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之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谜题,正是因为刘襄按道理讲处于绝对优势,这一天生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难免会遭人嫉妒打压,也就如同一个人太正直了,世界上没人能够与之相比。
那相反,嫉妒他的人多了去了,自然也就成为物极必反的过客,何况当时在整个大汉朝,也并非只有他们刘氏家族说了算,自己爷爷都忌惮的势力,何况是他一个毛头小子呢?
那么,为什么刘襄已经是长子长孙了继承不了帝位?
首先,刘襄在嫡庶制度上不占优势对于汉高祖刘邦大家并不陌生,他本来的正妻应该是吕氏,尽管当时刘襄的父亲刘肥是刘邦长子,但他是由刘邦与自己的情人曹夫人所生。
所以呢,就只能排在庶长子之列,刘邦与吕后的儿子刘盈,自然从家世背景上更具优势,毕竟他才是真正的嫡系皇子。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刘襄从父亲辈上就已经与皇室有点距离了。
其次,吕后专权时期影响力过于巨大汉高祖刘邦当年最怕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尽管立下了白马誓约,但他自己提前撒手人寰,无疑是给了吕后极大的机会。
在吕后专权时期,对于整个刘氏皇亲的态度,其实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打压态势,尽管当时的刘恭、刘弘都先后被立为少帝,但其实他们也不过是吕后选中的傀儡,真正的朝中大权还掌握在吕家手中。
再次,刘襄竞争力太强势必会影响他人尽管种种迹象表明,按照当时的皇权归属,怎么也落到了刘襄的头上,毕竟当时最有优势的汉惠帝刘盈的后代,因为各种原因先行离世,所以皇位继承当从庶出长子为尊。
但是,就因为刘襄如此优秀,那么皇位就不应该给他,在别人看来刘襄将来肯定会过于强势,所以势必要将其压制,除了自己支持自己,很少有人给刘襄投票。毕竟整个大汉朝已经不仅仅只有一个刘家说了算了,周勃、陈平身为权臣,自然算得比谁都清。
然而,刘襄的舅舅也并非省油的灯
这一点也是诸多朝臣担心的地方,从铲除吕后这件事来说,刘襄的功劳稳稳的,但是他自己的舅舅驷均,据说是一位极其残暴之人,何况刘襄一向很听这位舅舅的话,这怎么说,难道将来外戚专权的悲剧又要再一次上演吗?
相信这一点,大臣们自然是深有体会,好不容易产出了吕后势力,这要是再冒出来一个刘襄的舅舅,就又够大臣们喝一壶的了,所以果断决定压制刘襄一族。
汉惠帝子孙被杀,本就疑点重重按照常理,汉惠帝子孙应该是嫡系血脉,享有优先继承权,尽管当时吕后专权,但是从原则上来说,刘弘也算是刘家人。
而自从吕后去世,整个刘家却成了兄弟相残的局面,关键是最后刘盈之子一个不剩,而当时刘襄作为整个过程中,居功至伟之人。这里的蹊跷之处,就不得不令人怀疑,本来这就是一场被设计的局。
总结概述:关于刘襄为什么不能继位。
相信周勃和陈平最清楚,他们之所以选中刘恒,自然也有这样的道理,刘襄尽管各方面占尽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将其转化为最有震慑力的武器,反而沦为了他人压制他的理由。
当问题的答案太过于明显之时,显然并不是最佳选择,难道就因为刘襄是长子,陈平他们就会为其卖命?显然不可能,这里边的利益交割,才是最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