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1129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吕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年月,身为刘邦长孙的齐王刘襄,确实早早布局,一边把两个弟弟刘章刘兴居安排在长安做内应。一边果断起兵,目标也很明确:诛灭吕氏外戚,浑水摸鱼拿下皇位。但等到吕氏家族伏诛后,立了大功的刘襄,只是得到了城阳,琅琊,济南三城,反而是默不作声的代王刘恒风光进京,成了名垂青史的汉文帝。忙碌一场,却给人作嫁衣裳。
但是,
如果细看前因后果,却发现刘襄实在输的不冤。
之所以一番白忙,关键还是如下几个原因。
刘襄的出身不够。虽然刘襄一直以汉高祖的长孙自居,起兵讨伐吕家的路上还给各地诸侯发布檄文。俨然是一幅要合理合法接班的模样。但以身份来说,刘襄的父亲刘肥,虽说是刘邦的长子,却并非吕后所生,根本不算嫡长子。待到吕家被平灭后,刘邦的几个儿子也都健在。新皇帝该选谁?刘襄这个“长孙”身份,以尊贵程度论,真不太有竞争力。
刘襄的实力也不够。在这场“平定诸吕之乱”的折腾里,刘襄一直以“平乱功臣”自居。
可他手里头有的,也不过是齐地的一点兵马。
刚杀到荥阳,就叫灌婴率领的汉军给堵住了。然后老太尉周勃又在汉军南北军里振臂一呼,激的南北军顿时倒戈,瞪圆了眼睛把吕氏家族一锅端。
这也就意味着,汉军最精锐的南北军,都掌握在了陈平周勃这一干功臣勋贵手里。刘襄真敢闹事?他那点齐地兵马,还不够南北军打!
所以,吕家败亡后,该选谁做皇帝,真正说了算的,就是陈平周勃这些京城的汉朝开国功臣们。
第三,
对于周勃陈平等人来说,刘襄登基,恰是最不符合他们利益的。
而在周勃们眼中,刘襄表现积极不假,可过程却也叫人冒冷汗,当初起兵的时候,使诈骗来了琅琊王刘泽,趁乱携裹了刘泽的军队。然后打着讨伐吕家的名义,顺便先把旁边的济南搂进自家囊中。刘襄的舅父驷钧,也以残暴著称,其驷氏家族也是无比凶横。倘若他登上皇位,驷家岂不是又一个吕家?到时候为了争权,这些为汉朝国祚劳心劳力的功臣们,恐怕就没个善终了。
所以,在陈平周勃们看来,这个新皇帝,首先必须是个好脾气的厚道人,不会做兔死狗烹的凶残事。其母亲外戚家族,也必须没有根基,不至于再次出现吕家专权这样的惨剧。这两个硬标准一套,人选当然没有悬念:此时的代王,未来的汉文帝刘恒。
正如当时争吵此事时,琅琊王刘泽的原话:“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
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
不管运气有多好,代王刘恒,确实是当时接掌汉王朝江山的,最合适的人选。
而以汉朝的国运说,正是刘恒的顺利接班,然后兢兢业业的轻徭薄赋,彻底废除大量先秦时代遗留下来的残暴法律,才叫休养生息的汉王朝,国家政治进一步文明化。国计民生更空前提高,有了中华历史上辉煌的“文景之治”。以这个意义说,不管多少运气成分,刘恒战胜刘襄登上皇位,确实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好国运。