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为何没能继承皇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华毅 访问量:3367 更新时间:2023/12/29 13:30:57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11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吕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年月,身为刘邦长孙的齐王刘襄,确实早早布局,一边把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安排在长安做内应。一边果断起兵,目标也很明确:诛灭吕氏外戚,浑水摸鱼拿下皇位。但等到吕氏家族伏诛后,立了大功的刘襄,只是得到了城阳,琅琊,济南三城,反而是默不作声的代王刘恒风光进京,成了名垂青史的汉文帝。忙碌一场,却给人作嫁衣裳。

但是,

如果细看前因后果,却发现刘襄实在输的不冤。

之所以一番白忙,关键还是如下几个原因。

刘襄的出身不够。虽然刘襄一直以汉高祖的长孙自居,起兵讨伐吕家的路上还给各地诸侯发布檄文。俨然是一幅要合理合法接班的模样。但以身份来说,刘襄的父亲刘肥,虽说是刘邦的长子,却并非吕后所生,根本不算嫡长子。待到吕家被平灭后,刘邦的几个儿子也都健在。新皇帝该选谁?刘襄这个“长孙”身份,以尊贵程度论,真不太有竞争力。

刘襄的实力也不够。在这场“平定诸吕之乱”的折腾里,刘襄一直以“平乱功臣”自居。

可他手里头有的,也不过是齐地的一点兵马。

刚杀到荥阳,就叫灌婴率领的汉军给堵住了。然后老太尉周勃又在汉军南北军里振臂一呼,激的南北军顿时倒戈,瞪圆了眼睛把吕氏家族一锅端。

这也就意味着,汉军最精锐的南北军,都掌握在了陈平周勃这一干功臣勋贵手里。刘襄真敢闹事?他那点齐地兵马,还不够南北军打!

所以,吕家败亡后,该选谁做皇帝,真正说了算的,就是陈平周勃这些京城的汉朝开国功臣们。

第三,

对于周勃陈平等人来说,刘襄登基,恰是最不符合他们利益的。

而在周勃们眼中,刘襄表现积极不假,可过程却也叫人冒冷汗,当初起兵的时候,使诈骗来了琅琊王刘泽,趁乱携裹了刘泽的军队。然后打着讨伐吕家的名义,顺便先把旁边的济南搂进自家囊中。刘襄的舅父驷钧,也以残暴著称,其驷氏家族也是无比凶横。倘若他登上皇位,驷家岂不是又一个吕家?到时候为了争权,这些为汉朝国祚劳心劳力的功臣们,恐怕就没个善终了。

所以,在陈平周勃们看来,这个新皇帝,首先必须是个好脾气的厚道人,不会做兔死狗烹的凶残事。其母亲外戚家族,也必须没有根基,不至于再次出现吕家专权这样的惨剧。这两个硬标准一套,人选当然没有悬念:此时的代王,未来的汉文帝刘恒。

正如当时争吵此事时,琅琊王刘泽的原话:“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不管运气有多好,代王刘恒,确实是当时接掌汉王朝江山的,最合适的人选。

而以汉朝的国运说,正是刘恒的顺利接班,然后兢兢业业的轻徭薄赋,彻底废除大量先秦时代遗留下来的残暴法律,才叫休养生息的汉王朝,国家政治进一步文明化。国计民生更空前提高,有了中华历史上辉煌的“文景之治”。以这个意义说,不管多少运气成分,刘恒战胜刘襄登上皇位,确实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好国运。

标签: 刘襄

更多文章

  • 刘襄和刘章因行为强势且母系实力强大故未能成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菜鸟标签:刘襄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封地七十三城,为西汉最大的诸侯国。十二年后,刘肥病薨,他的长子刘襄继承爵位,是为齐哀王。当时,由于惠帝刘盈英年早崩,吕后开始把持朝政,为扩大吕氏家族的势力,吕后将齐国切割成三大块,她先把济南郡割出来,改称作吕国,由吕后的侄子吕产出任吕王;后又把琅邪郡

  • 机关算尽,终也成空,刘襄为何没能荣登至尊?

