,在别人看来刘襄将来肯定会过于强势,所以势必要将其压制,除了自己支持自己,很少有人给刘襄投票。毕竟整个大汉朝已经不仅仅只有一个刘家说了算了,周勃陈平身为权臣,自然算得比谁都清。

然而,刘襄的舅舅也并非省油的灯

这一点也是诸多朝臣担心的地方,从铲除吕后这件事来说,刘襄的功劳稳稳的,但是他自己的舅舅驷均,据说是一位极其残暴之人,何况刘襄一向很听这位舅舅的话,这怎么说,难道将来外戚专权的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吗?

相信这一点,大臣们自然是深有体会,好不容易产出了吕后势力,这要是再冒出来一个刘襄的舅舅,就又够大臣们喝一壶的了,所以果断决定压制刘襄一族。

汉惠帝子孙被杀,本就疑点重重按照常理,汉惠帝子孙应该是嫡系血脉,享有优先继承权,尽管当时吕后专权,但是从原则上来说,刘弘也算是刘家人。

而自从吕后去世,整个刘家却成了兄弟相残的局面,关键是最后刘盈之子一个不剩,而当时刘襄作为整个过程中,居功至伟之人。这里的蹊跷之处,就不得不令人怀疑,本来这就是一场被设计的局。

总结概述:关于刘襄为什么不能继位。

相信周勃和陈平最清楚,他们之所以选中刘恒,自然也有这样的道理,刘襄尽管各方面占尽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将其转化为最有震慑力的武器,反而沦为了他人压制他的理由。

当问题的答案太过于明显之时,显然并不是最佳选择,难道就因为刘襄是长子,陈平他们就会为其卖命?显然不可能,这里边的利益交割,才是最致命的。

标签: 刘襄

更多文章

  • 大臣和宗室最早选择的都是刘襄,为何最后抛弃他,选择刘恒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刘襄

    吕后去世,刘襄在得到两个兄弟刘章和刘兴居的通风报信后,立刻举兵造反,准备进京诛杀诸吕。吕禄、吕产把军队交给灌婴,让灌婴前去平定刘襄之乱。但是灌婴走到半路,就按兵不动了,还暗中与刘襄联络,虽然没有直接说投降刘襄,但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就是希望刘襄杀到京城,诛杀诸吕后,朝中大臣就拥戴刘襄当皇帝。京城里,陈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刘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字数:11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吕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年月,身为刘邦长孙的齐王刘襄,确实早早布局,一边把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安排在长安做内应。一边果断起兵,目标也很明确:诛灭吕氏外戚,浑水摸鱼拿下皇位。但等到吕氏家族伏诛后,立了大功的刘襄,只是得到了城阳,琅琊,济南三城,反而是默不

  • 刘襄和刘章因行为强势且母系实力强大故未能成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刘襄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三城,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十二年后,刘肥病薨,他的长子刘襄继承爵位,是为齐哀王。当时,由于惠帝刘盈英年早崩,吕后开始把持朝政,为扩大吕氏家族的势力,吕后将齐国切割成三大块,她先把济南郡割出来,改称作吕国,由吕后的侄子吕产出任吕王;后又把琅邪郡

  • 机关算尽,终也成空,刘襄为何没能荣登至尊?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刘襄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汉朝初期,吕氏一族以外戚身份干政,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皇帝,引起了朝堂上下的极度不满。在大权在握的吕后去世后,齐悼惠王的长子刘襄和次子刘章,调动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率先举起了反吕大旗。长安的军功集团听闻消息后,也立即站到了刘襄一方,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诸吕之乱最终得以平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刘襄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后,诸吕想搞政变,刘姓宗室和功臣联手铲除吕氏外戚,这场汉帝国的政治斗争以代王刘恒称帝而终。而在诸吕之乱中出了大力的齐王刘襄,不仅“落选”,还遭到了文帝和功臣集团的打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跟刘襄自身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齐国再度被吕后剥夺,刘襄心怀不满刘

  • 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也铲除了吕后余党,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刘襄

    齐王刘襄与汉文帝刘恒相比并不差,而且功臣与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三人之间还立下了承诺。为什么功臣最终还是将皇位移交给了代王刘恒?在诛除诸吕的前夕即高后八年八月,平阳侯曹窋获知了从齐国返回的郎中令贾寿向相国吕产的密告,灌婴与齐王刘襄,楚王刘交欲联合灭诸吕,哭求吕产入宫拥少帝应变。曹窋告丞相陈平,陈平以朱虚

  • 刘歆谋反:王莽新朝覆灭的前奏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刘歆

    前因1. 王莽篡位:公元5年,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2. 甄丰、甄寻父子被诛杀:甄氏父子因分赃不均想夺权,被王莽诛杀。3. 刘歆儿子女儿被杀:刘歆子女受王莽皇室斗争牵连先后被迫自杀。公元23年(地皇四年),王莽新朝的国师刘歆,在卫将军王涉和大司马董忠的劝说下,答应与后二人共同策划政变,想

  • 刘歆是谁?为什么编制《三统历谱》?刘歆对天文学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刘歆

    刘歆(?~23),江苏丰县人,出身于汉宗室贵族,年少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刘向亦为西汉著名学者,历史上对他们的研究颇多,尤其清代以来对刘歆和《三统历》的研究更为集中。刘歆一生从事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其中学术活动又分两个时期,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六、七年为第一时期,主要是研读各种书籍,如

  • 王莽与刘歆的宿命对决,从知己到仇敌,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刘歆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二十四岁的王莽步入仕途,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负责传达皇帝诏命。四年前,二十五岁的刘歆受命与父亲刘向一同在天禄阁校正图书。两名年轻人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又都好谈论经学,慢慢的由相识到相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王莽出身外戚,姑姑王政君是当朝太后,几个伯叔皆被封侯,其

  • 王莽与刘歆45年的友谊,为何刘歆背后捅了王莽一刀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刘歆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王莽挫败了一起,以劫持他投降刘秀为目的的政变。政变的三位主要策划人,大司马董忠,被当场剁成肉酱,卫将军王涉和国师公刘歆自杀身亡。刘歆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他和王莽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两人相识相交四十五年,可谓志趣相投,情意深重的好兄弟。刘歆年轻时不得志,全靠王莽一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