    历史人物编辑:水一白聊历史标签:刘襄

    太史公曰: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汉朝初期,吕氏一族以外戚身份干政,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皇帝,引起了朝堂上下的极度不满。在大权在握的吕后去世后,齐悼惠王的长子刘襄和次子刘章,调动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率先举起了反吕大旗。长安的军功集团听闻消息后,也立即站到了刘襄一方,在双方的通力合作下,诸吕之乱最终得以平

  • 起兵铲除吕后余党的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刘襄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后,诸吕想搞政变,刘姓宗室和功臣联手铲除吕氏外戚,这场汉帝国的政治斗争以代王刘恒称帝而终。而在诸吕之乱中出了大力的齐王刘襄,不仅“落选”,还遭到了文帝和功臣集团的打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跟刘襄自身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他聪明反被聪明误!齐国再度被吕后剥夺,刘襄心怀不满刘

  • 齐王刘襄作为刘邦长孙,也铲除了吕后余党,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刘襄

    齐王刘襄与汉文帝刘恒相比并不差,而且功臣与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三人之间还立下了承诺。为什么功臣最终还是将皇位移交给了代王刘恒?在诛除诸吕的前夕即高后八年八月,平阳侯曹窋获知了从齐国返回的郎中令贾寿向相国吕产的密告,灌婴与齐王刘襄,楚王刘交欲联合灭诸吕,哭求吕产入宫拥少帝应变。曹窋告丞相陈平,陈平以朱虚

  • 刘歆谋反:王莽新朝覆灭的前奏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刘歆

    前因1. 王莽篡位:公元5年,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2. 甄丰、甄寻父子被诛杀:甄氏父子因分赃不均想夺权,被王莽诛杀。3. 刘歆儿子女儿被杀:刘歆子女受王莽皇室斗争牵连先后被迫自杀。公元23年(地皇四年),王莽新朝的国师刘歆,在卫将军王涉和大司马董忠的劝说下,答应与后二人共同策划政变,想

  • 刘歆是谁?为什么编制《三统历谱》?刘歆对天文学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刘歆

    刘歆(?~23),江苏丰县人,出身于汉宗室贵族,年少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其父刘向亦为西汉著名学者,历史上对他们的研究颇多,尤其清代以来对刘歆和《三统历》的研究更为集中。刘歆一生从事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当,其中学术活动又分两个时期,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六、七年为第一时期,主要是研读各种书籍,如

  • 王莽与刘歆的宿命对决,从知己到仇敌,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刘歆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二十四岁的王莽步入仕途,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负责传达皇帝诏命。四年前,二十五岁的刘歆受命与父亲刘向一同在天禄阁校正图书。两名年轻人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又都好谈论经学,慢慢的由相识到相知,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己。王莽出身外戚,姑姑王政君是当朝太后,几个伯叔皆被封侯,其

  • 王莽与刘歆45年的友谊,为何刘歆背后捅了王莽一刀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刘歆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王莽挫败了一起,以劫持他投降刘秀为目的的政变。政变的三位主要策划人,大司马董忠,被当场剁成肉酱,卫将军王涉和国师公刘歆自杀身亡。刘歆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匠,他和王莽是青年时代的朋友,两人相识相交四十五年,可谓志趣相投,情意深重的好兄弟。刘歆年轻时不得志,全靠王莽一手提

  • 刘邦之孙刘兴居,为何在汉文帝即位第三年突然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孙婷婷标签:刘兴居

    汉高祖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历史典故体现出刘邦的英勇,在他七年灭秦平楚的过程中显得十分圆滑果敢,尤其当有人威胁到他的政权时,他可以非常果断除掉他们,所以刘邦敢于担当且善于决断。然而他的优良基因却没有遗传给儿子,他的几个儿子多半软弱,皇太子刘盈看到戚夫人的惨状以后,从此变得一蹶不振,整日沉迷于酒色

  • 汉武帝的儿子,竟然荒唐到去和野猪打架?两千字看懂广陵王刘胥

    历史人物编辑:张甲良标签:刘胥

    汉武帝一生一共有六个儿子,其中被后世公认最不成器,行事最荒唐的一个,是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广陵王刘胥。 这位大哥,一生实在是干了太多超乎想象的事情。如果要放在今天的话,绝对算是一个行为艺术家了。 刘胥生年不详,他的母亲李氏,在汉武帝后宫里的众多女子当中,只能算是比较普通的一个,也不怎么受宠,在后宫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